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法源寺

(北京市西城區的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鎖定
法源寺(Fayuan Temple),又稱憫忠寺,位於北京市西城區法源寺前街7號,始建於唐貞觀十九年(645年),清雍正十一年(1735年)重修,是北京較古老的名剎之一 [4] 
法源寺佔地面積6700平方米,建築規模宏大,結構嚴謹,採用中軸對稱格局,整體坐北朝南,分為中、東、西三路。中路為主要建築所在,由南至北依次有一字影壁、山門、鐘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毗盧殿、大悲殿、藏經樓 [1]  [9]  。法源寺不僅是北京城內歷史悠久的古剎,也是中國佛學院、中國佛教圖書文物館所在地,是培養青年僧伽和研究佛教文化的重要場所 [7] 
1979年8月21日,法源寺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北京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8]  。2001年6月25日,法源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中文名
法源寺
外文名
Fayuan Temple
地理位置
北京市西城區法源寺前街7號
所處時代
清朝
佔地面積
6700 m²
保護級別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
8:30—16:00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5-0201-3-007
又    稱
憫忠寺

法源寺歷史沿革

唐貞觀十九年(645年),寺廟始建。
武周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寺廟完工,賜名“憫忠寺”。
唐景福年間(892—893年),幽州盧龍節度使李匡威重加修整,並贈建“憫忠閣”。
遼清寧三年(1057年),幽州大地震時,憫忠寺被毀。
遼鹹雍六年(1070年),奉詔修復後又改稱“大憫忠寺”。
明正統二年(1437年),大憫忠寺改名為崇福寺。
清雍正十一年(1735年),重修崇福寺並更名法源寺 [1]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法源寺應詔再次整修,竣工後乾隆皇帝御書“法海真源”匾額賜法源寺。
1956年,法源寺內成立中國佛學院。
1980年,法源寺創辦“中國佛教圖書文物館” [2] 

法源寺建築佈局

法源寺佔地面積6700平方米,建築規模宏大,結構嚴謹,採用中軸對稱格局,整體坐北朝南,分為中、東、西三路。中路為主要建築所在,由南至北依次有一字影壁、山門、鐘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毗盧殿、大悲殿、藏經樓。寺院東路另有三座建築,北側一座為齋堂,面闊七間,懸山頂,筒瓦屋面。另兩座為僧房西路北端也保存有一座僧人居住的小院 [1]  [9] 
法源寺總平面圖 法源寺總平面圖

法源寺文物遺存

山門
山門為三座門形式,中間一間為正門,歇山頂,筒瓦屋面,門前石獅一對。兩側門懸山頂調大脊,筒瓦屋面。山門兩側建有八字影壁。山門對面一座磚砌一字影壁。門內東西兩側建有鐘樓、鼓樓 [9] 
天王殿
天王殿位於山門後,面闊三間,進深七檁,硬山頂調大脊,簡瓦屋面,前檐開石券臉門窗。左右有側門連廊龐,廊龐又向北折,直抵最後一進建築一一藏經樓,形成一個由配殿及配房圍合而成的東西寬50米、南北長180米的封閉殿庭 [9]  。殿內正中供奉着明代製作的彌勒菩薩化身布袋和尚銅像,高1.12米,袒胸露懷,歡天喜地 [1]  。左右兩側陳列着明代四大天王的銅造像,分別是: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和北方多聞天王 [5] 
彌勒佛背後是護法神韋馱坐像,明代銅鑄高1.7米。兩側是明代銅鑄四大天王像,皆高1.2米 [1]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為第一進院正殿,面闊五間,進深七檁,歇山頂,筒瓦屋面,前出抱廈三間,殿前出磚石月台。月台兩側有石碑六通。東西配殿各三間,前出廊,硬山頂調大脊,筒瓦屋面 [9]  。殿內正中供奉着“華嚴三聖”,既毗盧遮那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像,為明代製作,木胎貼金罩漆。正中的毗盧遮那佛端坐在須彌座上,像高2米,後有光環,通高3.97米。文殊、普賢分立兩旁,像高2.14米。大殿兩側為十八羅漢坐像,像高約1.35米,木胎貼金,為清朝製品。大殿中迤南兩清石柱礎,作卷葉蓮瓣。殿中高懸的“法海真源”匾額是清乾隆帝御筆 [1]  [5] 
觀音殿
觀音殿為第二進院正殿,又稱“憫忠台”,面闊、進深各三間,平面呈方形。此殿台基較高,據傳為唐憫忠寺正殿基座,台基四周有磚砌護欄。東西配殿各五間,前出廊,硬山頂調大脊,簡瓦屋面 [9]  。此殿結構獨特,外牆以十二柱為架,室內以十二柱支撐式樣,內部保存着法源寺的歷代石刻、經幢等,以《無垢淨光寶塔頌》《憫忠寺藏舍利記》《承進為蔍福禪師造陀羅尼經幢》《燕京大憫忠寺菩薩地宮舍利函記》較為珍貴。殿外山牆還嵌有清代翁方網複製的唐“雲麾將軍碑”殘柱基,另有《法源八詠》及《心經》等碑刻,是研究佛學和法源寺歷史的重要資料 [1]  。殿中懸掛的“存誠”匾額,為康熙御筆。牌匾為六龍邊飾,匾芯上方為康熙閒章“萬幾餘暇” [5] 
毗盧殿
毗盧殿為第三進院正殿,又稱淨業堂,面闊三間,前出廊,硬山頂調大脊,簡瓦屋面。東西配殿各三間,前出廊,硬山頂調大脊,筒瓦屋面。毗盧殿兩側圍房可通往東西跨院,均為一進小院 [9]  。殿內供奉以毗盧遮那佛為主的“五方佛”明代銅佛像,是從它處移放至此。因殿堂高度不夠,將地面下挖了幾十公分佛像才得以安放。五方佛共分三層:下層千葉蓮瓣巨座,每一蓮瓣上鏤一佛像;中層為面向東、南、西、北的四方佛;毗盧佛(該佛是按明萬曆帝的母親李太后的形象製作的)居最高層 [5] 
毗盧殿 毗盧殿
大悲殿
大悲殿為第四進院正殿,面闊五間,進深七檁,硬山頂調大脊,簡瓦屋面,後接懸山捲棚頂抱廈一間。正殿兩側各接朵殿一間。東西配殿各三間 [9]  。現闢為歷代佛經版本展室,陳列唐以來各代藏經及多種文字經卷 [1] 
藏經樓
藏經樓位於第五進院,二層,面闊五間,兩卷勾連搭屋面。樓後部兩側建有轉角樓與配殿相連 [9]  。現為歷代佛造像展室,陳列自東漢至明清歷代佛造像精品數十尊,各具神韻,尤其是明代木雕佛涅盤像,長約十米,是北京最大卧佛 [1] 

