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油莎草

鎖定
油莎草(Cyperus esculentus var. sativus Boeckeler),是莎草科莎草屬 [7]  多年生草本植物。油莎草根狀莖多而細長,先端有膨大的塊莖;桿直立,粗壯,光滑,莖圓筒形,由葉片包裹而成;葉片表面光滑柔軟,葉鞘淡褐色;穗狀花序呈圓柱形或稍扁平;小堅果矩圓形,灰褐色; [8]  花期7月。 [9] 
油莎草原產於地中海地區,現廣泛分佈於非洲、歐洲、亞洲、北美洲和拉丁美洲的熱亞熱帶地區。油莎草性喜温暖陽光、濕潤氣候,耐旱、耐温、耐瘠、耐鹽鹼,適宜排水良好、疏鬆的土壤或砂壤土。 [10]  油莎草的繁殖方式為塊莖繁殖。 [11] 
最早種植油莎草的是古埃及人,在開發尼羅河流域時發現油莎草。戴奧斯柯瑞迪認為油莎草有舒胃作用。在印度阿育噠陀醫藥體系中,油莎草屬於消化、滋補和壯陽藥。 [12]  油莎草是很有發展前途的經濟作物,其地下塊莖富含脂肪、澱粉和糖,用於榨油、釀酒、制飴糖、飲料及其他食品,莖葉可作飼料,同時也可作為水土保持及地被植物栽植。 [13] 
中文名
油莎草
拉丁學名
Cyperus esculentus var. sativus Boeckeler
別    名
鐵荸薺
洋地慄
油莎豆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5] 
禾本目
莎草科
莎草屬
油莎草
命名者及年代
L.,1753 [4] 
國際瀕危等級
無危(LC) [6] 

油莎草植物學史

最早種植油莎草的是古埃及人,在開發尼羅河流域時發現油莎草。戴奧斯柯瑞迪認為油莎草有舒胃作用。在印度阿育噠陀醫藥體系中,油莎草屬於消化、滋補和壯陽藥。 [12] 

油莎草形態特徵

油莎草
油莎草(15張)
油莎草,莎草科莎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7]  莖葉叢生,根狀莖多而細長,先端有膨大的塊莖,分櫱力極強,桿直立,粗壯,光滑,莖圓筒形,由葉片包裹而成,植株高可達100釐米。單葉互生,葉片狹長,平均長度65釐米,寬度0.5釐米,呈劍狀,葉片表面光滑柔軟,葉鞘淡褐色,葉片表面覆蓋角質層比較堅硬。地下莖呈匍匐狀水平斜向伸長,一部分長出地面形成分枝,另一部分末端膨大形成塊莖(核狀莖果),每蔸可達100-200粒。 [1]  [8] 
穗狀花序呈圓柱形或稍扁平。莖果呈橢圓形,長1-2釐米,直徑0.7-2釐米,形成初期為白色,成熟後為黃褐色。莖果頂端具有芽點1-3個。具節和鱗片,芽端鱗片細密,莖果表面有短的線形不定根。根為鬚根系,垂直分佈於土層中。少數植株開花,苞片長於花序,花長於主莖頂端,花兩性,黃白色,為穗狀花序,呈圓柱形或稍扁平且水平叉開,每穗具8-30朵花。生育期100-120天。 [1]  小堅果矩圓形,灰褐色。花期7月。 [8]  [9] 

油莎草近種區別

油莎草
石茅
植株高可達100釐米。
稈高50-150釐米,基部徑4-6毫米,不分枝或有時自基部分枝。
單葉互生,葉片狹長,平均長度65釐米,寬度0.5釐米,呈劍狀,葉片表面光滑柔軟,葉鞘淡褐色。
葉片線形至線狀披針形,長25-70釐米,寬0.5-2.5釐米,中部最寬,先端漸尖細,中部以下漸狹,兩面無毛,中脈灰綠色,邊緣軟骨質,通常具微細小刺齒。 [14] 
油莎草 油莎草
石茅 石茅

油莎草分佈範圍

油莎草原產北非及地中海沿岸一帶,廣泛栽培在西班牙、意大利、南非、南美、前蘇聯、非洲、歐洲、亞洲、北美洲和拉丁美洲的熱亞熱帶地區。1960年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園由保加利亞引入試種成功,後在內蒙古、遼寧、廣東、廣西、福建、新疆、甘肅等地區試種成功。 [2]  [10] 

油莎草生長習性

油莎草屬陽性植物,性喜温暖陽光、濕潤氣候,耐旱、耐温、耐澇、耐瘠、耐鹽鹼。適應性廣,對土壤要求不嚴格,適宜排水良好、疏鬆的土壤或砂壤土,除低窪積水地外,不論紅壤、黃壤、沙質壤土、山坡丘陵、房前屋後都能生長,尤以疏鬆的沙質土壤為佳。喜排水良好、疏鬆的土壤。要求年均氣温20℃以上,年降水量不少於600-650毫米,高温多雨的夏季生長尤旺。 [1]  [3]  [10] 

油莎草繁殖方法

油莎草的繁殖方式為塊莖繁殖。 [11] 

