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泄洪區

鎖定
泄洪區是指在河流湖泊水位上升,達到洪水警報線時,由人工打開一缺口,向規定的地區引流洪水,減少對水域周邊的危害。這一被引流的地區就被稱為”泄洪區“。在我國,國家為每條河流和湖泊都設立了泄洪區,在受到洪水威脅時,國家會向泄洪區泄洪,以保障人民的財產安全。 [1] 
中文名
泄洪區
外文名
flood-relief area
拼    音
xiè hóng qū
意    義
河流湖泊水位上升,減少對水域周邊的危害的地區

泄洪區區域範圍

一條河流的流向,總體上看肯定是順着地勢從高到低的方向流動的,而河流的上游,特別是一些大中型的河流,往往都是源於高山區域,那裏的冰雪融水成為河流的首要補給源。從高山上下來的融水,在山川中穿行,受到地勢劇烈變化的影響,落差一般都會很大,所以奔流速度很快,同時快速、強烈地侵蝕周圍山體以及河岸兩側,水中勢必會溶解或者夾帶着一定量的礦物質以及泥沙
對於一些外流型的河流來説,當河流一直流到中下游時,地勢往往變得非常平坦,由於落差的減少,使得水的流速快速降低,原來攜帶的大量泥沙開始逐漸沉積到河牀中,同時,水流對兩岸及河牀也會持續進行摩擦和衝擊,這兩種綜合作用的影響,會使河流行進的河道產生比較緩慢的變化,向着越來越彎曲的方向發展。那麼,通過長期的這種河道位置變化,或者受到強降雨的影響,會使得同側相鄰的彎曲河道慢慢靠近,最終水流會跨越這個彎曲點,以直線的方式向下遊流去,原來的河道的水量就會慢慢減少以至於枯竭,形成灘塗或者衝擊地。
那麼,在河流長期的這種變道之下,這種河流衝擊地的區域也越來越大直至達到穩定平衡的狀態,而且在較長的歷史時期來看,河道的變遷也會在這個區域內反覆進行,重複着從河道到變灘地、從灘地變河道這樣的循環過程。久而久之,這樣的地區也就會持續發生着被河水淹沒、以及河水退去可以耕種的反覆過程。利用大自然的這種規律,處於河道經常搖擺變換的區域,也自然成為可以有效引導洪水的地區,泄洪區的範圍也就這樣形成了。 [2] 

泄洪區時機選擇

對於通過泄洪的方式,將洪水引入居住着上萬甚至幾十萬人口的泄洪區,來以此緩解河流乾流洪水的壓力,實屬無奈之舉,如果有更好的辦法,肯定不能這麼做。像長江淮河這樣,徑流量在夏季佔比非常高的河流來説,其天然的河道條件、地形地勢條件、配套的水利工程等,都還達不到可以隨心所欲地調節水量的目的,特別是遇到長時間的強降水,河道承載能力就會受到嚴重的威脅,如果不採取果斷的措施,任其水位上漲,那麼一旦出現潰壩,不單單是這些地勢較低的蓄洪區遭受損失,下游更多的城市和更多的羣眾都可能會受到威脅。因此,對於泄洪時機的選擇、泄洪量的多少、淹沒區域的預測、上下游之間的利益博弈等等,都是有關方面制定和實施泄洪方案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泄洪區操作特性

泄洪區與三峽南水北調工程不一樣,它帶來的被水淹沒問題雖然具有氣象條件的不可預測性,但從總體上看問題是臨時的,操作起來也是可控的,無論是從影響時間、農業生產、還是羣眾意願上,不需要大規模實施移民工程,因為良田不可荒棄,資源不可浪費。今後需要做的,就是在科學實施更多有利的水利工程的基礎上,從全系統、全流域的角度,持續強化生態保護和建設,不斷提高水土保持和水源涵養能力,切實減少農業面源污染,使水“活”起來、“動”起來、“暢”起來,盡最大能力提高水資源的調蓄能力,最終達到可以有效抵禦強降雨的目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