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油層

(積聚着石油的地層)

鎖定
油層即積聚着石油的地層。指的是地下具有相互連通的孔隙、裂縫或溶洞,並有不滲透的底層、蓋層和邊水、能儲集油(氣)的岩層。構成油層的岩石主要為砂岩、礫岩和碳酸鹽巖。
中文名
油層
外文名
the oil layer
必要條件
岩石
類    別
地層

目錄

油層介紹

構成油層的岩石主要是砂岩灰巖白雲岩沉積岩。是組成油藏的必要條件,一般在其上下有不能滲透的蓋層底層,邊緣還有地下水阻擋。 [1] 
油氣儲層為地下深處多孔岩層,因此油氣地下儲集空間的特徵——儲層多孔介質的結構、性質決定了油藏的賦存特點、油氣的儲存丰度與儲量、油氣井的產能,也決定了油藏開發的難易程度和最終效果。研究和掌握儲層物性是認識儲層、評價儲層、保護和改造儲層的基礎,是從事石油勘探、鑽井、油田開發開採及提高油氣採收率工作所必需掌握的基礎知識。
石油與天然氣儲層主要為沉積岩儲集層,而沉積岩又分為碎屑岩和碳酸鹽巖儲集層。世界上主要含油氣區的儲集層多為碎屑岩儲集層,它包括各種類型的砂岩、礫岩、礫砂岩以及泥岩。碎屑岩儲集層分佈廣、物性好,是主要的儲層岩石。
碳酸鹽巖儲集層是另一類重要的油氣儲集層。根據全球資料統計,以碳酸鹽巖為儲集層的油氣儲量,約佔總儲量的一半,油產量達到總產量的50%以上。波斯灣盆地是世界碳酸鹽巖油田分佈最集中的地區,我國也發現了一批碳酸鹽巖油氣藏。實踐向人們展示了在碳酸鹽巖中尋找油氣資源的廣闊前景。

油層影響因素

油層孔隙度

巖樣中所有孔隙空間體積之和與該巖樣體積的比值,稱為該岩石的總孔隙度,以百分數表示。儲集層的總孔隙度越大,説明岩石中孔隙空間越大。從實用出發,只有那些互相連通的孔隙才有實際意義,因為它們不僅能儲存油氣,而且可以允許油氣在其中滲濾。因此在生產實踐中,提出看了有效孔隙度的概念。有效孔隙度是指那些互相連通的,在一般壓力條件下,允許流體在其中流動的孔隙體積之和與巖樣總體積的比值,以百分數表示。顯然,同一岩石有效孔隙度小於其總孔隙度。

油層滲透率

壓力梯度為1時,動力黏滯係數為1的液體在介質中的滲透速度。是表徵土或岩石本身傳導液體能力的參數。其大小與孔隙度、液體滲透方向上孔隙的幾何形狀、顆粒大小以及排列方向等因素有關,而與在介質中運動的液體性質無關。滲透率(k)用來表示滲透性的大小。在一定壓差下,岩石允許流體通過的性質稱為滲透性;在一定壓差下,岩石允許流體通過的能力叫滲透率
油層組圖
參考資料
  • 1.    封吉昌.國土資源實用詞典: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 ,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