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波羅的海國家理事會

鎖定
波羅的海國家理事會成立於1992年。其目的是進一步加強波羅的海沿岸地區的合作。理事會每年舉行一次外長會議,主席國外長負責協調理事會在外長會議期間的活動,並由高級官員委員會協助其工作。理事會設有工作組,定期舉行成員國首腦會議。波羅的海國家理事會的成立,對於加強波羅的海地區的發展和聯繫具有重要意義。
中文名
波羅的海國家理事會
外文名
Council of the Baltic Sea States
屬    性
非正式合作機構
成立時間
1992年

波羅的海國家理事會歷史沿革

地圖 地圖
1992年3月5日至6日,在德國和丹麥的倡儀下,波羅的海沿岸的10個國家──丹麥、德國、瑞典、芬蘭、挪威、愛沙尼亞、拉脱維亞、立陶宛、俄羅斯和波蘭的外長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舉行會議,會上成立了波羅的海國家理事會(Council of the Baltic Sea States-CBSS)。
理事會是成員國外長與歐洲委員會之間的非正式合作機構。但成員國已認識到,設立常設秘書處對於波羅的海沿岸地區的持續發展非常重要。
1997年7月召開的外長會議就設立常設秘書處進行了討論,一致同意向高級官員委員會提出建議,考慮設立一個常設國際秘書處。
當地時間2022年5月17日,俄羅斯外交部宣佈俄羅斯將退出波羅的海國家理事會。俄外交部表示,波羅的海國家理事會“正在墮落”,歐盟和北約國家不願意在這個平台上進行平等的對話,西方國家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並損害俄羅斯的利益,而壟斷了這個組織。 [1-2] 

波羅的海國家理事會組織成員

截至1998年7月,共有12個成員:丹麥、愛沙尼亞、芬蘭、德國、冰島、拉脱維亞、立陶宛、挪威、波蘭、俄羅斯、瑞典、歐洲委員會。

波羅的海國家理事會領導機構

理事會主席國
當地時間2023年7月1日,芬蘭政府宣佈,芬蘭已正式接任波羅的海國家理事會主席國,自2023年7月1日開始,任期一年。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