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泰山風景名勝區

鎖定
泰山風景名勝區,AAAAA級風景區 [25]  ,位於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區紅門路45號,面積400多平方千米。泰山被喻為中華民族偉大崇高的象徵,由古老的片麻岩構成的斷塊山地,崛起於華北大平原東緣的齊魯丘陵上,主峯海拔1545米,為五嶽之首,被譽為“五嶽獨尊”。 [5] 
泰山風景名勝以泰山主峯為中心,呈放射狀分佈,由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融合而成。泰山山體高大,尤其是南坡,山勢陡峻,主峯突兀,藴藏着奇、險、秀、幽、奧、曠等自然景觀特點。人文景觀佈局重點從泰城西南祭地的社首山、蒿里山至告天的玉皇頂,形成“地府”“人間”“天堂”三重空間。岱廟是山下泰城中軸線上的主體建築,前連通天街,後接盤道,形成山城一體。自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直至明清,歷代帝王封禪祭祀,文人墨客吟詠題刻,留下豐富的文物古蹟,有岱廟、普照寺、碧霞祠、經石峪刻石、靈巖寺等名勝古蹟和玉皇頂、日觀峯、月觀峯、石塢松濤、鷹愁澗、龍潭瀑布等景點以及許多古樹名木。 [3] 
泰山景區自2024年2月17日16時起暫停開放,恢復開放時間另行通告。 [26] 
中文名
泰山風景名勝區
外文名
Mount tai scenic spot
地理位置
山東省泰安市
氣候條件
温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0:00-24:00
景點級別
AAAAA級 [25] 
門票價格
旺季(3月一11月)125元  淡季(12月一2月)100元
佔地面積
約 400 km²
著名景點
天燭峯日觀峯百丈崖、仙人橋
南天門、中天門、碧霞祠、普照寺等

泰山風景名勝區歷史沿革

泰山主要形成於新元古代和古生代,其間經歷了多次構造變動和地殼隆升。在構造運動的作用下,地殼在不斷變形、斷裂和隆升,形成了現在的泰山地形。
據史書記載,早在商朝晚期,泰山已經是重要的祭祀場所。春秋時期,泰山已成為各國爭奪的對象。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將泰山納入統一管理。隨着歷史的演變,泰山成為了封建帝王登基加冕的場所。
唐朝時期,泰山地區成為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詩人杜甫留下了“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的名句。
宋代以後,泰山作為道教和佛教的中心,成為了文化名山。
明清時期,泰山的地位更是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成為帝王巡遊、科舉考試的場所,也是文人墨客賞景寫作的勝地。
1932年、1933年8月至1935年10月馮玉祥將軍反對國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兩次隱居泰山。馮玉祥在泰山居住期間為紀念辛亥革命灤州起義烈士,在泰山修建烈士祠和辛亥灤州革命烈士紀念碑。辛亥革命後,泰山成為了一個公共旅遊區。 [9]  [23] 

泰山風景名勝區地理環境

泰山風景名勝區位置境域

泰山風景名勝區位於山東省中部,隸屬於泰安市(地級市)。綿亙於泰安、濟南、淄博三市之間,東西長約200公里,南北寬約50公里,總面積24200公頃。主峯玉皇峯,在泰安市城區北,東經117°6′,北緯36°16′。貫穿山東中部,主脈,支脈,餘脈涉及周邊十餘縣。泰山主峯玉皇頂,高程數據:1532.7米。 [9] 

泰山風景名勝區地質地貌

泰山石刻
泰山石刻(18張)
泰山風景名勝區的山地是山東丘陵中最高大的中山山地,地層為華北地台典型基底和蓋層結構區,南部上升幅度大,蓋層被風化掉了,露出大片基底——泰山雜巖,即太古界泰山羣地層,其絕對年齡25億年左右,是中國最古老的地層之一。北部上升幅度小,蓋層保存着典型的華北地台上發育的古生代地層。
泰山地貌分為衝洪積台地、剝蝕堆積丘陵、構造剝蝕低山和侵蝕構造中低山四大類型,在空間形象上,由低而高形成多種地形羣體組合的地貌景觀。泰山位於華北大平原的南北通道與黃河中下游的東西通道交叉樞紐之側。 [9] 

泰山風景名勝區氣候

泰山風景名勝區屬暖温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季。春季較幹多風,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冷而少雪,全年平均氣温13℃。每年4-11月是最好的旅遊季節。 [3] 
垂直變化明顯。山下1月均温-3℃,山頂為-9℃,山下7月均温26℃,山頂為18℃;年降水量隨高度而增加,山頂年降水量1132毫米,山下只有722.6毫米。山下四季分明,山頂三季如春,春季風沙較大,泰山冬季較長,結冰期達150天,極頂最低氣温-27.5°C,形成霧凇雨凇的景觀。 [9] 

泰山風景名勝區自然資源

泰山風景名勝區植物資源

泰山風景名勝區發現高等植物1136種,植被覆蓋率為78%,常綠喬木有銀杏、油松、赤松、華山松、黑松、麻櫟、栓皮櫟、側柏、花楸、白檀、刺槐、梓樹等。泰山100年樹齡以上的古樹名木有34個樹種,共有1萬多株。如:“唐槐”“漢柏”“六朝松”。泰山藥用植物資源豐富,有448種,其中以何首烏、黃精、杏葉參和紫草被譽為泰山四大名藥。
泰山包括森林、灌草叢、草甸、濕地等生態系統。森林類型主要包括針葉林、落葉闊葉林、針闊混交林等。泰山分佈的油松天然次生林面積約700畝,是中國暖温帶天然針葉林的典型代表,裏面有較多的古老油松單株和羣落。側柏林多系天然次生林或人工林,其中林齡300年以上的古樹愈萬株。還分佈着大面積以櫟類為主的落葉闊葉林,是暖温帶落葉闊葉林地帶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保護價值。
泰山有植物總計1858種,其中,低等植物446種;苔蘚植物41科94屬,242種5變種3亞種;蕨類植物13科19屬38種2變種;種子植物120科532屬1012種89變種12亞種9變形。泰山共有野生種子植物107科401屬762種,其中裸子植物2科3屬4種,被子植物105科308屬762種。 [12] 

泰山風景名勝區動物資源

泰山風景名勝區野生動物主要為魯中南山地丘陵動物地理區的代表性類羣,其中:哺乳類的動物25種;鳥類共有154種1亞種;爬行類12種;兩棲類6種;陸生無椎動物種類多、數量大、分佈較廣。陸生節肢動物也很多,包括蛛形綱、昆蟲綱、多足綱等。昆蟲共記錄13目,150科,是山東省森林昆蟲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已鑑定約900餘種。魚類共有22種,隸屬鯉科、鰍科、鯰科、銀魚科等12個科。國家級保護動物有16種,15種為鳥類,獸類1種。 [13] 