油莎草浸種催芽

用莖果繁殖,播種前選粒大飽滿,無病蟲為害和機械損傷,老熟一致,長橢圓形的莖果作種。為保證早出苗、出齊苗,播前用45-50℃温水浸種3-4天,待種子浸透後表面無皺紋時即可撈出,堆放於麻袋或籮筐裏催芽3-4天,每天用40-45℃温水淋1-2次,使堆温達到30℃左右,若堆温高於40℃就及時推開降温,當有一半種子出芽後即播種。 [1] 

油莎草播種方法

油莎草既可春播,也可夏播,春播在3-4月,因地區差別可按平均氣温達18℃時播種,夏播在5-6月。由於油莎草根系發達,分櫱力強,播種時要稀播,一般按行距40-45釐米、株距20-30釐米刨穴點播,每畝點播5000-8000穴,每穴2株,播種深3釐米。也可大壟栽培,行距60釐米,株距12-15釐米,每畝播種8000穴左右。 [1] 

油莎草栽培技術

油莎草選地整地

油莎草單作、間作、套種或在林果樹下種植均可。以收穫地下核狀莖果為目的的,首選沙質土壤,其次為肥沃疏鬆土壤;以收草為目的的,則可因地制宜種植。因油莎草根系發達,分櫱力強,生長快,所以整地時要施足基肥,每畝施過磷酸鈣60千克、土雜肥1500千克,耕耙後整成畦帶溝寬1.2-1.5米的大畦,畦面要平整。 [1] 

油莎草田間管理

油莎草田間管理主要是防除雜草。因其根系分佈淺,特別是生長中期,鋤草以淺為宜。對於部分深根性雜草,應採取拔除的方法。當植株進入旺長期,葉子封行時應停止除草。油莎草葉片細長,分櫱力強,肥水過多易造成葉片徒長,土壤肥沃的或在施足基肥的情況下,生育期內一般不用追肥。若土壤過於貧瘠或基肥施用不足,視苗情可於塊莖形成初期每畝追施尿素氯化鉀各10千克左右,促進結果(莖果)。油莎草抗旱能力強,但需水量比較大,在整個生長期特別是分櫱期和莖果膨大期,遇乾旱時應及時澆水灌溉,保持土壤濕潤。 [1] 

油莎草收穫貯藏

一般在秋季有1/3地面上莖葉枯黃時就可開始收穫。收穫時用人工整株連根拔起,抖在篩子裏,篩去泥土,也可用旋耕機翻耕10釐米深,把土翻鬆散,用篩子收穫。收穫後及時除雜、充分曬乾,當塊莖含水量在15%以下時貯藏。貯藏期間注意防潮,以免塊莖回潮發黴,影響出油率和發芽。 [1] 

油莎草病蟲防治

病害:油莎草基本沒有病害,危害莖葉的主要害蟲是螟蟲,發生初期可用90%敵百蟲晶體1000倍液噴霧防治。 [1] 
蟲害:播種時每畝可用40%樂斯本乳油150毫升拌細沙土15-20千克,也可用75%辛硫磷乳油以1∶2000的比例拌成毒土,每畝20-25千克撒施於穴內,以防治地下害蟲。 [1] 

油莎草主要價值

油莎草是很有發展前途的經濟作物,其地下塊莖富含脂肪、澱粉和糖,用於榨油、釀酒、制飴糖、飲料及其他食品,莖葉可作飼料,同時也可作為水土保持及地被植物栽植。 [13]  油莎草出油率30-40%,其油色清澈微紅,無沉澱,濃香無異味,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氨基酸,營養價值極高,是上等的食用油,品質優於菜籽油及芝麻油等,被稱為“油料植物之王”。油莎草除榨油外,也可加工成食品,可生食、炒食、油炸,味道香甜。榨油後的餅粕微甜而香,可加工製作糕點,釀製醬油、醋、酒,也可提取優質澱粉、糖、纖維素,餘下的粉渣是養殖業很好的精飼料。油莎草的莖葉細長且堅韌,是編織手工藝品的理想原料。 [1] 
參考資料
  • 1.    陳惠宗.油莎豆的特徵特性及栽培技術[J].農村新技術,2018,(第6期): 8-9
  • 2.    .油莎草及其栽培技術[J].陝西農業科學,1975,(第7期):17-18
  • 3.    遊美.“營養倉庫”油莎草[J].農家之友,2017,(第7期):58-59
  • 4.    Cyperus esculentus L.  .theplantlist[引用日期2019-05-04]
  • 5.    油莎草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14]
  • 6.    .  .IUCN[引用日期2023-03-14]
  • 7.    油莎草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27]
  • 8.    張衞明主編. 一帶一路經濟植物[M]. 2017第142頁
  • 9.    劉學忠,劉金編著,植物種子採集手冊,科學普及出版社,1988.01,第294頁
  • 10.    張衞明主編. 一帶一路經濟植物[M]. 2017第142頁
  • 11.    劉學忠,劉金編著,植物種子採集手冊,科學普及出版社,1988.01,第294頁
  • 12.    張衞明主編. 一帶一路經濟植物[M]. 2017第142頁
  • 13.    劉學忠,劉金編著,植物種子採集手冊,科學普及出版社,1988.01,第294頁
  • 14.    石茅 Sorghum halepense  .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引用日期2023-08-09]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