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河漫灘

鎖定
河漫灘(flood plain)是河流洪水期淹沒的河牀以外的谷底部分。它由河流的橫向遷移和洪水漫堤的沉積作用形成。平原區的河漫灘比較容易發育。由於橫向環流作用,V字形河谷展寬,沖積物組成淺灘,淺灘加寬,枯水期大片露出水面成為雛形河漫灘。之後洪水攜帶的物質不斷沉積,形成河漫灘。 [1] 
中文名
河漫灘
外文名
flood plain,flood bed
屬    性
河谷地貌
形    成
河牀沖積
位    置
河牀和河谷谷坡之間
主要類型
河曲型、汊道型、堰堤型、平行鬃崗型等

河漫灘簡介

河漫灘 河漫灘
河漫灘是河谷底部在洪水期才被淹沒的部分。位於河牀和河谷谷坡之間(見河谷地貌)。由河流的橫向遷移和漫堤的沉積作用形成,因此平原河流的河漫灘較易發育,且寬廣;山地河流的河漫灘不發育,寬度較小,但相對高度要比平原河流河漫灘高(見河流地貌)。極為寬廣的河漫灘,稱為氾濫平原或河漫灘平原。特點是其沉積物二元結構顯明,下部由較粗大的河牀沖積物(主要為粗砂和礫石)組成,上部由洪水氾濫時沉積的較細的河漫灘堆積物(主要是細砂和粘土)組成。 [2]  一般高出河面數米,較低的河漫灘可被常年洪水淹沒,較高的河漫灘只在特大洪水時才被淹沒。山地河谷的河漫灘比高一般較大。 [3] 
河漫灘的形成是河牀不斷側向移動和河水週期性氾濫的結果。在河流作用下,河牀常常一岸受到側蝕,另一岸發生堆積,於是河牀不斷髮生位移。受到堆積的一岸,由河牀堆積物形成邊灘,隨着河牀的側移,邊灘不斷擴大。洪水期間,水流漫到河牀以外的灘面,由於水深變淺,流速減慢,便將懸移的細粒物質沉積下來,在灘面上留下一層細粒沉積。河漫灘就是這樣形成的,其上部由洪水氾濫時沉積下來的細粒物質組成,下部由河牀側向移動過程中沉積下來的粗粒物質組成。這種下粗上細的沉積物結構,稱二元相結構。上部的細粒物質稱河漫灘相沉積,多為亞砂土或亞粘土;下部的粗粒物質稱河牀相沉積,多為砂、礫。有些坡陡流急的山區河流,侵蝕作用較強,河牀兩側常常沒有沉積物保留,只有狹窄的石質漫灘,或者只有粗大的礫石組成的漫灘。一般只在寬闊的河谷或平原地區的河漫灘,才有較厚的二元相沉積。 [3] 
河漫灘的地面大多比較平緩。在平原區比較順直的河牀兩側,常有自然堤發育,堤外地勢一般比較低窪。在彎曲河牀的兩側常有迂迴扇發育,地面出現鬃崗與崗間窪地相間分佈的現象。在河曲發育的河漫灘上,由於河流裁彎取直,還可能留下許多牛軛湖或廢棄河道。 [3] 

