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泰西封

鎖定
泰西封(Ctesiphon,Taysifun)是伊拉克著名古城遺蹟。亦譯“忒息豐”。位於首都巴格達東南32公里處,濱底格里斯河左岸,當迪亞拉河河口。此地初為帕提亞人對抗塞琉古王朝的駐軍之地。後建有城池,採取兩河流域常見的城市建築形制,城牆呈圓形。
中文名
泰西封
外文名
Ctesiphon,Taysifun
類    型
著名古城遺蹟
所屬國家
伊拉克

目錄

泰西封歷史背景

帕提亞帝國崛起 將地中海世界逐出兩河流域 帕提亞帝國崛起 將地中海世界逐出兩河流域
早在公元前4世紀,亞歷山大遠征就打破了整個世界文明的舊秩序。儘管不斷東來的希臘裔士兵數量很少,卻成為眾多亞洲省份的執掌者,也是保持各地聯通的文化橋樑。之後的幾百年裏,無論多少強人和王朝興起衰落,地中海世界的前沿都已推進至亞洲地界。區別僅僅是以敍利亞為邊界,還是將波斯灣當做遠方的內海。由於舊的世界之都巴比倫城遭內戰損毀,塞琉古王朝的希臘人便建立起新的塞留西亞城,作為帝國中心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首府。
亞歷山大遠征 將地中海世界推進到亞洲腹地 亞歷山大遠征 將地中海世界推進到亞洲腹地
但到公元前2世紀,塞琉古帝國的核心區域已收縮回敍利亞。結果,眾多東方省份便遭到北方帕提亞牧民的鐵蹄蹂躪。雖然希臘化帝國的軍事力量更為健全,卻總是需要優先對抗西方強敵。於是,包括兩河流域在內的廣袤領地便被後來者佔據。其中,富庶的塞留西亞又對征服者格外重要,幾乎可以為貴族們提供大部分財賦所需。因此,帕提亞君主既要加以控制,又不能對其造成嚴重破壞
泰西封最早就是帕提亞君主的兵營和駐地 泰西封最早就是帕提亞君主的兵營和駐地
公元前120年,國王米特拉達梯一世在塞留西亞城附近停留。為了防止帕提亞騎兵入城搞破壞,就在城市邊緣的泰西封村駐紮。此後,當地就逐漸成為帕提亞貴族或官員下榻的臨時營地。由於帝國確保塞留西亞城的希臘人有自治權,所以將主要的軍政事務都搬到這裏處置。時間一長,泰西封本身就成為塞留西亞的衞星城。國王和大貴族經常會在冬季從米底南下,等到春季來臨再離開泰西封。依靠希臘化城市的經濟繁榮與豐厚物產,原先的村莊也很快發展出街道與官邸。只是在西面的城裏人看來,這裏依然只是一個“破落鄉村”。
泰西封依靠希臘城市的資源 升級為冬季都城 泰西封依靠希臘城市的資源 升級為冬季都城
半個世紀後,泰西封的規模已有了迅速成長。同時,帕提亞帝國的內鬥也讓塞留西亞遭到大軍圍攻。國內的親希臘派有城市公民支持,與掌握更多騎兵力量的親伊朗派抗衡多年。直到城裏的居民人困馬乏,才被後來揚名卡萊戰役戰場的蘇雷納率軍攻破。隨即,希臘化城市的自治權被大為削弱,泰西封則榮升為帝國的夏季首都。至此,後者正式後來居上,大有徹底兼併前者的趨勢。
不過,出於經濟因素的考量,舊格局在很長時間內都得以保留。兩座城市逐步合併,在已經控制地中海的羅馬人眼裏融為一體。通常而言,泰西封東城是帕提亞都城與國王經常蒞臨的駐地,也是大量東方人口向西移動的終點。繼續保有舊名的西城,則是希臘人、猶太人、敍利亞人、阿拉伯人和迦勒底人的聚居區,也是西方人口向東遷徙的終點。
