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法國革命史

(2010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

鎖定
《法國革命史》從革命前的歐洲局勢寫起,敍述了1789到1799年法國大革命這段歷史。
中文名
法國革命史
作    者
[法]喬治·勒費弗爾
譯    者
孟湄,張慧君譯
出版時間
2010年12月1日
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
ISBN
9787100071277
定    價
49.00
裝    幀
平裝

法國革命史內容簡介

《法國革命史》從革命前的歐洲局勢寫起,到拿破崙·波拿巴發動霧月政變結束,敍述了1789到1799年法國大革命這段歷史。作者從社會、經濟、法律、宗教、賦税、土地以及國際關係等方面深刻地挖掘了這次革命的社會史和經濟史。內容相得益彰,蔚為大觀,既便於研讀查考,又利於文化積累。《法國革命史》所藴藏的思想財富和學術價值,為學人所熟知,毋需贅述。就本書而言帶有一定資產階級觀點。極度推崇羅伯斯庇爾。 [1] 

法國革命史作品目錄

導言
第一編 法國革命前夕的世界
第一章 歐洲和新大陸
第二章 歐洲的經濟
第三章 社會
一、對地球的認識
一、傳統經濟及其演變
一、教士
二、瓜分新大陸
二、英國的經濟革命
二、貴族
三、各殖民帝國
三、歐洲大陸的落後
三、資產階級
四、各殖民帝國的危機和美國革命
四、歐洲的富裕
四、農民
五、其他各種文明
-
五、英國社會
-
-
六、無產階級
第四章 歐洲的思想
第五章 國家和社會矛盾
一、傳統的精神狀態和新思想的崛起
一、開明專制
二、經驗理性主義
二、英國
三、泛神論以及自然權
三、大陸的聯合省和豪門統治
四、英國和德國
四、美國革命
五、法國
五、法國
六、文學和藝術
六、各國間的爭奪
七、世界主義和民族問題
-
第二編 資產階級在法國的得勢
第一章 貴族的革命(1787-1788)
第二章 資產階級的革命
第三章 平民的革命
一、卡龍和縉紳會議
一、愛國黨的形成
一、經濟危機
二、布里盎和高等法院
二、奈克爾和代表名額加倍
二、“好消息”和深切的期望
-
三、三級會議的選舉和陳情書
三、貴族陰謀和革命情緒
-
四、資產階級的勝利
四、巴黎的革命
-
五、調動軍隊
五、市鎮的革命
-
-
六、農民的革命和“大恐慌”
-
-
七、8月4日之夜和《人權與公民權宣言》
-
-
八、十月事件
第四章 拉法葉特得勢的一年
第五章 制憲議會的業跡(1789-1791)
一、拉法葉特和愛國黨
一、1789年的原則
二、革命的進展
二、政府組織
三、貴族的陰謀
三、行政組織
四、軍隊的解體
四、財政狀況
-
五、制憲議會的經濟業績——土地改革
-
六、教會的改革
-
七、殖民地
-
八、1791年的法國
第三編 反法大同盟形成前的革命和歐洲
第一章 制憲議會和歐洲
第二章 國王出逃和對奧宣戰(1791年6月-1792年4月)
第三章 第二次法國革命(1792年8月-9月)
一、宣傳
一、瓦倫事件及其在法國的後果
一、法軍進攻的失利(1792年4月-6月)
二、革命思想的傳播
二、皮爾尼茨宣言(1791年8月27日)
二、第二次革命的根源
三、反動勢力和十字軍計劃
三、立法議會和吉倫特政治(1791年10月-12月)
三、杜穆裏埃政府的垮台和吉倫特派的失勢(1792年6月-8月)
四、路易十六和流亡者向外國求援
四、奧普聯盟(1791年12月-1792年4月)
四、1792年8月10日的革命
五、制憲議會的對外政策
五、杜穆裏埃內閣和宣戰(1792年4月20日)
五、第一次恐怖統治(1792年9月)
六、歐洲政治
-
-
第四章 入侵波蘭和法國革命的反擊:瓦爾米和熱馬普之戰(1792年9月-1793年1月)
第五章 反法大同盟的產生
一、入侵波蘭和賠償問題
一、國民公會初期的吉倫特派和山嶽派
二、奧普聯軍
二、黨派鬥爭和處死國王(1792年9月-1793年1月21日)
三、瓦爾米之戰(1792年9月20日)
三、宣傳戰和領土兼併
四、熱馬普之戰——共和軍的勝利(1792年11月6日)
四、與英國斷交
五、第二次瓜分波蘭以及奧普聯盟的動搖
五、與南方各國斷交
第四編 一七九五年和約締結前的反法同盟和革命
第一章 歐洲反法同盟(1793-1795)
第二章 革命政府(1793-1794)
第三章 熱月反動和1795年和約
一、反法同盟的形成
一、吉倫特派的垮台,1793年5月31日和6月2日的革命
