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治安學

(中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

鎖定
治安學(Public Security Studies)是一門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屬公安學類專業,基本修業年限為四年,授予法學學士學位。治安學是研究治安活動及其規律的科學,是公安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屬於社會科學中的綜合性應用學科。主要課程有治安學導論、治安案件查處、治安勤務、公安人口管理、社區警務、公共安全危機管理、危險物品管理等 [1-2]  [10] 
治安學本科專業的人才培養堅持“突出忠誠教育,加強綜合素質,打牢專業基礎,強化實戰能力”的指導思想,遵循高等教育規律,突出公安職業特色,適應公安實戰要求,實行“教、學、練、戰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建立與公安實戰部門協作共建、協同育人機制,實行警務化管理,為公安機關培養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作風過硬、素質優良的公安專業人才 [1] 
中文名
治安學
外文名
Public Security Studies
專業代碼
030601K
授予學位
法學學士
修業年限
四年
專業層次
本科
專業類別
公安學類
學科門類
法學

治安學發展歷程

新中國成立後,在改造了原有警察制度和警察學的基礎上,中央(大區)、省先後設立了警幹校和警察學校,並以警(幹)校為平台,編寫《民警治安工作概要》、《户口管理工作教材》、《民警治安管理工作怎樣貫徹羣眾路線》、《做好農村治安保衞工作》等治安教材,開展治安研究。但總的特點是涉及面窄,缺乏系統性,理論性不強,基本是業務總結。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70年代 [4]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以公安高等教育為平台,在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治安管理經驗的基礎上,建立了治安管理學。治安管理學是治安學的前身 [4] 
1979年,在全國公安局長會議上,提出“組織力量編寫教材” [4] 
1981年,《治安管理工作》由公安部羣眾出版社正式出版 [4] 
1984年,經國務院批准,中央人民公安學院改建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成立治安系,標誌着治安管理學、治安學創建的開始。治安系設治安專業,並於第二年開始招收全日制治安專業本科學生 [4] 
1984年6月,西南政法學院公安業務教研室編寫的《社會治安管理學》出版,第一次賦予治安管理以“學”的稱呼。同年7月,公安部公安教材編審委員會成立。在公安部的領導下公安教材編審委員會從全國各地調集了200餘人,開始編寫“公安高等院校統編教材”40餘種。“公安高等院校統編教材”治安管理專業教材的出版,標誌着治安管理學的誕生,也奠定了此後治安管理學科的基礎 [4] 
公安本科教育開始建立之初,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於1985年9月從全國高考畢業生中招收了35名治安管理專業的學生和35名保衞學專業的學生,並分別設置了治安系和保衞系兩個教學組織。治安管理專業開設有治安行政管理學總論、治安秩序管理、治安基層基礎概論、交通管理學、消防管理學等課程;保衞專業開設有保衞學概論、要害保衞學、事故對策學、警衞學、安全防範技術、保衞業務基礎工作及相關的治安業務課程。保衞專業對口的公安部業務局是當時的公安部經濟文化保衞局,治安管理專業對口的公安部業務局是當時的公安部治安管理局 [10] 
1986年11月,由公安大學和公安部治安局聯合組織召開了(宜昌)首屆全國治安管理學學術討論會。這次研討會不僅在前述統編教材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而且首開治安管理學術研究之先河,把治安理論探究之風推向全國 [4] 
1987年春(一説1986年),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將原治安系和保衞系合併為治安保衞系,仍然維持治安管理專業和保衞學專業的格局 [4]  [10] 
1992年,原國家教委進行本科專業論證時將原保衞學專業更名為安全防範專業。安全防範專業開設的課程與保衞學專業開設的課程大致相同。當時安全防範專業仍然開設有保衞學概論、要害保衞學、事故對策學、安全防範技術等課程 [10] 
1993年,經過原國家教委組織的本科專業論證,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保衞專業更名為安全防範專業,治安專業更名為治安管理專業,治安保衞系更名為治安系 [4] 
199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頒佈《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新舊專業對照表》,將治安管理(專業代碼:030402)和安全防範兩個專業合併為治安學(專業代碼:030501) [4]  [7-8]  。從此,治安學取代治安管理學而為學者普遍使用,標誌着治安學的正式建立 [4] 
2011年3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准,《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2011年)》增列公安學為一級學科,治安學被正式確定為公安學下的二級學科 [4] 
2012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和《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新舊專業對照表》中,治安學專業代碼由030501變更為030601K,屬公安學類專業,國家控制布點專業 [9] 
2013年10月,公安部根據公安院校教學工作的需要及警務工作實際,啓動了公安部規劃教材的編寫工作。在本次教材編寫工作會議上,確定治安學專業規劃教材9本 [10] 
2020年2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20年版)》中,治安學屬公安學類專業,專業代碼為030601K [14] 

