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波蘭家鄉軍

鎖定
波蘭家鄉軍(波蘭語:Armia Krajowa 又有譯為:波蘭國家軍/波蘭家園軍)是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佔領區和受到蘇聯控制的寇松線以西地區內的主要抵抗運動。1939年波蘭淪陷後,逃往法國巴黎的索恩科夫斯基將軍(Kazimierz Sosnkowski)首先建立了較為鬆散的波蘭地下的武裝抵抗組織同盟(Związek Walki Zbrojnej)組織。1942年2月,在英國倫敦的波蘭流亡政府將效忠於他們的波蘭游擊隊組織重新統合為波蘭家鄉軍。有時候也用ZWZ / AK(或ZWZ-AK)來強調兩個組織間的連續性。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波蘭家鄉軍最著名的軍事行動是1944年的華沙起義,家鄉軍成員同樣廣為人知的是他們的波蘭民族主義立場。
中文名
波蘭家鄉軍
外文名
Armia Krajowa
簡    稱
ZWZ-AK
別    名
波蘭國家軍
波蘭家園軍

波蘭家鄉軍早期活動

1939年9月17日,波蘭首都華沙被納粹德軍攻陷,波蘭政府流亡國外。索恩科夫斯基(Kazimierz Sosnkowski)將軍在波蘭軍隊於本土戰敗後通過匈牙利逃到了法國。然而,由於實際問題,索恩科夫斯基對組織的控制非常有限。 1939年11月17日,根據波蘭流亡政府總理西科爾斯基(Wladyslaw Sikorski)將軍的命令,波蘭境內殘餘的波蘭軍隊全部都要被併入波蘭武裝抵抗組織同盟(Związek Walki Zbrojnej)組織。1939年12月4日,索恩科夫斯基將軍派手下在華沙建立了ZWZ游擊區分支機構。根據索恩科夫斯基的説法,ZWZ應該是一個全國軍事組織,不考慮政治分歧和社會階層。此外,索恩科夫斯基及其手下提出了波蘭倖存的正規部隊也應該加入抵抗組織的想法。
1940年6月18日法國淪陷後,西科爾斯基任命斯特凡·洛維克基(Stefan Rowecki)上校為副手,並有權在未經波蘭流亡政府同意的情況下作出緊急決定。西科爾斯基敦促洛維克基與流亡政府領導人密切合作。 ZWZ的總部正式受到波蘭政府在倫敦的管轄,但實際上,軍事力量行動的自主權掌握在被佔領區的當地波蘭軍官手中。
1940年以波蘭工人黨為首的社會黨、人民黨組成左翼的政治聯盟反對位於倫敦波蘭流亡政府的政治方針,宣佈成立政治協商委員會(Polityczny Komitet Porozumiewawczy)並之後自行建立波蘭人民軍抵抗納粹德國的佔領,而反對接受倫敦波蘭流亡政府的指揮。
1942年2月,在英國倫敦的波蘭流亡政府將效忠於他們的波蘭游擊隊組織重新統合為波蘭家鄉軍。
1941年6月22日德國侵略蘇聯,蘇德戰爭爆發。1941年7月12日蘇聯和英國簽署了協議宣佈盟約。這使倫敦波蘭流亡政府處於困境,因為它以前曾採取過一項被稱為“兩個敵人”政策以反對蘇聯掌握在寇松線以西波蘭戰前佔領的地區。雖然1941年8月波蘭流亡政府也和蘇聯政府簽署了一個諒解協議,但在1943年納粹德國宣傳1940年的卡廷慘案之後,蘇聯和波蘭流亡政府的關係越來越惡化。
在1944年採取重大行動之前,波蘭家鄉軍集中精力進行自衞,釋放被納粹逮捕的囚犯和戰俘,破壞納粹德國的統治,以及對德國佔領軍的襲擊。家鄉軍進行了數千次武裝襲擊和情報行動,破壞了數百次鐵路運輸,並參加了許多波蘭內部的黨派衝突(如挑起對左翼的波蘭人民軍之間的內戰)和與納粹佔領區偽警察和德國國防軍部隊的戰鬥。家鄉軍還暗殺了一些著名的波蘭納粹合作者和蓋世太保官員,以報復納粹對波蘭平民造成的血腥屠殺。被家鄉軍暗殺的知名人士包括1941年暗殺伊戈·什瑪(Igo Sym)和1944年暗殺弗朗茲·庫斯查熱(Franz Kutschera)。
波蘭家鄉軍還對英國在二戰中的軍事政治情報工作有着重大的幫助。到1942年,大多數英國情報機構關於德國的情報來自家鄉軍抵抗網絡的收集。直到戰爭結束,家鄉軍仍然是英國從中歐和東歐傳播新聞和宣傳的主要來源。波蘭還向盟軍偵查到了很多有關納粹集中營以及V1導彈和V2導彈的情報。