泰山風景名勝區旅遊景點

泰山風景名勝區主要景點

岱廟遊覽區
岱廟位於泰安市城區北部,在南起舊泰城南門,北的岱頂南天門中軸線上。南北長405.7米,東西寬236.7米,呈長方形,面積為9.6萬平方米。位於泰山南麓泰城中部,又名東嶽廟、泰岳廟、岱嶽廟,俗稱泰廟,是古代祭岱的主要場所。主要景點有:遙參亭、岱廟坊、正陽門、漢柏院、唐槐院、配天門、仁安門、東御座、鎮山三寶、秦泰山刻石、天貺殿、天貺殿壁畫、岱廟碑林、岱廟八景、後寢宮、銅亭、鐵塔、厚載門。
岱廟 岱廟
岱麓遊覽區
岱麓遊覽景區位於泰山與泰城的結合部,素有麗區之稱。環山路東西貫穿虎山、王母池、關帝廟、金山、普照寺、五賢祠、三陽觀、馮玉祥墓等眾多景點。中溪、西溪在這裏分別匯成虎山水庫和黑龍潭水庫。兩個水庫東西相對。岱麓向東延伸,有泰山農業觀光帶;向西延伸,有櫻桃園、泰山旅遊度假區。
主要景點有:岱宗坊虎山公園、王母池、關帝廟、普照寺、五賢祠、三陽觀、馮玉祥墓、櫻桃園。
岱麓 岱麓
紅門路遊覽區
紅門登山路下起紅門,上至南天門,為泰山的中軸線。古代帝王登封泰山,大多是沿這條路線盤桓而上,所以稱為“御道”;善男信女朝山進香也是沿着這條路見廟就拜,所以又稱為“神道”。七千級台階可直達岱頂,文人墨客留下了數以千計的詩文、題刻,又使之成為一條“古詩之路”“書法之路”。從一天門離開人間鬧市,一路攀登,經中天門,到達南天門,進入天庭仙界,所以這條路又是一條“通天之路”。主要景點:紅門宮萬仙樓鬥母宮經石峪柏洞壺天閣回馬嶺中天門快活三里、雲步橋、五大夫松、朝陽洞、對松山、十八盤。
紅門 紅門
岱頂遊覽區
泰山南天門以上是岱頂,面積0.6平方公里。在泰山的整體空間佈局中,岱頂是“天庭仙界”,古代帝王來泰山封禪,就是在岱頂築壇祭天,以期實現天人溝通,祈求國泰民安。旭日東昇、晚霞夕照、雲海玉盤、黃河金帶為泰山四大奇觀,此外佛光、霧淞、雨凇等自然景觀。主要景點:南天門、天街、碧霞祠、唐摩崖、玉皇頂、無字碑、日觀峯、瞻魯台、仙人橋、月觀峯、丈人峯。
岱頂 岱頂
後石塢遊覽區
位於泰安市泰山區泰山景區玉皇頂東北部,坐落於玉皇頂正北。景區自古有“奧區”之稱。主要景點:堯觀頂、姊妹松、卧龍松、卧虎松、元君廟。
後石塢 後石塢
天外村路遊覽區
泰安天外村位於西溪谷口,大眾橋西側,為西路登山之始,佔地總面積3.5萬平方米。天外村路,舊稱“西路”,是一條上山的遊覽公路。從天外村天地廣場出發,沿西溪而上,一路途經黑龍潭水庫、建岱橋、白龍池、黑龍潭,到達竹林寺。竹林寺西去登扇子崖、傲徠峯,北去望龍角山、九女寨。從黃溪河,上達中天門與紅門登山路匯合。盤路全程13公里,乘遊覽車需30分鐘。主要景點:天地廣場白龍池黑龍潭瀑布竹林寺、扇子崖。
天外村 天外村
桃花源路遊覽區
桃花源地處泰山西北,是通往岱頂的西大門。從桃花峪口入山,遊覽公路沿谷底而上,全程10餘公里。元代泰山道人張志純賦詩曰:“流水來天洞,人間一脈通,桃源知不遠,流出落花紅。”桃花源溪水中有泰山特產——赤鱗魚,清時曾作貢品。主要景點:元寶石、彩石溪、一線泉、猴愁峪、一線天。
桃花源 桃花源
天燭峯路遊覽區
天燭峯景區地處泰山玉皇頂東北,是通往岱頂的東大門。登山路進山口距泰山火車站約20公里路程,是泰山常規登頂路中最為原始和古樸的路線,也是自然景觀最美的一條路,代表了泰山自然景觀的極致。從泰安乘車沿泰佛路東北行,至艾窪村,從天燭勝景坊進山。穿過古慄樹林,經會仙峪,沿陡直石階路上去,便是仙鶴灣。溪在石灣裏流淌,流出仙鶴的模樣。跨溪又上,手拉鐵鏈,登上好漢坡,攀登小十八盤,見兩峯夾峙,中間建起望天門。望天門北側是山呼台,下臨萬丈深淵,面對大天燭峯。主要景點:會仙峪、仙鶴灣、小十八盤、天燭峯。
天燭峯 天燭峯
玉泉寺遊覽區
玉泉寺位於岱頂北,玉泉寺坐落於泰山之陰、大津口鄉,從泰安城沿泰佛路至玉泉寺約20公里,直線距離為6.3公里,佔地兩萬多畝。玉泉寺又名谷山寺、佛爺寺,始創於北魏年間,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金、元兩代又多次重修擴建,明清兩代鼎盛時僧侶達到百餘人。古寺院內有泰山地區最大的古銀杏樹。主要景點:大雄寶殿、一畝松、西佛腳。
玉泉寺 玉泉寺
泰山靈巖寺
泰山靈巖寺,坐落於泰山西北麓,位於濟南市長清區萬德鎮境內。北距濟南45公里,南離泰安25公里,104國道、京福高速公路(設靈巖寺出口)在其側穿過。靈巖寺始建於東晉,距今己有1600多年的歷史。該寺自唐代起就與浙江國清寺、南京棲霞寺、湖北玉泉寺並稱“海內四大名剎”。靈巖寺,現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泰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首批4A級旅遊區。
靈巖寺 靈巖寺
泰山普照寺
泰山普照寺位於岱麓凌漢峯下,寺院面積6150平方米。普照寺取“佛光普照”之意,傳為六朝時建,後歷代皆有拓修。寺院以大雄寶殿、摩松樓為中軸,形成三進式院落。兩側配以殿廡、禪房和花園等。
六朝松,狀如華蓋。松旁為篩月亭,每當皓月當空,松下銀灰萬點,如同篩月,故名。亭中有方形石桌,敲擊發鐘磬之聲,且四角及中間音色有別,名五音石。亭北為摩松樓。篩月亭聯:“曲徑雲深宜種竹,空亭月朗正當樓”。馮玉祥先生隱居泰山時,以泰山習俗和民生疾苦為題材,寫了很多白話詩,自稱“丘八詩”,由趙望雲配以漫畫,刻製成碣,立於院中。後盡毀,現已重刻。後院為菊林院,有松一株,,清代光緒年間何煥章遊山至此,題“一品大夫”。後院正房與摩松樓相接,額題“菊林舊隱”曾為康熙初年元玉僧居所。現闢為紀念館。楹聯為:“松曰好青,竹曰好綠;天吾一磚,地吾一瓦。”