治安學培養目標

治安學專業培養忠誠可靠、紀律嚴明、素質過硬,具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法治意識、創新精神和公安實戰能力,能夠按照公安工作專業化、職業化、實戰化以及相關政策法律法規等要求,系統掌握公安學類專業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具有從事公安學類專業相關領域實際工作的專業能力和一定的研究創新能力,在公安機關從事行政執法、刑事執法、公安隊伍建設與管理等工作的公安專業人才 [1] 

治安學培養規格

  • 學制
4年。
  • 畢業與學位
學生完成培養方案規定的各環節且考核合格,達到總學分要求,准予畢業。符合學位授予條件的,授予法學學士學位 [1] 
  • 培養要求
學生畢業時,在知識、能力和素質等方面應達到如下要求:
(1)知識方面
系統掌握專業必備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精通專業相關的公安業務知識,掌握公安學相關學科領域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 [1] 
掌握專業領域的相關政策法律和行業規範,熟悉公安工作的發展歷史和基本情況,瞭解專業領域的理論前沿 [1] 
知識結構合理,具備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相關領域知識 [1] 
(2)能力方面
  1. 具備運用本專業的理論、方法,分析和處理相關公安實務、解決實際問題的專業能力 [1] 
  2. 具備一定的公安實戰技能,掌握人身防護、應急救護基本技能,能夠依法規範使用武器警械 [1] 
  3. 具備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分析判斷能力,具有初步的創新實踐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 [1] 
  4. 具備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掌握文獻檢索與信息處理的基本方法,能夠熟練進行網上辦公、辦案 [1] 
  5. 具有較好的文字表達及公文寫作能力,具有一定的組織管理、溝通協調、調查研究和終身學習能力 [1] 
  6. 具有運用1門外語進行日常交流、閲讀和應用的能力 [1] 
(3)素質方面
  1. 具有政治敏鋭性和政治鑑別力,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服務意識、法治意識,忠於中國共產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 [1] 
  2. 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人民警察核心價值觀,熟悉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嚴格執行政法、公安工作的方針和政策 [1] 
  3. 具有令行禁止、英勇頑強、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警察職業精神,牢固樹立羣眾意識,遵守人民警察職業道德規範,具有適應公安工作要求的專業素質和實戰意識,保密意識強 [1] 
  4. 具有科學人文素養、創新精神和國際視野,掌握科學思維方法 [1] 
  5. 具有適應公安實戰工作需要的強健體魄和健康心理,達到公安機關錄用人民警察體能測評等有關要求 [1] 

治安學課程體系

治安學總體框架

課程體系由理論課程和實踐教學環節構成。理論課程包括通識類課程和公安業務類課程(主要包括公安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實踐教學環節主要包括實訓、實習、創新訓練、社會實踐、畢業論文等 [1] 
總學分要求:控制在160~180學分 [1] 
公安業務類課程學分佔理論課程學分的比例不低於65%,實踐教學學分佔總學分的比例不低於35%,選修課程學分佔總學分的比例不低於20% [1] 

治安學理論課程

治安學專業課程設置遵循公安專業人才培養規律,既要有利於形成合理知識結構、專業核心能力和綜合素質,又要與公安業務工作對接融通,將實戰內涵融入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各個環節,構建適應專業化、職業化、實戰化要求的課程體系 [1] 
  • 通識類課程
通識類課程由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人文社會科學基礎課程、自然科學基礎課程等構成,並加強黨建理論教育、黨風廉政教育、安全保密教育。在執行國家教育主管部門有關規定的基礎上,治安學專業可根據綜合素質培養需要,自主增設相關課程 [1] 
  • 公安業務類課程
(1)公安基礎課程
公安基礎課程是為培養公安專業人才的職業素養和能力而設置的必修課程,由法律課程、公安理論與警察素養課程、公安實戰技能課程等構成 [1] 
法律課程:涵蓋憲法、刑法、民法、刑事訴訟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治安管理處罰法、證據法等知識和技能單元 [1] 
公安理論與警察素養課程:涵蓋公安學基礎、公安技術基礎、公安羣眾工作、警察公共關係、犯罪學、警務心理學、公文寫作、司法文書製作、公安信息化基礎等知識和技能單元 [1] 
公安實戰技能課程:涵蓋警察防衞控制、武器警械使用、警務戰術、現場急救、機動車駕駛等知識和技能單元 [1] 
(2)專業基礎課程
專業基礎課程是根據治安學專業應具備的相關學科知識和治安學專業應掌握的基礎知識、基礎理論、基本技能而設置的必修課程。學校可在設置治安學(非治安學專業)、偵查學(非偵查學專業)、公安情報學(非公安情報學專業)、公安管理學(非公安管理學專業)等課程的基礎上,圍繞治安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公安實戰需要,自主增設其他專業基礎課程 [1] 
(3)專業課程
專業課程是根據治安學專業應具備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而設置的,應能夠充分體現治安學專業的特色和優勢,包括專業必修課程和專業選修課程,並構成邏輯上的拓展與延續關係 [1] 
治安學專業:應涵蓋治安學導論、治安秩序管理、公安人口管理、公共安全應急管理、危險物品管理、治安案件查處、社區警務等知識和技能單元 [1] 

