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法治的追求:理念、路徑和模式的比較

鎖定
《法治的追求:理念、路徑和模式的比較》是2005年10月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何勤華。
中文名
法治的追求:理念、路徑和模式的比較
作    者
何勤華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5年10月
頁    數
250 頁
定    價
24 元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301097045

法治的追求:理念、路徑和模式的比較內容簡介

當今中國,“依法治國”的方略已經正式載入憲法,獲得崇高的憲法地位。追錄尋和探索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進而把憲法的文本規定變為中國的現實,已成為我們所面臨的迫切任務。
《法治的追求:理念、路徑和模式的比較》研究的目的在於通過對中國社會發展形勢的考察,分析最適合中國的法治道路模式,為中國法治道路的選擇提供有助益的參考。
《法治的追求:理念、路徑和模式的比較》以人類社會秩序兩分法及市場經濟秩序理論為基礎,分析在中國建設法治社會的具體路徑。作者認為,我國目前的“政府推進型”法治模式必須向“自然演進型”法治模式轉變,該種轉向必須以市場經濟的形成和完善為前提,並以民主制度的完善、法律職業階層的興起為保障。 [1] 

法治的追求:理念、路徑和模式的比較圖書目錄

第一章中國法治道路模式的檢討
第一節中國近代以來的法治追求
一、中國近代百年對法治的追求
二、新中國法治國家目標的提出
第二節中國的法治道路選擇及原因
一、法治道路模式的種類及比較
二、中國的選擇
三、中國走政府推進型道路的原因
第三節中國政府推進型法治道路的
檢討與批判
一、政府推進型道路帶來的理論困境
二、政府推進型道路的潛在矛盾
三、政府推進型法治的現實問題
第二章“自然演進型”法治道路的選擇
第一節市民社會概述
一、市民社會概念的歷史演變
二、國家與社會--市民社會理論的分析模式
第二節市民社會與法治
一、歷史與現實:市民社會的法治意義
二、市民社會促進法治形成的內在機制
第三節中國市民社會的演變
一、近代中國市民社會的萌芽
二、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社會
三、中國的市場經濟改革與市民社會
第四節社會演進型法治道路
第三章法治社會的形成
第一節法治理論內涵
一、法治理論的當代學説與國際共識
二、法治的法律屬性
三、法治理念的核心--人權保障和權力制約
第二節中國法治社會的基礎條件
一、法治社會的物質基礎--市場經濟
二、法治社會的政治基礎--政治民主
三、法治社會的意識基礎--理性意識
四、法治社會的價值基礎--法律信仰
五、法治社會的先導--法律家職業羣體
六、成熟的市民社會
第四章法治社會中的司法獨立
第一節司法獨立學説與制度的歷史發展
一、西方國家司法獨立理論和制度的歷史軌跡
二、中國司法獨立制度的發展
第二節司法獨立的概念、要素及其必要性
一、司法獨立的概念
二、司法獨立的要素
三、司法獨立的必要性
第三節司法獨立的實現
一、我國司法獨立的現狀
二、司法不獨立的原因
三、司法獨立的實現
本章小結
第五章法治社會中的法律職業
--西歐歷史角度的考察
第一節緒言
一、西歐中世紀的角色定位
二、法律職業階層的貢獻
三、法官抑或法學家
第二節英國法律職業階層的產生
一、12-13世紀英國法律形勢的變化
二、英國職業法官的興起
三、律師階層在英國的興起(1199-1272年)
第三節歐陸法律職業階層的起源
一、法國法律職業階層的興起
二、德國法律職業階層的產生
第四節法律職業階層對法治文明的傳承
一、古典法治文明的衰落與殘存
二、法律職業階層的作用
本章小結
第六章法治社會中的權力控約
第一節權力控約的歷史考察
一、中國古代權力控約的思想淵源
二、中國古代社會權力控約的實踐
第二節權力控約機制形成的障礙
一、權力控約憲政傳統的缺失
二、公權系統結構失衡
第三節權力控約的制度建設
一、權力控約制度化的必要性
二、中國權力控約的制度設計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