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泥塑(天津泥人張)

鎖定
泥塑(天津泥人張),天津市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天津泥人張彩塑是一種民間美術品,它創始於清代道光年間,已有180年的歷史。 其創作題材廣泛,或反映民間習俗,或取材於民間故事、舞台戲劇,或直接取材於《水滸》《紅樓夢》《三國演義》等古典文學名著。天津泥人張彩塑用色簡雅明快,用料講究,所捏的泥人歷經久遠,不燥不裂,栩栩如生,在國際上享有盛譽。 [1-2] 
2006年5月20日,泥塑(天津泥人張)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Ⅶ-47。 [3] 
中文名
泥塑(天津泥人張)
遺產級別
國家級
遺產類別
傳統美術
申報地區
天津市
批准時間
2006年5月20日
遺產編號
Ⅶ-47

泥塑(天津泥人張)歷史淵源

天津泥人張彩塑藝術是民間發展起來的一支工藝美術流派,這支數代相傳的藝術之花,紮根於古代泥塑藝術的傳統土壤中,其發展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傳播期:泥人張出塑古齋
天津泥人張創始於清代道光年間,創始人是張明山,張明山自幼隨父親從事泥塑製作,練就一手絕技,18歲即得藝名“泥人張”,以家族形式經營泥塑作坊塑古齋。張明山善於融合與創新,其肖像作品是把西方的寫實技巧和中國傳統民塑技法相結合,做法既有一定的寫實形式,又具有中國古代的文人氣質。這種肖像在當時來講比較前衞是新的藝術形式。其作品大部分送給朋友,或者接受宮廷的訂做,極少在社會上出售。
天津泥人張 天津泥人張
發展期:輝煌之後走向落魄
清末民初,天津泥人張由第二代傳人張玉亭當家,那時的作品,多是祖孫分工合作的結晶:張玉亭負責主要的塑造和人物把握,第三代傳人張景福、張景祜兄弟收拾細節,第四代傳人張銘專司彩繪,第五代傳人張乃英就在一旁磨墨,看着做,跟着學。四世同堂的歲月,成就了“泥人張”創作的巔峯。在估衣街上,一個叫趙四爺的商人還開起了“泥人張”的專賣鋪子同升號。
1937年7月,天津淪陷,同升號一落千丈,最終破產,天津泥人張也逐漸蕭條,許多泥塑藝人紛紛改行,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天津泥人張這門民間藝術才重新受到重視。
成熟期:家族傳承轉為社會傳承
1949年後,人民政府對天津泥人張彩塑採取了保護、扶持、發展的政策,安排張家幾代藝人到文藝創作、教學等部門工作,第二代傳人張玉亭被聘為天津市文史館館長,同時民間彩塑藝術步入大學殿堂,第三代傳人張景祜先後受聘於中央美院、中央工藝美院任教,在天津建立泥人張彩塑工作室,先後招收五批學員,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彩塑藝術專門人才。第四代傳人張銘在主持工作室和教學工作的二十多年中,嘔心瀝血,傳授技藝。從此,天津泥人張彩塑藝術從家庭作坊走向社會。 [4] 

泥塑(天津泥人張)文化特徵

泥塑(天津泥人張)造型特點

天津泥人張的造型特徵總體相對寫實,但由於是家族傳承模式,經過六代傳承,一百多年的發展,天津泥人張有不同的時代特徵和造型特點。
天津泥人張 天津泥人張
天津泥人張第一代張明山,他塑造的人物形象真實生動,人體形象寫實、比例準確,性格特徵展示明朗。從傳統藝術、雕刻如神像、碑文、石刻中吸取長處,運用在泥塑創作中。天津泥人張早期創作的古代仕女,面相豐滿、眼部突出,受到了唐代石刻及繪畫的影響。
天津泥人張第二代傳人張玉亭,他在人物塑造上重視總體效果,略去細節,採用一定誇張手法,表現人物內在性格特徵,人物形象生動傳神,但作品仍強調比例準確的寫實風格。
天津泥人張第三代傳人張景禧,他在承襲前兩代藝術風格的基礎上又有所創新。主張技術應服從神態,神態應服從主題。重視刻畫人物的性格特徵和內心世界,注重人物細節刻畫和真實感。服飾運用一定的裝飾紋樣,注重工藝性和裝飾性。
天津泥人張第四代及第六代傳人繼續傳承天津泥人張一貫的造型特徵,以寫實為主,神情適當誇張,比例精確,造型生動,並且吸收國畫中的用筆特點及楊柳青年畫中的裝飾性,追求形象、動態、肌理上的工藝美。 [5] 

