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泗溪東橋

鎖定
泰順泗溪東橋位於於浙江省温州泰順縣泗溪鎮下橋村, 為疊梁式木拱廊橋。始建於明隆慶四年(1570)。清乾隆十年(1745)、道光七年(1827)重修。橋長41.7米,寬4.86米,淨跨25.7米,離水面9.5米。處在“將軍逗獅”風水模式中的溪東橋,“虹氣臨虛,影搖波月”。 [1] 
中文名
泗溪東橋
地    點
浙江省温州市泰順泗溪鎮白粉牆村
寬6米
離水面
離水面9.5米
始建於
1570年 [1] 

泗溪東橋景觀簡介

中國古代最漂亮的橋 中國古代最漂亮的橋 [2]
浙江温州泰順泗溪東橋稱為;中國古代最漂亮的橋。
泰順泗溪東橋位於於浙江省温州泰順縣泗溪鎮下橋村, 為疊梁式木拱廊橋。始建於明隆慶四年(1570)。清乾隆十年(1745)、道光七年(1827)重修。橋長41.7米,寬4.86米,淨跨25.7米,離水面9.5米。處在“將軍逗獅”風水模式中的溪東橋,“虹氣臨虛,影搖波月”。橋拱上建有廊屋15間,當中幾間高起為樓閣。屋檐翼角飛挑,屋脊青龍繞虛,頗有吞雲吐霧之勢。此橋無橋墩,由粗木架成八字形伸臂木拱,頗為罕見。東溪早時以碇步渡水,津道多阻,林正緒倡首建造蜈蚣橋(即溪東橋)。林正緒生平端方正直,好行義舉,乾隆癸亥年(1743)邑侯張考首書“達尊有二”匾相贈。此橋修建者是修北澗橋的人的徒弟,故而有人也將這兩橋稱為“師徒橋”。因此橋外型美觀,號稱“最美的廊橋”。 [1] 

泗溪東橋建築結構

溪東橋系木拱廊橋結構,位於泗溪鎮下橋村,因為地處東溪的上游,當地人又稱“上橋”。溪東橋始建於明隆慶四年(1570年),橋長42米,廊屋高10米,淨跨31米。橋由二層共骨相貫而成,由九節拱骨並排與另一層八節拱骨貫穿搭置,自成穩固的樑架。在拱內又置三角形木架,加強橫向力的作用。為了保護拱骨和樑柱,防止風雨侵蝕,兩側都裝有風板。兩端拱趾各自支撐在橋台上,橋台用花崗岩塊石磊築於兩岸山崖之上,兩頭通道均有石踏跺。樑架上建長廊式橋屋15間,當中三間高起為樓閣,兩頭翼角飛挑。盤龍卧虎,鬥角繞雲,青龍翹虛,頗有吞雲吐霧之勢。是泰順造型最佳的木拱廊橋之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