普照寺 普照寺
泰山竹林寺
在泰山西溪谷中,黑龍潭的上邊,今長壽橋東北,原來有一座寺,叫竹林寺,又名懸雲寺。向有“小徑沿山,清流夾道,蟠曲羊腸,景隨步換”之譽。據説竹林寺是泰山古剎,建修年代無考,自唐以後屢興屢廢。據記載,竹林寺元代元貞年間元代名僧法海重修。至明,高麗名僧滿空拓建,寺又趨興盛。後竹林寺在一場火災中焚燬,現又在原址上仿唐代風格重新修建。
泰山竹林寺 泰山竹林寺
玉泉寺
玉泉寺位於岱頂北,直線距離為6.3公里,山徑20餘公里。有公路與泰城相通。寺東南有蓮花峯、香爐峯、周明堂故址、天井灣;西為摩天嶺;南臨賣飯棚子;北依返倒山、長城嶺。玉泉寺由北魏僧意所創建,金代又有僧善寧重建,元代僧普謹增建七佛閣,後屢興屢廢。古時山民曾在山谷內拾到羅漢像,因名佛峪、佛谷。又因南有谷山,東有玉泉,又名谷山寺、谷山玉泉寺,俗名佛爺寺。今遺址內存碑碣10塊,周圍有千年古慄樹20餘株。院內原有大雄寶殿,中祀釋迦,側立十八羅漢,四周有壁畫。正殿祀唐初政治家魏徵等。“文化大革命”中毀,今為玉泉寺景區立新林場駐地。
玉泉寺 玉泉寺
岱廟
岱廟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舊稱東獄廟或泰山行宮。位於泰安市區北,泰山南麓。它是泰山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羣,為道教神府,是歷代帝王舉行封禪大典和祭把泰山神的地方。有“秦即作疇”“漢亦起宮”之載。唐開元十三年(725)進行增修,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再次進行擴建,據《重修泰岳廟記碑》所載,時有“殿、寢、堂、闔、門、亭、庫、館、樓、觀、廊、廡八百一十有三楹。”金代部分建築被毀,元時又有增修,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廟內大部分建築遭到焚燬,清代再次修繕。其建築風格採用帝王宮城的式樣,周環1500餘米,廟內各類古建築有150餘間。
岱廟 岱廟
十八盤
泰山十八盤是泰山登山盤路中最險要的一段,共有石階1827級,佔地8平方公里,是泰山的主要標誌之一。十八盤在對松山北。高阜之上,雙崖夾道,舊稱雲門,今名開山,為清乾隆末年改建盤道時所闢。十八盤自此而始。開山北為龍門,舊有龍門坊,後毀。西巖有清道光年間魏祥摹刻狂草“龍門”大字。坊址東為大龍峪。前為新盤口。明萬曆年間,參政呂坤跨澗建渡天橋,並順龍峪上源修新盤道,直達碧霞祠南神門,登岱頂者上下為方便。橋與盤道均毀於清乾隆年間。新盤口北兩山陡立,東為飛龍巖,西為翔鳳嶺,中有一線天,名石壁谷。谷中上有南天門,下有昇仙坊,由十八盤相連。南天門恰處於谷口,是泰山古建築充分利用地理環境,以人工之力突出和美化自然環境的典範,是泰山的重要標誌物之一。石壁谷兩側有“天門長嘯”“層崖空谷”“天門雲梯”“如登天際”諸刻。泰山有3個十八盤之説。自開山至龍門為“慢十八”,再至昇仙坊為“不緊不慢又十八”,又至南天門為“緊十八”,共計1630餘階。“緊十八”西崖有迎客佛。十八盤岩層角70至80度,在不足1公里的距離內升高400米。
十八盤 十八盤
碧霞祠
碧霞祠位於岱頂,是泰山女神碧霞元君祠宇,始建於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祠以山門為界,分內外兩院,內院正殿供奉碧霞元君銅像,銅瓦覆頂,東西配殿鐵瓦覆蓋。
碧霞祠 碧霞祠
天街
泰山天街是指南天門向東到碧霞祠一段街道,全長約一華里。南天門向北的一段路,約有100米,稱為北天街。進了南天門再上兩層台階就是天街,天街自古以來就似懸在天上的一條街市。在長約千米的天街上佈滿了賓館、飯店、商鋪。據記載,天街從清代就開始繁華,當時的一些店鋪老闆用實物作為招牌,如“棒槌”“木碗”“鸚鵡”等。天街石坊向東路北,為乾隆行宮及唐代文學家蘇源明讀書處舊址。街北側均為以後改建的仿古建築,街南面築起了一條長長的石欄,遊客憑欄觀看泰城夜色。天街—天上的市街還是國內十大特色市場之一。這裏的商號歷史上就有以實物作標誌的傳統,有笊籬家、葫蘆家、雙鬥家等等。
天街 天街
捨身崖
捨身崖位於日觀峯南,又名愛身崖。三面陡峭,下邊就是深淵。古時常常有人祈求神靈,顯其誠心,跳崖獻身,以求神靈祛父母病災。明萬曆初年巡撫何起鳴為防這種無謂之死在崖側築牆阻攔,又把這裏更名為愛身崖。清康熙年間又有知泰安州事張奇逢重修圍牆,而且派更夫守護。1965年在圍牆南端開了一個圓門並順崖畔建了憑眺石欄。崖上有一塊巨石,高約3.3米,石旁大書“瞻魯台”,又稱幡杆石。傳説孔子曾登上這裏遙望魯都曲阜。石上有1983年趙樸初題的“造化鍾神秀”、周而復題“煙橫雲倚”等題刻。石東北有平坦巨石在懸崖邊上,稱為可止台,上邊有宋代政和年間題名。崖南壁半腰有石龕造像,內雕文殊騎獅,疑為北宋造像。左側3米處有“元二年(1087年)禹城縣、應王府、雍丘縣、鄆城衡政”等題刻;右側5米處有題刻“入內內侍省內侍高品皇甫繼明、入內內侍省內兩頭供奉官周德政、右司諫直史李迪”等。
捨身崖 捨身崖
長壽橋
泰山黑龍潭上,有一座東西向的橋。橋是硃紅色。人走在上面可以看見潭的景色。這便是長壽橋。
長壽橋 長壽橋
參考資料 [3]  [7-8]  [10] 

