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治安肅正計劃

鎖定
“治安肅正”計劃是1939年初至1940年3月,日本帝國主義為強化戰爭而對抗日根據地和抗日武裝實行所謂軍事、政治、經濟的總力戰而採取的殘暴政策。 [1] 
中文名
治安肅正計劃
提出時間
1939年2月
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日本帝國主義為了恢復和確保佔領地區的治安,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抗日根據地作為日、偽軍進攻的主要對象,於1939年2月提出了所謂的治安肅正計劃。同年3月,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部提出了治安綱要,詳細規定了治安肅正計劃的內容、目的及其採取的措施。按照這一計劃綱要,日軍以平原為依託,以山地為“掃蕩”樞紐,採取集中與分散、“掃蕩”與蠶食相結合的策略,企圖一舉摧毀抗日根據地。具體實施辦法是:在政治上加緊擴大偽軍、偽組織、偽政權,大肆收編土匪散兵和封建武裝,建立偽警備隊、偽軍警和偽保甲自衞團;擴大和加強漢奸、特務組織,利用日偽外圍組織和封建迷信會道門組織製造謠言,破壞抗日工作和統一戰線;在經濟上對抗日根據地實行封鎖,嚴禁日用品和軍用物資運入抗日根據地。同時利用鐵路、據點,斷絕抗日根據地內部的物資交流;利用“掃蕩”對根據地實行大肆劫掠,企圖在經濟上困殺根據地軍民。在淪陷區,對人民的財富公開掠奪,進行嚴酷統治,企圖斷絕淪陷區人民對抗日根據地的支援。敵後抗日軍民進行廣泛的游擊戰爭,多次粉碎日軍的“掃蕩”,打破了“治安肅正”計劃,壯大了抗日根據地和抗日武裝。
[1] 
參考資料
  • 1.    張明林主編,.參政語錄  1卷.中國古籍出版社:2009.10,第36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