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波扎雷瓦茨

鎖定
波扎雷瓦茨(塞爾維亞語:Пожаревац,Požarevac)是位於塞爾維亞北部的一個城市。波扎雷瓦茨在塞爾維亞語中的意思是“火之城”。波扎雷瓦茨是斯洛博丹·米洛舍維奇的出生地。
中文名
波扎雷瓦茨
外文名
Пожаревац,Požarevac
類    型
城市
位    置
塞爾維亞北部

波扎雷瓦茨簡介

波扎雷瓦茨古稱馬古斯(Margus),在西方的歷史上,有着“上帝之鞭”之稱的匈奴王阿提拉曾與已沒落的羅馬帝國在這裏簽署條約,各取所需。正因為他們的到來,為這座小城平添了幾分宏偉的異彩,千百年後的今天,他們的名字依然奔騰在你我的腦海,是那麼揮之不去。

波扎雷瓦茨歷史

公元432年,匈人各部落在魯嘉(Ruga)的領導下完成了統一。
公元434年魯嘉死後,他的兩個侄子阿提拉和布萊達(Bleda)便繼承了他而統治著匈人。
公元436年,阿提拉無情地謀殺了他的胞兄,獨自君臨帝國。之後他們的勢 力快速擴展,並開始與當時的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二世相討歸還幾個在拜占庭帝國庇護下的叛教部族。於翌年,阿提拉和布來達於馬古斯(Margus,現波扎雷瓦茨,塞爾維亞境內城市)會見了拜占庭帝國的代表團,在談判後並達成一個十分成功的條約:拜占庭承諾歸還叛教部族(這些部族曾經恊助拜占庭對抗汪達爾人),並把以往每年對匈人的350羅馬鎊(約114.5千克黃金)納貢增加兩倍,開放更多與市予匈人商人互市,併為每個被俘虜的羅馬人支付8個金幣的贖金。在簽署條約後,匈人為著鞏固和加強他們的帝國,便在拜占庭的邊境撤向內陸地區。而狄奧多西二世便藉此機會,建立了君士坦丁堡的城牆,並沿多瑙河建立防禦工事,增強了拜占庭帝國的防禦能力。
在接下來的五年,匈人未有再對拜占庭帝國進行大規模進攻,而是轉而向波斯帝國進攻。但是,當他們在亞美尼亞遭到波斯還擊打敗後,阿提拉便放棄征服波斯。公元440年,匈人再次把注意力放到拜占庭帝國,並屢次侵擾多瑙河北岸的商人市。阿提拉指責拜占庭人未履行他們的條約,更聲稱馬古斯的主教褻瀆了在多瑙河北岸的匈人皇家墳墓,要脅要再次進攻拜占庭。阿提拉率領匈人橫渡了多瑙河,把伊利里亞地區(今巴爾幹半島西部地區)和色雷斯地區徹底摧毀,其中還包括了省會費米拉孔。匈人一直攻打到馬古斯(Margus,現波扎雷瓦茨,塞爾維亞境內城市),在此當匈人正與拜占庭人相討交出主教的條件時,該名主教出逃並放棄了此城。
在此後漫長的歲月裏,這座小城的經歷了太多的波折與坎坷。10世紀末,塞爾維亞一度處於保加利亞的統治之下。1018 年,拜占庭滅亡了第一保加利亞王國,接着又迫使塞爾維亞臣服。此後,塞爾維亞的政治中心由拉什卡轉到了澤塔。沃伊斯拉夫的兒子米哈伊爾在位時期(約1050~1082 年),合併了拉什卡。米哈伊爾為了提高塞爾維亞的國際地位,於1077 年從羅馬教皇格利哥里七世那裏得到一頂王冠,開始稱王。其子博丁在位時期(約1082~1101 年),又合併了波斯尼亞。但是,博丁死後,塞爾維亞再度陷於分裂,波斯尼亞被迫依附於匈牙利。其他地區則處於拜占庭的控制之下。

波扎雷瓦茨斯拉夫民族

斯拉夫民族於公元8世紀時來到現在的塞爾維亞,並且在拜占庭帝國的影響下改信東正教。最早的塞爾維亞國家是10世紀中葉由Caslav Klonimirovic(查斯拉夫·克羅尼米洛維奇?)所建立。12世紀時尼曼雅王朝崛起,14世紀中葉的沙皇斯特凡·杜山在位期間更是把塞爾維亞國家的發展推向巔峯。

波扎雷瓦茨奧斯曼帝國

奧斯曼帝國於此時開始征服巴爾幹半島,並於1389年在科索沃戰役中擊潰塞爾維亞人(該戰役的結果現在尚有爭議),到15世紀末,奧斯曼帝國已完全征服了塞爾維亞,開始了長達5個世紀的統治。