治安學實踐教學

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和學以致用,圍繞專業核心能力、公安實戰基本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綜合能力的培養,建立完善實訓、實習、實戰有機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健全校局合作、協同育人機制。實踐教學各環節納入學業考評 [1] 
  • 實訓
開展課程實訓和專業綜合實訓,模擬公安工作的實際環境、業務內容和技術應用等,運用互動式、研討式、情景模擬、角色扮演、案例教學等不同教學方法,通過學生深度參與、師生充分互動,提高學生專業技能和實戰能力 [1] 
實訓教學應具有完整的實訓大綱、教學指導用書及考核標準等。有公安實戰部門的相關人員和教官參與教學活動 [1] 
  • 實習
要求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和專業理論,在兼職教官指導下進行,時間不少於20周。治安學專業應制定實習見習管理辦法,具備完整的實習大綱和實習指導書,有反映學生實習過程的記錄檔案。學生按規範填寫實習記錄和撰寫實習報告。實習結束後,學生完成實習報告或作業 [1] 
  • 創新訓練
主要包括學生選修創新訓練課程、參與教師科研活動、獨立主持研究課題或創新實驗、發表學術成果、進行科技製作與發明、參加各類科技競賽、參加學術講座和實戰研討等活動,培養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及團隊精神 [1] 
  • 社會實踐
主要包括學生參加社區單位安防、大型活動安保、法律諮詢援助、社會調查、社會見習、志願者服務、勤工儉學、“三助”(助教、助研、助管)活動、公益勞動等 [1] 
  • 畢業論文
選題要求:符合治安學專業培養目標,體現學科、專業特點和培養目標的基本要求,鼓勵學術創新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夠綜合反映治安學專業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符合本學科的理論發展;注重與公安實踐中的實際問題相結合,有一定的實踐應用價值;研究的範圍和方向應恰當明確,難易度適中;畢業論文原則上應一人一題 [1] 
內容要求:主要包括選題論證、文獻資料綜述、論文撰寫、答辯評審等環節。學生撰寫畢業論文應遵守學術道德和學術規範,論文格式符合《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的編寫格式》的國家標準 [1] 
指導要求:治安學專業應為本科生指定畢業論文指導教師。畢業論文指導教師由治安學專業具有講師(含)以上職稱的教師擔任,必要時可聘請公安實戰部門相關人員共同指導。指導教師應加強畢業論文在選題開題、撰寫等各個環節的指導和檢查。每位指導教師指導的學生人數原則上不得超過8人。指導工作應集中指導與分散指導相結合,制訂各階段的指導計劃 [1] 
管理要求:過程管理和目標管理相結合,具有科學、合理、嚴格的管理制度。開題報告、指導過程記錄、指導教師評語、評閲教師評語、答辯記錄等相關材料齊全。學生寫作畢業論文的時間不少於10周 [1] 

治安學教學條件

治安學教師隊伍

  • 規模要求
專業教師滿足治安學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需要,有足夠數量的教師參與學生學習輔導 [1] 
具有穩定的學生管理幹部隊伍。根據《公安院校警務化管理規定》,原則上按1∶100~1∶150的比例配備專職學生管理幹部 [1] 
  • 結構要求
教師隊伍由專任教師和駐校教官構成。鼓勵從公安實戰部門、科研部門聘請具有豐富實戰經驗和一定教學能力的公安民警擔任駐校教官或兼職教官。至2020年,駐校教官和兼職教官佔專業教師的比例分別不低於10%和30% [1] 
教師隊伍的年齡、學歷、學緣、職稱等結構合理,形成梯隊。專任教師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比例不低於30% [1] 
  • 背景與水平
教師應具備高尚的師德和過硬的政治素質,具有嚴謹的治學態度和科學精神,愛崗敬業,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一般應具有5年以上相關學科專業的教育或研究背景,須通過崗前培訓,獲得高校教師資格證書 [1] 
主講實務性課程和實踐性較強課程的教師應具有不少於3年的實務工作經歷。掌握教育教學規律和基本方法,能夠勝任信息化條件下的教學或訓練工作。具備獨立開展科學研究的能力,堅持教學與科研互動,能夠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 [1] 
  • 教師專業發展
科學制定並實施專業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加強“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定期選派教師到公安實戰部門掛職鍛鍊,公安專業教師每3年應參加不少於6個月的公安工作實踐。經常赴公安實戰部門開展調研活動,密切關注警務實踐最新發展,促進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機結合 [1] 
學校設立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承擔教師教學能力培訓和專業發展相關職能。具有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和專業水平的政策措施,建立教師任課試講、教學研討等制度,定期選派教師到國內外知名高校進行訪學和交流,教師培養培訓有計劃、有制度、有經費、有實效。具有促進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的具體政策措施和老教師傳幫帶等工作機制。建立激勵教師投身教學的機制,保證教師有足夠時間和精力投入專業教學工作 [1] 

