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法王寺塔羣

鎖定
河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登封法王寺塔羣,位於嵩山南麓玉柱峯下,現存唐塔四座、元塔一座、清塔一座。其中最大的一座塔是四角拋物線型正方形舍利塔,有十五層,約高四十五米,全部用黃泥磚砌而成。其餘三座唐塔塔銘已失,塔頂和基座已有破損,但造型俊秀、精巧。
中文名
法王寺塔羣
地理位置
嵩山南麓玉柱峯下
景點級別
河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四十五米

目錄

法王寺塔羣概況

因近年來該塔羣屢遭破壞,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為避免珍貴文物被盜流失,對法王寺塔地宮進行搶救性發掘。考古發掘工作自三月十日開始,目前二號塔地宮的發掘已基本結束,出土了一批珍貴文物。該地宮有宮道、隧道、宮室三部分組成。第二道門牆為單體石刻,門上線刻仕女圖,造型優美。宮室為平面方形直壁四角攢頂式結構,磚砌地面北半部有一坐壇,壇上有一趺坐真身坐像,雖殘損嚴重,但彩繪袈裟依然可辨。據專家稱,這是河南省目前發現的唯一一處真身坐化像,國內罕見,具有極高的考古價值和宗教價值。地宮中還出土了白瓷、黑瓷、鎏金鏤孔銅爐、玉念珠、珍珠、玉戒指、飛天舍利盒、開元通寶等珍貴文物二十餘件。

法王寺塔羣價值

經有關專家初步鑑定,白釉細頸瓶等瓷器為晚唐時期邢窯系產品,世所罕見。鎏金鏤孔銅爐造型獨特,是不可多見的文物珍品。尤其是飛天舍利盒,小巧玲瓏,鳥身人首,作吹簫狀,雕刻精細,極富想像力和創造力,盒內有三顆佛牙。舍利盒和佛牙的發現對於宗教學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根據出土的典型文物和地宮的建築形制,結合塔的造型特徵,專家們初步推斷二號塔為晚唐時期的墓塔。目前規模最大的一號塔的發掘正在進行中。

法王寺塔羣發展歷史

法王寺古人稱為“嵩山第一勝地”,始建於東漢明帝永平十四年(公元七十一年),為印度僧竺法王講經處,故名大法王寺。曹魏時更名護國寺,隋代更名舍利寺,唐大曆年間複名法王寺,宋仁宗時賜名“東都大法王寺”,元、明以後仍沿用法王寺舊名,是中國最早的寺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