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洋州街道

鎖定
洋州街道,隸屬於陝西省漢中市洋縣。地處洋縣西南部,東與龍亭鎮接壤,東南與黃安鎮隔漢江相望,南瀕漢江與磨子橋鎮相接,西北與戚氏街道毗鄰,北連四郎鎮,東北與白石鎮、龍亭鎮相連。轄區東西最大距離9千米,南北最大距離8千米,總面積56平方千米。 [1] 
截至2020年6月,洋州街道下轄9個社區、10個行政村 [2]  。2011年,洋州街道總人口82859人,農業總產值達到1.98億元,工業總產值達到6.1億元,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2億元。 [1] 
中文名
洋州街道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陝西省漢中市洋縣
地理位置
洋縣西南部
面    積
56 km²
下轄地區
9個社區、10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唐塔北路12號
電話區號
0916
郵政編碼
7233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陝F
人    口
82859人(2011年)

洋州街道歷史沿革

洋縣古稱洋州,洋州鎮由而此得名。2015年調整鄉鎮行政區劃,改為今名。
東周屬蜀。
秦歸漢中城固縣。
唐為洋州州治所在。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後,為洋縣五鎮之一。
1949年12月,設城關區人民公署,駐地縣城丁字街。
1964年12月,設立城關鎮。
1968年,城關鎮人民委員會變更為城關鎮革命委員會。
1981年1月,改為城關鎮人民政府。
1984年5月,將城關公社併入城關鎮,轄4個社區和7個行政村。
1986年10月,遷址洋州北路12號。
1996年6月,將原紙坊鄉併入城關鎮並更名洋州鎮,轄5個社區、13個行政村。
2011年7月,貫溪鎮併入洋州鎮。 [1] 
2015年6月28日,陝西省調整鄉鎮行政區劃,撤銷洋縣白石鎮、四郎鎮、洋州鎮,設立洋州街道辦事處和紙坊街道辦事處。 [3] 
洋州街道 洋州街道

洋州街道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洋州街道轄東街、南街、西街、北街、紙坊5個辦事處,東城、東街、南街、西街、北街、青年路6個社區,東嘴、西南壩、鞏家槽、紙坊街、李家村、草壩、周家坎、文同村 [7]  、白鶴、東聯、平溪、貫溪、龍泉、梁家村、雲陽、何家村、木瓜園17個行政村;下設23個居民小組、168個村民小組。 [1] 
截至2020年6月,洋州街道下轄9個社區、10個行政村 [2]  。辦事處駐唐塔北路12號。 [1] 
統計用區劃代碼
城鄉分類代碼
名稱
610723001001
121
北街社區
610723001002
122
南街社區
610723001003
122
東街社區
610723001004
122
西街社區
610723001005
121
青年路社區
610723001006
122
東城社區
610723001007
122
西南壩社區
610723001010
122
儻濱社區
610723001011
122
洋州明珠社區
610723001212
122
東咀村
610723001213
121
白鶴村
610723001214
122
東聯村
610723001215
220
平溪村
610723001216
122
貫溪村
610723001217
220
龍泉村
610723001218
220
梁家村
610723001219
122
雲陽村
610723001220
122
何家村
610723001221
220
木瓜園村

洋州街道地理環境

洋州街道位置境域

洋州街道地處洋縣西南部,東與龍亭鎮接壤,東南與黃安鎮隔漢江相望,南瀕漢江與磨子橋鎮相接,西北與戚氏街道毗鄰,北連四郎鎮,東北與白石鎮、龍亭鎮相連。轄區東西最大距離9千米,南北最大距離8千米,總面積56平方千米。 [1] 

洋州街道地形地貌

洋州街道地處平川丘陵結合部,地勢北高南低。最低點位於西南壩,海拔430米。 [1] 

洋州街道氣候特徵

洋州街道氣候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温和濕潤。多年平均氣温14.6℃,極端最低氣温-10.1℃(2003年12月),極端最高氣温38.2℃(2002年7月)。年平均日照時數1800.0小時,無霜期年平均230天。年平均降水量800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10月。 [1] 

洋州街道水系水文

洋州街道境內河道屬長江流域漢江水系。主要河流儻水河,自北向南匯入漢江。 [1] 

洋州街道自然災害

洋州街道境內主要自然災害有洪澇、乾旱等。乾旱主要發生在春秋季。洪澇災害主要發生在炎熱多雨的夏季。 [1] 

洋州街道人口

截至2011年末,洋州街道轄區總人口82859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5262人,城鎮化率54.6%。另有流動人口21000人。總人口中,男性43839人,佔52.9%;女性39020人,佔47.1%;14歲以下9943人,佔12%;15—64歲58001人,佔70%;65歲以上14915人,佔18%。截至2011年末,洋州街道人口出生率9.6‰,人口死亡率4.9‰,人口自然增長率4.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479.7人。 [1] 

洋州街道經濟

洋州街道綜述

截至2011年末,洋州街道財政總收入1900萬元,比上年增長58%。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900萬元,比上年增長58%。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730元/月,比上年增加80元。 [1] 

洋州街道第一產業

2011年,洋州街道農業總產值達到1.98億元,比上年增長4.8%。農業耕地面積3.527萬畝;林地面積4200畝。
洋州街道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為主。2011年,洋州街道糧食生產13010噸,其中水稻8005噸,小麥1723噸。
洋州街道主要經濟作物有油料作物、蔬菜。2011年,洋州街道油料作物種植面積1.11萬畝,產量1859噸;蔬菜種植面積2.25萬畝,產量82240噸。
截至2011年末,洋州街道累計造林1.36萬畝,其中防護林1650畝,經濟林9200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13.5萬株,林木覆蓋率22.57%,活立木蓄積量41359立方米。2011年,洋州街道水果種植面積8000畝,產量4370噸,主要品種是梨。
洋州街道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洋州街道生豬飼養量7.19萬頭,年末存欄3.4萬頭;家禽飼養量17.4萬羽,上市家禽9.45萬羽。2011年,洋州街道畜牧業總產值6338萬元,佔農業總產值的32%。 [1] 