治安學設備資源

  • 教材
必修課程應有正式出版的教材或符合教學大綱的講義。建立科學的教材選用和質量管理制度,提倡選用符合專業規範、高質量的新版教材,優先選用規劃(統編)教材、精品教材、獲獎教材以及專業類教學指導委員會推薦的教材。加強公安實戰案例教材、實訓教材的建設和選用 [1] 
  • 圖書資料
具有與專業相關的圖書資料(含電子類圖書、期刊),生均專業圖書量不少於50冊(專業期刊每期按1冊計算),生均年專業圖書增量不少於2冊。具有相應的信息化檢索工具和平台 [1] 
  • 網絡資源
建設專業的網絡課程、專業特色案例庫等數字專業教學化資源,提供數量充足、種類齊全、使用便捷的專業電子圖書資源,具有滿足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需要的中外文電子資源數據庫 [1] 
具有公安網等專用網絡或業務系統,為師生及時瞭解公安發展實踐動態,開展專業相關的教學、科研、訓練等提供便捷的資源支持。積極利用公安網絡信息資源,服務專業人才培養工作 [1] 
  • 實訓教學條件
具有滿足實訓教學需要,符合公安專業人才培養要求的專業訓練場館、模擬仿真設施和實訓警務裝備等 [1] 
專業訓練場館主要包括體能與力量訓練場館及設施、警務技能和武器警械使用綜合訓練場館及設施等 [1] 
模擬仿真設施主要包括警務戰術訓練模擬街區、場所、案(事)件組合現場及設施等。鼓勵依託校園網和公安專網,建設公安實戰訓練的網絡平台,開發、應用實訓教學模擬(虛擬)仿真系統,提高實戰化教學水平 [1] 
實訓教學的警務裝備應與公安實戰部門同步列裝。新型警務裝備能夠在實訓教學中得到及時使用,利用率高 [1] 
  • 校外實踐基地
具有與公安機關等進行長期合作共建、滿足需要的校外實踐基地 [1] 
能夠滿足專業實習等校外實踐教學要求,具備場地設施、指導教官、經費保障等條件,具有嚴格規範的管理規章制度 [1] 
  • 創新活動基地
具有與地方公安機關、科研單位、企業、社區等合作共建的校內外大學生創新活動基地,每年有一定數量的大學生創新活動項目和成果 [1] 

治安學教學經費

專業教學經費主要包括資源建設費用,師資隊伍建設費用,實訓場地建設和實訓設施購置、維護與更新費用,教學研究與教學改革費用,學生各類競賽與創新訓練費用,教學運行費用,教學評估費用等 [1] 
合理確定治安學專業的最低經費保障標準,確保不低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的教學經費保障標準有關規定。每年下達一定數量的專業教學經費,保障經費足額投入和穩定增長,滿足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需要。教學經費的使用應向教學一線傾斜,不得用於非教學用途 [1] 
新設公安學類本科專業,開辦經費不低於50萬元(不包括固定資產) [1] 

