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泰山神

鎖定
泰山神又稱東嶽大帝、東嶽泰山之神,是道教中的重要山神,其身世眾説紛紜,有金虹氏説、太昊説、盤古説、天孫説、黃飛虎説等。
泰山神作為泰山的化身,是上天與人間溝通的神聖使者,是歷代帝王受命於天,治理天下的保護神。
本    名
泰山神
別    名
東嶽大帝
東嶽泰山
泰山神 泰山神
根據中國古老的陰陽五行學説,泰山位居東方,是太陽昇起的地方,也是萬物發祥之地,因此泰山神具有主生、主死的重要職能,並由此延伸出幾項具體職能:新舊相代,固國安民;延年益壽,長命成仙;福祿官職,貴賤高下;生死之期,鬼魂之統。
泰山神源於原始社會人們對自然神的崇拜。道教產生後,納入道教神祇系列。晉張華《博物志》:“泰山一曰天孫,言為天帝之孫也。主召人魂,東方萬物之始,故知人生命之長短。”道教認為,泰山神“主管人間貴賤尊卑之數,生死修短之權”,“東嶽泰山君領羣神五千九百人,主生主死,百鬼之主帥也”。唐玄宗開元十三年(725年)封禪泰山,封泰山神為“天齊王”。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東封泰山時,封“仁聖天齊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封“天齊仁聖帝”。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封“天齊大生仁聖帝”。古代帝王來泰山封禪,均先在岱廟禮拜泰山神,泰山神地位越來越高。清康熙帝、乾隆帝禮泰山神時,行三獻典禮。元代之後,祭祀泰山神多由皇帝遣官致祭。辛亥革命後,此制遂廢。
泰山神對佛教發展也有一定影響。佛教密宗稱泰山神為深沙大將,是閻魔王的太子。在地府十王之説中,泰山神主第七殿,專司熱腦地獄等。明清後,較為流行的泰山神來歷傳説有《封神演義》中的黃飛虎,《神異經》中的金虹氏,後説載入《道經》。
建國前,祭祀泰山神的東嶽廟遍及全國各地,每年農曆三月二十八為祭祀日。泰山以外,北京東嶽廟最為著名,是元明清朝廷舉行祭岱儀式的場所。
歷代對岱廟泰山神像均十分重視。開皇十四年(594年),隋文帝楊堅詔令立石像於岱廟。唐代更為玉像。金代重雕玉像。明更為銅胎泥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