泰山風景名勝區主要景區

泰山幽區
泰山幽區指中路旅遊區,是最富盛名的登山線路,自登山盤路的起始點一天門經中天門至南天門,全長5.5公里,幾乎全為盤路,共有6290級台階。主要景點包括岱宗坊、關帝廟、一天門、孔子登臨處、紅門宮、萬仙樓、鬥母宮、經石峪、壺天閣、中天門、雲步橋、五松亭、望人松、對松山、泰山夢仙龕、昇仙坊、十八盤等。
泰山幽區 泰山幽區
泰山曠區
泰山曠區指西溪景區,是登山的西路,自大眾橋起有一條盤山公路,可以直達中天門。除此之外,還有一條登山的盤路。曠區主要的景觀有:黃溪河、長壽橋、無極廟、元始天尊廟、扇子崖、天勝寨、黑龍潭、白龍池等。
泰山曠區 泰山曠區
泰山妙區
自泰山幽區一路拾級而上。過了十八盤,登上南天門,就進入了泰山妙區,即岱頂遊覽區。妙區的主要景觀有:南天門、月觀峯、天街、白雲洞、孔子廟、碧霞祠、唐摩崖、玉皇頂、探海石、日觀峯、瞻魯台等。
泰山妙區 泰山妙區
泰山奧區
泰山奧區是以後石塢為中心的景區,由妙區——泰山極頂往後山乘索道可達。奧區的主要勝景有:八仙洞、奶奶廟、獨足盤、天燭峯、九龍崗、黃花洞、蓮花洞、堯觀台等,還有鴛鴦松、卧龍松、飛龍松、姊妹松、燭焰松等。
泰山奧區 泰山奧區
泰山麗區
泰山麗區即泰山山麓及泰城遊覽區。其主要景觀包括:雙龍池、遙參亭、岱廟、岱宗坊、王母池、關帝廟、普照寺、五賢祠、漢明堂、三陽觀以及不斷開闢的新景觀等。
泰山麗區 泰山麗區
泰山秀區
泰山秀區主要包括桃花峪景區、櫻桃圓景區,在泰山的西麓。有一條索道直通主峯。櫻桃圓則離城不遠。秀區是泰安人假日休閒的好去處。桃花源景區主要景點有:三岔澗、猛虎溝、綵帶溪、後寨門、吳道人庵、谷口。
泰山秀區 泰山秀區
參考資料 [3]  [11]  [15] 

泰山風景名勝區主要文物

東御座
東御座為清乾隆皇帝在泰山僅有的一處保存較為完好的行宮
歷代碑刻
歷代碑刻陳列位於(東環廊),建築面積約300平方米,內有張遷、衡方、雙束等漢唐名品,是岱廟碑刻主要集中地之一。
歷代石雕
泰山,素以悠久的歷史文化蜚聲中外,在其周圍遺存有大量的絢爛多彩的歷代石雕作品。這些石雕源遠流長,分佈廣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顯示着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是泰山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
漢化像石
泰山一帶是山東四大畫像石集中區域之一。上個世紀60年代,在大汶口、肥城等地陸續出土了一批畫像石。這些畫像石圖案工整,造型生動,在內容上取材廣泛,具有較高的歷史與藝術價值。
齊長城遺址
齊長城是春秋戰國時期齊國修築的軍事防線。始建於齊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經齊靈公、齊威王不斷增修,至齊宣王時基本完成。泰山地區的齊長城,分長清段、肥城段、泰安段、萊蕪段。
古建築遺址
包含周明堂遺址、登封台遺址、社首山遺址、烽火台遺址、漢明堂遺址等等
農民起義遺址
赤眉軍起義遺址、黃巢寨遺址、姜博士起義遺址
古城遺址
羊祜故城遺址、趙家泉古城址、古博城遺址、文姜城遺址、城子縣遺址
文化遺址
智人化石遺址、大汶口遺址、柳杭遺址、汶陽遺址、龍門口遺址等等。
古墓葬
山口王墳、東夏村古墓、高莊戰國墓、滿莊漢王侯墓、角峪蘇莊王墳、張良墓等等。
近現代遺存
長壽橋、烈士祠、大眾橋、徂徠山起義遺址、盤龍山起義遺址、汪洋台等等。
石窟造像
黃石崖造像羣、蓮花洞石窟造像、玉函山石窟造像、王泉摩崖造像、大佛寺石窟造像、千佛崖造像、陰佛寺石窟造像等等。
印章、硯
東漢銅印章2件、明雕八卦十二生肖河圖洛書端硯、宋陶硯、清高南阜端硯、清五嶽真形圖紫石硯。
字畫、碑帖
藍濤設色西湖八景畫冊、董其昌題跋畫冊畫冊、馮玉祥對聯、明仿吳道子設色山水人物圖、明仿趙孟頫山水人物圖、明觀音出像普門品經一函、清天寧寺石刻五百大阿羅漢記、唐三藏聖教序拓本等等。
竹木漆雕
明象牙鏤雕八仙慶壽紋笏、沉香獅子、清泥金膽雕漆蓮花梵文淨水碗、明竹雕麻姑獻壽像、明竹雕彌勒佛、明竹雕人物筆筒、清鐵梨木雕福祿壽星。
銅器、銀器
西周饕餮紋銅方盤、春秋魯侯三足銅鼎、春秋魯侯銅、春秋商丘叔銅、清銅鑄五嶽真形圖燭台、清銅鑄五嶽真形圖方瓶等等。
石器、玉器、琺琅器
石葉器、滑石勺、温涼玉圭、清泰山天仙聖母碧霞元君之印、戰國玉璜、唐壁虎紋玉璧、銅胎畫琺琅饕餮紋香爐等等。
陶器、瓷器
八角星紋彩陶豆、白陶雙鼻罐、白陶單把杯、隋青瓷舍利塔、隋青釉蹲猴龍柄盤口壺、元鈞窯斑彩三足爐等等。
泰山龍袍
在岱廟東御座內陳列着一件泰山龍袍,龍袍尺寸大,泰山龍袍身高2.2米,他的袖子長達4.4米,袖肥1.1米,下襟寬達2.3米。明黃色的緞面上用金線繡織了十團龍,象徵十全十美。它是清朝的乾隆皇帝進獻給泰山神的。
館藏善本古籍
岱廟館藏古籍近4萬冊,大多為館內舊藏,部分為徵集的社會流散。根據國家善本書標準(乾隆以前),從中遴選出550餘套,其中經部66種,史部138種,子部114種,集部215種,叢書24種。對於價值較高的地方文獻年代適當下延,遴選為善本。珍稀善本有明萬曆御賜《道藏》、明版《書史紀原》。
參考資料 [11] 