泰西封也是帕提亞帝國的經濟中心 泰西封也是帕提亞帝國的經濟中心
詭異的雙子城格局,讓本地市場繼續維持繁榮。其貿易額足以比肩埃及亞歷山大、敍利亞的安條克和波斯灣的查拉塞尼。城內的武器作坊,為帕提亞軍隊的騎士和戰馬生產精良鎧甲,也能為輕騎兵提供超過常規配額的箭矢數量。舊希臘軍官訓練的城市民兵,也是帝國境內少有能比肩羅馬軍團的武裝。更多從舊巴比倫時代就有的本地弓箭手,則是拱衞城牆的重要力量。
帕提亞時代 泰西封曾3次被羅馬軍隊佔領 帕提亞時代 泰西封曾3次被羅馬軍隊佔領
然而,這樣的歲月靜好還是被羅馬人打破。公元116年,圖拉真皇帝的10萬大軍兵臨兩河流域,將帕提亞的西部防線完全擊破。隨着貴族們的集體出逃,擁有大段城牆的塞留西亞向羅馬人投降。接着,連外牆都沒有的泰西封也落入西方大兵之手。出於統戰需要,羅馬士兵沒有洗劫希臘城區,而是對帕提亞貴族們的宮殿下手。稍後,由於雙子城居民的集體反抗,佔領者就被迫放棄了這裏。但在半個世紀後的公元164年,羅馬軍隊再次殺到,將泰西封的帕提亞貴族資產劫掠一空。
帕提亞軍隊發現 自己其實根本無力防禦泰西封 帕提亞軍隊發現 自己其實根本無力防禦泰西封
雖然遭到兩次打擊,但泰西封的繁榮在戰後都能迅速恢復。這是因為雙子城的經濟繁榮,主要依靠的是塞留西亞。也就是説,只要西城區的市場不受打攪,東區的損失都能很快被經濟增漲所抹平。這個局面直到公元197年,才被第三次佔領當地的羅馬軍團所破壞。為了徹底破壞帕提亞帝國的經濟,塞維魯皇帝縱容士兵對塞留西亞進行劫掠。當大量人口被軍團擄去西方,泰西封的經濟也就很難從打擊中恢復過來。也是在這個階段,大量地中海商人選擇從紅海坐船進入印度洋,徹底迴避敵國控制的陸上貿易線路。泰西封的經濟發展,也就隨着產業鏈轉移而步入了長期消沉。
薩珊帝國建立後泰西封遭到帕爾米拉軍隊威脅 薩珊帝國建立後泰西封遭到帕爾米拉軍隊威脅
公元226年,新崛起的薩珊波斯佔領了雙子城。為了控制兩河地區的農業收入,薩珊君主將這裏留用為帝國都城。加上原本流經西城區的底格里斯河改道,造成塞留西亞的大片區域荒廢。於是,泰西封便將殘餘的希臘化區域兼併,從而成為一個新的獨立城市。薩珊軍隊也以這裏為基地,定期肆虐羅馬控制下的敍利亞地區。但彼時的他們還不夠強大,結果被作為羅馬附庸的帕爾米拉帝國反殺。後者用阿拉伯部落與帕提亞流亡貴族拼湊的軍隊,一度威脅到泰西封城。
3-4世紀的羅馬軍隊 依然能從薩珊手中攻取泰西封 3-4世紀的羅馬軍隊 依然能從薩珊手中攻取泰西封
從表面上看,新的波斯帝國將都城西遷到泰西封,似乎就是新一代亞洲文明對地中海世界的反推。但至少在薩珊王朝早期,這樣的情況還不明顯。羅馬本身固然進入下降通道,但還是在公元3世紀時又兩次出兵佔領當地。僅僅是因為後勤距離過長和其他戰區的形式吃緊,才讓波斯人得以數次“收復失地”。而且和先前的歷代波斯王朝不同,薩珊人幾乎將全部的政治和經濟中心都搬遷到兩河流域。作為帝國建立者的阿爾達希爾一世,甚至繼續將希臘語算入法定官方用語。當年的塞留西亞城殘餘,就得以繼續在帝國架構內發揮特殊作用。
薩珊的波斯貴婦 依然從泰西封進口西方奢侈品 薩珊的波斯貴婦 依然從泰西封進口西方奢侈品
