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波特蘭級重巡洋艦

鎖定
波特蘭級(Portland Class)重巡洋艦,美國海軍武器裝備。
中文名
波特蘭級重巡洋艦
外文名
Portland Class

波特蘭級重巡洋艦簡介

“波特蘭”號 “波特蘭”號
[1]  1927年,美國海軍決定在條約型巡洋艦的數量上向英國海軍看齊。當時英國海軍在建和完工的條約型巡洋艦有13艘,而美國海軍僅有8艘開工在建,因此打算在1929年度再度建造5艘北安普敦級的後續型。後來這5艘軍艦分成兩批,一批是在北安普敦級基礎上改進而成,這就是波特蘭級(Portland Class)。由於之前建造的彭薩科拉級和北安普敦級排水量低於華盛頓條約的限制標準,所以新艦將有更多噸位可以利用。美國海軍要求把這些噸位用來加強裝甲防禦,因此可以説該級就是北安普敦級的裝甲強化型。
由於只是在前一級的基礎上作修改,因此波特蘭級的艦型完全與北安普敦級一致,只是為了擴大艦內的空間,艦體延長了2.9米。上層建築也基本一致,主要區別是前後桅都縮小,後部射擊指揮所從後桅移至後部上層建築之上。由於該級中的“印第安納波利斯”號是作為艦隊旗艦設計的,因此艦橋結構擴大了,前後部甲板室也進行了擴充,以容納更多的人員。完工時,標準排水量達到10258噸(略超華盛頓條約限制),超過彭薩科拉級和北安普敦級1000噸以上。諸多改進使得該級復原性能超過前兩級,火炮射擊時更加穩定,而且艦內空間的增加使得居住條件得以明顯改善。
該級與北安普敦級最大的區別便是裝甲防禦,主要是增大水平防護和彈藥庫防護。水下防禦也作了加強。主要是將機艙附近的燃料艙進一步分割細化。此外,還在鍋爐艙設置縱向隔壁,以減少損害波及。但是這樣的設計帶來一個副作用,就是一旦一側進水,容易引起大傾斜。
波特蘭級的武器裝備、航空設備、火控設備與北安普敦級基本相同。不同的是,該級建造完工時沒有裝備魚雷發射系統(在設計方案中是保留的),節省的重量被用來加強防空能力,使得單管127毫米高平兩用副炮從4座增加到8座,還安裝了8挺12.7毫米高射機槍。副炮在後煙囱兩側各佈置2座,在後部建築與後桅之前甲板的兩側各佈置2座。
輪機設備沿用了北安普敦級的設計,只是“波特蘭”號安裝了亞羅式鍋爐。該級的輪機設備總重量比北安普敦級略輕。雖然排水量增加而輸出功率不變,但是由於艦體延長,提高了長寬比,最大航速仍達到了北安普敦級的水平。續航力的變化則通過增加燃料攜帶得以保證。
波特蘭級一共建造了兩艘,分別以俄勒岡州最大城市波特蘭市和印第安納州州府印第安納波利斯市命名。該級服役後,又進行了多次改裝。早期主要是針對上層建築的小修改,戰爭爆發後開始對火控設備進行全面提升,並加裝防空武器。1942年初加裝4聯裝28毫米和單管20毫米機關炮。同時,高聳的前煙囱也進行了修改,安裝新而輕巧的煙囱帽。1943年在後煙囱附近安裝了新的三腳式主桅,取代了原來的後桅。還安裝了搜索和火控雷達設備。1944年,4聯裝28毫米機關炮被4聯裝40毫米機關炮取代,並加裝單管20毫米機關炮。

波特蘭級重巡洋艦主要性能

標準排水量:10258噸
全長:185.9米
寬:20.1米
吃水:6.4米
定員:807(CA33)/917人(CA35)

波特蘭級重巡洋艦動力

鍋爐:8台亞羅式(CA33)/懷特-福斯特式(CA35)鍋爐
主機:4台帕森斯式蒸汽輪機
輸出功率:107000馬力
推進:4軸4槳
最大航速:32.5節
燃料:1417~2125噸重油
續航力:10000海里/15節

