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泡桐叢枝病

鎖定
泡桐叢枝病是由植原體引起的、發生在泡桐的病害。該病是全株傳染病害,在枝、幹、花、根部都可表現出病狀,常見有兩種類型:一是叢枝型,腋芽和不定芽大量萌發,抽出很多小枝,冬季小枝不脱落,呈掃帚狀,發病當年或1—2年小枝死亡;二是花變枝葉型,花瓣變成小葉狀,花蕊形成小枝,小枝腋芽繼續抽生形成叢枝。 [5] 
泡桐叢枝病是中國泡桐培育中的一種重要病害,在中國分佈廣泛,華北平原為害最嚴重。該病影響枝、幹生長量和幹形,造成經濟材損失。該病發生在一年生苗頂端時,會引起死亡。 [1] 
針對泡桐叢枝病,根據其病原菌的侵染性,可通過增強樹體抵抗力以及清除病原等途徑進行預防。治理措施主要有春季環剝、秋季修除病枝以及注藥法。 [4] 
中文名
泡桐叢枝病
別    名
掃帚病、籠病、瘋病 [3] 
病    原
植原體
為害植物
泡桐
為害部位
枝、幹、花、根部

泡桐叢枝病病原特徵

病原為植原體(Phytoplasma sp.),原稱類菌原體(mycoplasma like organism,簡稱MLO),為單細胞原核生物,無細胞壁,由生物膜包圍,屬於真細菌界、硬壁菌門、柔膜菌綱。有研究證明,引起泡桐叢枝病的植原體屬於16SrI組(aster yellows group,翠菊黃化組)D亞組。 [1] 

泡桐叢枝病為害症狀

泡桐叢枝病是全株傳染病害,在枝、幹、花、根部都可表現出病狀。幼樹和大樹發病,多從個別枝條開始,枝條上的腋芽和不定芽萌發出不正常的細弱小枝,小枝上的葉片小而黃,葉序紊亂,病小枝又抽出不正常的細弱小枝,表現為局部枝葉密集成叢。有些病樹多年只在一邊枝條發病,沒有擴展,僅由於病情發展使枝條枯死。有的樹隨着病害逐年發展,叢枝現象越來越多,最後全株都呈叢枝狀而枯死。病樹根部鬚根明顯減少,並有變色現象。一年生苗木發病,表現為全株葉片皺縮,邊緣下卷,葉色發黃,葉腋處叢生小枝,發病苗木當年即枯死。 [5-6] 
泡桐叢枝病

泡桐叢枝病分佈範圍

泡桐叢枝病在中國分佈廣泛,發病以泡桐主要產地的河南、山東、河北南部、安徽北部、陝西南部等地為嚴重;長江以南的江蘇、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各省栽植泡桐的局部地區發病也很嚴重。 [2] 

泡桐叢枝病侵染循環

該病病原體可在泡桐病根、病枝韌皮部內潛伏越冬。病原體類型為類菌質體,可以在泡桐樹之間傳播,主要的傳播途徑分為帶病的種根育苗以及昆蟲(茶翅蝽、煙草盲蝽、中國擬菱紋葉蟬)取食傳播,其中病原體主要依附於沙棗木蝨和小板網蝽等昆蟲的身上進行傳播。病原體在泡桐軀幹上附着後往往會有一段潛伏的時期,通常為兩個月到十八個月之間,並且隨着季節的更替,比如秋季到冬季再到春季,病原菌也會隨着樹液向泡桐根部移動在迴流到軀幹上,從而保證自身在冬季的生存。 [1]  [4] 

泡桐叢枝病流行規律

連作育苗和重茬栽植髮病率較高,輪作育苗和換茬栽植髮病率較低。一年生苗木發病多在4、5月份;平茬苗木和新栽幼樹發病多在發芽期;多年生大樹發病多在6、7月份。 [3] 

泡桐叢枝病防治方法

泡桐叢枝病預防措施

  • 選育抗病品種或品系造林:儘量選擇物泡桐叢枝病感染源的地區進行母樹的採種和採根,並儘量利用種子進行種植,並在播種前對種子進行適當處理,比如在50℃水中浸泡10—15分鐘,從而在保證種子順利出苗的同時降低發病的幾率。針對採根育苗方式,也可以將採集的根苗晾曬1—2天,並使用四環素水溶液進行處理,從而對泡桐叢枝病進行有效的控制。 [4] 
  • 培育優質壯苗:增加樹苗的營養從而提升抵抗力也是預防泡桐叢枝病的有效手段,比如在土地中施加有機肥和磷鉀肥等等,增強土質並保持充足的供水。 [4] 
  • 適當增施磷肥,少施鉀肥:值得注意的是,在施肥的過程中,磷鉀肥的比重一定要控制好,根據相關的實驗結果顯示,土地中鉀的含量越高往往更容易造成泡桐感染泡桐叢枝病,而磷對泡桐叢枝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在施肥工作中,應儘量將土地中磷鉀含量的比值控制在0.5以上,從而降低泡桐患泡桐叢枝病的幾率,並根據年份的不同適當調節施磷肥的量。 [4] 
  • 預防刺吸式害蟲:針對由昆蟲取食這一傳播途徑,可在每年的六七月份進行吡蟲啉呋喃丹藥劑的噴灑,從而減少沙棗木蝨以及小板網蝨等昆蟲的數量,控制傳播的途徑。 [4] 
  • 清除侵染源:重視對育苗工作的管理,在泡桐主要的生長季節不要對枝幹進行修剪,但對於一些具有泡桐叢枝病症狀的枝條應及時修剪從而防止病情擴散,針對發病較重的數目及時的砍伐並對砍伐下的病枝進行無害化處理,從而控制病源。 [4] 

泡桐叢枝病治理措施

  • 春季環剝:在春季對樹體進行檢查,從而對一些泡桐叢枝病出發的病枝的韌皮部進行環剝處理,結合實際的病情以及枝體生長的角度和趨勢等選擇合適的環剝部位,並根據患病枝幹的直徑確定環剝的寬度,通常環剝寬度與枝幹直徑相當,環剝效果最佳的時期就是“春分”時節。 [4] 
  • 秋季修除病枝:在10月下旬剪取病源枝最佳,不宜在生長季節進行修枝,以免引起傷流和病原體在樹體內擴散。據試驗,4月、7月、8月、9月分別修除病枝,病害複發率在100%、80%、50%、20%。 [4] 
  • 注藥法:採用25萬單位的鹽酸四環素土黴素藥液,於5—7月份用注射器向病株髓心注藥液,苗高0.5—1.0米,注入10—20毫升,苗高1.5—2.0米,注入40—60毫升。對1—8年生的樹木,應用吸根法,即扒開樹枝對應的側根,選2—3釐米粗的根剪斷,浸入藥液中,封土埋好,經1—2天即可,2—3次為宜,也可以直接對病株葉面每隔3天噴200U的藥液,連續5—6次,治理效果顯著。 [4] 
參考資料
  • 1.    吳時英,徐穎.城市森林病蟲害圖鑑 第2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9.07:393
  • 2.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中國森林病害.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84.12:88
  • 3.    李守林. 泡桐叢枝病的發生與防治[J]. 現代農村科技, 2019, (8):27.
  • 4.    胡慧, 蔡戰偉. 淺談泡桐叢枝病的發生和防治技術[J]. 花卉, 2018, (18):301-302.
  • 5.    鄭彩霞1, 朱少軍2. 泡桐叢枝病危害及防治試驗[J]. 現代農村科技, 2018, (6):59.
  • 6.    張山林.臨夏主要林業有害生物識別與防治.蘭州: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