河漫灘形成過程

河漫灘形成與發展示意圖 河漫灘形成與發展示意圖
由於橫向環流,原先的“V”字形河谷展寬,沖積物堆積成河牀淺灘;淺灘加寬,在枯水期大片出露水面,形成雛形河漫灘;雛形河漫灘上不斷沉積洪水期流水攜帶的細粒物質,逐步轉化成為河漫灘,且隨着河牀彎曲度的增大,形成狹窄的曲流頸;曲流頸被水流衝開,河道取直,出現新河牀,老河牀形成牛軛湖。新河牀又重複上述河漫灘發育演變過程。 [2] 
具體過程:
由於橫向環流作用,流水向河牀一岸侵蝕,谷坡不斷後退,原先的“V”形河谷則逐漸展寬。在洪水期這種作用更加顯著,被侵蝕的物質有一部分堆積在河牀底部,另一部分較細小的顆粒波環流帶到凸岸堆積,形成河牀淺灘 [4] 
隨着河谷不斷展寬,枯水期有一部分河牀淺灘露出水面,河牀的位置則向凹岸移動,從平面上看,河牀呈微彎曲。河牀繼續向凹岸方向移動,河牀淺灘更加展寬,以至枯水期有大片露出水面以上,形成雛形河漫灘 [4] 
河漫灘的平面和剖面結構 河漫灘的平面和剖面結構
河谷再繼續展寬,洪水期在河牀內和在雛形河漫灘上的堆積條件開始有變化,這時雛形河漫灘上水較淺且水流很慢,流水沿河牀底部挾帶的粗粒碎屑物質,很難被帶到雛形河漫灘上,只能將細沙或粘土質細粒物質搬運到這裏堆積,因而在原來的較粗粒物質之上蓋上了一層薄薄的細粒物質。這時雛形河漫灘就轉化為河漫灘。 [4] 
隨着河牀彎曲度的增大,在同一河牀上的上下河段就愈接近,形成狹窄的曲流頸,在流水長期作用下,曲流頸的部位形成很多細小的溝,當遇到較大洪水時,曲流頸就可能被水流衝開,河道取直。截彎取直後形成的新河道比降大,水流流速也大,河道受強烈侵蝕而擴大。彎河道則與此相反,由於比降小,流速小,則發生大量堆積,直至完全斷流,新河道就發展成為通過全河水量的單獨河牀,被淤的老河牀在洪水期還可能被水淹沒,枯水期形成湖泊,稱為牛軛湖。新河牀形成後,再逐漸發育成新的曲流,重複上述河漫灘發育演變過程。 [4] 

河漫灘沉積特徵

河漫灘沉積類型

河漫灘沉積在地表分佈廣泛,其形成時的沉積動力和沉積環境、地理位置、人類活動和氣候條件等均可以影響河漫灘沉積的沉積特徵,因此河漫灘沉積類型具有多樣性。一些大河流域上、中、下游的河漫灘,在其沉積物來源、物理化學特徵和機械組成等方面都存在差異;一些河流谷地的河漫灘受構造、氣候等因素引起的河流侵蝕的影響,形成了保留在河谷中的河流階地,構成階地的沉積物記錄了更早年代的河漫灘沉積,一些極端的洪水事件可淹沒階地,在其上形成年輕的洪水期沉積(相當於河漫灘沉積)。 [5] 

河漫灘結構特徵

河漫灘沉積主要以洪水期粗細顆粒交替的沉積物為特點,其中較細顆粒的砂、粉砂和黏土堆積十分常見。由於河谷地貌單元內部的局地尺度的水動力特徵不同,造成河漫灘沉積粒度特徵亦不相同。河漫灘沉積物的粒度特徵主要受河流比降、流水攜帶沉積物在遷移過程中的磨損以及洪水規模帶來的流水動力變化影響,因此,同一河流的上中下游河漫灘沉積物的粒度特徵也各不相同。 [5] 

河漫灘構造特徵

常見的河漫灘沉積構造特徵為水平層理波狀層理和薄層理。水平層理構造通常是洪水在河漫灘上較均勻流過後的沉積物,有些水平層理構造的單層厚度可達幾十釐米以上,有些水平層理構造的單層厚度以毫米計,後者通常是水流速度極為緩慢情況下的細小懸浮物質的沉積。波狀層理構造是層面凹凸起伏,在剖面上看呈波浪起伏,這種構造主要是在洪水的往復振盪運動或前進運動中形成,前者形成較對稱的波形,後者形成不對稱的波形,一般而言,波狀層理構造多形成在水深比較淺的灘面上。 [5] 
除了這些常見的沉積構造外,不同地方的河漫灘沉積構造特徵具有差異性。在山區河流中,河漫灘沉積具有特有的末端構造。這些河漫灘沉積位於緩傾斜台地上,由於厚度不一造成的不等量壓實作用以及受地形的影響,常具有末端翹起並尖滅的特點。在河谷谷坡洞穴、凹壁中的河漫灘沉積主要發育平行層理,這些平行層理的發育與河漫灘沉積平坦的底形以及沉積時期未受到牽引流的影響有關。某些厚層的河漫灘沉積單元內部沒有明顯的構造特徵,指示洪水期間沉積物的快速沉積。 [5] 