此後的兩個世紀內,泰西封都是薩珊波斯境內的最繁華城市。已經有所破落的兩河農業,繼續為供養城市人口提供着物質基礎。舊的陸上絲綢之路貿易,也讓城內的市場顯得特別繁榮。加上其本身位置就臨近地中海文明的敍利亞邊陲,也就更加具備了得天獨厚優勢。雖然薩珊的統治者在文化領域強調封閉保守,卻也必須為經濟和政治需要而縱容西城區的異域文化。王室通過這裏購買羅馬玻璃製品,貴婦也從當地市場購買羅馬式禮服。大批因各種原因而東遷的敍利亞-希臘人口,繼續在當年的塞留西亞殘餘部分貿易或定居。遭到羅馬官方驅逐的聶斯托利派教會,也將總部搬到了泰西封。
泰西封也是薩珊軍隊不斷西征的主基地 泰西封也是薩珊軍隊不斷西征的主基地
至於掌管全局的波斯君主,則在東城區靜靜注視着一切。通過西城商人提供情報,做出是否出兵劫掠羅馬行省的重大決策。以至於在公元541年,還有庫思老一世將西面的安條克城完全摧毀。隨即,他把城內人口全部擄為俘虜,並在泰西封附近搞起了“羅馬式開發區”。這座被阿拉伯人稱為魯米亞的新城,就是泰西封歷史上的最後一次重大發展。逐漸重拾自信的波斯人,開始越來越不把羅馬放在眼裏。最終釀成了庫思老二世發動的毀滅性戰爭,以及將泰西封變成世界經濟中心的虛幻迷夢。
公元7世紀 泰西封再次被羅馬軍隊包圍 公元7世紀 泰西封再次被羅馬軍隊包圍
公元627年,反攻倒算的東羅馬帝國軍隊殺入兩河流域,並在北面的尼尼微戰役中獲得大勝。失去地理與軍事屏障的泰西封,最後一次被羅馬軍隊包圍。不可一世的波斯貴族被迫簽訂城下之盟,卻想不到自己的都城會在第二年遭到大規模瘟疫侵襲。結果,在埃及自立為王的沙赫巴勒茲趁機控制這裏,並引發大批帕提亞遺老與正統波斯派之間的內戰。薩珊王朝國祚,也因為這些折騰而走到了盡頭。西方的地中海世界似乎正在從亞洲撤退,但取而代之的強權還是輪不到他們來擔當。
兩強相爭的結果 就是讓阿拉伯人鳩佔鵲巢 兩強相爭的結果 就是讓阿拉伯人鳩佔鵲巢
終於,南方的阿拉伯人開始站出來打破舊世界秩序。羅馬人可以損失掉敍利亞和埃及,但波斯人卻沒底氣丟掉兩河流域。經歷了卡迪西亞戰役的慘敗,整個泰西封都處於穆斯林征服者的攻擊範圍。由於本國的大部分軍事貴族都已離心離德,伊嗣俟三世的宮廷對此束手無策。他們只能通過徵召和武裝底層平民,拼湊出看似數量龐大的炮灰軍隊。但只要遭到阿拉伯武士的幾次強攻,就會因士氣低落而全盤崩潰。乃至於魯米亞開發區和巴比倫舊城的居民,都迅速投奔到哈里發那邊,轉而為阿拉伯軍隊提供能製造橋樑和攻城武器的技師。
泰西封最終被阿拉伯征服者所攻破 泰西封最終被阿拉伯征服者所攻破
公元637年,薩珊王室正式從泰西封撤出。一直沒有建立完整城牆的都城,只能靠臨時挖掘的壕溝和幾萬徵召民兵保衞。阿拉伯人則在投誠者的幫助下,迅速渡過底格里斯河,將這裏圍的水泄不通。縱然波斯守軍制造出不少可進行遠程反擊的弩炮,也架不住後勤脆斷所帶來的糧食危機。儘管2個月的垂死掙扎,做了數百年波斯帝都的泰西封也正式宣告失守。
薩珊王朝覆滅後 泰西封大部分城牆都遭廢棄 薩珊王朝覆滅後 泰西封大部分城牆都遭廢棄
1915年 泰西封還成為奧斯曼與英國的戰場 1915年 泰西封還成為奧斯曼與英國的戰場
