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泰興白果

鎖定
泰興白果,江蘇省泰興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1-2] 
泰興白果99%以上的品種都是“大佛指”,通過嫁接繁殖。大佛指的果實為橢圓形、青綠色,表面有白色粉末,成熟時呈橙黃色。果核為白色紡錘形或長卵形,果大殼薄,果仁飽滿、漿水足、糯性強、貯藏期久,各項數據和品質都為全國之冠。
泰興白果營養豐富、藥食兼用,果仁中蛋白質含量11.27%,澱粉73.24%,脂肪3.93%,總糖3.17%,另外還含有16種氨基酸、26種礦物質和22種微量元素,是不可多得的食療佳品。
2004年08月31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泰興白果”實施原產地域產品保護。 [2] 
中文名
泰興白果
產地名稱
江蘇省泰興市
品質特點
果大殼薄,果仁飽滿、漿水足
地理標誌
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批准文號
國家質檢總局2004年113號公告
批准時間
2004年08月31日

泰興白果產品特點

"泰興白果”,又名大佛指、佛子、家佛子、大佛手,主產於泰興,泰興99%以上的都是大佛指。該品種均為嫁接繁殖,樹冠形狀隨嫁接高度的不同而不同。幹高2米以上時,樹冠呈廣橢圓形;當幹高降至60—80釐米時,樹冠呈現為圓頭形或半圓頭形。大樹發枝力較弱,樹冠外圍的長枝當年枝條生長量約25釐米,稀達40釐米。葉片較小,葉色較淡,中裂較淺或不甚明顯。在長枝上自梢部至基部葉片的形狀依次為三角形、扇形、截形和如意形。
球果長卵圓形,成熟時外種皮為淡橙黃色,淺被白粉,多單果。先端圓鈍,珠孔跡小,平或稍下凹,少數具小尖。基部蒂盤近正圓,表面高低不平,周緣不整。球果基部略顯偏斜,果柄長約4.5—5.3釐米。球果大小為縱徑3.1—3.8釐米,橫徑1.4—2.7釐米,球果單粒重8.5—13.8g,每千克粒數74—121粒。出核率平均為24.0%—30.0%。種核長卵形或紡錘形,色白腰圓,形似手指,故名佛指。先端尖削,具禿尖,中間略有凹下。基部束跡跡點甚小,並略向基部凹入。兩側具稜,稜線明顯,但無翼狀邊緣。種核有大有小,大者稱大佛指,大小約2.5釐米*1.74釐米*1.45釐米,單粒種核平均重3.1克(最大可達3.3g),每千克約323粒;小者稱小佛指,單粒種核平均重2.7g,每千克約370粒。出仁率高達80%。 [1] 
泰興白果 泰興白果

泰興白果產地環境

泰興白果地貌特徵

泰興位於江蘇省中部,長江下游北岸,北緯31°59'—32°24',東經119°48'—120°22'。世界銀杏產區主要分佈在北緯22°—42°,東徑97°—124°之間,泰興是銀杏生產的最佳地帶。
泰興屬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地質構造上位於寧—通構造帶,是蘇北凹陷區和蘇南隆起區的交接地區,地表均覆蓋了新生代第四紀全新系統現代沉積。地勢東北高、西南低,由東北向西南略顯傾斜,地勢相對平坦,地面真高最高7.2米,最低1.8米,平均5m左右,由東往西可分為高沙土平原(面積939.91平方千米,佔全市總面積75.0%),沿靖平原(面積112.94平方千米,佔全市總面積9.0%),沿江平原(面積156.89平方千米,佔全市總面積12.5%)。絕大部分地區具有適合銀杏生長的最好的地貌條件。 [1] 

泰興白果氣候特徵

泰興屬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兼受西風帶和副熱帶以及熱帶天氣系統的共同影響,温和濕潤,四季分明,酷暑嚴寒不長,雨量充沛,日光充足,霜期較短,有利於農業生產。年平均温度為15℃,年平均無霜期221天,常年相對濕度80%,日照時數2169.7h。年均降雨量為1040毫米。大量雨水主要集中在夏季,5—9月平均降水量總量為633毫米,佔年平均降水總量的60.9%。初霜期一般為11月7日前後,最早為10月2日;終霜期一般在3月31日前後,最晚為4月16日。蒸發量歷年平均為1437.5毫米。春季晴雨相間;夏初有梅雨天氣,梅雨期平均21天;秋季由於北方冷空氣南侵,雨量減少,氣温逐漸下降;冬季冷空氣頻繁南下,盛行西北風,空氣乾燥,降水很少。這一氣候條件最適宜銀杏生長。 [1] 