泰山風景名勝區文化活動

泰山風景名勝區人文歷史

  • 泰山文化
泰山南有北辛文化(約7300年前 [24]  )和大汶口文化(約6300~4400年前),北有龍山文化(紅4400~3900年前)。
泰山因其高,被古人視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説法。有文字記載自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先後有13代帝王引次親登泰山封禪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
泰山日出
泰山日出(15張)
古代文人雅士更對泰山仰慕備至,紛紛前來遊歷,作詩記文。泰山宏大的山體上留下了20餘處古建築羣,2200餘處碑碣石刻。道教、佛教視泰山為“仙山佛國”,神化泰山,在泰山建造了大量宮觀寺廟。如:靈巖寺觀普照寺。經石峪的《金剛經》石刻,聞名中外。科學家、史學家則把泰山作為研究對象而留下大量著作。 [21] 
  • 泰山民俗
1.吹糖人
現今在泰城的街道小巷還偶爾可以看到吹糖人的小販肩挑挑子走街串巷,吹糖人是舊京城一個行業,製作時,小販從銅勺裏取出一點兒糖稀,放在沾滿滑石粉的手上揉搓,防止粘連,趁熱將糖搓成卵形,團成一個空膛的長球狀,空膛的一端抻細,就形成了一根空心的小管子,如吸管,馬上就用嘴對着管子的一頭朝裏吹氣,雙手立即在糖泡的另一頭隨手就拉捏出各種各樣的小動物來。 [14] 
2.泰山廟會
泰山廟會,濫觴於唐,定製於宋,鼎盛於明清,衰落於民國,再興於現代。泰山廟會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慶賀神祇的聖誕,慶賀活動期間,香客遊客雲集,要吃,要住,要購,要娛,商貿服務和文化娛樂活動也隨之出現,廟會也就逐漸變成了一項多功能的活動。
3.皮影戲
泰山地區的皮影戲多來自外地,主要節目有《三打白骨精》、《豬八戒背媳婦》等,多是羣眾喜聞樂見的劇目。 [16] 
4.婚帖
泰安地區,在成婚的不同階段,要用不同的婚帖。帖的式樣,雖然有一定的格式,但使用起來的簡有繁。不論怎樣省略,中要住綱就可以了,何為綱呢。即主家的姓名、結婚日期、賀喜日子,只要明確這幾點,其他文詞都是些襯托。俗話説,“瓦匠怕壘角,鐵匠怕打釘,木匠怕砍楔,先生怕寫帖”。
5.傳紅柬
由媒人將男女兩家説得毫無意見,雙方願結成親,接着送訂親通知書。送訂親書,是比較簡單的儀式。只有媒人送就可以了。它的目的是為“傳紅柬”;打下基礎,免得送柬時出這樣那樣的問題。在這裏雙方感到媒人費的心血不少,就送物或錢酬謝他(她)。
6.合婚
媒人一提親事,男女兩家先請位先生合婚,看這門親事是否合適。民間合婚現今離不開12屬相。
7.打抬
一般是兩個人玩。每人有幾根棍,先劃兩條橫線,參加者可在兩頭線中間站好,都向空中扔棍子。落下來的棍子可朝線外打,只打一下,若將別人的小棍打出線去,就算贏了,誰打出去就是贏者。
8.射箭
弓箭很簡單,都是自己用枝條彎一個弓,系根小麻線作為弓弦,箭頭是用幾根秫秸棒,頂端上頭用槐子砸碎粘個小疙瘩,再插上一個破針頭。這種遊戲參加者大部分是兒童,射擊目標一般往柴禾垛上,或樹木上,也有的按指定的目標去射,這種遊戲對兒童鍛鍊瞄準、勇敢、毅力大有好處。
9.挑扁擔
也有稱“騎扁擔”的,是一種鍛鍊身體、增強勇敢和智謀的遊戲。其方式:用一根長扁擔,參加人數4至6人。開始前預備好三根不同的小棒,兩根長的一根短的,然後用小棒抽,誰要抽着長的,誰就抬扁擔,抽着短的就騎在扁擔上。在騎扁擔前都要訂好規定,如抬着圍場院轉五圈或十圈,騎扁擔的掉下來,算輸,下來抬別人。其實騎在扁擔上的人,故意搞些小動作,引人笑,有時還手舞足蹈、搖頭晃腦,顯得格外神氣。而抬扁擔的兩個人,也故意東倒西歪地搖晃,恨不得把騎扁擔的搖下來,自己為勝者,並也能騎在扁擔上,讓別人抬着顯顯威風。
10.掀碌碡
這種活動一般是青壯年的遊戲,他們聚集在打麥場上比試。碌碡就是壓麥子、豆子、高梁等農作物的園柱形石頭滾子,重量大約在80至100公斤。比試中看誰的力氣大,一個人一個人的掀碌碡跟斗,誰掀的多,誰是勝利者。碌碡遊戲還有一種是用兩腿夾住,接連不斷地往後翻,這種玩法和用手掀的要求是一樣的,參加人數不限,掀多者為勝。
11.馱人遊戲
這種遊戲也稱為“騎人遊戲”,就是一人騎在另一人的脖子上,兩腿放下。來回馱多遠,馱幾趟,臨時規定,凡馱不到地方或來回馱不到終點的就算輸了。這樣,參加者都願騎在別人脖子上讓人馱,不願意去馱人。凡參加遊戲的人,可採用猜寶的辦法,誰輸了誰馱人,贏了的就騎人。如按規定的路程馱不到便是輸了,就挨罰,讓輸者學青蛙跳、學驢叫、牛、馬、羊、雞叫,也可學烏龜爬等。受罰的這些動作會引起人們的哈哈大笑 [1] 
12.民間香客與香社
泰山民間香社,源於漢唐,興於宋代,至明清進入全盛時期。以碧霞元君和東嶽大帝為主要朝拜對象的民間香社,是宋代中期以後出現的。“香火自鄒、魯、齊、秦以至晉冀”(《天咫偶聞》),所以不便組織到泰山朝拜者,則捐資在當地修建“泰山行宮”。
13.民間樂舞
泰安城鄉每逢節日,是民間樂舞最為活躍的時候,踩高蹺、耍龍燈、抬芯子、跑旱船、扭秧歌等熱鬧非凡,俗稱“故事隊”。 [17] 
  • 歷史典故
輕於鴻毛
西漢著名的歷史學家、思想家和文學家司馬遷,對泰山的欽敬之情是眾所周知的。西漢元封元年,漢武帝第一次封禪泰山,司馬遷的父親作為史官,本應來泰山參加封禪,但是他卻因故留在洛陽。他對參加封禪視為他政治生命中的一件大事:不能東行參加封禪大典,令他異常遺憾和失望,終於憂鎖成疾,卧牀不起。這時,恰好司馬遷外遊歸來與父親相見,於是他握着司馬遷的手流着淚説:"我們的祖先是周朝的官吏,遠祖還有大功於夏,是百官之長,後世逐漸衰弱,難道天將滅絕於我嗎。你如果能繼任太史官職,那就能繼承祖業了。漢朝的天子繼承了數千年來封禪泰山的大統,封禪於泰山,而我卻不能隨行,這是命中註定的呀。我死之後,你一定會繼任太史官職的,做了太史不要忘了我所渴望的著書立説的意願。"司馬遷從父親的言談話語之中看出參加封禪泰山的大典對光宗耀祖是何等重要。司馬遷沒有辜負父親的願望,即使在受了宮刑之後,仍矢志不移,決心忍辱完成父親未競之業。他在給好友任安的《報任安書》中,表達了他受刑之後的痛苦心情,並提到寫作《史記》的意圖和完成的決心。就在這篇著名的書信之中,司馬遷把泰山融入千古名句:“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可見,在司馬遷的心目中,泰山是一個莊重、威嚴、雄偉可親的象徵。後來,人們使用“泰山”“鴻毛”這兩種輕重反差極大的物體來比喻輕重懸殊的兩種事情。 [2] 