波特蘭級重巡洋艦武備

主炮:9門Mk9型55倍口徑203毫米炮(3×3) 副炮:8門Mk13型25倍徑127毫米炮(1×8) 機槍:8挺12.7毫米機槍(1×8) 彈射器:2座 飛機:4架

波特蘭級重巡洋艦防護

舷側裝甲帶:102毫米 甲板:64毫米 炮塔:19~64毫米
彈藥庫:57~146毫米
司令塔:32毫米

波特蘭級重巡洋艦波特蘭號

波特蘭級重巡洋艦簡介

1930年2月17日在馬薩諸塞州昆西市伯利恆集團開工,1932年5月21日下水,1933年2月23日完工,編號CA33。1946年7月12日退役,1959年3月1日註銷艦籍,同年10月6日艦體出售。在二戰中,該艦共獲得16枚戰役之星獎章。

波特蘭級重巡洋艦經歷

“波特蘭”號在太平洋戰爭爆發時正掩護前往中途島運輸飛機的航母編隊,隨後參加對威克島的增援。1942年1~4月擔任美國西海岸-夏威夷-斐濟航線上的護航任務,期間在3月短暫加入航母編隊後依次參加5月7~8日的珊瑚島海戰,6月5~7日的中途島海戰;8月調南太平洋掩護航母編隊參加24~25日的馬萊塔海戰;10月15日炮擊塔拉瓦環礁,26日掩護航母編隊參加聖克魯斯大海戰;11月12日,參加第一次瓜島以北海戰。1943年6月開赴北太平洋水域,7月22日炮擊基斯卡島,11月參加對吉爾伯特島的進攻。1944年1月又參加進攻馬紹爾羣島的行動,3~4月掩護航母部隊空襲西加羅林羣島諸地,4月30日炮擊密克羅尼西亞羣島的薩塔萬島,9月掩護在佩裏硫島的登陸,10月參加萊特灣大海戰並在24~25日的蘇里高海戰中痛擊日本艦隊,12月掩護在民都落島的登陸。1945年1~3月掩護在呂宋島的登陸作戰,期間在2月16日炮擊科雷吉多爾要塞,3~6月參加對沖繩的登陸作戰,9月2日在特魯克接受日本駐軍的投降。戰爭結束後不久退役。

波特蘭級重巡洋艦印第安納波利斯號

波特蘭級重巡洋艦簡介

擔任偵察艦隊旗艦的“印第安納波利斯”號 擔任偵察艦隊旗艦的“印第安納波利斯”號
1930年5月31日在新澤西州卡姆登市紐約造船公司開工,1931年117日下水,1932年11月15日完工,編號CA35。1945年7月30日,在由馬里亞納羣島前往菲律賓的途中被日本伊58號潛艇擊沉於北緯12度02分,東經134度48分水域。1945年8月1日註銷艦籍。在二戰中,該艦共獲得10枚戰役之星獎章。

波特蘭級重巡洋艦經歷

“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在珍珠港遭襲時正在約翰斯頓島進行訓練,隨後加入增援威克島的編隊。1942年1~3月參與南太平洋水域的幾次襲擊作戰,6月掩護運輸船隊從舊金山前往澳大利亞,7月進駐北太平洋水域。8月炮擊基斯卡島並掩護在阿達克島的登陸行動,2月炮擊阿圖島,5月掩護在阿圖島的登陸行動,8月兩度炮擊基斯卡島,11月參加對吉爾伯特羣島的進攻。1944年1月參加進攻馬紹爾羣島的行動,3~4月掩護航母部隊空襲西加羅林羣島諸地,6~8月參加進攻馬里亞納羣島的行動並參加6月19~20日的馬里亞納大海戰,9月掩護在佩勒琉島的登陸。1945年2~3月先後參加對硫磺島和沖繩島的登陸作戰行動,7月把原子彈組件從舊金山運往提尼安島,完成任務後開赴萊特島。7月30日,該艦在航線途中遭到日本潛艇伊58號的伏擊,被兩條魚雷擊中後沉沒。有300多人隨艦陣亡,約880名官兵成功棄艦,但由於救援不及時,後僅316人倖存。
參考資料
  • 1.    《艦船知識》2010增刊《世界重巡洋艦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