泰興白果土壤特徵

銀杏以土層深厚(1—2米以上)、疏鬆濕潤、地下水位不超過1米,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壤土最好,以PH值6—8最適宜。泰興土壤系長江沖積母質逐漸發育而來,全市土壤共2個土類、3個亞類、8個土屬、26個土種,PH值為7.5左右。全市土壤質地可分為高沙土地區、沿靖圩田地區和沿江水田地區。高沙土地區的主要土種有:沙土、薄層沙土、黃灰沙土、河類黃土、腰黑沙土、底黑沙土等。沿靖圩田地區的主要土種有:小粉漿土、沙心小粉漿土、腰黑小粉沙土等。沿江水田地區的主要土種有:淤泥土、薄層淤泥土等。 [1] 

泰興白果植被特徵

由於境內墾殖歷史悠久,典型的原生植被已基本不存在,為次生植被和人工植被所代替,境內分2個植被區:一是平原植被區,分佈於全市除沿江、灘地、低窪地及水域的所有區域。沒有天然森林,人工栽培樹木有水杉、楊樹、銀杏、刺槐、白榆、泡桐、柏類等,其中銀杏最為普遍。二是沿江灘地、沼生、水生植被區,分佈於沿江灘地、低窪地及水域,常見植物有蘆葦等。 [1] 

泰興白果環境評價

2002年5月江蘇省農產品質量檢驗測試中心對銀杏種植區進行宜地環境考察及環境監測,土壤採樣後,所寫評價報告結論是:泰興白果生產基地的自然環境狀況以及水、土壤、大氣等主要環境要素均符合無公害農產品的生產要求,其生態環境質量好,具備開發無公害農產品條件。 [1] 
泰興古銀杏森林公園 泰興古銀杏森林公園

泰興白果歷史淵源

據《泰興縣誌》記載及專家現場考證,泰興銀杏已有1000多年栽培歷史。
至2003年底,泰興市有500年以上古銀杏樹121株,其中千年以上的12株,百畝以上古銀杏羣落20多個。泰興銀杏嫁接歷史也相當悠久,早在18世紀就採用嫁接技術繁殖泰興白果。
據2009年統計,存200年以上銀杏嫁接樹1251株。泰興市廣泛採用嫁接技術,有定植銀杏嫁接樹530萬株。早在鴉片戰爭之前,就以白果換貨物(如棗子、柿等)的形式與山東、山西等地進行交流;鴉片戰爭後,才經鎮江、上海、香港等港口遠銷東南亞、泰國、澳州。 [3] 

泰興白果生產情況

據江蘇實業志記載,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泰興白果出口1.5萬擔。
20世紀80年代就,進入日本、美國、歐洲市場。80%銷往東南亞、港澳、日本、歐美等國家地區,出口免檢。 [3] 
截至2010年,“泰興白果”無公害生產基地達5000多公頃,覆蓋全市16個鄉鎮,常年產量在8000噸以上,約佔全國總產量的1/3。 [4] 

泰興白果產品榮譽

“泰興白果”因質優而馳名於中外,長期以來,在香港、東南亞市場,只要麻袋上印有“泰興白果”字樣就免檢。20世紀80年代,江蘇省外貿部門明文規定:泰興白果收購價比其它產區的同規格白果高1—2個等級。 [1] 
1993年,“泰興白果”(即泰興大佛指)被江蘇省農林廳選定參加意大利維羅納國際農業博覽會。 [1] 
1994年和2001年,泰興市兩次被國家林業局授予“全國經濟林先進市”。 [1] 
泰興白果 泰興白果
1995年6月3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田紀云為泰興市題詞“銀杏第一市”,同年12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在全國“中華之最”評選中,授予泰興市“中國銀杏之鄉”稱號(中最字0197)。 [1] 
1996年,泰興市獲原林業部授予的“全國科技興林示範市”稱號。 [1] 
1997年,泰興白果在江蘇省首屆銀杏名優品種評比活動中獲“江蘇省名優銀杏”稱號(第一名)。 [1] 
1999年,泰興白果被江蘇省質量管理協會用户委員會評為江蘇市場用户評價滿意商品,被’99昆明世博會指定為唯一無公害白果,享有永久冠名權。 [1] 
2000年,泰興市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首批“中國名特優經濟林銀杏之鄉”稱號。 [1] 
2002年3月1日,泰興白果—江蘇省地方標準經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備案,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批准發佈實施。 [1] 
2002年7月23號,泰興白果被江蘇省無公害農產品認定委員會認定為江蘇省無公害農產品;制定的“泰興白果”標準作為2002年江蘇省地方標準發佈實施。 [1] 
2002年9月,泰興市被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准為“全國銀杏標準化示範區實施縣”。 [1] 
2003年4月,“泰興白果”證明商標經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核准註冊。 [1] 
2004年08月31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泰興白果”實施原產地域產品保護。 [1-2] 
2004年9月,“泰興白果”獲國家“綠色食品”、“有機食品”雙認證。 [1] 
2004年9月,泰興市被中國林學會授予“銀杏示範基地”。 [1] 
2004年12月,“泰興白果”獲“泰州市知名商標”。 [1] 
2006年,泰興市被國家林業局授予“全國經濟林產業示範縣”。 [1] 
2011年5月,“泰興白果”有機銀杏被評為第四屆中國國際有機食品愽覽會暨BioFach China 2010金獎。 [1] 
泰興白果 泰興白果