波蘭家鄉軍後期活動

1944年,隨着蘇聯在對德戰爭中的不斷勝利,以及倫敦波蘭流亡政府和蘇聯政府關係之間的日益惡化。波蘭家鄉軍開始將戰後政治劃分作為德國佔領區軍事行動的主要目標,甚至和納粹德國的部隊合作打擊波蘭人民軍和蘇聯紅軍的先頭部隊。
1944年1月和2月,波蘭家鄉軍的一支主要部隊的指揮官亞歷山大·克孜扎諾夫斯基(Aleksander Krzyżanowski)上校在和納粹德國保安局會談之後,他所指揮的家鄉軍和納粹德軍達成了協議,一同合作圍剿來自波蘭左翼和立陶宛人的游擊隊並“維護維爾紐斯的治安”,根據當地納粹官員的報告:“三個相當大的波蘭部隊來到我們這邊,最初仗也打得很好。”
但隨着不久後納粹德國釋放斯捷潘·班德拉,並和持有烏克蘭極端民族主義立場的烏克蘭起義軍的合作導致了後者對波蘭居民區的瘋狂屠殺,這種行為激化了波蘭家鄉軍和德國佔領當局以及烏克蘭起義軍之間的關係致使三方合作關係破裂。班德拉分子對波蘭平民的屠殺,也導致波蘭家鄉軍使用相同的殘忍手段對待他們活動區內的烏克蘭居民作為報復。
隨着蘇聯紅軍打敗納粹德軍並向着波蘭推進,波蘭家鄉軍集結部隊發動了計劃名為黎明之門行動(Operation Ostra Brama)和暴風雨行動(Operation Tempest)準備通過迅速佔領波蘭戰前領土的主要城市,建立政權造成既成事實,迫使蘇聯承認倫敦波蘭流亡政府在波蘭土地的權威。

波蘭家鄉軍黎明之門行動

1944年6月12日,本土總司令博爾·科莫羅夫斯基(TadeuszBór-Komorowski)將軍發佈命令,準備一項從德國人手中奪取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的計劃。維爾紐斯和納瓦魯達克的家鄉軍部隊計劃在蘇聯紅軍到達之前控制這座城市。
1944年6月26日,特奧多爾(Teodor“Slaw”Cetys)少校和齊格蒙特(Zygmunt“Strychański”Blumski)中校向總指揮官克孜扎諾夫斯基上校提出一個作戰方案。他將重新集結波蘭東北部的所有家鄉軍部隊,組成五個戰鬥羣加入戰鬥並置於他指揮下,然後派遣一部分游擊隊員潛入城市,在7月8日對城市進行裏應外合的攻擊。
由於蘇軍推進神速,家鄉軍不得不比最初計劃提前一天。7月7日早上,克孜扎諾夫斯基上校決定在蘇聯紅軍即將抵達維爾紐斯前立即提前開展行動。由於這一變化,戰鬥開始時,計劃中最初發起進攻的家鄉軍三個營中只有一個營抵達了進攻開始的出發陣地。
儘管兵力不齊,但仍有大約4,000名波蘭士兵在兩支反坦克炮和一些迫擊炮的支援下進攻了德軍陣地。波蘭家鄉軍面對德軍的坦克、反坦克炮以及強大的火炮和空中掩護取得的進展十分有限。與此同時,數百名波蘭軍士兵在城內發動起義,但由於各種原因大部分計劃中部署的波蘭家鄉軍部隊並沒有參加戰鬥。
經過激烈的戰鬥,家鄉軍第1戰鬥組的第3和第5營攻佔了古維(Góry),並在維爾紐斯城郊附近佔領了一輛裝甲列車,但他們無法在猛烈的火力下取得進一步戰果。
7月7日中午蘇聯第35坦克旅抵達了戰場,波蘭家鄉軍的一些前線部隊指揮官決定不顧總指揮克孜扎諾夫斯基上校的命令加入蘇軍一同作戰。除了家鄉軍第3戰鬥羣第1旅成功穿過維壬卡(Wileńka)之後,並在扎則切(Zarzecze)和巴托里公路(Trakt Batorego),堅守到7月8日以外。其他的家鄉軍都被德軍重創或被擊退。
在數百輛坦克和空中支援下10萬蘇軍主力部隊於7月8日抵達,波蘭國家軍開始與蘇聯第97維捷布斯克步兵師並肩戰鬥,波蘭國家軍的第85步兵團第2營成功從德軍手中奪取了卡瓦里斯卡(Kalwaryjska)。7月10日,蘇軍和波軍一同攻入維爾紐斯市內,安傑(Wacław Korzeniowski “Andrzej”)中尉在蘇聯坦克部隊的協同下往市中心挺進,但因沒有其他家鄉軍的配合而受阻。7月13日為數不足3000的德軍剩餘的守軍決定突圍並逃往華沙,維爾紐斯被蘇軍和波軍成功解放。
7月16日蘇聯在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司令部和波蘭指揮官克孜扎諾夫斯基談判時,認定他們有和德軍合作的前科,因而決定逮捕以克孜扎諾夫斯基為首的波蘭家鄉軍指揮官和流亡政府代表。剩餘的家鄉軍士兵和軍官除了加入波蘭人民軍的人,以外都作為“通德分子”和“反共分子”被送往勞改營。波蘭家鄉軍東北集團的覆滅宣告了波蘭流亡政府所組織的“黎明之門”行動的徹底失敗。

