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河馬鄉

鎖定
簡介
太平天國西王肖朝貴的故鄉——河馬,是武宣地下革命的老根據地。該鄉旅遊、礦產、水利等資源豐富,有省級名勝旅遊風景區“百崖峽谷”,名特產品“金龍茶”暢銷區內外,素有僑鄉之美譽。近幾年來,先後榮獲全區“體育先進鄉鎮”等光榮稱號。郵編:545911。
河馬鄉是武宣最北端最偏僻的一個貧困鄉,人口約20200人,是典型的地少山多的一個鄉,而且可用耕地很少,人均耕地面積約0.7畝,水田不足0.5畝。農民以種植水稻、玉米、甘蔗和木薯為主。河馬鄉有一所初級中學,全校18個教學班,共997名學生,在職教師66人,河馬中學已做河馬小學用
中文名
河馬鄉
行政區類別
廣西壯族自治區
所屬地區
縣境東北部
面    積
111 km²
電話區號
0772
人口數量
2.04萬人
方    言
壯語客家語
特    產
雙髻龍茶

河馬鄉經濟概況

河馬鄉 河馬鄉
1998年,全鄉國民生產總值達4628萬元(按1990年不變價計),糧食總產量達9658噸,財政收入17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063元,人均有糧480公斤。2000年農民的生活水平普遍較低,農民人均純收入約1710元。

河馬鄉河馬特產

產於河馬鄉雙髻龍茶,因山而得名。由於該山高且霧多,雨量充沛,氣候温和,陽光充足,土壤肥力適中,故其茶品質優良。加之採用傳統制茶技術和現代製茶技術相結合,金龍茶成品外形若龍,湯色青綠,香氣幽長,味道甘醇,成為名茶,遠銷港澳及新加坡等地。

河馬鄉行政區劃

河馬鄉位於縣境東北部,距縣府30公里。面積111平方公里,人口2萬。1991年至1996年轄9個村民委、61個自然村、133個村民小組。2004年全鄉總面積約104.5平方公里,下轄9個村民委,65個自然村(屯)共有2萬人。2005年下轄9個村民委(合羣、洛橋、河馬、金崗、祿道、風沿、王道、武蘭、馬台9個),65個自然村、屯,總人口2.04萬人。

河馬鄉歷史沿革

武宣縣轄鄉。原屬東鄉區,1958年析建河馬鄉,同年改公社,1984年置鄉。
2005年,河馬鄉被撤銷,併入東鄉鎮。

河馬鄉自然環境

河馬鄉地處氣候較差,春夏降雨多,秋冬常乾旱乾燥,有霜凍。全鄉大部分是丘陵山地,森林覆蓋率76%,其海拔在300一400米,長年四季霧繞山間,氣候宜人,適宜種植茶葉,全鄉茶葉種植面積達1350畝,茶葉種植已成為具有發展潛力的產業。

河馬鄉旅遊資源

河馬鄉 河馬鄉
百崖槽不僅風光綺麗,而且是天然的名貴珍稀動物、植物寶庫。這裏生產有紅椎、白椎、香花木、深山含笑、橄欖、黃杞、紅倉木、黃楊等名貴樹種和奇花異草。特產樹觀光木屬於國家二級保護樹種。林間生活着許多名貴珍奇動物,如穿山甲、娃娃魚、山岩蛤蚧、猿猴、小旱獺、黃羊、畫眉、山雞、飛虎等。
武宣縣旅遊部門在百崖槽修建了“民族風情旅遊度假村”,在度假村,遊客還可以欣賞到流傳於壯族地區的“山歌對唱”、“翡翠舞”、“蝴蝶舞”、“龍魚舞”、“竹馬舞”、“明燈舞”和“師公戲”等多彩多姿的民俗歌舞表演。
百崖槽峽谷 位於河馬鄉附近百崖槽峽谷,距縣城37公里,景區總面積為二萬多畝,是大瑤山南麓的一個天然山槽。由於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賦予百崖槽峯巒險峻,峽谷逼空,清溪百折,秀瀑壯觀,林木蒼翠,花香襲人,朝出晴嵐,暮納霞輝的迷人景際,以秀山、碧水、奇石、幽林構成一個奇妙的人間“仙境”。百崖槽長達10多公里,共37道彎,大小瀑布5處,深潭7處。由於長槽兩旁還有許多大小不一的側槽,故稱“百崖槽”。
步入槽林深處,空氣清幽。峽回谷轉,頗有“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槽中清泉湧溢,常年碧溪水流。其中的“天槽飛瀑”、“霞映珠簾”、“別具洞天”、“屏畫凌空”、“奇石隱溪”、“七彩清溪石上流,水花歡跳樂悠悠,因時變幻多奇景,麗色堪超九寨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