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法半夏

(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塊莖)

鎖定
法半夏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 Breit.)的塊莖。中國大部分地區均有。主產於四川、湖北、江蘇、安徽等地。夏、秋二季莖葉茂盛時採挖,除去外皮及鬚根.曬乾。呈類球形或破碎成不規則顆粒狀。表面淡黃白色、黃色或棕黃色。質較鬆脆或硬脆。主治燥濕化痰。用於痰多咳喘,痰飲眩悸,風痰眩暈,痰厥頭痛。
別    名
制半夏
製法夏
制地文
制地八豆
中文學名
法半夏
拉丁學名
Rhizoma Pinelliae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單子葉植物綱
天南星目
天南星科
天南星族
半夏屬
分佈區域
主產於四川、湖南、湖北、河南、安徽、貴州、浙江、江蘇等地

法半夏形態特徵

法半夏相冊
法半夏相冊(8張)
葉2-5枚,有時1枚。葉柄長15-20釐米,基部具鞘,鞘內、鞘部以上或葉片基部(葉柄頂頭)有直徑3-5毫米的珠芽,珠芽在母株上萌發或落地後萌發;幼苗葉片卵狀心形至戟形,為全緣單葉,長2-3釐米,寬2-2.5釐米;老株葉片3全裂,裂片綠色,背淡,長圓狀橢圓形或披針形,兩頭鋭尖,中裂片長3-10釐米,寬1-3釐米;側裂片稍短;全緣或具不明顯的淺波狀圓齒,側脈8-10對,細弱,細脈網狀,密集,集合脈2圈。花序柄長25-30(-35)釐米,長於葉柄。
佛焰苞綠色或綠白色,管部狹圓柱形,長1.5-2釐米;檐部長圓形,綠色,有時邊緣青紫色,長4-5釐米,寬1.5釐米,鈍或鋭尖。肉穗花序:雌花序長2釐米,雄花序長5-7毫米,其中間隔3毫米;附屬器綠色變青紫色,長6-10釐米,直立,有時“S”形彎曲。
漿果卵圓形,黃綠色,先端漸狹為明顯的花柱。花期5-7月,果8月成熟。 [1-2] 

法半夏生長環境

生長在海拔2500米以下,常見於草坡、荒地、玉米地、田邊或疏林下,為旱地中的雜草之一。 該種喜暖温潮濕,耐廕庇;可栽培於林下或果樹行間,或與其它作物間作,可用塊莖、珠芽或種子繁殖。 [1] 

法半夏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除內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尚未發現野生的外),朝鮮、日本也有。 [1] 

法半夏主要價值

【拉丁名】Rhizoma Pinelliae
【英文名】 Pinellia Tuber
【來源】一般用生石灰、甘草汁炮製後使用,稱為法半夏。
法半夏(圖2) 法半夏(圖2)
【產地】中國大部分地區均有生產,主產於四川、湖南、湖北、河南、安徽、貴州、浙江、江蘇等地。
【製法】取淨半夏,大小分開,用水浸泡至內無干心,取出;另取甘草適量,加水煎煮二次,合併煎液,倒入用適量水製成的石灰液中,攪勻,加入上述已浸透的半夏,浸泡,每日攪拌1~2次,並保持浸液pH值12以上,至剖面黃色均勻,口嘗微有麻舌感時,取出,洗淨,陰乾或烘乾,即得。每100kg淨半夏,用甘草15kg、生石灰10kg。
【鑑別】
(1) 該品粉末淡黃色至黃色。照半夏項下的〔鑑別〕(1) 項試驗,顯相同的結果。
(2) 取該品粉末2g,加鹽酸2ml,氯仿20ml,加熱迴流1 小時,放冷,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無水乙醇0.5ml 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甘草次酸對照品,加無水乙醇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5μl,對照品溶液2μl,分別點於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硅膠GF254薄層板上,以石油醚(30~60℃)-苯-醋酸乙酯-冰醋酸(10:20:7:0.5) 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254nm) 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暗紅色斑點。
【性味歸經】辛、温。歸、胃、肺經。
【功能主治】燥濕化痰。用於痰多咳喘,痰飲眩悸,風痰眩暈,痰厥頭痛。
【用法用量】 3~9克。
【注意】不宜與烏頭類藥材同用。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摘錄】《中國藥典》

