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泗洲佛祖寺

鎖定
福建·漳州府龍溪縣十二三都古縣社(龍溪古縣城)鸛林村泗洲佛祖庵原名“鸛林寺”。鸛林村泗洲佛祖寺離龍溪縣古縣衙遺址僅1000多米·鸛林村依然保存着許多歷史老地名。
台灣泗洲佛祖寺在台灣省嘉義縣中埔鄉灣潭村十六鄰客莊十五附一號
中文名
泗洲佛祖寺
外文名
State to see the Buddha temple
地    位
福建·漳州府龍溪縣
範    圍
1000多米
僧伽歌
——【唐】李白
真僧法號號僧伽,有時為我論三車。
問言誦咒幾千遍,口道恆河沙復沙。
此僧本住南天竺,為法頭陀來此國。
戒得長天秋月明,心如世上青蓮色。
意清淨,貌稜稜。亦不減,亦不增。
瓶裏千年舍利骨,手中萬歲胡孫藤。
嗟予落魄江淮久,罕遇真僧説空有。
一言散盡波羅夷,再禮渾除犯輕垢。

泗洲佛祖寺僧伽大師

景雲四年(710年),僧伽大師端坐圓寂,享年83歲。圓寂後唐中宗為其敬漆肉身,送回泗洲城建塔供養。宋太平興國七年(公元982年),宋太宗下令翻建泗洲僧伽大師塔,雍熙元年(公元984年),宋太宗又加封僧伽大師“大聖”諡號。從此“泗洲大聖”更是名揚四海。

泗洲佛祖寺僧伽贊

宋代大學士蘇東坡寫的《僧伽贊》反映了當時宋代全國對僧伽大師高度崇拜與信仰
僧伽贊
——蘇東坡
盲人有眼不自知,忽然見日喜而舞。
非謂日月有在亡,實自慶我眼根在。
泗洲大士誰不見,而有熟視不見者。
彼豈無眼業障故,以知見者皆稀有。
若能便作稀有見,從此成佛反如掌。
傳摹世間千萬億,皆自大士法身出。
麻田供養東坡贊,見者無數悉成佛。
在民間泗洲文佛成了啓蒙孩子讀書的神佛。

泗洲佛祖寺鸛林寺

乾隆五十八年鄭玉振題字 乾隆五十八年鄭玉振題字
大陸福建.漳州府龍溪縣十二三都古縣社(龍溪古縣城)鸛林村泗洲佛祖庵原名“鸛林寺”。(現稱:福建.漳州.龍海市顏厝鎮下半林村泗洲佛祖庵)
鸛林村泗洲佛祖寺離龍溪縣古縣衙遺址僅1000多米。鸛林村依然保存着許多歷史老地名:黃山埔,頂厝,韓厝,温厝,王厝,江厝,陳厝,蔣厝,潘厝、侯坑等。鸛林村泗洲佛祖庵“鸛林寺”裏供奉的神明有:如來等西天五佛、泗洲佛祖、布袋和尚、神農大帝、謝府王公(廣應聖王)、太陽神、都天大元帥、開漳聖王、三官大帝、無耳佛等神明。供奉這麼多的神明的寺廟在龍溪縣並不多。特別是:神農大帝、太陽神中國最古老的原始崇拜在龍溪縣更是極少,泗洲佛祖庵“鸛林寺”裏依然保存有唐宋時期的寺廟專用古井。這可説明鸛林泗洲佛祖庵“鸛林寺”在古代是龍溪縣的宗教信仰中心之一.香火非常旺盛。
據歷史記載,清朝順治九年九月鄭成功屯兵古縣,十月初一兵敗退守海澄,致使古縣及周邊村落被清兵搗毀,古縣土樓,鸛林土樓,園中土樓也在這場戰爭中被焚燬,鸛林村(即頂半林和下半林村)荔枝園裏遍地是瓦礫、瓷片,據下半林老人講,以前古縣包含古縣和鸛林(即頂半林和下半林村)是古代龍溪縣的縣治,是個多姓氏上萬人口的漳州郡城。宋代的韓鈜(禮部尚書)、元代的王東之(國子教授),王吉才(泉州學正),明代的楊聯芳(杭州知府),清代的王材(工部主事)、鄭玉振(和順縣令)、鄭圭海(漳州著名文人)祖籍都出自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