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泰米爾語
- 外文名
- தமிழ்;Tamil
- 語 系
- 達羅毗荼語系
- 語 族
- 南部語族
- 使用總人口
- 約7,400萬人
- 使用地區
- 印度、斯里蘭卡等地
泰米爾語分佈地區
編輯泰米爾語,是一種有超過二千年歷史的語言,屬於達羅毗荼語系,通行於印度南部、斯里蘭卡東北部。它是泰米爾納德邦的通用語,斯里蘭卡的一種官方語言。在印度洋及南太平洋不少印度裔居民也是泰米爾族,他們散佈於馬達加斯加、毛里塔尼亞、斐濟等地。根據統計,在1996年,泰米爾語在全球的語言人口中排第18位,有語言人口7,400萬人。
泰米爾語這個名稱相信來自梵文Dravida(達羅毗荼)的讀音變化。泰米爾語有超過2000年的文學傳統,而不同於歐洲的拉丁語和羅曼語族,這個傳統一直沒有斷過。猶如漢語的文言文一樣,至今古泰米爾文還在日常生活中繼續被使用。
法律地位
另外,泰米爾語於2004年獲印度政府定為古典語言,這是獲得該地位的第一個印度語言。
泰米爾語歷史沿革
編輯泰米爾人個子較矮,膚色比較黑,頭髮捲曲、黑而濃密,鼻子小、扁平,嘴唇厚。男子服裝一般是纏2米長的圍褲,有的披小布單或穿沒有領子的短袖綢衫,婦女大都穿紗麗。他們的主要的糧食是小麥。
泰米爾人是世界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他們所屬的達羅毗荼人很可能是輝煌的印度河文明的主人,也就是南亞次大陸最早的居民。他們的發源地就是泰米爾納德邦。TamilNadu是泰米爾語“泰米爾人的土地”之意。印度河文明是距今5000-4000年的發達文化,以卡利班幹、哈拉帕和摩亨佐達羅的城市為代表。當時的人們建設了規劃科學、設施完備的供水排水系統,生產出大量精美的藝術品。説明他們既有富足的物質生活,又有充裕的精神生活。雅利安人來到印度後,泰米爾人被迫遷往南部,但泰米爾文化深深地融入了雅利安人的文化之中。泰米爾人擅長建築、青銅雕塑、航海、數學,有悠久的文化傳統。泰米爾語有2000多年的歷史,泰米爾人仍然在使用最早的古典語言——就像學習文言一樣。它屬於達羅毗荼語系南部語族。泰米爾語字母屬於南婆羅米文字。
泰米爾語語言系統
編輯泰米爾語字母語音
示範例子:
泰米爾的文章加拉丁文轉寫和中文翻譯:
அவர் உள்ளே நுழைந்தவுடன் மாணவர்கள் எழுந்தனர்.
நான் அவனை எச்சரித்தேன்.
aasiriyar vakuppaRaiyuL nuzhainthaar.
avar uLLE nuzhainthavudan maaNavarkaL ezhunthanar.
vaLavan mattum than arukil ninRu kondiruntha maaNavi kanimozhiyudan pEsik kondirunthaan.
naan avanai echarithEn.
