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泥柯鄉

鎖定
泥柯鄉,隸屬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縣,地處甘孜縣城東北部,海拔3620米,西南距縣城105千米,東南距州府康定489千米,省會成都847千米。 [3]  區域面積397.92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1848人。 [2] 
民國,屬東谷土司。1959年,2鄉合併為泥巴溝鄉。1960年,鄉改公社。1983年,公社改鄉。1984年,更名泥柯鄉。 [3]  截至2020年6月,泥柯鄉下轄6個行政村。 [4] 
2011年末,泥柯鄉有商業網點2個。 [3] 
中文名
泥柯鄉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縣
地理位置
甘孜縣城東北部
面    積
397.92 km²
下轄地區
6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彭達村
電話區號
0836
郵政區碼
626700
車牌代碼
川V
人    口
1848人(2019年户籍人口)

泥柯鄉歷史沿革

民國,屬東谷土司。
1956年,設上泥巴溝、下泥巴溝2鄉。
1959年,2鄉合併為泥巴溝鄉。
1960年,鄉改公社。
1983年,公社改鄉。
1984年,更名泥柯鄉。 [3] 

泥柯鄉行政區劃

2011年末,泥柯鄉轄彭達、仁達、俄威、章達、布日鄧錯、奪衣、昌谷7個村民委員會。 [3] 
截至2020年6月,泥柯鄉下轄6個行政村。 [4]  鄉人民政府駐彭達村。 [3] 
統計用區劃代碼
城鄉分類代碼
名稱
513328216203
220
仁達村
513328216204
210
彭達村
513328216205
220
布日鄧措村
513328216206
220
奪衣村
513328216207
220
昌谷村
513328216208
220
和諧村

泥柯鄉地理環境

泥柯鄉位置境域

泥柯鄉地處甘孜縣城東北部,海拔3620米,西南距縣城105千米,東南距州府康定489千米,省會成都847千米。 [3]  區域面積397.92平方千米。 [2] 
泥柯鄉

泥柯鄉地形地貌

泥柯鄉地處川西高原(青藏高原東南緣)向山原的過渡地帶。 [3] 

泥柯鄉氣候

泥柯鄉屬大陸性高原季風氣候。垂直氣候特點明顯。 [3] 

泥柯鄉自然災害

泥柯鄉境內主要自然災害為乾旱、冰雹、洪澇、泥石流等。 [3] 

泥柯鄉人口

2011年末,泥柯鄉轄區總人口1673人。總人口中,男性892人,佔53.3%;女性781人,佔46.7%;14歲以下285人,佔17%;15~64歲1173人,佔70.1%;65歲以上215人,佔12.9%。總人口中,以藏族為主,達1670人,佔99.8%;2011年,人口出生率7‰,人口死亡率3‰,人口自然增長率4‰。 [3] 
2017年,泥柯鄉常住人口1612人。 [1] 
截至2019年末,泥柯鄉户籍人口1848人。 [2] 

泥柯鄉經濟

  • 農業
泥柯鄉畜牧業以飼養牛、馬、羊為主。2011年,年末存欄牛11347頭,馬1636匹,羊4004只。 [3] 
  • 商業
2011年末,泥柯鄉有商業網點2個。 [3] 

泥柯鄉社會事業

泥柯鄉教育事業

2011年末,泥柯鄉有鄉中心學校1所,在校生142人,專任教師9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5%。 [3] 

泥柯鄉醫療衞生

2011年末,泥柯鄉有衞生院1個,醫務人員7人。 [3] 

泥柯鄉社會保障

2011年,泥柯鄉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645人,支出39.7萬元。 [3] 

泥柯鄉交通

2011年,泥柯鄉境內有甘孜色達公路貫穿境內;境內通車總里程20千米。建設通村公路3千米。 [3] 

泥柯鄉歷史文化

泥柯鄉地名由來

該鄉位於泥曲中下游兩岸山谷裏,因而得名。“尼柯”為藏語,意為太陽河。 [3] 

泥柯鄉地方特產

甲恩茶
甲恩茶,是甘孜縣獨具風味的茶,也是其他藏區少見的清茶,甲恩在甘孜城鄉極為普遍。甲恩茶的製作簡單、方便,把雪山桑葉盛入一大鍋內加上白鹼或蘇打,摻水一道煮至水乾色烏黑為止,然後將煮好的甲恩茶曬乾收好。每次燒茶抓上一撮就行了,也可泡在開水裏直接飲用。煮出的甲恩茶不僅色美,而且利胃降血。
甲恩酥油茶的製作方法:先用茶罐把茶燒開,再把茶倒入專制的茶桶中,加入酥油、鹽、少許牛奶或奶粉,用攪棒上下反覆攪打四、五十次後即可斟用。此茶不僅色美味香,回味無窮,還有禦寒、耐餓、提神之功效。 [5] 
水淘糌粑
甘孜的水淘糌粑,歷史悠久,它以選料好、加工細、香美可口而聞名於康巴。水淘糌粑的製作,選用康青3號和其它優質白青稞風乾篩好,放入冷水中洗淨,曬乾,再用熱水淘洗,瀝乾水分趁熱裝入麻袋密封,保持恆温,放上一夜。第二天,燒好平底大炒鍋,揭開麻袋自然會聞到一股酒香味,然後用大碗先撮上一碗河沙倒入炒鍋,待沙燒得滾燙再倒入一大碗青稞不停翻炒。炒青稞關鍵要掌握好火候,不焦不生,出現青稞花後,把河沙篩回炒鍋內,炒好的青稞倒在筐內,再放入一大碗青稞,河沙少了又添,如此反覆,直至把一袋青稞炒完,待炒好的青稞冷卻後,重新篩簸,裝入皮口袋,送到磨房,經水磨磨出的糌粑,粉細,色澤潔白、味香可口。 糌粑是整個藏族人民的主食之一,營養豐富,攜帶及食用方便,是藏區旅遊者的最佳食品。 [6] 
參考資料
  • 1.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8(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9.05:第512頁.
  • 2.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20(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03:第520頁.
  •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李立國總主編;黃明全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四川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6年8月:5620.
  • 4.    2020年行政區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6-15]
  • 5.    甲恩茶  .甘孜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6-15]
  • 6.    水淘糌粑  .甘孜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