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沼澤生態系統

鎖定
地球生態系統之一,濕地生態系統中的一種。提供了複雜且完備的動植物羣落,它對於保護物種、維持生物多樣性具有難以替代的生態價值
中文名
沼澤生態系統
作    用
保護物種、維持生物多樣性

沼澤生態系統定義

沼澤是介於陸域和水域間的過渡地帶,是一塊經常被水淹沒的低窪陸地,形成的原因有許多,水域可能為淡水或鹹水,陸域的部分通常是地勢低而平坦的區域,土壤中富含水分,有時是因為底部土壤層透水性差使得水分積存。
海濱地區介於潮漲與潮退間的陸地由於潮汐的緣故,讓被河川從上游帶下來的泥沙和有機物就沉積下來形成河口沼澤區,這些河口沼澤的水域可能因為潮汐作用而有淡鹹水交替的現象。至於內陸的沼澤有些出現在泛濫平原的河道兩旁,有些沼澤則是因為湖泊淤積,湖底的平地便形成沼澤,一般來説,內陸的沼澤水位不會定期升降。

沼澤生態系統系統特點

系統的生物多樣性。
由於濕地是陸地與水體的過渡地帶,因此它同時兼具豐富的陸生和水生動植物資源,形成了其它任何單一生態系統都無法比擬的天然基因庫和獨特的生境,特殊的水文、土壤和氣候提供了複雜且完備的動植物羣落,它對於保護物種、維持生物多樣性具有難以替代的生態價值
系統的生態脆弱性
濕地水文、土壤、氣候相互作用,形成了濕地生態系統環境主要素。每一因素的改變,都或多或少地導致生態系統的變化,特別是水文,當它受到自然或人為活動干擾時,生態系統穩定性受到一定程度破壞,進而影響生物羣落結構,改變濕地生態系統。
生產力高效性
濕地生態系統同其它任何生態系統相比,初級生產力較高。據報道,濕地生態系統每年平均生產蛋白質9g/m2,是陸地生態系統的3.5倍。
效益的綜合性
濕地具有綜合效益,它既具有調蓄水源、調節氣候、淨化水質、保存物種、提供野生動物棲息地等基本生態效益,也具有為工業、農業、能源、醫療業等提供大量生產原料的經濟效益,同時還有作為物種研究和教育基地、提供旅遊社會效益
生態系統的易變性
易變性是濕地生態系統脆弱性表現的特殊形態之一,當水量減少以至乾涸時,濕地生態系統演潛為陸地生態系統,當水量增加時,該系統又演化為濕地生態系統,水文決定了系統的狀態。

沼澤生態系統組成元素

非生物組成因子
水與土壤是形成沼澤生態系的必要組成因子,其中水的含鹽量由於沼澤水源的不同會因地而異。沼澤的土壤性質與其他陸域土壤截然不同,質地通常較為細緻,保水力強,使得其中的空氣無法交換,加上高密度的細菌會消耗大量氧氣,所以在數公分以下就會形成缺氧狀態。其他如提供能量來源的陽光,提供生產者進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二氧化碳的空氣也是重要組成因子。
生物組成因子
生產者:主要為能適應因為經常遭水淹沒而過份濕潤且缺氧土壤的植物。浮游植物和光合作用細菌也可提供部分動物食物來源。
消費者:最主要的消費者為各種底棲動物與各種蝦蟹魚貝,較高級的消費者有兩生類、水鳥、哺乳類等。
清除者:蝦蟹等節肢動物。
分解者:細菌、真菌等微生物。

沼澤生態系統價值

沼澤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和藴藏的較大生物生產力,對研究沼澤的生態平衡和科學地利用沼澤,無疑有着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生產意義。沼澤是自然資源的組成部分。沼澤地草本植物生長茂密,土地肥沃,有機質含量高,排幹後可開墾為耕地。素有“魚米之鄉”美稱的珠江三角洲、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太湖平原等,都是從沼澤上開發出來的。沼澤藴藏着豐富的泥炭資源,適當利用時,可墾為農田,改沼育林或闢為牧場。沼澤上的纖維植物和泥炭利用具有廣闊的前景。纖維植物(小葉章、大葉章、蘆葦、毛果苔草等)是很好的造紙和人造纖維的原料。泥炭有機質含量豐富,一般為50%一70%,氮、磷、鉀等的含量也較高,是良好的肥料,並可用泥炭來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此外,泥炭在工業、農業、醫藥衞生等方面有廣泛舶用途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