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法庭科學

鎖定
法庭科學又稱司法科學。是運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查明事件法律性質、發現犯罪、揭露犯罪、證實犯罪及預防犯罪的科學技術手段與方法的一門綜合性應用學科。法庭科學一詞譯自“Forensic Science”。大陸及台灣較早翻譯為“刑事科學”,在香港稱之為“法科學”。法庭科學是自然科學和法學相交叉的邊緣學科,源於法律的需要,內容範疇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概念指運用一切醫學、自然科學的理論與技術,研究並解決刑事偵查、審判及民事糾紛中有關問題的一門自然科學,包括現場勘查、取證、各種痕跡物證檢驗、毒物和毒品檢驗、各種法醫學檢驗鑑定(屍體、活體和物證)、精神病學鑑定以及現代發展起來的法庭昆蟲學、法庭植物學、法庭孢粉學等。狹義的概念指刑事技術,也稱警察科學,是應用現代科學技術,發現和檢驗與犯罪有關的物證,為揭露和證實犯罪提供證據的科學,包括刑事照相技術、痕跡檢驗、現場勘查、刑事相貌學等,不包括法醫學屍體檢驗、臨牀檢驗和精神病學檢驗。 [1] 
中文名
法庭科學
外文名
forensic science
運用學科
自然科學社會科學
分    類
廣義和狹義
原    理
4個

法庭科學內容範疇

法庭科學的內容範疇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包括現場勘查、取證、各種痕跡物證檢驗、毒物和毒品檢驗、各種法醫學檢驗(屍體、臨牀和物證)以及精神病學鑑定等,即是指運用一切醫學、自然科學的理論和技術,研究並解決刑事偵查、審判以及民事糾紛中有關專門性問題的一門自然科學。狹義的則不包括法醫學屍體檢驗、臨牀檢驗和精神病學檢驗。我們所熟悉的美國電視連續劇《CSI》中所運用的就是廣義法庭科學的知識。

法庭科學基本理論

法庭科學的基本理論包括物質交換和轉移原理、同一認定原理和種類鑑別原理。
物質交換和轉移
物質交換是指物質在兩個客體之間相互交換的過程。兩客體在外力作用相互接觸、摩擦、碰撞會引起兩者接觸面的物質成分和痕跡的相互交換。例如,在兇殺案件中,犯罪分子利用鈍器擊打被害人身體,被害人的血液、毛髮、衣物纖維等就會粘附在兇器上,而兇器上打擊部位的微量物質也會附着在被害人受打擊的部位和衣物上;此外,鈍器打擊部位的形態特徵可以呈現在被害人被打擊的部位上,而被害人受打擊部位的也可以在兇器上有所反應。物質轉移是指物質由一客體轉移到另一客體上的運動過程。轉移過程中,一客體的物質成分或痕跡轉移到另一客體上,並不發生物質交換。例如,在兇殺案件中,遺留在犯罪現場的血手印、血足跡等。物質轉移和交換原理的意義在於,任何物質都可能成為物證,且犯罪必然產生物證。
同一認定
同一認定是指客體自身的同一,即他(它)只能是他(它)自己,而不是別的人或物。它是科學的認識方法,是解決客體是否同一的科學方法體系。它所研究的是客體自身的同一關係。同一認定是基於客體的特定性、客體特徵的穩定性和反映性以及可認識性。需要指出的是,客體自身的同一並非完全等同,而是含有差別的等同。因為隨着時空的變化,儘管其自身仍是同一的,但也非原來的他(它)了。同一認定的模式包括整體同一認定模式、分離體同一認定模式和特徵反映體同一認定模式;同一認定的方法包括分別檢驗、比較檢驗和綜合評判。
種類鑑別
種類鑑別是指具有專門知識、經驗的人,通過對物證進行檢驗,對物證和留下物證的人或物的種類進行分析和判斷的過程。它的理論依據是事物種屬關係的客觀性、同類事物的共同屬性、事物種類的差別性、事物種類特徵的穩定性、事物種類特徵的反映性和事物種類特徵的可認識性。它包括人的種類鑑別、物的種類鑑別和其他事實的種類鑑別。種類鑑別的方法包括確定特徵、比較鑑定和綜合判斷。

法庭科學常用方法

法庭科學技術所使用的方法包括觀察分析法、圖像比對法、物理檢驗法、化學檢驗法、儀器分析法數理統計法和醫學和生物學檢驗方法。其中,觀察分析法又包括直接觀察法、間接觀察法(藉助於放大鏡、立體顯微鏡、比較顯微鏡、生物顯微鏡金相顯微鏡、偏光顯微鏡和熒光顯微鏡);圖像比對法包括並列比對法、拼接比對法、構圖比對法、重疊比對法和綜合比對法;物理檢驗法包括物理量測定法、光學檢驗法(可見光檢驗法、紅外光檢驗法、紫外光檢驗法和光致發光檢驗法)和吸附與轉印檢驗法;化學檢驗法包括顯色反應、沉澱反應、結晶反應、氣體反應、焰色燃燒反應和染色法;儀器分析法包括色譜分析法(TLC法、GC法和HPLC法)、光譜分析法(原子光譜法、分子光譜法、X射線光譜法和激光光譜法)、核磁共振波譜法、質譜法、中子活化分析法、離子選擇電極分析法、熱分析法、掃描電子顯微鏡分析法、聲譜分析法以及現代分析儀器的聯用技術;數理統計法包括隨機抽樣法統計分析法迴歸分析法、多元分析法和正交試驗法;醫學和生物學檢驗方法包括臨牀醫學檢驗、屍體解剖檢驗、細胞學檢驗、免疫學分析、電泳分析法、DNA分析法和動物實驗法等。
參考資料
  • 1.    官大威.法醫學辭典:化學工業出版社,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