泥塑(天津泥人張)色彩特徵

天津泥人張在色彩的運用上強調運用固有色彩,注重表現真實性,色彩搭配注重明度對比,適當運用補色對比,多運用黑色、深紅、深藍、深綠、中黃等較重色彩,色彩效果較為厚重、樸實、蒼勁。 [5] 

泥塑(天津泥人張)製作工序

天津泥人張彩塑製作工藝過程有六部分:準備泥料、塑造泥人、陰乾泥塑、入窯烘燒、實施彩繪和道具製作。
準備泥料
天津西郊區古河道地下一米處有一層紅色黏土(俗稱膠泥),其黏性強,含沙量小,適合作為製作泥人的原料。泥土經過曬乾、制泥漿過濾、沉澱等多個步驟,後加以棉絮反覆砸揉而成為熟泥,這便是製作天津泥人張彩塑需要的泥料。 [6] 
塑造泥人
天津泥人張 天津泥人張
泥人創作在進行塑造前,先根據草稿或自己的創作構思,深思熟慮後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捏製泥人。在捏製的過程中要仔細注意所要創造物體本身的特徵,把一些細節都要捏製出來,便於後面的操作。
天津泥人張製作泥人的過程也是有講究的,要先上後下,先裏後外,先粗後細,具體的就是先做頭再根據比例做身子。這種方法便於處理頭與頸之間的關係,也便於重點刻畫人物的頭部。老輩藝人做的泥人頭是活動的,手也是活動的。 [6] 
天津泥人張泥人的塑造方法分為捏與塑。捏,即用手捏出大的造型,注意形體的比例、結構、動態,把形歸納為大的幾何形狀,呈長柱形,或為半圓形等。塑,即用工具拍、削、壓、滾,刻畫出細部、細節,並將表面壓平、滾光。 [6] 
陰乾泥塑
捏製好的泥塑坯體應避免陽光直射或置於爐火周圍,正確的晾乾方法應是放在陰涼處自然風乾30天左右。待素胎八成幹後,方可日曬或烘烤。 [6] 
入窯烘燒
泥人徹底乾燥後要入窯烘燒,温度要達700℃-1000℃,出窯後經打磨、仔細打磨、修復,就把裂紋修沒,整理即可着色。 [6] 
實施彩繪
天津泥人張 天津泥人張
當泥塑坯體乾燥以後,用砂紙將泥坯打磨光滑,便可以彩繪了。彩繪時要“隨類賦色,和諧統一”。根據不同對象的身份、情感、性格而施以不同的色調。給泥塑着色的順序一般是先頭後身、先上後下、先淡後濃、先白後黑漸次描繪。彩筆的塗繪要厚薄均勻、層次清晰。調色中的水分會影響色彩的效果,幹色與濕色會相差一度,也就是幹色要淺於濕色,另外在顏色塗繪時,如果每一筆都是濃濃的濕色復加,很快就會造成顏色龜裂,形成細小的碎紋很難處理,所以塗繪顏色時,為了準確地描繪色彩,應控制添加每一筆顏色時的順序。 [6] 
道具製作
天津泥人張道具的製作是根據生活中的客觀現象,經過藝術的提煉、加工而製作的。道具配飾包括大到環境中的植物、山石、建築局部,小到桌椅、碗碟、工具、書冊等,常用的材料有特種紙張、各種木材、竹藤編、鉛絲、鋁絲、絹花等。 [6] 