泰山風景名勝區傳説軼事

  • 東嶽大帝
東嶽大帝是道教因襲民俗崇奉的泰山神。泰山古稱東嶽,自古受着人們的崇拜。其後,人們將其擬人化,給它取姓氏名諱,定婚配子女。漢代緯書稱:“東方泰山君神,姓圖名常龍。”《太平御覽》卷三百九十七引張華《博物志》稱泰山神有女,“嫁為西海之婦”。《魏書》卷五十二《段承根傳》又稱泰山神有子與段暉同學。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八更稱東嶽有子五人,“惟第三子,後唐封威權(或作“威雄”)大將軍,本朝封炳靈侯。”特別重要的是:民間認為泰山是人死後靈魂的歸宿之地,泰山神是陰間鬼魂之最高主宰。此信仰蓋起於西漢。漢代緯書《孝經援神契》曰:“太山天帝孫,主召人魂。”“東方萬物始,故主人生命之長短”。近代於東漢墓出土的“鎮墓券”中,亦有“生人屬西長安,死人屬東太山”,“生屬長安,死屬太山,死生異處,不得相防(妨)”之語。此外,史籍中又多記人死後赴泰山任泰山府君、泰山令、泰山錄事等事。《南史》卷三十七《沈慶之傳》稱,沈僧昭少事天師道,“時記人吉凶,頗有應驗。自云為泰山錄事,幽司中有所收錄,必僧昭署名。” [21] 
  • 泰山奶奶
碧霞元君,全稱是“東嶽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俗稱“泰山奶奶”。
據説,泰山奶奶是西牛國孫寧府奉符縣善士石守道與妻金氏所生之女,名玉葉。相貌端莊,為人聰穎。三歲懂得人事,七歲即學道法,曾參拜西王母,十四歲時入天空山黃花洞修煉。天空山,就是泰山;黃花洞,就是山頂石室。三年修煉丹成,成為泰山女神碧霞元君。
雖然傳説很久遠,但泰山女神之受封還是北宋真宗時的事。
為什麼古代民間十分崇拜泰山奶奶呢。據道教的説法,碧霞元君受玉帝之命,證位仙真,統率泰山嶽府之天將神兵,照察人間一切善惡生死之事。而且她神通廣大,治病救人,護佑一切農耕、商賈、旅行和婚姻等事。而且,碧霞元君之女侍塑像中有一個抱有嬰兒的女子,這是碧霞元君陰佑婦女兒童健康平安,能讓無孕得孕,有孕順產。所以,民間也有把泰山奶奶當成送子娘娘的。
碧霞元君全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俗稱“泰山老奶奶”。其誕生年代和身世自古説法不一,有凡女得道説、黃帝玉女説、華山玉女説等等。有史可考的,宋真宗封泰山時,於岱頂玉女池旁得玉女石像,即造神龕供奉其中,封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並創建昭真祠。祠於金代改為昭真觀,明代稱“靈佑宮”,近代稱“碧霞祠”。元君廟在泰山上下有很多座,山頂的碧霞祠為主廟,山下的遙參亭、紅門宮和靈應宮都是元君行宮。此外,泰山周圍遍佈很多小的元君廟。明清時,由於碧霞元君影響日益擴大,祀元君的廟宇也從泰山擴展到全國各地,每日裏香火旺盛,對其的信仰遍及大半個中國。宋代以後,元君廟遍及全國,每年農曆四月十八為祭祀日。《帝京景物略》:“後祠日加廣,香火自鄒魯齊秦以至晉冀,祠在北京者,稱泰山頂上天仙聖母。”泰山之外,留存到現今的大型元君廟有山西太原、山西晉城、山西蒲縣、山西萬榮、河南新鄉、陝西西安等7處。人們對碧霞元君尊崇倍至的原因有兩條:首先,與元君的職司分不開。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王錫爵《東嶽碧霞宮碑》記載:“元君能為眾生造福如其願,貧者願富,疾者願安,耕者願歲,賈者願息,
祈生者願年,未子者願嗣,子為親願,弟為兄願,親戚交厚,靡不相交願,而神亦靡誠弗應。”由此可知,碧霞元君在民眾的心理層面上簡直是有求必應,無所不能。其次,碧霞元君作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樂善好施的女神,更是讓勞苦大眾倍覺親切,從而愈加信賴她,一躍成為民眾心目中的慈母、聖母。每年的農曆三月十五日是碧霞元君的生日,香客多來此祭拜以示慶賀。
明清以來,直至xian,民間崇拜泰山奶奶的,一直十分興盛。碧霞元君神誕之日是農曆三月十五日,正是泰山地區春暖花開的時候,每到此時,登頂上山為碧霞元君燒香奉祀、許願還願者,常常是山上山下,連成一片。 [21] 
  • 東嶽為首
東嶽為首 東嶽為首