波蘭家鄉軍暴風雨行動

“暴風雨”行動開始於沃利尼亞省,直到1939年,該地區屬於波蘭戰前佔領的寇松線以西地區,於1944年1月4日,蘇聯紅軍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已經挺進該地區。1月28日,波蘭家鄉軍組織成立第27軍國家步兵師(約6500名士兵),3月18日,波蘭家鄉軍開始進攻仍在該地區活動的德國國防軍部隊。1944年4月12日,第27軍國家步兵師在與科勒爾以西的德軍進行的激烈戰鬥中戰敗並被包圍。4月21日家鄉軍試圖聯繫蘇聯紅軍並突圍成功,6月10日第27軍國家步兵師渡河逃離沃利尼亞,在該地區的“暴風雨”行動失敗。
利沃夫,根據1944年7月5日的命令,城市內部的波蘭家鄉軍被劃分為五個區,每個區都有自己的動員中心和不同的任務。 7月18日,德國民政當局和親納粹烏克蘭偽警察撤離該市。第二天,德軍主力部隊離開了利沃夫,只留下了象徵性的力量。這使得該鎮的大部分地區幾乎都在波蘭人手中,但波蘭總部因為害怕損失而推遲起義。到7月21日下午,蘇聯紅軍的第一批偵察部隊到達該地區,7月22日,蘇聯第29坦克旅抵近城市,波蘭家鄉軍發動總起義奪取城市。7月23日,蘇軍從三個方向進攻在利沃夫剩餘的德軍,蘇軍和起義者相互配合,最終在當天控制了整個城市。隨後蘇聯紅軍指揮官以及內務人民委員部和波蘭家鄉軍指揮官會面,要求他們加入波蘭人民軍否則就會被逮捕,大部分起義軍決定加入人民軍,在該地區的“暴風雨”行動失敗。
波萊西的暴風雨行動發生在德國佔領該地區的最後幾天。由於蘇聯迅速向西推進(巴格拉季昂行動),它持續了兩週(1944年7月15日至30日),行動主要集中在寇松線以西的中部地區,包括平斯克。家鄉軍總部命令在波萊西建立第30軍國家步兵師。該部隊的任務是奪取佈列斯特北部和東部地區,有大約1000名士兵。7月17日,家鄉軍開始進攻德軍。 1944年7月30日,波蘭家鄉軍與蘇聯紅軍第65軍接觸:蘇聯軍官要求他們與波蘭人民軍合併,家鄉軍指揮官斷然拒絕,前往比亞瓦波德拉斯卡。在那裏他們決定撤離並前往華沙,在該地區的“暴風雨”行動失敗。
1944年8月,在波蘭首都華沙,波蘭家鄉軍組織了著名的華沙起義(詳情通過詞條鏈接查看),這個行動也屬於“暴風雨”行動。
比亞韋斯托克及其地區的“暴風雨”行動始於1944年7月下旬,一直持續到9月下旬。家鄉軍在這裏重建了四個單位,基於原先的波蘭正規軍單位:第18和第29步兵師和兩個騎兵旅。總共有大約7,000名士兵參加了200多場戰鬥和小規模戰鬥。比較值得注意的是1944年7月22日,在扎諾目萬第(Czarnowo-Undy)村附近,波蘭人釋放了大約150名蘇聯戰俘。作為報復,德軍隨後燒燬了村莊,並射殺了該村所有居民。在和德軍接連不斷的衝突下,實力被削弱的該地區家鄉軍最終決定加入波蘭人民軍
盧布林地區的暴風行動發生在1944年7月的最後兩週。家鄉軍在那裏建立了第3步兵師,第9步兵師,第15步兵團,以及其他抵抗組織的單位,以及來自沃利尼亞第27軍國家步兵師。該地區的波蘭家鄉軍總計約有2萬人。家鄉軍游擊隊員在整個盧布林區沿鐵路和公路襲擊撤退的德國軍隊。7月21日和22日一些德國鐵路運輸被摧毀,波蘭士兵從德國人那裏救了科恩斯科沃拉,後者計劃將該鎮點燃。在該地區的家鄉軍大部分都決定和蘇聯紅軍進行合作並加入波蘭人民軍,而不是遵守倫敦波蘭流亡政府的命令,因此幾乎沒有和蘇聯紅軍起衝突。
拉多姆凱爾採的暴風雨行動於1944年8月1日開始,一直持續到10月6日。家鄉軍在這裏建立了第2,第7和第28步兵師,以及其他幾個部隊。這次行動的目的是幫助紅軍佔領維斯瓦河東岸和該地區的城市。波蘭游擊隊計劃保衞維斯瓦河的橋樑,並佔領幾處武器工廠。在紅軍設法越過維斯瓦河並捕獲桑多梅日和馬格努斯的橋頭堡之後,當地家鄉軍與蘇聯紅軍取得了聯繫,並開始與他們合作。他們加入人民軍,並在蘇聯紅軍堅守住在桑多梅日橋頭堡的陣地的戰鬥中,以及解放塔佐夫、塞斯尼卡和布斯科的戰鬥中發揮了很大作用。
羅茲市地區的暴風雨行動發生在1944年夏季和秋季,持續時間為8月14日至11月26日。他們對德國軍隊進行了多次襲擊,摧毀了鐵路線,隨後加入了波蘭人民軍。
克拉科夫的波蘭家鄉軍懾於德國佔領軍恐怖政策的餘威而放棄了起義計劃,最終克拉科夫由蘇聯紅軍獨力解放。
“暴風雨”行動的失敗標誌着作為一支軍事力量的波蘭家鄉軍的最終瓦解。不過依然有少數孤立的波蘭家鄉軍武裝甚至倖存到了1946年才被蘇聯紅軍或波蘭人民軍所取締。
華沙起義

