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注意偏向

鎖定
注意偏向 [1]  主要發生在社會信息加工的編碼階段,在此階段特殊的情境線索從大量的刺激中被選擇出來以便進一步加工。攻擊型兒童傾向於選擇那些與社會衝突與和攻擊行為有關的線索,從而導致了後續階段的加工偏向和缺陷,並最終產生不適當的問題行為。
中文名
注意偏向

目錄

注意偏向定義

注意偏向 [1]  是指相對於中性刺激,個體對與之相關的威脅刺激或相關刺激表現出不同的注意分配。

注意偏向實驗證據

  1. 艾克哈特和科恩 [1]  通過對88名大學生進行攻擊性的注意偏向研究,發現在受到攻擊的情境中攻擊性詞語影響了特質憤怒水平高的被試,而對特質憤怒水平低的被試者沒有影響;
  2. 科恩 [1]  採取視覺搜索範式進行了基本相同的實驗,發現在視覺搜索範式的實驗中,攻擊性高的個體不能忽略作為分心刺激的敵意性詞語的影響;
  3. 特曼 [1]  等人通過實驗同樣驗證了攻擊者存在注意偏向,對攻擊性兒童注意偏向的研究表明,與其同伴相比他們很難將注意從負性刺激轉向中性刺激;
  4. 張林、吳曉燕 [1]  探討中學生攻擊性行為的注意偏向特徵,發現高攻擊性個體對攻擊性詞語賦予了更多的認知資源,對攻擊性刺激表現出顯著的注意偏向特徵;
  5. 斯密斯和沃特曼 [1]  首先將被試擴展到犯罪人中,採取多種方式來研究暴力犯、非暴力犯與大學生被試對憤怒性語義詞語的注意偏向,結果表明於非攻擊性大學生和非暴力犯相比,攻擊性大學生和暴力犯在點—探測範式中均表現出對攻擊性詞語的注意偏向。
參考資料
  • 1.    楊波.犯罪心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