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法源寺塔

鎖定
法源寺塔,位於陝西省渭南市富平縣美原鎮西寺小學內,佔地面積約33平方米,始建於唐咸亨二年(671年) [1] 
法源寺塔為樓閣式七級八角中空花塔,青磚砌築,仿木結構,塔高27.3米。塔身上下交錯闢門或券窗,其餘各面鑲有雕刻的佛龕。法源寺塔具有宋塔建築特徵,也有明代磚塔裝飾風格,具有較高的研究、借鑑和藝術價值 [3-4] 
2013年5月3日,法源寺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法源寺塔
地理位置
陝西省渭南市富平縣美原鎮西寺小學內
所處時代
佔地面積
33 m²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1411-3-709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法源寺塔歷史沿革

據《富平縣誌·樊志卷》記載,法源寺在美原鎮,創建未詳,內有塔數級 [5] 
唐咸亨二年(671年),建法源寺塔,後屢次修葺 [1] 
宋代,對法源寺塔進行過大規模維修 [5] 
清同治元年(1862年),法源寺及塔遭劫,塔內木梯被焚燬 [3] 
法源寺塔 法源寺塔

法源寺塔建築特色

法源寺塔為樓閣式七級八角中空花塔,仿木結構,青磚砌築,磚長33釐米,寬17釐米,厚6釐米 [4]  。塔高27.3米,底邊長2.6米,外周圍長29米。塔身底層較高,南、北兩面闢券門(已封堵),南券門高2.76米,寬0.85米,壁厚1.75米。第二、四、六層東、西和三、五、七層南、北為上下交錯闢門或券窗,其餘各面鑲有磚、石雕刻的佛龕,高約1米。層間疊澀檐下施菱角牙子、闌額和斗拱,出雙排椽頭。其中底層檐角出挑,下有磚砌矮柱。第一、二層斗拱,一個平面上作兩個一斗三升斗拱疊摞,近似雙抄五鋪作式樣。三、四層置一斗三升斗拱。第八、九層收分驟急。塔頂平磚攢尖,分為小三層,上部置鐵質寶瓶式塔剎。塔身三層以上,留有修補痕跡,一二層表層磚塊已有剝蝕脱落現象;整體塔身微向東南傾斜,塔體有裂縫 [1]  [3] 
法源寺塔

法源寺塔文物遺存

法源寺塔底層南券門西側,嵌有一方清康熙年間(1662年—1722年)題記 [3] 

法源寺塔歷史文化

法源寺塔佛塔文化

古印度將塔稱作“悉堵波”,原義為“墳”,是天竺有地位的人死後的一種禮遇。塔初為圓丘,佛滅後,舍利入塔,塔遂被賦予佛教意義。佛塔隨着佛教傳入中國,塔在中國古代稱為“浮屠”“浮圖”,是梵文的譯音。中國的佛塔平面形狀以方形、八角形居多,層數一般為單數,通常由地宮、塔基、塔身、剎組成。經過與中國的樓閣建築結合,中國化的佛塔建築,造型多樣,主要有樓閣式塔密檐式塔金剛寶座塔等。從建築材料上看,有木塔,磚塔、磚石塔、金銀銅鐵塔等。隋以前多為木塔,後來木造塔多因火災被焚,到唐代多以磚結構的塔代替了木結構的塔 [6]  。法源寺塔是八角中空磚塔 [1] 

法源寺塔百燕朝塔

春夏之交,羣燕聚棲塔內,孵雛繁殖,繞塔飛舞,被稱為“百燕朝塔”,是美原八景之一 [4]  [5] 

法源寺塔文物價值

法源寺塔疊澀檐下出雙排椽頭系宋塔建築特徵,底層檐角上翹和斗拱疊摞為典型的明代磚塔裝飾風格,具有較高的研究、借鑑和藝術價值 [3]  [4] 

法源寺塔保護措施

1992年4月20日,法源寺塔被陝西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同時公佈保護範圍 [1]  [3] 
法源寺塔保護範圍
重點保護區
法源寺塔。
一般保護區和建設控制地帶
西寺小學東、西、北院牆內和教學樓北界內 [3] 
2013年5月3日,法源寺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保護標誌 保護標誌

法源寺塔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法源寺塔位於陝西省渭南市富平縣美原鎮西寺小學內。
  • 交通信息
自駕:從富平汽車站出發,途經省道S209、國道G108,到達法源寺塔,路程大約31.7千米。
參考資料
  • 1.    富平的三座古塔  .富平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3-03-05]
  • 2.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23-05-05]
  • 3.    徐進主編.陝西古塔全編[M].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 2019.06:521-522
  • 4.    成建正主編.陝西曆史博物館館刊 第16輯 2009[M].西安:三秦出版社, 2009:247
  • 5.    成江海 主編 , 李東平 主編 , 雷珺本冊 主編 , 中共渭南市委宣傳部 主編. 文物古蹟[M]. 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2012.09:59-60
  • 6.    魯潔主編.唐山記憶[M].北京:現代教育出版社, 2016.0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