波扎雷瓦茨塞爾維亞

塞爾維亞在1804年和1815年兩次革命當中獲得了高度自治。1878年,塞爾維亞在俄國的協助下獲得完全的獨立,1882年成立王國,其國土僅包括今塞爾維亞的中部。在1910年代初的兩次巴爾幹半島戰爭當中,塞爾維亞的國土向南擴展,兼併了包括科索沃、今馬其頓共和國等地區,但北部的伏伊伏丁那地區當時為奧匈帝國所管轄,不在塞爾維亞國土範圍之內。
1914年6月28日,塞爾維亞愛國青年加夫裏若·普林西普在薩拉熱窩街頭用伯朗寧M1900型自動手槍連開七槍,刺殺了正在對薩拉熱窩進行訪問的奧匈帝國王儲弗朗茨·斐迪南和他的妻子索菲。這被稱為 薩拉熱窩事件 。7月28日,奧匈帝國因此事向塞爾維亞宣戰,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塞爾維亞於1914年末成功地抵抗了奧匈帝國三次進攻,但在1915年,同盟國(包括奧匈帝國、德國、保加利亞)共同向塞爾維亞發動攻勢,並佔領了其全境。

波扎雷瓦茨南斯拉夫

波扎雷瓦茨歷史背景

南斯拉夫如同她位於巴爾幹半島的祖國一樣,是人類文明較早發祥地之一,南部是古希臘文化的發祥地。公元前2世紀以後,曾先後被羅馬、拜占庭(東羅馬帝國)、阿瓦爾(柔然)、奧斯曼土耳其等帝國所統治。公元4到7世紀,匈奴人,阿瓦爾人,倫巴第人,保加利亞人,羅馬人以及斯拉夫各民族對半島的統治權進行過激烈的爭奪。奧斯曼帝國的統治長達500餘年,其間半島人民曾進行了一系列反奧斯曼帝國統治的鬥爭。從19世紀起,沙俄渴望打通南下地中海的通道,奧地利企圖向南擴張通向亞得里亞海,英、法則要保護通往印度洋和遠東的交通命脈,因而半島成為俄、奧、英、法激烈爭奪的地區,多次發生戰爭,有“歐洲火藥庫”之稱。在這裏,由於種種歷史原因,民族矛盾、宗教衝突、文化差異、邊界糾紛、政治分歧等棘手的問題既相互影響,盤根錯節,又大有水火不相容之勢。在這之中,南斯拉夫地區更是矛盾與衝突最為集中和激烈的區域。又因為巴爾幹地區地處交通要道,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所以,歐洲各大國出於私利,一向關注這裏的動態和變化,並積極插足各種矛盾與衝突。

波扎雷瓦茨初步建立

1918年,同盟國戰敗,塞爾維亞得以復國,該年12月,塞爾維亞、鄰國黑山以及由原奧匈帝國所管轄的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斯尼亞、伏伊伏丁那共同組建了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即南斯拉夫的前身。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南斯拉夫三面受敵,除希臘外所有鄰國都是軸心國成員。1941年4月,軸心國侵入南斯拉夫,並將其瓜分,如伏伊伏丁那大體被匈牙利兼併,科索沃併入阿爾巴尼亞,塞爾維亞其餘部分則由德軍佔領。此時南斯拉夫人民軍在鐵托的領導下開始反抗德國的佔領。1945年,蘇聯紅軍進入南斯拉夫,鐵托在其幫助下成為國家最高領袖,建立了共產主義國家,但1948年南斯拉夫和蘇聯關係破裂,南斯拉夫共產黨被開除出蘇聯領導的共產黨情報局。1961年鐵托和埃及總統納賽爾、印度總理尼赫魯共同創立了不結盟運動。南斯拉夫在鐵托的領導下,推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着重各民族團結以及國家的統一。南斯拉夫在這個時期成為了東歐共產主義國家當中較富裕的國家。

波扎雷瓦茨最後瓦解

鐵托於1980年逝世後,民族矛盾開始激化,最終導致了南斯拉夫1990年代初期的解體。1992年之後,南斯拉夫只剩下塞爾維亞和黑山兩個加盟共和國。1999年,塞爾維亞在科索沃戰爭中遭到北約的轟炸,戰爭以國際社會接管科索沃告終。
2003年,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重新組建為塞爾維亞和黑山。
2006年5月21日,黑山通過公民投票決定正式獨立,6月3日黑山議會正式宣佈獨立,6月5日塞爾維亞國會亦宣佈獨立並且成為塞黑聯邦的法定繼承國,塞黑聯邦因而解散。
2007年1月21日,塞爾維亞舉行獨立後的首次議會選舉。塞爾維亞激進黨在議會250個席位中獲得81席,民主黨64席,塞爾維亞民主黨-新塞爾維亞黨聯盟47席,塞爾維亞名人黨19席,塞爾維亞社會黨16席,塞爾維亞自由民主黨為首的競選聯盟15席,另外8個議席由5個少數民族政黨和競選聯盟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