泰興白果地理標誌

泰興白果地域保護範圍

泰興白果原產地域範圍以江蘇省泰興市人民政府《關於請求將泰興白果列入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的請示》(泰政字[2003] 24號)提出的地域範圍為準,為江蘇省泰興市現轄行政區域。 [1-2] 

泰興白果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大佛指。
(二)栽培
1.種苗繁育:建立良種園,大佛指優株母樹上採集接穗,大砧嫁接繁殖。
泰興白果 泰興白果
2.人工授粉:科學採集、處理雄花,適時適量進行人工授粉。
3.水分管理:旱灌、澇排,防受漬。
4.施肥技術:配方施肥,根外施肥。
(三)採收
種實成熟時(由青轉黃,由硬變軟,外被白粉增多時)採收。
(四)種實加工處理
成熟種實脱去外種皮,經陰乾後銷售或貯藏。
(五)質量特色
1.感觀特徵:外形長卵圓形,呈佛指狀。核大,出核率高,殼薄,出仁率高,仁飽滿,漿水足,殼細緊密,貯藏期長。外殼呈漢白玉色,具光澤。果仁質地細膩,有韌性,糯性強,味甘清甜,略有苦感。
2.理化特徵:出仁率:78—85%。種仁水分:≤59.0%。蛋白質≥4.3%,澱粉≥50.0%,可溶性糖≥9.0%,黃酮≥0.8%,萜內脂≥0.2%,氫氰酸≤5.0微克/克。
3.等級:Ⅲ級(含Ⅲ級)以上。 [2] 

泰興白果專用標誌使用

在泰興白果原產地域範圍內的生產者,如使用泰興白果“原產地域產品專用標誌”,須向當地質量技術監督局設立的申報機構申請並經初審合格,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後,方可使用泰興白果“原產地域產品專用標誌”。 [1-2] 

泰興白果歷史文化

泰興地區以銀杏命名的地名、雕塑、建築、商店、商標等,比比皆是,老幼皆知,泰興電視台台標為銀杏葉。每逢大年春節羣眾都要在自家的銀杏樹上貼上一個福字,以作精神寄託 ,可見銀杏文化在泰興人民羣眾中有着廣泛深遠的影響。
在泰興,古往今來,眾多的文人墨客或著書、或吟詩、或作畫,形成了一本本論著詩集,畫冊影頁,影視劇目腳本等獨特的銀杏文化。
泰興銀杏的文藝作品層出不窮,體裁多樣。
20世紀80年代後期,由泰興文藝工作者創作的神話故事《銀杏仙子》,曾在國內產生廣泛影響。1987年,45分鐘的廣播劇《銀杏仙子》由南京人民廣播電台錄製,於7 月22日首次播放,併入選為江蘇省廣播劇交流節目在各市廣播電台播放。其後,作者又在此基礎上,改編為電視劇《銀杏仙子》(上、下集),經著名劇作家張弦潤色定稿,由南京電影製片廠、長春電視台和泰興市人民政府聯合攝製。1989年5月24日晚8:30在江蘇電視台首次播出,全國不少省、市電視台相繼播放。同年6月,中國唱片總公司錄像部公開發行該劇錄像帶。從此,銀杏仙子的美麗傳説隨着在國內外受到青睞的泰興大白果而云遊天下,流傳八方。
2003年4—10月,《泰州日報》、泰興文聯、農業局、林業局共同組織了“銀杏頌”徵文活動,共徵集禮讚銀杏、謳歌銀杏之鄉、銀杏文化和銀杏精神的散文、詩詞200多篇,《泰州日報》擇優發表了26篇,評選出了16篇獲獎作品,2004年由中國文史出版社結集出版了《銀杏頌》。該書除輯錄了古代歌頌銀杏的文學作品25篇外,收入新創作的散文34篇、詩詞56篇、歌曲1首、朗誦劇1部。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