洋州街道第二產業

截至2011年末,洋州街道有村級集體企業12個,其中機械加工製造企業2個,建築建材企業6個,服務業4個;私營企業26個。2011年,洋州街道工業總產值達到6.1億元,比上年增長21%。境內有縣級有機產業園1個。 [1] 

洋州街道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洋州街道有商業網點503個。2011年,洋州街道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2億元,比上年增長20%。
截至2011年末,洋州街道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27億元,比上年增長27.6%。
2011年,洋州街道報紙、期刊累計發行7200份(冊)。固定電話用户7000户,移動電話用户15000户,寬帶接入用户13000户。 [1] 

洋州街道交通運輸

洋州街道境內有京昆高速公路、108國道兩條公路幹線穿境而過。京昆高速公路在境內7千米,108國道在境內8千米,縣級貫長公路在境內3千米,通村公路62條總里程79千米。 [1] 

洋州街道社會事業

洋州街道文化事業

2008年6月,洋州街道杆架花焰火製作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 

洋州街道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洋州街道有幼兒園26所,在園幼兒2320人;小學7所,在校生482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963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高中1所,職業中學1所。2011年,洋州街道教育經費達372萬元,比上年增加36萬元。 [1] 

洋州街道衞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洋州街道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33個,其中鎮醫院2所,村級衞生所31個。病牀35張,固定資產724萬元。專業衞生人員77人,其中執業醫師38人,註冊護士11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衞生技術人員0.94人。2011年,洋州街道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89萬人,參合率100%。 [1] 

洋州街道社會保障

2011年,洋州街道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2581户、人數4573人,支出1097.52萬元,比上年增長40%,月人均200元,比上年增長40%;城市醫療救助30人次。農村最低生活保障739户,人數2197人,支出284.19萬元,比上年增長40%,月人均35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6人,支出1.8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户27人,支出8.1萬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230人,支出11.15萬元,農村臨時救濟148人次,支出52萬元。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35人,撫卹事業費支出204.1萬元。新增就業333人,有40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年末登記失業人員16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參加居民基本醫療保險29413人,比上年增加2202人,參加失業保險48人,參加生育保險60人,全年共有14414人,享受了生育保險待遇。全街道2011年參加新型養老保險22481人。 [1] 

洋州街道歷史文化

開明寺塔
開明寺塔亦稱關寺塔,位於陝西省漢中市洋縣洋州街道境內,地處開明廣場中心,始建於唐開元中(約727年),宋慶元元年(1195年)重修,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為叢林。
開明寺塔高13層,計27.33米,為方形單層多檐式磚塔,塔身北面正中設券門,內闢方形小室,長寬各1.5米,室牆內壁之上於轉角處施迭澀磚,將室牆頂部收縮成八邊形,其上砌井口枋一層,枋上每邊各隱出散鬥兩個,鬥上又迭澀向上逐步收縮,至頂形成一個小八角形的小穹窿,每邊寬10釐米。塔的外觀,在方形基座上更立須彌座式的台基一重。束腰每面作壺門8個,台基上部向內用迭澀收進5層,塔身亦用菱角牙子與迭澀合砌成塔檐,各層間自下而上逐層縮小至頂,復以半圓形的復缽及八邊形的剎柱和寶蓋;自第二層以上塔身各面設 佛龕52個,及方形單層小塔100個,佛龕之間雕有龍鳳壁畫,佛龕內有石雕佛像,各層塔檐角上均有風鈴。整體建築古樸雄峻,結構精緻優美。
2006年5月25日,被國務院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 

洋州街道風景名勝

朱䴉梨園景區
朱䴉梨園景區是國家AAAA級景區 [4]  ,位於洋縣縣城以北牛頭山山麓,依山而建,由朱䴉梨園、朱䴉生態園和現代農業觀光園組成,佔地387公頃。
朱䴉梨園由“一軸兩核五區”構成:一軸即山脊觀光軸,兩核分別為翠湖、酈湖兩個水體景觀核心,五區為現代園藝景觀區、人文景觀交融區、朱䴉生態科普區、山林康體健身區和梨園農家風情區。現已成為洋縣市民休閒、娛樂、健身的主要場所,也是洋縣獨具特色的“會客大廳”。景區地處亞熱帶季風區,一年四季,山明水秀,景觀各異。 2010年3月,洋縣朱䴉梨園景區第一屆梨花節成功舉辦,同時梨園景區開園。
朱䴉生態園位於洋縣城北3千米草壩村,佔地1.5公頃,是集科研、教學、觀賞、保護為一體的野生朱䴉救護飼養繁育基地。園內有日本國投資的朱䴉宣教館,集影視廳、圖片展覽室、秦巴山區動物標本館為一體。建有近萬平方米的朱䴉野化馴養大網,遊客隨時能在這裏一睹朱䴉的靚姿。生態園有飼養籠舍30間,1000多平方米,累計人工繁殖飼養朱䴉1000餘隻。經過保護與繁育,全國朱䴉數量已逐漸達近2000只,其中有野生種羣700餘隻。
朱䴉現代農業觀光園是集有機農業種植、農業科技實訓、遊客觀光為一體的綜合性農業基地,是景區現代農業觀賞體驗的重要場所。園內建成了自動控温高規格陽光板大棚,實施水培懸空紫薯示範、工廠化苗木繁育。園內種植有美國黛紅櫻桃,夏黑、龍眼葡萄,有機紫紅薯等有機農產品。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