波蘭家鄉軍爭議

很多歷史學家認為波蘭家鄉軍對猶太人的態度有可能因為沾染戰前波蘭盛行的反猶主義而冷漠甚至歧視和迫害。如1943年的猶太人因為無法忍受被納粹當局迫害而絕望的華沙猶太區起義沒有受到波蘭家鄉軍的有效支援,因而演變成納粹德軍瘋狂而駭人的血腥鎮壓。
部分觀點認為波蘭家鄉軍故意隔岸觀火坐視猶太人起義者被德國人鎮壓,另一些歷史學家則指出波蘭家鄉軍還是為華沙猶太人區的起義提供了一些槍支、彈藥和爆炸物支援,雖然是在起義已經進行了幾個星期瀕臨失敗後才伸出援手。波蘭歷史學家齊默爾曼(Zimerman)申辯道波蘭家鄉軍無法得知猶太起義者的決心,因此在起義已經瀕臨失敗時才提供援助。
有充足的證據證明在波蘭東部(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的兩個地區的波蘭家鄉軍指揮官——比亞韋斯托克的瓦德斯拉夫·列拉斯基(Władysław Liniarski)和新格魯多克的亞努·莎夏斯基(Janusz Szlaski)公開和經常的迫害那些猶太游擊隊員以及從德國佔領區逃出的政治犯,甚至和德國佔領當局進行合作。
波蘭家鄉軍也被指控對烏克蘭人白俄羅斯人採取民族主義的歧視甚至是迫害的態度。由於戰前波蘭政府對白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的種族歧視政策,以及班德拉分子所指揮的烏克蘭起義軍勢力經常對波蘭居民點採取恐怖甚至是屠殺政策,因此帶來波蘭家鄉軍對烏克蘭人進行類似的懲罰行為。如在加利西亞東部遭受波蘭家鄉軍報復的烏克蘭受害者人數可能在1,000至2,000之間。1945年2月至4月,主要在熱舒夫地區,波蘭家鄉軍對烏克蘭居民進行了報復性襲擊,造成約3,000名烏克蘭人喪生。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