治安學質量保障

治安學專業應在學校章程和相關規章制度、質量保障體系和機制建設的基礎上,建立健全教學質量全過程的監控機制和學生髮展跟蹤評價反饋機制 [1] 
  • 教學管理隊伍
結構較為合理,隊伍基本穩定,崗位責任明確,管理經驗豐富,服務意識較強。有一定的教學研究能力和信息化管理應用能力,積極主動開展教學管理研究和教學質量管理工作,有教學管理隊伍的培訓計劃和措施 [1] 
  • 教學督導隊伍
建立教學督導專家隊伍,完善督導專家督教督學、教師評學、學生評教、同行評議等制度,開展常態化的校內教學督導活動,健全校內教學督導工作機制 [1] 
  • 教學質量管理
明確人才培養方案制(修)訂、教學大綱編制、課堂教學、課程考核、實訓教學、實習見習、畢業論文等主要教學環節的標準和質量要求,具有完備的教學考核評價方法和教學制度規範等質量管理文件,建立健全日常教學管理、教學督導、教學評估和反饋等質量監控機制 [1] 
明確教學單位的加強專業建設、組織實施教學、開展人才培養、參與質量管理的主體責任,切實發揮教師在專業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具有公安實戰部門人員、校外專家和治安學專業畢業生等參與人才培養方案制(修)訂、重大教育教學改革論證等工作機制 [1] 
加強專業教學改革研究,完善專業基本狀態數據庫和專業教學質量年度分析報告制度,建立動態的專業學習情況調查分析評價機制,能夠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效果和綜合發展進行有效測評 [1] 
  • 人才培養質量評價
建立常態化的人才培養質量跟蹤調研機制、用人單位滿意度跟蹤評價反饋機制,多渠道、多方式、經常性地向用人單位、畢業生和社會有關部門等徵求對專業定位、專業特色、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教學內容與方法、實踐教學、課程考核等的意見建議,開展對畢業生知識、能力和素質評價工作。評價信息應得到有效利用 [1] 
  • 專業持續改進
堅持專業的內涵建設和發展,專業目標明確、科學、合理,符合國家、社會、公安行業的發展需要和學校實際,措施得力 [1] 
堅持培養目標、培養規格、能力標準、課程體系和教學環節等有機銜接與匹配。針對人才培養的每個環節,做到目標可達成、質量可監控、成效可評價。定期開展專業評估、課程評估工作,將評價結果應用於專業建設和教學質量改進 [1] 
堅持激勵與約束並舉的教學獎懲制度,有鼓勵教師開展教學研究、創新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等政策措施。
堅持學生主體地位,有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政策措施,健全完善科學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評價機制,開展行之有效的教風、學風建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和育人環境 [1] 
  • 人才培養多樣化建議
根據對公安工作、公安隊伍建設面臨形勢任務變化的研判,治安學專業可根據學校發展定位、培養目標以及公安實戰部門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在達到《公安學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要求的基礎上,制定和實施有利於突出專業特色優勢的多樣化人才培養方案,積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不斷提升培養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人才培養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 [1] 

