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法俄同盟

鎖定
法俄同盟(France-RussianAlliance)是指法國和俄國為對抗德奧意三國同盟(1882)於1891~1893年間形成的秘密軍事同盟
中文名
法俄同盟
外文名
France-RussianAlliance
別    名
法俄協約
相關國家
法國、俄羅斯帝國
形成時間
1891年~1893年

法俄同盟簡介

法俄同盟
France-Russian Alliance
法國和俄國為對抗德奧意三國同盟於1891~1893年間形成的秘密軍事同盟。1887年德、俄關係急劇惡化,沙皇政府購買軍火,推銷公債,都指靠法國。法國利用俄國這種財政依賴性,促成法、俄結盟。德、俄《再保險條約》的終止,三國同盟條約的再次續訂,英國同三國同盟的接近,都迫使沙俄政府向法國靠攏。1891年8月27日,俄國駐法大使與法國外交部長A.F.J.裏博達成一項政治協定,為法、俄結盟奠定了基礎。
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 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
1892年8月17日,法、俄兩國在彼得堡簽訂軍事協定。主要內容:①當法國遭到德國或意大利攻擊時,或俄國遭到德國或奧匈帝國攻擊時,雙方都以全部兵力相互支援。②如果三國同盟或其中一國動員兵力,法、俄一經得知,不需任何事先協議,應立即將兵力調到邊境。③法國用於對付德國的兵力應為130 萬人,俄國用於對付德國的兵力應為70萬或80萬人。這些軍隊應儘速全部參加戰鬥,迫使德國在東西兩線同時作戰。協定原定有效期限與三國同盟相同,1899、1912年兩次續訂後,存在到1917年。協定經1893年12月27日和1894年1月4日俄、法互換批准函件開始生效。法俄同盟使歐洲大陸形成兩個實力大致相當的對峙集團,即三國同盟與法俄同盟。

法俄同盟歷史背景

巴爾幹半島 巴爾幹半島
1878年的柏林會議中,德國迫俄國修約。又於1879年與奧匈帝國結德奧同盟。縱使有三皇同盟,但德國自柏林會議後,擴大了奧俄在巴爾幹半島上的衡突,特別以奧國在柏林會議中獲得波黑兩地令俄國積怨更深,在德國無法再維持兩國之間的友誼時,德國首相俾斯麥有監於奧國在歐洲形象比俄國良好,加上兩國亦有日耳曼民族血統,最終使德國放棄俄國而令法國有機可乘。
再者,俾斯麥於1890年退休後威廉二世接掌外交事務,他深信德俄兩國的皇室姻親必令俄國義無反顧地順從德國,這使德國更漠視俄國,對俄並不再續簽再保條約而與德正式脱交。加上這時俄國正積極發展工業,急需外資,德國拒貸而法國則批出貸款,使俄國有意轉投法國。雖然俄皇亞歷山大三世因討厭共和主義(即以法國式的議會制共和國為政體),但也為雙方結盟奠下基礎。

法俄同盟形成原因

1893年法俄同盟的形成是近代國際關係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是歐洲兩大軍事集團開始對峙的標誌,並促成了20世紀初協約國的出現,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1870年的普法戰爭法蘭西第二帝國失敗告終。戰爭震動了整個歐洲,破壞了歐洲大陸上的均勢,促成了歐洲各國力量的重新組合。戰後,法德矛盾成為歐洲大陸的主要矛盾,曾聲稱“不須結盟”的法國面臨被德國徹底摧毀的危險,開始積極尋找同盟者。

法俄同盟歷史意義

為了對付三國同盟,1892年法俄締結了軍事協定,法俄同盟由此形成。隨着英德矛盾發展成為帝國主義之間的主要矛盾,英國調整了同法俄的關係,在20世紀初分別簽訂了英法協約和英俄協約。這就意味着三國協約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