此後的2個世紀內,泰西封依然作為獨立城市而存在着。但阿拉伯征服後的區域中心,已經轉移到幼發拉底河畔的庫法和波斯灣邊上的巴士拉。許多波斯人口從城內遷出,只留下作為邊緣人的摩尼教徒留守。最終,隨着阿巴斯王朝新建巴格達城,泰西封的命運也就被歷史給永遠鎖定。最後一批摩尼教居民,在10世紀時遷往撒馬爾罕,讓夕日的帝都完全淪為廢墟。泰西封將作為地名,繼續被人偶爾想起。但卻不在會有人再嘗試定居當地,進行任何偉大復興。畢竟,當年誘使帕提亞君主建造堅城的地緣格局,在中世紀已不復存在。
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硝煙讓泰西封重新回到世人眼中。奧斯曼帝國軍隊在背靠底格里斯河的城市舊址上建立防禦陣地。通過數日的激戰,終於迫使英聯邦軍隊後撤。

泰西封現狀

現城池已不復存在,尚存一些高大的泥磚牆和薩珊王朝君主接見外國使臣的宮殿遺址。庫思老一世興建的拱頂宮殿名為塔克·基斯拉,今稱泰西封拱門。泰西封拱門是世界上最高的磚制拱頂,但在海灣戰爭中遭到破壞。學者們發出警告,這個拱門的塌陷正在加速。城內還殘留下20座拜火寺。
現泰西封為小鎮,遺址多已覆蓋於鎮中花園和住宅之下。塔克·基斯拉曾一度改建為清真寺。鎮內有博物館,收藏有遺址文物。還有聖門弟子賽勒曼的陵墓,伊朗什葉派穆斯林奉他為“聖墓”。
泰西封遺址位於邁達因市。邁達因有曾經生產過“飛毛腿”導彈的工廠。
泰西封是一座承載着歷史的城市,在過去的時間裏,忍受着戰火,接納東西方的商人,從泰西封的興衰得以看到帕提亞人與羅馬人,羅馬人與薩珊波斯人之間的戰爭,還能看到阿拉伯人橫掃西亞的威風場面,這些都深刻印在泰西封的城市記憶中。 [1] 
泰西封 泰西封
如今的泰西封僅剩下隨時倒塌的泰西封拱牆、殘餘的宮殿等文物來供人們瞻仰泰西封過去的輝煌與絕望,透視泰西封城市中的東西方衝突。
泰西封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為帕提亞人駐軍的前線,對抗波斯人的入侵;泰西封發達的商貿吸引了波斯貴族,波斯皇帝因其地理位置和頻繁的商貿往來而將泰西封定為夏宮。
自此泰西封榮升為政治中心,這也是泰西封城市歷史中最輝煌的時期,政治促進經濟,經濟保證政治,泰西封風光一時。
泰西封 泰西封
但阿拉伯人的入侵打破了泰西封的榮光,周邊的庫法等城市取代了泰西封,泰西封自此走向衰落。
一、小城變大城:帕提亞與塞琉古王朝的戰爭
1、佔據地理優勢的泰西封
泰西封位於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的交界處,從地理條件上來看,泰西封的土壤十分肥沃,適合農業種植,而且兩條河流雖然比較湍急,但可以在水流平緩時節進行水上運輸,順着河流南下就是波斯灣。
因此泰西封的地理條件非常有利於古代城市的發展,這也奠定了泰西封日後在薩珊波斯帝國中的地位。
泰西封 泰西封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泰西封位於平原之上,四周缺乏抵抗外來入侵的自然條件,這也是後來阿拉伯人從南方長驅直入的重要原因。
泰西封的地理位置和地理條件都為泰西封日後的繁榮與衰落奠定了基礎,這也是泰西封頻頻成為東西方文明衝突之地的重要原因,因為在平原地理條件下,沒有人可以一直防守住這個易攻難守的城市,或許可以説“成也蕭何,拜也蕭何”。
