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河燕鷗

鎖定
河燕鷗是鴴形目鷗科燕鷗屬鳥類, [8]  又稱黃嘴河燕鷗。 [9]  夏羽額、頭頂、枕、包括冠羽和眼下緣至耳區的整個頭頂部黑色;眼下緣有星月形白斑,背、肩和翅上覆羽暗鴿灰色;外側兩對尾羽幾為白色;外側尾呈深叉狀;飛羽外翈和翅上外側覆羽銀灰色,初級飛羽先端黑褐色;眼以下頭側、頸側、頦、喉和整個下體白色。冬羽前額暗白色;頭頂和枕暗灰色,具白色縱紋;眼區和耳覆羽黑色;其餘和夏羽相似。幼鳥前額和寬闊的眉紋白色,頭黑褐色而具白色縱紋;上體包括翅覆羽和尾褐色和灰色,具皮黃白色羽緣和黑色亞端斑。虹膜深褐色或藍黑色;嘴黃色,冬季較暗並帶有黑色尖端;腳和趾紅色,爪黑色。 [10] 
河燕鷗分佈於印度、緬甸、馬來半島至新加坡等南亞和東南亞西部。在中國分佈於雲南西部盈江、潞西、高黎貢山南段西坡的大盈江和隴川江河谷,以及南部的西雙版納地區。 [10]  棲息於江河上空或河灘上,也出現於大型湖泊和沼澤中。以小型魚類為食,也吃蛙、蝌蚪、甲殼類和昆蟲。繁殖期為3-5月,營巢於人跡少到的河川岸邊沙地上。每窩產卵2-4枚,常見3枚,卵淡沙石色或皮黃色,具褐色、紅褐色或紫褐色斑點。孵化期18-19天。 [11] 
河燕鷗數量稀少,分佈區域狹窄。 [10]  現被列為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被認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12]  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列為易危(VU)物種。 [13] 
中文名
河燕鷗
拉丁學名
Sterna aurantia
別    名
黃嘴河燕鷗
印度河燕鷗
外文名
River Tern, Indian River Tern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鷗形目
鷗科
燕鷗屬
河燕鷗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綱
今鳥亞綱
亞    種
無亞種 [1] 
命名者及年代
Gray, 1831
保護級別
近危(NT)IUCN標準、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一級 [2]  [6] 

河燕鷗形態特徵

黃嘴河燕鷗
黃嘴河燕鷗(11張)
河燕鷗為中型水禽,夏羽的前額、頭頂、枕部,包括冠羽和眼下緣至耳區的整個頭頂部為黑色,並且具有綠色的金屬光澤,與鷗屬浮鷗屬種類明顯不同。眼的下緣有星月形的白斑。背部、肩部和翅上的覆羽為暗灰色。腰部、尾上覆羽和尾羽的顏色呈淡灰色,外側兩對尾羽幾乎為白色。外側尾羽特別延長,而且很尖,使尾羽呈深叉狀,與浮鷗較短的尾羽不同。眼睛以下的頭側部、頸側部、頦部、喉部和整個下體均為白色。冬羽前額為暗白色。頭頂和枕部為暗灰色,具白色的縱紋,眼區和耳覆羽為黑色。其餘部分和夏羽非常相似。 [3] 
虹膜深褐色或藍黑色。嘴黃色,冬季較暗並且帶有黑色的尖端,腳和趾為紅色,爪黑色,但趾間的蹼不呈深凹狀,與浮鷗屬鳥類不同。 [3] 
大小量度:體長346-384毫米,嘴峯32-37毫米,翅259-277毫米,尾140-198毫米,跗蹠16-18毫米。 [3] 

河燕鷗棲息環境

棲息于山地和平原上的江河地帶,有時也出現於河流沿岸大的湖泊和沼澤中。棲息在河流和淡水湖中,很少出現於河口,在沙質和岩石島嶼上繁殖,尤其是河流沿岸。在印度的大型水庫和河流以及自然和人工濕地中高密度繁殖。由於附近水庫灌溉和水管理後的臨時暴露,一些沙洲也可能用於築巢。在尼泊爾記錄到可生活在海拔高達600米的地區。 [3]  [2] 