盤古開天東嶽為首天下名山無數,歷代帝王和芸芸眾生何以獨尊東嶽泰山呢。這還要從開天闢地的盤古説起。傳説,在很早很早以前,世界初成,天地剛分,有一個叫盤古的人生長在天地之間,天空每日升高一丈,大地每日厚一丈,盤古也每日長高一丈。如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就這樣頂天立地生活着。經過了漫長的一萬八千年,天極高,地極厚,盤古也長得極高,他呼吸的氣化作了風,他呼吸的聲音化作了雷鳴,他的眼睛一眨一眨的,閃出道道藍光,這就是閃電,他高興時天空就變得豔陽晴和,他生氣時天空就變得陰雨連綿。後來盤古慢慢地衰老了,最後終於溢然長逝。剎那間巨人倒地,他的頭變成了東嶽,腹變成了中嶽,左臂變成了南嶽,右臂變成了北嶽,兩腳變成了西嶽,眼睛變成了日月,毛髮變成了草木,脂膏變成了江河。因為盤古開天闢地,造就了世界,後人尊其為人類的祖先,而他的頭部變成了泰山,所以,泰山就被稱為至高無上的‘天下第一山’,成了五嶽之首。 [2] 
  • 何首烏
泰山風景區 泰山風景區
泰安城南有個何家莊,住着姓何的父子倆,以採藥為生。村裏還有個大財主,開了個藥鋪,要他們給他採藥。這一年,父親身體不好,兒子因為照顧父親,就很少上山採藥。那財主説:“你們再不上山採藥,我就把你們攆出去。”何家的兒子沒辦法,只好帶着生病的父親上山採藥。到了山上後,父親説:“我從東路上,你從西路上,咱們分兩路採。”“好吧。”他們就分手了。那老頭爬到半山腰上,突然雷電交加,雨就嘩嘩地下起來了。老頭腿也軟了,肚子也餓了,頭也昏了,正想找個地方避雨,忽聽對面一座小山上有個小孩哭。老頭子心想:這麼大的雨,怎麼還有小孩子哭呢。再怎麼難受也得救孩子。就冒着雨跑到對面山頭上去了。一看有個小黑孩,胖乎乎的,很可愛,在那裏哭呢。老頭很疼得慌,就把他抱到一個山洞裏去了。小孩也不哭了,老頭也昏過去了。醒來一看,小孩不見了,手裏剩下個黑黑的、跟個地瓜樣的東西,很香。老頭也餓了,就把這個東西吃下去了。一會,他兒子就來了,拉開嗓子喊:“上哪去了,下這麼大雨。”老頭在洞裏答道:“在這兒呢。在這兒呢。”他兒子進來一瞧,裏頭是個頭髮烏黑的年輕人,就上去"啪啪"揍了那人兩個耳光:“你冒充俺爹,你才多大年紀。”“我就是你爹,你怎麼不認得我了。”兒子他仔細一看,果然是父親,就説:“你怎麼這麼年輕了呢。”他父親就把事情的經過一五一十地講了一遍。又説:“你看這還剩了一半呢。”他兒子把這東西拿下山去,找藥鋪裏的先生一看,原來那黑東西是藥。由於這藥能使人白髮變黑,又是姓何的採的,從那以後,這個藥就叫“何首烏”了。 [21] 
  • 泰山石敢當
古時候有很多禁忌和崇拜,“泰山石敢當”就是其中之一:把刻有【泰山石敢當】的石碑(三尺三寸高),立於橋道要衝或砌於房屋牆壁上,可鎮壓一切不祥之邪,在民間甚為流行。2006年6月,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泰山石敢當 泰山石敢當
關於“石敢當”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西漢史游的《急就章》:“師猛虎,石敢當,所不侵,龍未央。”顏師古注:“衞有石蠟、石買、石惡,鄭有石制,皆為石氏;周有石速,齊有石之紛如,其後以命族。敢當,所向無敵也。”顏氏認為,石是姓,敢當為所向無敵意。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十七“石敢當”條中引用了史游的《急就章》及顏氏注,完全同意顏氏的説法。顏師古對石敢當的解釋是難以令人滿意的。我們知道,《急就章》是當時的兒童啓蒙識字書,若據顏注,石敢當就是姓石的那個人所向無敵,除非姓石的那個人當時名聲很大,否則兒童很難接受其説,教書先生也很難講解清楚。我們遍查古籍,還沒有找到一位漢代以前的名聲很大的無敵英雄石某某,近現代學者鄧爾雅指出:“石敢當一語,出《急就章》,本無其人,後人特就文意石敢當以為喻而已(《民俗》41-42期合刊)。”宗力、劉羣二同志亦認為:“西漢史游《急就章》有句雲:師猛虎,石敢當,所不侵,龍未央。顏師古注以為石乃姓氏,敢當為所向無敵。説者謂石敢當碑即取所向無敵之文。以鎮,此説稍差強人意,然猶未盡。古語中此類語彙甚多,何故專取於此(《中國民間諸神》)。” [20] 