從今天回看過去,泰西封已經是一座有着兩千多年曆史的古城遺址,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它先屬於帕提亞人的駐軍之地,後屬於波斯帝國的行宮,最後又淪為阿拉伯人攻掠的城市之一。
2、帕提亞人的駐軍之地
泰西封作為城市早已經出現在歷史中,而讓它揚名立萬的是帕提亞人的駐軍之地的稱呼。帕提亞人是羅馬帝國眾多敵人中最難以應對的。
孟德斯鳩在《羅馬盛衰原因論》中指出:“帕提亞人幾乎沒有步兵,但是有一支精良的騎兵,他們作戰時與對方保持較大距離,羅馬步兵所持武器難以夠到他們,投槍命中率也極低。帕提亞騎兵使用的武器是可怕的弓箭,他們對羅馬的步兵採取圍而不攻的戰術。”
由此可見,帕提亞人的騎兵是戰爭的主力,這也是帕提亞人選擇泰西封做駐軍之地的重要原因,泰西封的平原恰好適合騎兵馳騁。
泰西封 泰西封
事實上,泰西封在帕提亞人統治時期並不是單一的城市,它屬於塞留西亞城的一部分,這座城最初是由塞琉古王朝的希臘人所建立,目的是作為帝國中心。
後來由於塞琉古王朝與帕提亞人的戰爭經常戰敗,導致塞琉古王朝的統治區域急劇收縮,僅剩敍利亞之地,而塞留西亞就被帕提亞人收入囊中。
羅馬征服塞琉古王朝之後,與帕提亞人對抗的就是羅馬人,然而羅馬人也並不能全面戰爭帕提亞人。孟德斯鳩在《羅馬盛衰原因論》中敍述了帕提亞人的強大,“當羅馬人超越這個界限時,帕提亞人幾乎總讓他們慘遭敗績”。
泰西封 泰西封
這個界限實際上就是泰西封周邊的兩河流域沿線,羅馬人始終都難以越過。此時的泰西封仍然只是塞留西亞境內的一座普通村莊,帕提亞貴族們經常留住在泰西封。
二、榮升夏宮:羅馬與薩珊波斯之爭
泰西封從一個普通村落髮展成大城市得益於薩珊波斯王朝的關注,泰西封在帕提亞人統治時期,已經慢慢走上了發展之路,城市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帕提亞人在卡萊戰役中攻破了塞留西亞,該城在戰敗後遭到了殘酷的劫掠,不僅喪失了自治權,還使經濟備受打擊,泰西封正式在塞留西亞衰落之際後來居上。
泰西封 泰西封
在此背景下,昔日強大的塞留西亞正走下坡路,而新興的泰西封則走在上坡路上,一時間,誰也無法兼併誰,於是兩座城市形成了奇特的雙子格局,原因在於塞留西亞仍然有強大的經濟基礎,這種雙子城的格局一直維持到薩珊波斯崛起之時,泰西封在日後也將兼併和取代塞留西亞的地位和優勢條件,成為薩珊波斯帝國的“新寵”。
薩珊波斯崛起之後,首先看中了泰西封的地理位置,是扼守兩河之地的重要通道,所以薩珊波斯國王將泰西封設為四大都城之一;此外,塞留西亞因為河流改道而出現了大片荒廢的區域。因此,泰西封正式成為一個獨立的城市,雙子城格局結束。
薩珊波斯的疆域擴張至泰西封以西,無疑會遭遇羅馬軍隊,一是因為羅馬軍隊一直征戰的戰略習性,羅馬必須是戰鬥的,否則無法供養好戰的士兵;二是因為薩珊波斯經常騷擾羅馬治下的敍利亞。
泰西封 泰西封
泰西封成為薩珊波斯的夏宮之後,薩珊波斯帝國的重心也逐漸移至兩河流域,於是泰西封日益走向繁榮,成為東西方商人交換物資的場所。