法源寺歷史文化

法源寺傳説軼事

傳説康熙曾經想一度把法源寺取消,把和尚都攆出去,其中有一個老和尚,無論官府給予怎樣的壓力,就是不肯走,他天天不吃飯,只是唸經。康熙的老祖母——孝莊皇太后在宮裏總是隱隱約約聽見有人在唸經,覺得很奇怪,找宮女四處查訪,到底是誰在宮裏唸經,卻總是找不到人,可是念經的聲音還是聽得見,於是孝莊皇太后又叫大臣們四處尋找,也一直未果,最後終於查到唸經的是法源寺的那個老和尚。孝莊皇太后聽説了,覺得非常感動,便叫康熙下旨,恢復法源寺。而雍正又拜這位老和尚做師父,並讓自己的替身在法源寺受戒,把法源寺重新修建得更加宏偉 [6] 
另一則傳説是雍正的母親有一天夜裏忽然聽到了崇福寺裏的鐘聲,這是宮裏人第一次聽到寺廟的鐘聲,於是她認為一定是“法源”才能帶給她這樣的祥福,於是讓雍正將崇福寺改名為“法源寺” [6] 
還有一則傳説是清朝前期,每年的四月初八,法源寺總會舉辦盛大的集市,寺廟對外開放,喜歡微服私訪的乾隆皇帝有一天來這裏拜訪,從前門進去,吃了一頓齋飯。齋飯結束時,他沒有按照寺規,將筷子輕輕地放在桌前,而是隨意地放下,結果被方丈認了出來。方丈覺得雖然皇帝貴為九五之尊,也不能違背寺裏的規定,下令關閉前門,乾隆皇帝只好從後門出去。在回宮的路上,他頒旨下令法源寺的前門永遠不許打開 [6] 

法源寺相關人物

北宋末年,當金攻陷汴京後,擄掠了徽、欽二帝北上,就曾把宋欽宗拘禁在法源寺內 [2] 
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南宋遺臣、詩人謝枋得抗元失敗,遁隱建寧唐石山中,後被元軍所俘,押至大都。元廷多次命之為官,均堅辭不就。他病倒後就居住在憫忠寺,看見鑲嵌在牆壁上的曹娥碑,淚如雨下:“小女子猶爾,吾豈不若汝哉!”後絕食而死,成為一代忠臣名士 [2] 

法源寺文物價值

法源寺不僅是北京城內歷史悠久的古剎,也是中國佛學院、中國佛教圖書文物館所在地,是培養青年僧伽和研究佛教文化的重要場所 [7] 

法源寺文物保護

1979年8月21日,法源寺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北京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8] 
2001年6月25日,法源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法源寺所獲榮譽

1983年,法源寺被國務院確定漢族地區佛教中國重點寺院 [4] 

法源寺旅遊信息

法源寺地理位置

法源寺位於北京市西城區法源寺前街7號 [4] 

法源寺開放時間

08:30—16:00 [4] 

法源寺交通路線

  • 公交
北京市內乘坐53、133、專13路公交車,在教子衚衕南口站下車前往;
北京市內乘坐83、144、381路公交車,在南橫街路口北站下車前往;
北京市內乘坐5、6、48、57、109路公交車,在菜市口西站下車前往。
  • 地鐵
北京市內乘坐地鐵4號線,在菜市口站下車前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