治安學培養模式

  • 治安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構建
(一)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1. 制度給予保障。統一全國公安院校教師身份,公安院校教師身份具有特殊性,因此,應將教師納入人民警察體系,作為獨立羣體進行管理。這樣教師明確身份,方便院校之間交流,增強教師自我發展積極性 [5] 
  2. 重視教師培訓。治安專業的教師較為缺乏的是實踐能力,提高教師實踐能力不足的問題已經刻不容緩。一是在校內強化專業技能和實踐知識的訓練,通過有經驗的教師和實踐部門的同志進行培訓。二是專業教師積極下到基層進行鍛鍊,可以是見習鍛鍊,掛職鍛鍊,通過直接參與實踐部門的管理或辦案,獲得直接體驗。通過強化,幫助教師提高實踐能力 [5] 
(二)完善課程體系
  1. 改革課程設置模式。傳統模式是先文化理論課,後專業基礎理論課,再專業課,這種模式不利於學生把專業內容融會貫通。如果能把專業理論課和專業課聯繫起來,開設理論和技能一體化課程,將更有利於學生掌握專業知識 [5] 
  2. 強化教材編寫。公安院校要建立健全教材建設和教材編寫工作機制,在教材的公安特色以及教材內容的邏輯關係上下工夫,強調公安理論的研究,加大公安實踐和案例教材的建設,使編寫出來教材成為公安機關和公安院校學生掌握知識、提高能力的教科書。要圍繞着精品課程建設,帶動和促進公安教材建設和教材編寫質量的提高 [5] 
(三)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1. 拓寬招錄渠道。目前地方公安院校招生生源僅限於本省市的學生,限制了地區間人才交流,導致近親繁殖。所有公安院校應面向全國招生,使生源多樣化,來自不同省市自治區的預備警官走到一起,交流學習,思想能碰撞出更多火花,這對公安教育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5] 
  2. 完善考核制度。在學校,成績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獲取榮譽的重要衡量標準。要把學生警務化管理不僅放在生活中,也運用到課堂上,課堂表現,作業完成方式,期末成績等均納入綜合測評,作為獲取獎學金,獲得各項榮譽的標準,以激勵學生重視知識的學習,重視技能的掌握 [5] 
(四)豐富教學方式方法
治安學課程中的理論應用部分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引入任務教學法、模擬教學法、問題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現代教學方法,進行啓發式、參與式教學 [5] 
  1. 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的出發點和立足點是通過案例教學,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判斷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處理複雜問題的能力。在案例教學中,應當明確的是,給出一個標準答案並不是主要的,而讓學生積極地參與進來,進行思考、分析,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才是關鍵。因此,應把案例教學的重點放在引導學生的積極參與和踴躍討論上。當然,選取的案例也很關鍵,應當具有典型性,能激發起學生的參與熱情,這就需要教師經常到實踐的第一線精心收集,並加以精心的設計 [5] 
  2. 專題教學法。專題教學法主要是對治安專業教學中一些重點內容、突出問題,採取跨章節的、專題講座式的教學方式,它有助於學生將相關內容聯繫起來,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啓迪學生的思維。採用“專題教學法”應當將該專題的內容事先告訴學生,讓學生先自學一些相關內容和一般知識。同時教師應當精心準備,收集國內外的相關資料、數據,結合相關學科的分析理論和當前法律法規的最新規定,對專題內容進行全面的多層次的講授,講授中還可以設置一些課堂討論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5] 
  3. 模擬教學法。模擬教學是由教師提供一個類似現實中的公安派出所、治安業務室或執法場所,由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模擬執法,以獲得實踐體驗的一種教學方法。它能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提高專業技能。在公共秩序管理、户口管理、出入境管理、治安案件查處等課程的教學中可以使用 [5] 
  • 教育數字化戰略背景下治安學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一)以數字助力學生髮展為牽引,推動人才培養規格不斷提升
第一,不斷拓展數字化思政育人的新手段、新形式、新載體,確保實體空間與虛擬空間協同育人同步推進,把公安機關內部藴藏的豐富思政資源轉化為育人資源,引導教師藉助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混合現實等數字技術的交互體驗優勢,積極開展具有公安行業特色的互動式、體驗式、引導式思政育人,最大限度激發數字技術對於思政育人的乘數效應,逐步構建基於數字技術的科學化因材施教和精準化因人導學,使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全面科學發展。第二,依託學院教學實戰指揮中心、智慧派出所、數字圖書館等,全面推動基於前沿數字技術應用的教育創新實踐,通過對學生學習行為、學習習慣、學習需求的系統化、科學化、數字化分析,實現數字技術基本理論、應用方法、實戰場景等海量、適切資源的精準實時推送,逐步提升學生操作及應用智慧公安應用系統、程序、場景的基本能力和利用數字技術解決實戰問題的綜合能力,培養學生適應數字時代發展和新時代警務機制變革的數字化綜合素養,從而不斷提升治安學本科專業的人才培養規格 [6] 
(二)以數字助推過程優化為主線,實現人才供給與需求精準銜接。
1.聚焦公安發展前沿,打造兼具數字化、實戰化的人才培養方案升級版。
2.緊扣警務實戰發展,推進課程體系實現數字化、實戰化融合變革。
3.圍繞數字素養提升,實現師資隊伍綜合素養、職業發展同步推進。
4.突出數字技術賦能,構建課堂教學、實踐教學協同發展的教學活動新生態 [6] 
(三)以數字驅動制度變革為支撐,促進人才培養質量持續改善
第一,全面落實長三角區域警務一體化戰略部署,持續加強與蘇浙皖公安院校治安學專業的教育合作交流,依託長三角區域公安院校教育資源合作平台,積極推進課程資源共建共享,逐步實現優質課程學分互認。同時,探索把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上的部分國家精品課程納入到治安學專業選修課和拓展課建設中,加快推進對該類網絡課程的學分認可。第二,落實學院數字化教學要求,以學院教學質量管理綱要為依據,依託學院教學督導數字化平台,落實治安學專業“系、室、組”三級質量管理主體責任,構建治安學專業內部教學質量管理閉環。具體而言,首先,通過檢查、指導、評比,實現專業課程教綱、教案、課件、題庫,以及網絡教學資源等全要素管理,促進教學文件質量持續優化;其次,通過課前説課與試教、課中現場聽課與遠程評課、課後數據分析與教學反思,加強線上線下教學全過程管理,促進授課質量持續提升;最後,通過數字分析、學生座談、質量述評、檢查督導,以及全方位審核試卷命題規範性、實操考核科學性,促進教學效果持續改善 [6] 
(四)以數字賦能人才評價為抓手,助力人才供給能力不斷優化
第一,借力數字技術在智能感知、精準識別、即時分析、科學評估等方面的深度應用,探索建立基於全過程、全要素、全時空的精準化、科學化個人成長評價機制,對學生的學習成長數據、個人綜合素質和警察職業素養進行智能分析和評價,進一步發掘學生的從警潛質,激發學生的從警熱情,提高學生的從警素養。第二,聚焦學生長遠發展規劃,充分發揮院局聯動、戰訓交融、育用銜接的優勢,與實戰業務部門、基層所隊共同監測人才培養效果,探索在學院畢業生就業管理系統中研發治安學畢業生就業模塊,並逐步與上海公安智慧政工“民警職業生涯規劃”模塊無縫對接,實現對學生成長過程、發展潛能、職業生涯的科學精準畫像,不斷提升治安學本科專業人才的供給能力 [6] 
(代表院校:上海公安學院
  • 基於“價值—結構—技術”三維框架的新時代治安學人才培養體系
(一)培養理念創新
為實現治安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需要不斷更新人才培養理念。在教育部制定的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和公安部制定的公安專業人才培養標準的基礎上,結合雲南區位優勢和辦學特色,根據雲南公安機關“強邊固防、安邊穩藏、禁毒反恐”的現實需要,秉持與時俱進的人才培養理念和價值追求服務雲南公安工作高質量發展 [11] 
(二)培養體系創新
打造以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模式、實踐教學體系、教學管理和師資隊伍建設、人才培養質量監控與評價等五大要素為一體的閉合結構體系,以培養方案設計為中心、人才培養模式探索為基礎、實踐教學體系為平台、教學日常管理為抓手、師資隊伍建設為保障的一流本科治安學人才培養體系。完善各要素之間的協同機制,將系統性、全程性、差異性、發展性作為治安學人才培養體系構建的基本原則,形成重點明確、層次清晰、結構協調、互為支撐的結構體系,構建高水平、有特色的人才培養體系 [11] 
(三)培養技術創新