泥塑(天津泥人張)題材作品

泥塑(天津泥人張)主要題材

天津泥人張作品的題材主要是人物肖像、戲劇人物和民俗題材。肖像塑造既有民間故事中的人物,也有小説戲曲中的角色,還有表現勞動人民現實生活中瞬間的形象;有正面人物,也有反面人物。天津泥人張每一代的傳承都有自己的藝術特點。第一代側重肖像人物,多取材於民間故事和古典名著,風格趨向靜中求動、求變;第二代主要以民間故事為題材;第三代則分建國前和建國後兩個時期,建國前延續傳統風格,建國後吸收了更多地方的特點,題材逐漸拓寬,藝術取向更趨於科學和嚴謹,作品也更有感染力。 [5] 

泥塑(天津泥人張)代表作品

天津泥人張創始人張明山代表作品有:《白蛇傳》《木蘭從軍》《漁樵問答》《蔣門神》等,其肖像作品也有較高的聲譽,《嚴振》《嚴仁波》曾得到徐悲鴻先生的讚譽。 [7] 
天津泥人張 天津泥人張
天津泥人張第二代傳人的代表作品有:張玉亭創作的《岳飛》《二學士》《襲人》《漁婦》《漁歸》《吹糖人》《鍾馗嫁妹》等。 [7] 
天津泥人張第三代傳人的代表作品有:張景禧創作的《惜春作畫》《天女散花》《歡迎太平軍》《火燒望海樓》等。 [7] 
天津泥人張第四代傳人的代表作品有:張銘創作的《白族婦女》《蔡文姬》《盜虎符》,張鉞創作的《木工》《皮匠》《祖沖之》等。 [7] 
天津泥人張第五代傳人的代表作品有:張乃英創作的《白求恩》《津沽百業圖》《水滸百單八將》,張宏英創作的《歡樂的新疆》《傣族舞》《鶯鶯聽琴》《寶黛讀西廂》《太白醉酒》《麻姑獻壽》等。 [8] 
天津泥人張第六代傳人的代表作品有:張宇創作的《鍾馗》《關公》,張凡雲創作的《四美圖》《紅娘傳書》《天女散花》《昭君出塞》《貂蟬拜月》等。 [8] 

泥塑(天津泥人張)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天津泥人張是中國傳統手工藝的代表,反映了中國傳統民間文化的深邃內涵,其造型特徵具有中國傳統美學原理,反映了地域文化浸潤下的獨具特色的傳統藝術審美特徵,具有較高的文化價值。 [5] 
傳承狀況
天津泥人張 天津泥人張
天津泥人張藝術同中國其他民族藝術一樣都面臨着一些問題,一是:泥人張彩塑作品良秀不齊,名稱使用混亂。泥人張彩塑藝術作品是有其特定的藝術風格和樣式的。不是泥塑製品、泥塑工藝品就是“泥人張”,很多泥娃娃、泥制臉譜都不是泥人張彩塑,即使是某些大型泥塑製品,自稱是“泥人張”彩塑作品也多是一些偽劣之作。二是缺少繼承者,後繼乏力。社會在轉型,傳統民族藝術對現代年輕人的吸引力減弱了,很多年輕人沒興趣瞭解,更談不上喜歡和想去學習民族藝術了。 [9]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天津泥人張彩塑工作室、天津市南開區泥人張美術館獲得“泥塑(天津泥人張)”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10]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泥塑(天津泥人張)”項目保護單位天津市南開區泥人張美術館、天津泥人張彩塑工作室評估合格。 [14] 

泥塑(天津泥人張)社會影響

重要展覽
20世紀60年代初,泥人張彩塑工作室曾兩次進京舉辦泥人張彩塑優秀作品專題展覽。 [1] 
1983年,日本蘆屋市“恩巴中國近代美術館”為天津泥人張彩塑藝術建立了陳列專室,長期展出天津泥人張彩塑藝術作品。 [8] 
2012年9月28日,第二屆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會在天津美術館舉行,天津泥人張在活動中展出。 [11] 
2013年9月21日,天津“泥人張”彩塑優秀作品進京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天津泥人張在活動中展出。 [12] 
榮譽表彰
1915年,張明山創作的《編織女工》彩塑作品獲得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一等獎、張玉亭的作品獲得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榮譽獎。 [1] 
張凡雲的作品《昭君出塞》入選《首屆中華天津民間藝術精品集》,作品《貂蟬拜月》獲取首屆天津民間藝術精品博覽會創作獎。 [8] 
2022年4月,入選第一批天津市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1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