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泥濘

(遲子建創作散文)

鎖定
《泥濘》是當代作家遲子建創作的散文,收錄於散文集《北方的鹽》中。散文記錄了作者在北方生活的感受與體驗,尤其是北方初春的泥濘。
作品名稱
泥濘
作    者
遲子建
作品出處
《北方的鹽》
文學體裁
散文

泥濘作品原文

北方的初春是骯髒的,這骯髒當然源自於我們曾經熱烈讚美過的純潔無瑕的雪。
在北方漫長的冬季裏,寒冷催生了一場又一場的雪,它們自天庭伸開美麗的觸角,纖柔地飄落到大地上,使整個北方沉淪於一個冰清玉潔的世界中。如果你在飛雪中行進在街頭,看着枝條濡着雪絨的樹,看着教堂屋頂的白雪,看着銀色的無限延伸着的道路,你的內心便會洋溢着一股激情:為着那無與倫比的壯麗或者是蒼涼。
然而,春風來了。春風使積雪融化,它們在消融的過程中容顏蒼老、憔悴,彷彿一個即將撤手人寰的老婦人。雪在這時候將它的兩重性毫無保留地暴露出來:它的美麗依附於寒冷,因而它是一種靜止的美、脆弱的美;當寒冷已經成為西天的落霞,和風麗日映照它們時,它的醜陋才無奈地呈現。——小巷裏泥水遍佈;排水溝因為融雪後污水的加入而增大流量,嘩嘩地響;燕子在潮濕的空氣裏銜着濕泥在檐下築巢;雞、鴨、鵝、狗將它們遊蕩小巷的爪印帶回農家的小院,使院子裏印滿無數爪形的泥印章,宛如月下松樹龐大的投影;老人在走路時不小心失了手杖,那手杖被拾起時已成了泥手杖;孩子在小巷奔跑嬉鬧時不慎將嘴裏含着的糖掉到泥水中了,他便失神地望着那混水嗚嗚地哭,而窺視到這一幕的孩子的母親卻快意地笑起來……
這是我童年時常常經歷的情景,它的背景是北方的一個小山村,時間當然是泥濘不堪的早春時光了。
我熱愛這種渾然天成的泥濘。
泥濘常常使我聯想到俄羅斯這個偉大的民族,羅蒙諾索夫、柴可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托爾斯泰、蒲寧、普希金就是踏着泥濘一步步朝我們走來的。俄羅斯的藝術洋溢着一股高貴、博大、不屈不撓的精神氣息,不能不説與這種春日的泥濘有關。泥濘誕生了跋涉者,它給忍辱負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給苦難者以和平和勇氣。一個偉大的民族需要泥濘的磨礪和鍛鍊,它會使人的脊樑永遠不彎,使人在艱難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愛、博大和不可喪失,懂得祖國之於人的真正含義:當我們愛腳下的泥濘時,説明我們已經擁抱了一種精神。
如今,在北方的城市所感受到的泥濘已經不像童年時那麼深重了。但是在融雪的時節,我走在農貿市場的土路上,仍然能遭遇那種久違的泥濘。泥濘中的廢紙、草屑、爛菜葉、魚的內臟等等雜物若隱若現着,一股腐爛的氣味撲入鼻息。這感覺當然比不得在永遠有綠地環繞的西子湖畔,撐一把傘在煙雨淳淳中耽於幻想來得愜意,但它仍然能使我陷入另一種懷想。想起木輪車沉重地輾過它時所濺起的泥珠,想起北方的人民跋涉其中艱難的背影,想起我們曾有過的苦難和屈辱,我為雙腳仍然能觸摸到它而感到欣慰。
我們不會永遠回頭重温歷史,我們也不會刻意製造一種泥濘讓它出現在未來的道路上,但是,當我們在被細雨洗刷過的青石板路上走倦了,當我們面對着無邊的落葉茫然不知所措時,當我們的筆面對白紙不再有激情而蒼白無力時,我們是否渴望着在泥濘中跋涉一回呢?為此,我們真應該感謝雪,它誕生了寂靜、單純、一覽無餘的美,也誕生了骯髒、使人警醒、給人力量的泥濘。因此,它是舉世無雙的。 [1] 

泥濘作品影響

2016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秦玥飛 [2]  等人在2017年3月14日這一期央視《朗讀者》節目上朗讀了這首作品。 [3] 

泥濘作者簡介

遲子建,女,漢族,1964年2月27日出生於黑龍江省漠河縣。著有長篇小説《樹下》《晨鐘響徹黃昏》《偽滿洲國》《越過雲層的晴朗》《羣山之巔》等,作品榮獲“魯迅文學獎”“冰心散文獎”“茅盾文學獎”等文學大獎,部分作品在英、法、日、意等國出版,是當代中國具有廣泛影響力的作家之一。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