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河谷地不容

鎖定
河谷地不容(Stephania intermedia H. S. Lo)是防已科千金藤屬的植物,是中國的特有植物。支南地不容 多年生草質藤本,長2-3.5cm。塊根大。分佈於中國大陸的雲南等地,生長於海拔1,400米的地區,多生於炎熱河谷多石的山坡上,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中文名
河谷地不容
拉丁學名
Stephania intermedia H. S. Lo [4]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毛茛目
防已科
千金藤屬
河谷地不容
分佈區域
中國雲南等地
保護級別
極危(IUCN標準)、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極危 )

河谷地不容形態特徵

地不容 地不容
草質或基部稍木質的落葉藤本,全株無毛;枝和小枝均圓柱狀,有直紋,幹後灰褐色。葉紙質,通常為不明顯的三角狀近圓形,長8-15釐米,寬與長近相等,頂端鈍或微圓,常有小凸尖,基部近截平或微凹,兩面暗晦;掌狀脈9-12條,較粗大,連同網狀小脈均在下面凸起,幹後變褐色,稍有光澤;葉柄比葉片長,很少與之近等長,稍粗壯,頂端在距葉片基部約2-3釐米處盾狀着生。復傘形聚傘花序通常腋生,雄花序具3-5釐米長的總梗,頂端通常有5-6條長約2釐米的傘梗,小聚傘花序有梗,4-6個簇生於傘梗的末端;苞片和小苞片均線形或線狀鑽形;雄花:萼片6,排成2輪,外輪橢圓狀倒卵形,長2-2.3毫米,頂端鈍或短尖,內輪稍小,基部驟然狹窄,頂端圓;花瓣3,橙黃色,很闊,長0.8-1毫米。寬1.5-1.8毫米,兩側邊緣內卷,呈鑷合狀排列;聚葯雄蕊長0.6-0.7毫米,雌花序和雌花未見。果序復傘形狀,總梗粗壯,長5-7釐米,傘梗7-9條,長1-2釐米,披散狀伸展;果梗非肉質,核果倒卵圓形,長約6毫米;果核背部二側各有小橫肋狀雕紋18-19條,小橫肋中部幾斷裂,靠近中肋的一端微凸起,圍繞胎座跡的馬蹄形邊檐上散生不很明顯的小瘤體數顆至多顆,胎座跡通常不穿孔或有一小孔。花期5-7月,果期7-8月。 [1]  本種雄花花瓣邊緣內卷,與白線薯Stephania brachyandra很相似,但內果皮的特徵很接近於汝蘭Stephania sinica,根據初步的分析這3種植物的塊根所含生物鹼差異也很明顯,白線薯含異紫堇定鹼isocorydine,汝蘭含瑟法丹質cepharanthine,而本種則沒有檢出上述生物鹼。

河谷地不容生長環境

它生性粗放,喜陽耐陰、耐濕、耐旱、耐貧瘠,生炎熱河谷多石的山坡上。 [2] 

河谷地不容分佈範圍

產雲南箇舊卡房;

河谷地不容主要價值

因其具有奇異多姿的碩大塊根、曼妙柔和的纖長藤莖和小巧秀麗的綠色葉片,製成姿形優美的塊根類觀賞盆景、盆栽,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河谷地不容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極危(CR)。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