法半夏炮製方法

法半夏方法

明代的炮製方法
用大半夏,湯洗七次,焙乾再洗,如此七轉,以濃米泔浸一夜,每一兩用白礬一兩半,温水化浸五日,焙乾。以白鉛霜一錢,温水又浸七次。以漿水慢火煮沸,焙乾收之。 [3] 
現代的炮製方法
取淨半夏,大小分開,用水浸泡至內無干心,取出;另取甘草適量,加水煎煮二次,合併煎液,倒入用適量水製成的石灰液中,攪勻,加入上述已浸透的半夏,浸泡,每日攪拌1~2次,並保持浸液pH值12以上,至剖面黃色均勻,口嘗微有麻舌感時,取出,洗淨,陰乾或烘乾,即得。每100kg淨半夏,用甘草15kg、生石灰10kg[M坤卿。
法半夏的最佳炮製工藝
截止目前,經過大量的摸索研究,總結出法半夏的最佳炮製工藝為:每100kg半夏用甘草15kg,石灰10kg,漂泡6天。 [3] 

法半夏評價

法半夏最早記載於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以米泔水、白礬、鉛霜等為輔料的製法,1985年版《中國藥典》以甘草石灰液為輔料炮製法半夏。目前臨牀多采用《中國藥典》所記載的炮製方法,其具有簡便易行,適用性強的特點,而且避免了藥物中含有重金屬的弊端。 [3] 

法半夏分類

法半夏:法半夏長於燥濕,且温性低。用於痰多咳喘,痰飲眩悸,風痰眩暈,痰厥頭痛。
清半夏:清半夏長於化痰。功用主治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治濕痰冷飲,嘔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脹滿,痰厥頭痛,頭暈不眠。外消癰腫。
半夏曲:半夏曲長於消食化痰。半夏曲“苦辛,平。”入肺,脾,大腸三經。功 效化痰止咳,消食寬中。主治:泄瀉,咳嗽。
姜半夏:姜半夏長於降逆止嘔。功能與主治:降逆止嘔。用於嘔吐反胃,胸脘痞悶,梅核氣。用姜礬湯在半夏曬至半乾時浸潤。經炮製後得到的炮製品之一姜半夏毒性降低,但由於其中的有效成分及刺激性成分不明確,《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年版僅在半夏項下收載氨基酸的定性鑑別,未見有關姜半夏的質量標準報道。
最早的半夏炮製品始載於《黃帝內經》,但沒有記載具體的操作方法,它是中藥炮製中最早有文字記錄的品種。在漢代仲景方中只言一“洗”字,筆者認為古人言半夏炮製之意可存,其法當改進,以提高療效。故後人不斷深入研究,經過臨牀反覆實踐,創制的炮製方法應用至今。目前市場上半夏有清半夏、姜半夏和法半夏三種炮製品。生半夏有毒,其毒性主要是對眼、咽喉、胃腸等粘膜有強烈的刺激性;半夏塊莖辛辣味。故生半夏多作外用;用輔料炮製後,可降低或消除其毒性,如清半夏可增強燥濕化痰作用,姜半夏可增強降逆止嘔作用,法半夏長於燥濕化痰,多用於內服或中成藥中。由此可見,炮製方法不同,相應的品種療效有異。近年對半夏炮製的研究取得了很大進展,如炮製化學研究表明:半夏及其炮製品中總生物鹼含量多少依次為生半夏>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水半夏;氨基酸分析結果表明,半夏及其炮製品中氨基酸的含量較高,分別為清半夏>姜半夏>生半夏>法半夏,半夏炮製方法對氨基酸的含量影響較大;炮製藥理研究表明:白礬溶液對生半夏具有解毒作用,姜可以降低半夏的刺激性和毒性,以薑汁煮半夏降低毒性效果最明顯。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