中文翻譯:老師進了課堂,他一進去,學生就起來了,只有瓦拉彎沒有起來,他繼續和站在他旁邊的尕尼磨日聊天。我警告過他。
泰米爾語語言文學
桑格姆時期
“桑格姆”在泰米爾語中是學府的意思。古代泰米爾語學者曾組成學府,以發展泰米爾語。歷史上曾有三個學府。迄今所存的桑格姆文獻大多是最後一個學府流傳下來的。桑格姆文獻都是詩歌,編成兩集,即《八大詩集》和《十大歌集》。前者收集的是短詩,後者收集的是長詩,是公元前500年至公元200年之間的作品。著名的桑格姆詩人有伽比拉爾、普拉納爾、納基拉爾等。詩歌內容或描寫愛情,或描寫人民的生活和風俗習慣以及自然美景,也歌頌帝王和勇士的業績。這些作品對後世泰米爾語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宗教時期
宗教時期(600~1200) 5世紀以後,濕婆教派和毗濕奴教派開始傳播,併成了有影響的宗教,社會上熱烈崇拜濕婆神和毗濕奴神,因而產生了豐富的虔誠派文學。它包括兩類作品,即濕婆教派和毗濕奴教派各自的讚美歌。濕婆讚美歌被整理成為12集《聖書》,其中大部分是納姆比·安達爾·納姆比在11世紀收集的。著名的濕婆派詩人有:山本達爾(7世紀)、阿巴爾(約8世紀)、孫達拉爾(8世紀)、馬尼卡·瓦沙格爾(10世紀前)、塞吉拉爾(12世紀)。
毗濕奴教派信徒納恩齊亞爾、貝利亞·西亞爾等在為《聖詩四千首》註釋時,泰米爾文和梵文夾雜使用,這種文體被稱為“馬尼·比拉瓦拉姆”,意為珍珠和珊瑚。註釋家都有各自獨特的風格。他們的散文雖未完全擺脱詩歌的影響,但已具有一定的水平,促進了泰米爾語散文的發展。
穆罕默德耶爾
穆罕默德耶爾統治泰米爾納德時期,泰米爾語文學毫無起色。17世紀中期,歐洲人進入泰米爾納德,意大利傳教士羅伯特·德·諾比利(17至18世紀)用“珍珠珊瑚”體寫了《耶穌傳》、《哲學明鏡》等18部散文作品。貝斯基(1680~1746)以明白曉暢的風格寫作散文,他的《帕拉瑪達神父的故事》一書,是19世紀末葉以後蓬勃發展起來的散文作品的先聲。這時的散文已不押韻,接近民間口語,與註釋時期的散文相比,更為通俗易懂。19世紀時,錫蘭泰米爾人阿魯木格·那瓦拉爾(1823~1879)把《大神話》改寫成散文作品,他摒棄冗長的句型,使用短小通俗的句子,同時首先在散文中運用標點符號。到20世紀,著名作家馬賴馬萊阿迪格爾(1876~1950)主張使用純粹的泰米爾文寫作散文,得到廣大作家的響應。
[1]
泰米爾語國際應用
編輯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泰米爾語廣播1963年8月1日開播,每天累計播出6小時節目。其中短波廣播播出時間分別是北京時間22:00-23:00(印度時間19:30-20:30)、23:00-24:00(印度時間20:30-21:30)、10:00-11:00(印度時間7:30-8:30)、11:00-12:00(印度時間8:30-9:30),通過香港有線電視網落地播出的時間是每天晚上23:00-24:00以及次日早晨7:00-8:00。泰米爾語聽眾主要分佈在印度、斯里蘭卡和沙特阿拉伯等國家,人口超過8000萬。近幾年旅居在香港、美國、日本、法國和德國的泰米爾人也開始從網上登陸泰米爾語網頁並收聽網上泰米爾語廣播。
泰米爾語廣播除播出《新聞》、《時事》節目外,還開辦有各類專題節目。如,《走進中國》欄目介紹中國的經濟發展;《中國文化》欄目介紹中國的悠久文化和中國的民間故事;《社會生活》欄目介紹中國人的生活狀況;《科教與衞生》欄目介紹中國科學領域的新成果;《中國風光》欄目介紹中國的風景名勝和旅遊信息;《友誼之橋》則是一檔以中印友好為主題的互動欄目。
在過去的40多年裏,收聽泰米爾語廣播的聽眾越來越多,記錄在案的聽眾協會達300多個。近年來,泰米爾語部每年的聽眾來信數都保持在數十萬封。
北京外國語大學亞非學院於2018年9月正式開設泰米爾語語言文學本科專業。學制四年。每四年招生一次,課程設置除了語言技能,還包括地區研究、經濟學、法學、社會學等學科方向課程。北京外國語大學泰米爾語專業將為中國培養精通泰米爾語語言和文化、翻譯水平過硬、具有學術研究
[1]
初步能力的的高水平復合型外語人才。
- 參考資料
-
- 1. 泰米爾語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