河燕鷗生活習性

河燕鷗為留鳥,常單獨或成2-3只的小羣活動,頻繁地在江河的上空飛翔,很少停息。飛行輕快而敏捷,緩慢而悠閒,往來於青山綠水之間,發現食物後則急速落入水中,取食後再升入空中。
主要以小型魚類為食,也吃蛙、蝌蚪、甲殼類和水生昆蟲。飛行緩慢有力,修長的兩翼及尾顯其特色。與其他燕鷗混羣。常歇於沙洲。 [3] 

河燕鷗分佈範圍

留鳥:孟加拉國、柬埔寨、中國、印度、緬甸、巴基斯坦和泰國。
非繁殖地:不丹、老撾、尼泊爾和越南。
遊蕩(非繁殖):阿富汗和伊朗。 [2] 
在中國,分佈於雲南西部盈江、潞西、高黎貢山南段西坡的大盈江和隴川江河谷,以及南部的西雙版納地區。 [3] 
河燕鷗分佈圖 河燕鷗分佈圖 [2]

河燕鷗繁殖方式

繁殖期為3-5月。營巢於偏僻的河川岸邊沙地上。巢通常由親鳥在沙地上扒一個淺坑。每窩產卵為3枚,偶爾少至2枚和多至4枚。卵的顏色為淡沙石色或皮黃色,被有褐色、紅褐色或紫褐色的斑點。由雄鳥和雌鳥輪流孵卵。孵化期為18-19天。 [3] 

河燕鷗保護現狀

河燕鷗保護級別

  • 2020年——易危(VU)
  • 2016年——近危(NT)
  • 2009年——無危(LC)。 [2]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2021年2月5日)一級。 [4] 

河燕鷗種羣現狀

河燕鷗曾廣泛分佈於亞洲南部,被發現在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孟加拉國、緬甸、泰國、老撾、柬埔寨、越南和中國南部(雲南),在伊朗和阿富汗有旅鳥的記錄,儘管通常駐留在其大部分範圍。全球數量估計在5萬至10萬隻個體(Delaney and Scott 2006)。但據報道,在泰國已經非常罕見。該物種自20世紀初在老撾也有所下降,而且是非常接近絕跡的邊緣(W. Duckworth in litt. 2011)。 [2] 
截止2011年,據知在整個柬埔寨也處於下降範圍,在湄公河最大的野生繁殖地區,繁殖羣體的數量在2007-2011年期間也大幅下跌。鑑於其在柬埔寨的歷史和近期急劇下降,如果不採取具體的保護措施,該物種在該地區5-10年將走向滅絕 。該物種在尼泊爾已經非常罕見,只有當地人偶爾可以看到,非本地遊客難得一見,預測在2011年僅有20只,從20世紀90年代最多的數量已經迅速下跌。該物種在中國雲南省西南部沿大盈江河進入東南亞,在印度南部更經常出現,這有可能是由水庫(Praveen J. in litt. 2012)的發展中受益。同樣地,該物種被描述為在印度的安得拉邦,在過去10年裏已有所增加(S. Riyazuddin in litt. 2012)。 [5] 
之前的亞洲水鳥普查在1987-1992年期間觀察到5,733只河燕鷗,1993-1997年期間為5,558只,1998-2002年期間為9,963只,2003-2007年期間在一些印度和巴基斯坦地點觀察到7,578只(Li et al. 2009)。2008-2015年期間在整個亞洲和澳大拉西亞進行的進一步調查發現,緬甸39只、泰國2只、孟加拉國74只、印度17,776只、尼泊爾31只、巴基斯坦 11,48只5和柬埔寨170只(Mundkur等人,2017)。然而,計數不足被認為是一個主要因素。其範圍內的東南亞部分的數量非常少,而且滅絕的風險更高(F. Goes in litt 2020)。例如,在整個湄公河流域,估計河燕鷗數量不到100只(F. Goes in litt 2020)。因此,使用最佳可用信息,假設某些調查可能被低估,數量被認為至少有29,500只,最多可能達到100,000只。因此,使用30,000-100,000只的四捨五入數量規模,將數量置於20,000-70,000只成熟個體的範圍內。 [2] 

河燕鷗現身情況

2022年6月,生態攝影師在雲南盈江國家濕地公園拍攝到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河燕鷗育雛的超清影像。 [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