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河西長城

鎖定
河西長城是漢武帝元狩至天漢年間所修築的長城,目的是加強對北方各少數民族的統治以及防禦匈奴的襲擊。
中文名
河西長城
建    造
元狩至天漢年間所修築的長城
目    的
防禦匈奴的襲擊
整    條
河西長城共分為三段
發展歷史
整條河西長城共分為三段:
東段河西長城是最早修建的,早於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漢武帝設武威、酒泉二郡後即開始建造。這段長城東起令居縣境,西達酒泉郡北部,史稱”令居塞”。也就是説,這段長城東起今永登縣濱河之處,向西北繞過民勤縣北部,西過永昌、張掖之北,而達酒泉以北的金塔縣境。
河西長城第二段是酒泉至玉門關之間的邊塞。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又從武威、酒泉各析出部份土地,增設張掖、敦煌兩郡。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西漢攻破樓蘭、車師之後,即修築河西長城的中段,東起今金塔縣境,西至敦煌縣西北七十餘裏處的小方盤城,即漢玉門關。今天,安西、敦煌兩縣的疏勒河沿岸,仍有這段長城的遺址。
河西長城的第三段是敦煌至鹽澤之間的邊塞。鹽澤即今新疆東部的羅布泊,樓蘭就在今羅布泊西則。這段長城當是以樓蘭為終點的。長城從玉門關西去,沿疏勒河岸西行,經哈拉湖而到達羅布泊的北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