河漫灘主要類型

河曲型河漫灘
濱河牀沙壩的形成 濱河牀沙壩的形成
發育於彎曲型河段,經常在凸岸堆積為濱河牀沙壩迂迴扇等。 [1] 
發育初期,河谷深窄,但彎曲率較小,水力很強,那時只有在凸岸處因流速較慢才有粗大的礫石堆積,組成面積狹小的邊灘。發育中期,河流彎曲率增大,谷底逐漸展寬,邊灘擴大,且高度增加,以至平水期也大片出露,成為雛形河漫灘。但此時堆積物仍以粗粒的推移質(砂、礫)為主,細粒的懸移質(粉砂、黏土)仍因流速大而帶往下游。發育晚期,雛形河漫灘進一步擴寬淤高,灘面流速減小,洪水時灘面上的懸移質也得以堆積下來。這種具有懸移質堆積的灘地,成為河漫灘。河漫灘的二元結構:下部河牀相(推移質)堆積,代表河牀發育早期的堆積;上部為河漫灘相(懸移質)堆積,表示河牀發育晚期的堆積。 [6] 
該類河漫灘的凸岸岸邊,往往分佈着多列與岸平行的弧形沙堤(壩),又稱濱河牀沙壩迂迴扇。在彎曲型河牀中,凹岸侵蝕、凸岸堆積作用主要發生在洪水期,河牀的移動往往是躍進式進行的。一次特大洪水使凹岸發生大量坍塌,相應地,在凸岸堆積成一條順岸彎曲的沙壩,又稱濱河牀沙壩;平水期堆積物較少,成為分隔前後兩次洪水期的兩列沙壩之間的窪地。隨河曲不斷髮展,凸岸部位形成一系列弧形壟崗狀沙壩與窪地相間的扇形地稱為迂迴扇。迂迴扇上壟崗的輻聚方向指向河流下游,向上遊則逐漸輻散開來,所以可以根據壟崗聚散分佈情況大體上恢復河牀移動和河曲發展過程。 [7] 
②汊道型河漫灘
發育於汊道型河段,常形成為淺灘及其附屬的沙嘴; [1] 
即具有二元結構的江心洲。該類河漫灘的特點是洲頭高於洲尾,二側多由砂堤環繞。這是當洪水漫灘時,在洲頭和兩側首先被大量泥沙堆積下來所致。 [6] 
汊道型河流往往分為多股水流。假設歧分為兩股水流,則分別出現兩股相對方向的橫向環流,在河牀中心,水流輻合上升,最初在牀底堆積暗沙,以後加積發展為露出水面的心灘。心灘頭部受水頂衝,位置不斷下移,心灘下端接受沉積,形成向下伸展的淺灘和附屬沙嘴。一般汊道型河流往往水流散亂,河汊密佈沙灘眾多,由於水位暴漲暴落,在沙灘上出現一系列鬃崗與窪地相間分佈的地形,崗窪延長方向與堆積沙灘時水流方向平行。在發育這種地貌區域,可以從鬃崗和注地的走向變化追溯汊道變化情況。 [7] 
③堰堤型河漫灘
它發育在順直河牀的兩岸。河漫灘的地貌結構由岸邊向內可分為三帶: [6] 
a天然堤帶。分佈在岸邊,與岸平行排列,由顆粒較粗的砂礫組成。它是特大洪水漫灘時,因岸邊流速驟減,大量的較粗粒砂子首先堆積而成。 [6] 
b平原帶。在天然堤帶的內測,高度較低,堆積顆粒較細,以粉砂和黏土為主。它是洪水越過天然堤帶之後,在流速減慢和堆積物數量減少的情況下堆積而成。灘面平坦,以1~2°向內微微傾斜。 [6] 
c窪地沼澤帶。它離河岸最遠,一側連接平原帶,另一側與谷坡相鄰。此處由洪水帶來的泥沙數量已經很少,堆積層最薄,而且顆粒最細,所以地勢低窪,加上谷坡帶來積水,所以往往形成湖泊沼澤地。 [6] 
④平行鬃崗型河漫灘
為堰堤型河漫灘與河曲型或汊道型河漫灘之間的過渡類型,表現為一系列的平行鬃崗系統,鬃崗之間為淺溝和湖泊。 [1] 

