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法藏寺

(河北省秦皇島市佛教寺廟)

鎖定
法藏寺,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縣駐操營鎮廟山口村,始建於明朝萬曆三年,即公元1569年。此前多年間因外寇進犯,朝廷委任戚繼光出任薊州總兵,募集兵士、修築長城戌關守邊。後隨着邊關逐漸安寧,人口繁衍,將士們便有了築寺佑護的動議。
法藏寺早名為大佛寺,直至明弘治15年,寺廟住持佛寶法師帶領鄉民對該寺進行重建,至明正德11年完工,並將此寺易名為法藏寺,又明正德末年,增建兩廊、加設鐘鼓二樓,擴建工程一直延續到明嘉靖3年春完工,於明嘉靖3年孟夏立碑記志。
中文名
法藏寺
地    址
秦皇島市海港區九門口風景區內
始建於
明朝萬曆三年
住    持
果寂法師

法藏寺歷史淵源

法藏寺-大殿圖 法藏寺-大殿圖
法藏寺,位於撫寧縣駐操營鎮廟山口村,始建於明朝萬曆三年,即公元1569年。此地連同永平、山海、昌平、保定等地,統歸薊州轄制。此前多年間,外寇不斷進犯,邊境極不安寧,朝廷委任戚繼光出任薊州總兵以後,從浙江等地募集兵士修築長城、戌關守邊,入侵之敵遭到抵禦。隨着邊關逐漸安寧,人口逐步繁衍,將士們便有了築寺佑護的動議。薊州(今天津)附近的辛口鎮大沙窩村南與王家村交界處,早有大佛寺,因屢遭荒、旱、兵、火破壞,損毀嚴重。

法藏寺重建時期

明弘治15年,寺廟兩屆住持佛寶法師帶領鄉民對該寺進行重建,構築大殿、兩側偏殿及南房殿字,繪塑法藏和尚佛像,又油漆形繪,至明正德11年完工,並將此寺易名為法藏寺。
明正德末年,嘉靖初年(公元約1510年至1532年),該地又有信士出資捐物,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建兩廊,分別在兩側加建鐘鼓二樓,旁邊又跨建出3間禪室,後繪塑歷次參加建寺之功臣像供於殿中,法藏寺內亭榭、樓台、泉室錯落有致,高低相映,其間又有奇花異草,怪石嶙峋,擴建工程一直延續到明嘉靖3年春完工。
信士嶽信、嶽鉞、嶽佩,嶽仲華等4人為此事請賜進士出身的雲南道監察御史皋蘭段績撰文。賜進士第前給事中知楚雄府任丘於溱篆額,金城後學海陳養丹書,明嘉靖3年孟夏立碑記志。

法藏寺寺廟規模

當時全寺僧人5名,在淨土道場興慈法師以宣示釋迦經典,欲同彌陀之莊嚴妙果,應學法藏之培植勝因。以弘法為務,以利生為事。但因該法藏寺緊鄰邊關、戰事頻發,僧事屢受騷擾,後來日漸衰落,又久經風雨等自然災害侵蝕,寺廟終於坍塌,成為一片廢墟。
廟山口法藏寺雖已不存,但經過一代代築城戍邊後裔的傳播,當時的景況仍流傳至今,2014年經政府批准重新修建,法藏寺以嶄新的面貌,迎接每位施主的到來。

法藏寺主體建築

法藏寺 法藏寺
法藏寺內“九蓮居塔”以佛教文化為依託,秉承中國傳統文化與佛教禮儀融合為一體的設計理念,運用現代室內設計手段,以唐代建築風格為主,塔內華麗而典雅,莊嚴而肅穆,塔身與廟宇內主殿、寮房等各建築風格相協調,飽含豐富的佛教文化元素,與九門口風景區水長城及周邊自然環境融合一體。
“九蓮居塔”總佔地面積為約1666平米,其中地下兩層,地上九層。塔高45米左右,直徑30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