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沼澤鷂

鎖定
沼澤鷂(學名:Circus approximans):是鷹科、鷂屬的一個物種。體長61釐米,翼展118-145釐米,體重500-1100克。兩性異形,雄鳥比雌鳥小。是開闊景觀和稀疏植被區域的飛鳥,垂直高度通常從海平面到海拔1200米。食物包括小型有袋動物、野鴨、野兔、刺蝟或豪豬,也食腐肉。分佈於印尼、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國。
中文名
沼澤鷂 [2] 
拉丁學名
Circus approximans
別    名
澳大利亞鷂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鳥綱
亞    綱
今鳥亞綱
隼形目
鷹科
亞    科
鷂亞科
鷂屬
沼澤鷂
亞    種
無亞種 [3] 
命名者及年代
Peale, 1848
保護級別
無危(LC)IUCN標準 [1] 
外文名
Swamp Harrier
Australasian Harrier

沼澤鷂形態特徵

沼澤鷂體長61釐米,翼展118-145釐米,體重500-1100克。兩性異形,雄鳥比雌鳥小,該物種雙目視覺犀利,可以有效識別獵物,上顎彎曲成能夠撕裂肉的鈎子的喙,腿有4根爪指,指甲通常長而彎曲且鋒利,能夠捕捉獵物。 [2] 
成鳥的頭部、臉頰、頭側和頸背呈淺灰色。 整個頂部到尾部顯示出各種深淺不一的棕色。 然而,肩角和體覆羽呈現出輕微的紅橙色。下體為白色,有細密的棕色條紋,排列緊密且規則。覆蓋大腿的內羽是橙色或淺棕色。尾下覆羽為灰色,略帶條紋。虹膜和腿淡黃色。 [2] 
第一個冬天的幼鳥有棕色的虹膜,深棕色的羽毛,頸背上有明顯的白色斑塊。 隨着年齡的增長,它們的虹膜和羽毛的顏色會變淡。 一些老鳥甚至看起來是灰白色的。 [2] 

沼澤鷂棲息環境

沼澤鷂是開闊景觀和稀疏植被區域的飛鳥,從海平面到海拔1200 米,最高達3800米都有其蹤影。在澳大利亞,沼澤鷂僅限於淡水或鹹水濕地,常見於植被高低的沼澤中。在新西蘭,它們也存在於耕地、草甸、高原以及樹木繁茂的山谷中。 [1-2] 

沼澤鷂生活習性

無論冬天還是夏天,沼澤鷂都會在各地巡視以尋找食物。它們在原野上空大圈盤旋,採取了一種穩定的飛行方式,長時間張開翅膀,不知疲倦地縱橫交錯飛行,它們會輕輕地跟隨水流,交替滑動和拍打翅膀。儘管經常受到其他物種的騷擾,但沼澤鷂仍然給人以淡定的印象。事實上,無論什麼季節、是否在築巢期,都會有喜鵲和小飛禽對它具有攻擊性,給沼澤鷂帶來困難,並經常使它轉身或飛離。該物種通常在地面上捕捉獵物,但在某些島嶼上,這種猛禽也發展出特殊的能力來捕捉棲息在樹頂上的鳥類,有時甚至是飛行中的鳥類。 [2] 
在新西蘭,沼澤鷂會突襲並首先攻擊在其領地上築巢的所有水鳥,小天鵝和小野鴨通常付出生命的代價,野生火雞首當其衝。沼澤鷂非常喜歡食用這些鳥類的卵,尤其是在快要孵化的時候。然而,沼澤鷂的大部分食物資源是由腐肉、羊的屍體或死去的動物構成的。它們經常出沒於交通要道周圍,非常警惕地發現被車輛撞到的動物和道路事故的受害者,這包括小型有袋動物、兔子、野兔、刺蝟或豪豬。 [2] 

沼澤鷂分佈範圍

留鳥:斐濟和印尼。
繁殖地:澳大利亞、新喀里多尼亞、新西蘭、巴布亞新幾內亞、湯加、瓦努阿圖、瓦利斯和富圖納。
引進(繁殖地):法屬波利尼西亞。 [1] 
沼澤鷂分佈圖 沼澤鷂分佈圖 [1]

沼澤鷂繁殖方式

漫長的繁殖季節始於6月,屆時雌雄成對飛行,以防止入侵者進入它們的領地。在7-10月的炎熱天氣裏,它們進行下潛和各種高難度的炫酷表演,同時在這些花樣飛行時伴隨着強大的呼喚聲。從9月開始,雌鳥開始築巢。鳥巢通常建成一個低矮的平台,主要結構由蕨類植物、沼澤燈芯草和亞麻莖組成,上面覆蓋着稻草、豆科植物、葉子和草本植物。巢穴可以位於各種各樣的地方:沼澤地、蕨類植物沼澤地、草地、松樹幼林或路邊。很少安放在較低的樹杈上。這對配偶會年復一年地重複使用同一地點。 [2] 
雌鳥每窩產1-7枚卵,乳化期31-34天。雄鳥負責繁殖期間的食物供給。雌鳥會用伴侶帶回的獵物餵養幼鳥。當幼鳥長大後,兩個成鳥一起去打獵。如果雌鳥不在,雄鳥只會把食物扔到巢裏,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照顧幼鳥進食物。2-3周後,這些年輕的沼澤鷂會爬上巢穴的邊緣,散佈在周圍的植被中。它們在45天后才開始第一次飛行,但它們一直呆在附近,不斷地叫喊,直到其中一個成鳥放下它帶來的食物。 [2] 

沼澤鷂保護現狀

沼澤鷂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6年 ver3.1——無危(LC)。 [1] 

沼澤鷂種羣現狀

沼澤鷂的物種數量估計數以萬計。趨勢證明:在沒有任何下降或重大威脅的證據的情況下,總量被認為是穩定的。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