河漫灘影響因素

河漫灘的發育受兩個主要因素控制:(1)洪水位的高度;(2)洪水期河流含沙量。這兩個因素的變化又取決於許多自然地理條件,如水文、植被、氣候、地質和地形等。 [4] 
1.水文條件 水文條件的影響主要表現為洪水的上漲高度、持續時間和漲落水的速度。每次洪水上漲高度很大,持續時間較長,有利於河漫灘堆積。洪水上漲速度很快,流速也快,在河漫灘上的低窪地形中可能形成環流系統,低地內的物質被帶到注地兩側,加大河漫灘上的地形起伏。洪水上漲速度很慢,河漫灘上水流速度很小,橫向環流作用非常微弱,懸浮物則在低窪處堆積,使地形變得更加和緩,尤其在洪水退落時,持續時間長,可形成較多的堆積。 [4] 
2.植被條件 流域範圍內的地面植被好壞影響地面侵蝕強度,從而影響河流的含沙量。植被茂密的地區,水流侵蝕程度微弱,帶入河流中的泥沙較少,河漫灘堆積作用弱;反之,地面植被稀疏坡面侵蝕程度強,水士流失嚴重,帶入河流中的物質增多,洪水期河漫灘的堆積作用加強。 [4] 
3.氣候條件 不同氣候區的河水水文變律和含沙量的變化都不相同。在高山、高緯度地區,河流的洪水期往往與春夏的融雪有關,如果有高山森林的保護,則一部分融雪水會暫停在枯枝落葉層中,慢慢地進入河流。因此,河流中的洪水位低,河漫灘沉積物不多。在濕熱氣候區,降雨量大而且較集中,在較短時期內河流中能形成很高的洪水位。此外,這裏化學鳳化作用很強盛,有大量的風化粘土物質被帶到河流中,如果地面植被被破壞,河流中的洪水就十分混濁,河漫灘堆積層就很厚。半乾旱氣候區,雖然年降雨量不多,但降雨非常集中,所以河流中能在較短期內水位迅速上升,堆積厚層的河漫灘沉積物。温帶季風氣候區,一年中有明顯的雨季,河水中的水位迅速上升,在河漫灘上能形成比較固定的河漫相沉積物。 [4] 
4.地質地形條件 地質狀況主要影響到含沙量,如果河段的上游段巖性抗風化能力差,或有節理、斷層發育,則有大量風化碎屑物被帶到河流中,從而加大河漫灘堆積;相反,則河漫灘堆積弱。 [8]  不同地形也影響河漫灘的發育,一般平原河流的河漫灘較發育而且很寬廣,常在河牀兩側呈對稱分佈;山地河流的河漫灘不發育,寬度較小,其相對高度較高。 [9] 
參考資料
  • 1.    河漫灘  .中國知網.2016-10[引用日期2020-02-29]
  • 2.    唐濤,吳曉.自然地理學辭典.呼和浩特:遠方出版社,2006.09:190-191
  • 3.    董國華.中學生百科叢書 地理百科.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6.06:102
  • 4.    楊景春.地貌學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05:39
  • 5.    河漫灘沉積與環境研究進展  .中國知網.2015-10[引用日期2020-02-29]
  • 6.    謝宇.豐富的地貌.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04.09:17-18
  • 7.    嚴欽尚,曾昭璇.地貌學: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09:67
  • 8.    王數,東野光亮.地質學與地貌學 第2版.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3.06:194
  • 9.    馬克偉.土地大辭典.長春:長春出版社,1991.06: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