一、革命政府的解體
二、反法同盟諸國的戰爭目的
二、1793年夏季的革命危機
二、金融危機、經濟危機和白色恐怖
三、反法同盟與波蘭問題(1793年4月-1794年10月)
三、山嶽派專政的建立(1793年7月至12月)
三、熱月黨的外交
四、反法同盟諸國在對法作戰中的勝利和失敗(1793-1794)
四、破除基督信仰運動
四、巴塞爾協定和海牙協定(1795年4月至5月)
五、海上戰爭和殖民戰爭
五、革命政府初獲勝利(1793年9月至12月)
五、共和四年葡月十三日事件和基貝隆之戰
六、經濟戰
六、救國委員會的勝利(1793年12月至1794年5月)
六、1795年戰役和兼併比利時
七、反法同盟諸國的戰時政體
七、革命政府的性質和組織
七、共和三年的憲法
八、歐洲的反動
八、共和二年的軍隊
-
-
九、經濟統制
-
-
十、社會政策
-
-
十一、恐怖統治
-
-
十二、革命的軍事勝利(1794年5月至7月)
-
-
十三、熱月九日事變(1794年7月27日)
-
第五編 革命的征服性進攻
第一章 1795年末的歐洲和革命
第二章 首屆督政府
一、中立國和反法同盟諸國
一、督政府的成立
二、熱月黨人的舉措
二、貨幣危機與平等派密謀
-
三、督政府的新反動
-
四、共和五年的選舉以及督政府和兩院的衝突
第三章 督政府與反法同盟
第四章 果月十八日政變和康波福米奧協定
一、拿破崙·波拿巴
一、果月十八日政變(1797年9月4日)
二、督政府的軍事勝利和英國的驚慌失措
二、康波福米奧協定(1797年10月18日)
三、1796年秋的失敗
-
四、奧地利的頭像以及累歐本的預備和約
-
五、英國的危機
-
六、果月十八日政變的背景
-
第五章 第二屆督政府
第六章 英法戰爭
一、督政府的恐怖統治
一、英國的努力
二、第三次反動;共和六年花月二十二日(1798年5月11日)
二、法國的計劃以及大陸封鎖的前奏
三、財政問題與國民經濟
三、遠征埃及
第七章 革命的擴張
第八章 第二次反法同盟
一、荷蘭和意大利
一、俄國進入地中海
二、瑞士
二、意大利戰爭和帕爾瑟諾佩共和國
三、拉施塔特會談
三、奧地利參戰,反法同盟的性質
四、共和六年花月二十二日事件的後果
四、督政府的戰備工作
-
五、1799年的春季戰役
第九章 法國共和七年的危機
第十章 霧月十八日政變
一、共和七年牧月三十日(1799年6月18日)事件
一、修改憲法的主張
二、雅各賓法
二、共和八年霧月十八日和十九日(1799年11月9日和10日)
三、最後一次反雅各賓運動
-
四、秋季戰役
-
第六編 拿破崙登台時的世界
第一章 法國革命的成果
第二章 革命擴張和反動
一、破除行會式的、陳舊的社會結構
一、革命擴張
二、國家
二、反動
三、國家的世俗化
三、美國
四、公共機構
四、觀念的衝突
五、軍隊
-
六、民族的統一
-
七、知識生活
-
八、新社會
-
九、經濟自由和權利平等
-
十、貧困化和戰爭
-
十一、霧月十八日事變的意義
-
第三章 戰爭的後果:國際政治
第四章 戰爭的後果:英國資本主義的高漲和歐洲向世界的擴張
一、英法戰爭
一、國際貿易
二、大陸戰爭
二、生產
-
三、歐洲的擴張
-
四、殖民帝國的動搖 [2] 

法國革命史作者簡介

喬治·勒費弗爾(Georges Lefebvre 1874—1959)法國史學家。生於諾爾郡利市。幼年生活貧寒,依靠國家獎學金完成學業,在中學任教多年。
1914年在饒勒斯主辦的《史料叢刊》上發表第一篇論文《關於大革命時期貝爾格縣的糧食史資料》。此後開始畢生從事法國大革命研究。1924年,以長篇論文《法國革命時期的諾爾郡農民》獲得國家博士學位。1928年為教授,在克萊蒙、斯特拉斯堡和巴黎的一些大學任教。1932年任羅伯斯比爾研究會主席兼《法國革命史年鑑》主編。1937年為巴黎大學法國大革命史講座教授,至1941年退休。主要代表作有《法國大革命》、《恐怖時期的土地問題》、《1789年大恐慌》、《拿破崙時代》、《1789年》和論文集《歷史的思考》等。 [3] 
參考資料
  • 1.    法國革命史  .豆瓣讀書[引用日期2014-07-04]
  • 2.    勒費弗爾.《法國革命史》.北京:商務印書社,1977年11月:iii-xii目錄;版權頁
  • 3.    丁守和 馬連儒主編.世界當代文化名人辭典.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年08月北京第1版:第48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