泰山風景名勝區地方特產

  • 泰山四大名藥
何首烏(泰山首烏),四葉參(泰山參),黃精,紫草。 [18] 
  • 泰山煎餅
泰山煎餅 泰山煎餅
泰山煎餅,是中國傳統名吃之一,是著名的山東特產。山東煎餅最初源於泰山,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泰山煎餅是泰安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泰山煎餅的獨道之處,離不開泰山水的滋養,泰山三美當中,以水為先,不但泡茶清香可口,生喝沒有異味。燒水,壺上不結水垢。煎餅原料由生長自泰山腳下的玉米、高粱、穀子、地瓜乾等粗糧,配適量泰山芝麻,花生,核桃,板栗,精細研磨而成,泰山味十足。二是泰山煎餅薄如蟬翼,幾乎透明,是因為它的攤制工具與其他地區不同。保存時間也特別長,達三、四個月左右。 [19] 
  • 泰山火燒
泰山火燒 泰山火燒
最出名的是:泰山範鎮驢油火燒。又被稱為:範鎮油酥火燒。統稱泰山火燒。據傳範鎮驢油火燒源於漢武帝東封八登泰山時的慶典宴會,後來又得到唐宋帝王的喜愛,乾隆初年,範鎮村民徐暢在大財主家任麪食工時將其發揚光大,至道光年間、咸豐年間形成了具有十八道工序的齊魯名吃之一。乾隆皇帝登泰山時,徐暢曾應召表演手藝,乾隆帝賜御匾“徐家燒餅鋪”;國初,舒同為第五代傳人徐連功題“範鎮火燒”四個大字;1965年山東省供銷系統食品表演大賽,徐氏第六代傳人徐太國榮獲一等獎和特別榮譽獎。 [19] 
  • 泰山赤鱗魚
泰山赤鱗魚 泰山赤鱗魚
泰山赤鱗魚,又名螭霖魚,石鱗魚、時鱗魚、斑紋魚,是泰山泉水哺育的珍貴山區淡水魚,為中國魚類珍品,也是中國五大名魚之一,成魚長不過二十釐米。《泰山藥物志》:“螭霖魚方頭巨口,龍鬚龍目,全首似龍而無角。”因得“螭”字,以其性喜雨而得“霖”字。螭霖魚有補腦益智,生清降濁,養顏補氣,延年益壽,明目聰耳,堅齒健身之功效。”是泰山獨有的著名特產。這種魚的生存環境條件要求很高,赤鱗魚生長在泰山海拔270米--800米之間的山澗溪流中,亦有“赤鱗魚東不過麻塔,西不過麻套”(麻塔,麻套均為地名),喜活水,安靜,氣温適宜無任何污染的環境,且極其膽小,聽到腳步聲或見到人影晃動,便迅捷遊入石縫中躲藏,非常難以逮到。泰山赤鱗魚隨環境不同身體呈現不同顏色的變化,頗具觀賞價值。 [5] 
  • 泰山赤靈芝
泰山赤靈芝民間稱靈芝草。多孔菌科,是一種藥用真菌。外形頗似一株五彩蘑菇,“蘑菇蓋”呈不規則雲朵形,有環紋與輻射狀的皺紋相穿插;“蓋”的下面有眾多的細密菌管孔洞;梗側生於“蓋”下。每逢夏季,泰山氣温漸高,林間相對濕度逐漸增大,陽光散射,形成泰山靈芝迅速生長的有利條件。秋末,可在柞、楓朽木樁旁採到。全株入藥,有治耳聾、利關節、保神、益精氣、堅盤骨、療虛勞、滋補強壯等功能。 [19] 
  • 泰山三美
白菜、豆腐和水,並稱“泰山三美”,可見泰山的豆腐宴和野菜宴歷史之悠久。歷代帝王來泰山,均“食素齋,潔身養性”,以示虔誠。僅豆腐宴一項就有150多道菜。泰安風味亦小有名氣。 [19] 
  • 泰山山貨
肥城桃、泰山板栗、寧陽大棗,並稱“泰山三大特產”,此外,泰山核桃、泰山大貨山楂、泰山紅玉杏、泰山美人梨(俗稱小白梨)。 [19] 
  • 清氽赤鱗魚
清氽赤鱗魚 清氽赤鱗魚
不需過油而直接入水煮熟,加以胡椒麪、花椒麪等佐料即面。食魚、品湯,味道特別鮮美,口感清爽,津液油然而生。中外遊客稱此種吃法是特殊美味。在清氽的基礎上,如配以雪麗糊和雞茸料子,則名為“清龍卧雪”;加入彩色雞丸者,則稱“龍鳳寶珠湯”。 [19] 
  • 東平“霸王別姬”
東平“霸王別姬” 東平“霸王別姬”
“霸王別姬”是東平縣近20年來新創的上等佳餚名吃。製作主料為甲魚(俗稱鱉、王八)和雞,因製成菜後,甲魚頭和雞頭放在一起,故借用歷史典故的諧音為菜名。也稱為“龍鳳呈祥”“龜鶴長壽”之菜名。鱉,歷不做菜餚,更不上桌筵。偶有患皮膚病或瘡瘍者專做鱉湯飲用,但皆剝去鱉甲,切碎後摻入雞肉煮湯。八十年代初期,縣內少數飯店開始烹調整鱉食用(澆入雞湯調味)。1976年縣招待所焦雲傑等廚師,進一步調整配料改進烹調工藝,將整鱉整雞內臟剖出,油炸後加佐料煮爛。再將鱉蟠於雞上,入盤澆原湯燻蒸,出鍋後滴南酒及花椒油即成。此菜多以沙鍋燉制,盛盆後別繞着甲魚頭和雞頭露出湯麪。 [19] 
  • 幹炸赤鱗魚
幹炸赤鱗魚 幹炸赤鱗魚
以赤鱗魚做成菜餚,是泰安傳統風味的高檔名吃。過去帝王和顯要官宦登臨泰山,無不以赤鱗魚為必備之菜,因而當地廚師對赤鱗魚的烹調技術世代相傳。基本上分幹、湯兩種吃法。幹炸赤鱗魚製作時,將魚腹劃一小口,取出內臟,將魚洗淨,每條魚內放入一顆花椒粒,再放葱椒紹酒中浸醃片刻,取出蘸上層薄面粉,下入熱油鍋中,炸成弓形,色澤淡黃色時撈出即成。食時另上一碟椒鹽蘸食。 [19] 
  • 泰山石
泰山石 泰山石
泰山石外表多見不規則卵形,結晶顆粒較粗,紋理清晰,畫面突出,對比色調強烈,備陽剛豪放氣概。細品之,則見泰山供石如母體泰山的壯美,絕不以巧秀悦人,色彩古樸如中國水墨畫的清高淡雅。或山水,或人物,或文字,或鳥獸,各得其妙。由於粗獷,泰山石在適當的視覺距離更顯現出中國畫大寫意的神韻。《石雅》説,泰山“麻石中有文如阿拉伯數字者,泰山也稱之文字花崗石”。文字花崗石在泰山石中佔有一定比例;觀其書法,當見線條奇異,鐵劃銀鈎,力透石背,剛柔相濟,可使人領悟先甲骨,勝鐘鼎,顏、柳、米、蔡猶不及的天書風采。“岱嶽美名五洲揚,千載神説接大荒,中華奇石數不盡,唯有泰山石敢當”。神秘而粗獷的泰山石有25億年曆史,是最古老的岩石之一。泰山石是“天下第一山”——泰山母親的子孫,博得觀賞大雅之美名,實得益於母體泰山在中華民族中的神山地位。炎黃先民在泰山布靈石,焚柴草,行祭禮,是屬原始的靈石崇拜。自秦始皇登臨泰岱立石頌德,其後歷朝天子,封禪而置石者,代不乏人。千百年來,上至天子權貴,下到鄉民遊子,他們立泰山石行封禪大典,壓泰山石乞子求福,供泰山石膜拜神靈,取泰山石為基作台,以泰山石鎮齋鎮館等,於是乎逐漸將對泰山的崇拜信仰與泰山的賞石文化自然融合起來。 [20] 

泰山風景名勝區所獲榮譽

1987年,泰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中國第一個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 [22] 
2006年9月18日,泰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地質公園。 [22] 
2007年,“泰山石敢當”、泰山皮影戲被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16] 
2007年,泰山風景名勝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 [4] 
2023年1月3日公佈的泰安市A級旅遊景區名錄顯示,泰山風景名勝區為AAAAA級景區 [25] 

泰山風景名勝區旅遊信息

泰山風景名勝區門票價格

門票:旺季(3月-11月)125元 淡季(12月-2月)100元 [6] 
索道:中天門一南天門價格單程80元/人,往返雙程140元/人 
桃花峪一南天門價格單程80元/人.往返雙程140元/人 
後石塢一南天門價格單程20元/人,往返雙程40元/人 [3] 

泰山風景名勝區交通指引

泰安市內乘坐3路公交車總站下,19路公交車(天外村站,紅門站下)。 [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