一是構建“1+3+1+3”人才培養模式。“1”是強化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課程思政為抓手,培養學生過硬的政治素質;“3”是培養三種能力:紮實的專業知識、全面的業務能力、較強應對能力;“1”是具有開放、開闊的國際視野思維;“3”是培養複合型、應用型、創新型警務人才。二是以適應警察崗位需求為導向,優化“學訓賽”一體化教學模式和以典型警務任務為主體的模塊化課程體系,完善教、學、練、戰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三是實戰部門參與開發建設新時代治安警務項目教學法、實訓教材。四是充分運用問題教學法、啓發式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教學方法,積極開展模擬教學、現場教學、案例教學、綜合實戰演練,打造一批網絡精品課程、優質示範課程。五是充分發揮各類教改項目在推進教學改革、師資隊伍建設、日常管理、教學質量保障方面的引領、示範、輻射作用 [11] 
(代表院校:雲南警官學院
  • “雙萬計劃”背景下治安學一流專業的實踐探索與路徑建設
(一)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完善專業課程體系
  1. 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學院現階段確定的治安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為: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需要和公安工作專業化、職業化、實戰化需求,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掌握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科學素養、法學素養和人文素養,掌握專業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備開展治安防範、治安管理、治安查控和治安服務等實際工作的職業核心能力和創新開拓精神,能夠滿足公安實戰需求的應用型、高素質公安專門人才 [12] 
  2. 完善專業課程體系。學院於2020年新修訂的人才培養方案注重科學設置課程板塊的比例,完善了學分制。治安學專業課程體系由理論課程和實踐教學兩部分構成。理論課程包括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實踐教學環節包括入學教育與軍事素質訓練、警察職業認知性見習、專業實習、社會實踐與畢業論文、勞動課、汽車駕駛等 [12] 
(二)加強專業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師綜合素養
  1. 重視專業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始終堅持開展政治理論學習,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員,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定不移遵守教育部《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建設“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高素質、專業化、能適應公安高等教育發展需要的師資隊伍 [12] 
  2. 加強教學團隊建設,突出實踐創新能力。教學團隊建設有利於培養教師之間的協調與合作以及交流能力,實現團隊成員之間的知識技能與教學經驗的交流與切磋,最終實現“1+1>2”的教學效果 [12] 
  3. 重視“雙師雙能型”教師的培養。根據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規定和公安部“雙千計劃”要求,為提高課程教學服務公安實戰的水平,學院將教師警務實踐納入年度師資培養計劃,安排教師到實務部門參加警務實踐 [12] 
  4. 重視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和高職稱教師的培育 [12] 
  5. 重視青年教師培養機制建設。對於新進教師,嚴格按照學院青年教師培養制度要求落實試講,並通過以老帶新、以老促新的指導方式促進青年教師成長,提高他們的教學能力和科研水平 [12] 
(三)落實卓越人才培養計劃,提高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1. 實施“導師制”和“試點區隊制”改革,推進專業人才培養。治安管理系積極推進學生管理改革,曾在治安學專業擇優組建50人“試點區隊”,成立多元化的導師工作團隊,形成了由職業道德導師、學業導師、學管導師、體能導師、心理導師、專業導師、法治導師等共同構成的多元導師制,實現德育教育和學業教育的協同發展,為培養卓越治安警務人才探索了新途徑 [12] 
  2. 強化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學生政治素質。治安管理系學管大隊緊密圍繞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這一主題工作,堅持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遵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規律與特點,以全心全意服務學生為宗旨,在思想認識、工作思路、方法途徑、措施保障等方面進行大膽創新 [12] 
  3. 鼓勵學生參加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和第二課堂活動,着力培養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鼓勵學生參加“李昌鈺工作室杯”大學生科技創新大賽、公安院校學生科技應用創新大賽、“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競賽,持續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落實創新創業學分,學生參加課外創新實踐活動,可以申請素質學分 [12] 
  4. 強化實戰化教學,完善協同育人機制 [12]  首先,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其次,完善協同育人機制。最後,推進服務實戰活動 [12] 
(四)推進課程教學改革,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1. 加強治安學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把課程思政建設作為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戰略舉措,全方位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體系化、規範化、常態化。開展課程思政示範課專題報告,引導教師積極參與課程思政建設,充分挖掘治安學專業課程思政元素,實現其從課堂走向社會,從課本走向基層公安工作,深入推進治安學專業課程思政與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相互融合的協同育人機制建設 [12] 
  2. 積極推進課程建設。治安學專業以教育部“雙一流”建設為契機,探索“互聯網+”課程新模式,利用超星平台將全部專業課程建成網絡課程,推行“翻轉課堂”、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建立與現代信息技術有機結合的立體化教學資源庫,着力打造一批具有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的線下、線上、線上線下混合、虛擬仿真和社會實踐相融合的“金課” [12] 
  3. 加強教材建設與管理。全面規範教材選用工作程序,推進規劃教材、優勢特色教材建設,堅定不移堅持和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意識和價值導向。嚴格落實教育部關於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使用要求。優先選用近三年出版的新教材、獲省部級以上獎勵的優秀教材和公安部、教育部以及省教育廳推薦的規劃教材 [12] 
(五)建立教學質量評估體系,落實專業質量保障體系
  1. 圍繞培養目標,完善質量標準。治安管理系及時修訂《治安學專業各教學環節質量標準》對教學考核的八個環節作出了明確規定;對專業、課程、教學團隊、教研室、教材建設等本科教學工程項目進行了對標建設;全面迴應了學院“八位一體”內部質量保障體系,構建了治安學專業質量管理體系 [12] 
  2. 打造監控系統,加強數據利用。充分發揮學院四級常規教學督導作用,同時堅持系部、教研室、專職教師之間相互聽課、評課;引進麥可斯教學質量管理平台,運用大數據技術開展和實施教學質量評價;全面構建教學質量信息反饋調控機制 [12] 
  3. 持續改進質量,健全獎懲機制。積極迴應本科合格評估與審核評估要求,對標推進改革舉措。通過推選教學名師、教學能手、科研能手、師德標兵,鼓勵和表彰德才兼備的優秀教師,激發教師活力 [12] 
  4. 推動信息建設,改善教學條件。學院投入專項經費引進強智教務管理系統,建設“慕課”平台,教師利用智慧教室、超星平台、雨課堂等將所有專業課程全部建成網課 [12] 
(代表院校:湖北警官學院

