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法興寺

(山西省長治市長子縣法興寺)

鎖定
法興寺,舊址坐落於長子縣慈林山坳,始建於十六國時期的後涼神鼎元年(公元401年),現址座落於山西省長子縣東南慈林鎮崔莊翠雲山上,佔地面積40000平方米。 [2] 
法興寺坐北朝南,現存平面佈局為唐代特徵,經樓、佛塔在殿之前部,中軸線依次佈列山門、舍利塔、圓覺殿和菩薩殿,兩廂為關公殿、伽蘭殿和碑廊。現存自唐迄清碑刻17通,記載了寺史沿革和建制情況。 [1] 
1988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中文名
法興寺
地理位置
山西省長子縣東南慈林鎮崔莊翠雲山上
佔地面積
40000 m²
保護級別
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
全年09:00-17:30 [6] 
建造時間
十六國時期的後涼神鼎元年
批准單位
國務院
門    票
15元

法興寺歷史沿革

法興寺始建於後涼神鼎元年(公元401年),初名慈林寺。
唐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改名廣德寺。
北宋治平年間(公元1064―1067年),始稱法興寺。
宋、元、明、清歷代屢有修葺。 [1] 
1984年,法興寺搬遷復建工程破土動工。 [5] 
1996年10月,復建工程竣工。 [5] 

法興寺建築格局

法興寺坐北朝南,現存平面佈局為唐代特徵,經樓、佛塔在殿之前部,中軸線依次佈列山門、舍利塔、圓覺殿和菩薩殿,兩廂為關公殿、伽蘭殿和碑廊。寺內現存石塔6座,均為唐代遺構。現存自唐迄清碑刻17通,記載了寺史沿革和建制情況。 [1] 

法興寺主要建築

法興寺舍利塔

舍利塔又稱石殿,始建於唐鹹四年(公元673年),通體用砂石板構造。平面呈回字正方形,每邊長8.8米,安拱形石板門,重檐樓閣式,塔檐疊出三層,內部構成四方藻井,上面四坡施檁椽,鬥支檐,脊吻皆備,四角攢尖寶珠頂。下層內槽可繞行一週,四壁壁畫,人物形象端莊,服裝色彩深沉。整個外形似塔非塔,似殿非殿。是我國現存唐代古塔中的孤例。 [1-2] 

法興寺燃燈塔

燃燈塔始建於唐大曆八年(公元773年),通體青石構建,小巧玲瓏,形制秀古,亦名長明燈、燈幢。塔身上的浮雕,鑿磨細膩,刀工嫺熟,是研究我國盛唐時期浮雕藝術難得的實物遺存。據有關資料記載,經種形制的燃燈塔,在我國僅存三處。造型優美,雕工細膩,是其外在的美,合理的防風功能則是其內在的巧。相傳燃燈點燃佛燈,無論天刮東、西、南、北、風,佛燈永不息滅,長明燈的名字則由此而來,堪稱法興寺一絕。 [2] 

法興寺宋塑十二園覺像

宋塑十二園覺像始塑於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雖未宋塑,但卻保持了大唐的風韻,氣質奔放而不失清雅,體態豐滿而不失秀麗,身形肥腴而不顯得雍腫,盛唐時代所崇尚的“豐滿”美和宋代所追慕的“纖秀”美。 [2] 

法興寺圓覺殿

圓覺殿為北宋元豐三年(1080年)重建。面寬三間,進深六椽,單檐懸山頂。台基高0.9米,石質檐柱,方形抹楞,柱面陰刻纏枝花紋。柱頭置普柏枋,鬥僅施柱頭鋪作,為六鋪作單抄雙下昂,批竹式。殿內樑架結構為六椽通達前後檐。殿前檐明間闢板門,石質門上檻刻建造題記,次間為直欞窗。殿內寬大的佛壇上現存彩塑19尊,其中十二圓覺菩薩像,造型俊美,工藝極精,為宋代彩塑佳品。 [1] 

法興寺研究價值

法興寺寺內唐塔、宋代建築和彩塑薈萃,是研究古代建築、石刻、雕塑藝術的珍貴實物資。 [1] 

法興寺保護措施

1988年,法興寺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1995年,法興寺被長治市委、市政府命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00年至2005年,2008年,法興寺被長治市文明辦命名為文明旅遊景區。
2004年至2006年,法興寺被山西省文物局命名為山西省文物安全金凱甲工程達標單位。
2007年12月,法興寺被長治市政府命名為文物保護先進集體。 [4] 

法興寺旅遊信息

詳細地址:法興寺座落於山西省長子縣東南慈林鎮崔莊翠雲山上。
最佳旅遊時間:3月—11月
開放時間:全年09:00-17:30 [6] 
景區門票:15元
交通信息:周邊交通十分便利,可從長治市坐車到長子縣再打車至慈林鎮崔莊;汽車:長子城鄉客運中心乘車前往慈林鎮崔莊村,下車100米即到。
旅遊提示:每年農曆四月份有廟會舉辦。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