不僅如此,一些教派也在泰西封落腳,一時間形成了各種教派雜糅的盛況。薩珊波斯統治下的泰西封遭遇了公元3世紀羅馬的進攻,在經歷兩個世紀的繁榮之後,又遭遇了東羅馬帝國的進攻,被迫簽署條約,薩珊波斯衰落之際就是泰西封遭受蹂躪之際,東西方的衝突也因此加劇。
三、日益沒落:阿拉伯人的全面出擊
泰西封的衰落既有羅馬人的進攻因素,也有薩珊波斯王朝內爭的結果,羅馬與薩珊波斯的鼎立之勢終於被新崛起的阿拉伯人所打破。
泰西封 泰西封
卡迪西亞戰役的慘敗似乎使泰西封成為阿拉伯人的囊中之物,於是薩珊波斯統治者也在637年拋棄了泰西封,僅僅兩個月,泰西封就被阿拉伯人攻破,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因為泰西封沒有城牆作為防禦手段;二是因為薩珊波斯統治階級陷於內爭,而阿拉伯人則日益興起,戰鬥力旺盛。
托克維爾在《舊制度與大革命》中悲觀的論述道:“歷史是一座畫廊,在那裏原作很少,複製品很多。”泰西封也是一座畫廊,記載了阿拉伯人攻城後的劫掠,這些劫掠所留下的遺蹟卻是真真切切的“原作”。
破落的街道,頹廢的拱牆,空無一人的房屋都真實地展示了泰西封的慘狀。在被阿拉伯人征服之後的兩個世紀裏,泰西封仍然存在,但已經不是昔日的中心城市,周邊的庫法和巴士拉早已取而代之。
泰西封 泰西封
阿巴斯王朝建立後,巴格達成為帝國的新首都,泰西封逐漸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中。此時的泰西封已經成為一個平凡的城市,不再有官員顯貴會定居於此,也不再有僧侶教派還遠遷於此,留下的只是無法離開的普通居民,這種世事變遷在泰西封體現的淋漓盡致,政治對一座城市的影響是絕對的。
泰西封是一座經歷千年東西方衝突的古都,最後也湧入歷史的滾滾長河中,主要有幾個原因。
首先,泰西封成為帕提亞人和薩珊波斯行宮的有利條件在阿拉伯人統治時期已經無法生效,而且巴格達和巴士拉更勝一籌;其次,泰西封經歷多年的戰火,城市早已破壞嚴重,在統治者駐紮之際還能夠修復,統治階級都放棄泰西封,那麼這座城再也回天乏術。
泰西封 泰西封
四、總結
從歷史來看,泰西封城市發展於帕提亞人統治時期,鼎盛於薩珊波斯帝國統治時期,衰落於阿拉伯人統治時期,直到一戰時期的著名戰役讓泰西封再次聲名大振,此後,泰西封仍然保持着默默無聞的狀態,少有人記得它也曾經是無限風光的波斯古都。
泰西封像中國的西安、北京和南京,中東耶路撒冷意大利的羅馬,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俄羅斯基輔,它們都是一座城,也是一部歷史,記載了文明之間的衝突與融合。
東西方文明的衝突古已有之,從希臘與波斯的戰爭到羅馬與帕提亞人的戰爭,每一場衝突都在文明就有聯繫的基礎上,建立了新的聯繫,泰西封這類地理位置重要的城市就擔當了文明的暴力交流與和平交流的橋樑。
泰西封 泰西封
泰西封在經歷千年後,已經喪失了往日的繁華,淪落為伊拉克境內的普通城市,城內的眾多遺址也在現代戰爭的戰火中被摧毀,比如海灣戰爭,泰西封,一座經歷了戰爭與和平的城市,一座帶有昔日榮光和近代屈辱的記憶之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