治安學數據統計

據陽光高考信息平台數據,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國普通高校治安學本科畢業生規模為4500-5000人 [3] 

治安學發展前景

治安學考研方向

公安學學科的人才培養設有博士、碩士授權點 [1]  。治安學本科畢業生的考研方向有法學、法學理論、刑法學、訴訟法學等 [3] 

治安學就業方向

治安學專業畢業生主要在各級公安機關治安管理部門就業,少量畢業生在其他國家機關、單位就業,如警察、公務員等職業,一定比例畢業生攻讀碩士研究生 [2-3] 

治安學開設院校

地區
院校名錄
北京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北京警察學院
山西
山西警察學院
-
遼寧
中國刑事警察學院
遼寧警察學院
吉林
吉林警察學院
-
上海
華東政法大學
上海公安學院
江蘇
江蘇警官學院
南京森林警察學院
浙江
公安海警學院
浙江警察學院
福建
福建警察學院
-
江西
江西警察學院
-
山東
山東警察學院
-
河南
河南警察學院
鐵道警察學院
湖北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湖北警官學院
湖南
湖南警察學院
-
廣東
廣東警官學院
-
重慶
西南政法大學
重慶警察學院
四川
四川警察學院
-
貴州
貴州警察學院
-
雲南
雲南警官學院
-
陝西
西北政法大學
-
甘肅
甘肅政法大學
-
青海
青海民族大學
-
新疆
新疆警察學院
-
(內容來源:陽光高考;摘錄時間:2023年4月11日;此表為不完全統計 [1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