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法王舞

鎖定
法王舞是藏傳佛教所盛行的一種宗教舞蹈。藏語稱‘欠本’。俗稱喇嘛舞。大致可分為寂靜之舞與忿怒之舞二種,其目的在於以各種不同的舞蹈,降伏不同之惡魔,以救拔眾生。如寂靜舞,即天神、天女之舞,意在加持該地區(國家),使之豐衣足食,長壽無苦,幸運、福報皆增長,國泰民安;而忿怒之舞,目的在幫助行者斷除一切內外魔障。
中文名
法王舞
藏    語
欠本
俗    稱
喇嘛舞
分    類
寂靜之舞與忿怒之舞
法王舞 法王舞
法王舞全稱大威德金剛法王舞,一般分為五場。
第一場藏語稱“託幹”,由四名童僧戴骷髏面具起跳,表現人的生死無常;
第二場藏語稱“華吾”,由四至六名成年僧人戴勇士面具起跳,表現勇士掙脱人生苦海的場面;
第三場藏語稱“夏雅”,也由四至六名成年僧人戴鹿首面具與牛首面具起跳,表現曠野中芸芸眾生又一切皆空的場面;
第四場藏語稱“多爾達”,由四名僧人戴骷髏面具表現三界輪迴中人的痛苦與無奈;
第五場藏語稱“貝芒”,一位頭戴羅漢的施主入場,眾僕人打逗嬉鬧,又有各勇士、護法神毗沙門、怙主、閻羅等入場。最後是頭戴牛首面具的大威德金剛護法神入場,此時是“法王舞”最高潮。
法王舞的角色,除主角護法神外,另有馬面、牛頭、鹿頭等。扮演者頭戴面具,身穿綵緞法衣,隨着鼓鈸節奏,表演以各種宗教故事為主題的舞蹈。據説,此種舞蹈已有四百餘年曆史。
塔爾寺每年的四大法會(藏語稱‘莫蘭木’,意為祈禱),於農歷正月、四月、六月、九月舉行。屆時,寺僧即跳法王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