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河濱社區

(內蒙古阿爾山市温泉街下轄社區)

鎖定
河濱社區成立於2003年9月,隸屬於温泉街辦事處,位於阿爾山市温泉街温泉路以西,面積11.2平方公里,設有2個小區,12個居民小組,930户、2156人,社區駐在單位81個,市委、市政府、市政協等大班子和部分科局均位於河濱社區;社區有商業網點139家,其中個體工商户133家,太偉集團等非公企業6家。
中文名
河濱社區
位    置
內蒙古阿爾山市温泉街
面    積
11.2 km²
成立時間
2003年9月

河濱社區社區人員

2004年4月,調整充實了河濱社區黨支部班子成員,社區黨建工作步入正軌,黨支部所屬黨員20名,其中:離退休職工黨員、家屬黨員、轉覆軍人黨員17名,下轄三個黨小組,深入到居民羣眾中,做羣眾工作,幾年來社區黨支部堅持培養一線羣眾入黨的原則,按照發展黨員“十六字”方針,發展羣眾黨員2名,培養積極分子6名,同時還向非公企業派駐黨建工作指導員和聯絡員,推動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擴大了黨在城市工作的影響力和覆蓋面。

河濱社區社區建設

2004年社區黨建工作迎來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遇,市委組織部按照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的統一部署,決定在河濱社區開展創建黨建“綜合示範區”工程活動,並下發了《阿爾山市街道社區黨建工作“綜合示範區”工程實施意見》及《實施方案》,温泉街黨工委抓住了這一有利時機,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結合河濱社區實際,圍繞實現“五個一”的總體目標,經過了幾年的創建,基本達到了創建目的,推動了社區建設,開創了社區黨建工作新局面。二、以創建社區黨建“綜合示範區”為契機,社區硬件建設日趨完善。抓好社區硬件建設是充分發揮社區作用的基礎,温泉街黨工委辦事處通過爭取項目、開展結對共建等途徑完善了社區服務中心硬件建設,目前河濱社區服務中心設有黨員活動室、圖書閲覽室、棋牌室、健身室以及網球場、門球場等活動場所,同時開展了社區家政服務法律諮詢,勞動保障、社區衞生、社區計生、社區愛心超市等十餘項直接面向社區羣眾的服務項目。

河濱社區黨政建設

以創建社區黨建“綜合示範區”為載體,“五個一”的總體目標基本實現。
(一)形成了一個年富力強,有凝聚力和戰鬥力的領導班子,2004年4月市委為加強和改進街道社區黨建工作,調整充實了街道黨政班子,調整後的黨政班子平均年齡35歲,學歷都在大專以上,新班子組建以來,緊緊圍繞市委中心工作,充分發揚民主,精誠團結、努力拼搏、大力宣傳社區,完善社區功能,充分發揮社區作用,出色地完成了市委和政府交辦的各項工作任務,得到了市委的高度評價,2004年和2005年分別被市委評為實績突出的領導班子。調整後的河濱社區黨支部在黨工委的領導下,帶領社區黨員,發揮核心作用,克服困難、努力探索社區建設經驗,增強了凝聚力和戰鬥力,使社區深入民心,受到社區羣眾一致好評,發揮了聯繫黨和人民羣眾感情的橋樑和紐帶作用,2006年分別榮獲盟市兩級“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二)建設了一支年富力強,團結協作的隊伍,社區建設需要有一支好隊伍,社區黨支部在充分發揮現有三名在職工作者作用,並充分調動他們工作積極性的基礎上,通過開展“黨員進社區”活動,解決了人力資源不足的實問題,利用各單位黨組織到社區的黨員組建了六個黨員社區志願者隊伍,保證了社區各項工作有序開展。
(三)形成了一個協調各界力量,參與社區建設的好機制。“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是社區建設的新觀念,河濱社區黨支部非常重視開展結對共建、共駐共建活動,實現互助互惠、資源共享、和諧發展的目標,幾年來共有46家單位與社區黨支部簽訂了“結對共建立”協意書,為使這項活動經常化,制度化、並形成長效機制,在温泉街黨工委的組織下,成立了街道社區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和社區黨建工作聯繫會議,協調指導轄區駐在單位黨組織參與社區建設,並徵求推動社區黨建工作的意見和建議,有效的推動了社區黨建工作向縱深發展。
(四)探索了一條加強社區黨建,推動社區發展的有效途徑。開展社區建設需要一些有效載體,一是河濱社區黨支部經過仔細分析,決定開展“十進社區”活動,即:黨建、安全、文化、體育、法律諮詢、衞生醫療、計生服務、勞動保障、科技服務、文明等。拓寬了社區服務領域,完善了社區服務功能。二是開展創建“學習型社區”活動,提高社區居民文化水平,提高對社區重要性的認識,調動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產生社區建設的互動效應。
(五)創建了一個文明、安全的社區環境 在創建社區安全環境方面。一是開展了安全進社區活動,在社區設置警務室,實現警力下沉,警力前移、有效的預防和減少了社會治安和刑事案件的發生,另外開展創建安全小區活動提高社會居民參與社區安全活動的積極性。為居民提供了安全的生活環境。在創建文明社區環境方面:一是開展了加強市民文明素質,爭創文明市民活動,有效提高了市民文明程度,逐步適應實現創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旅遊名城的需要,二是社區單位在爭創文明單位的評比、晉級時社區參與意見,提高社區地位和影響力,三是在窗口行業中開展文明行為競賽活動,促進社區整體文明程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