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河流沉積物

鎖定
河流沉積物(fluvial deposit),又稱沖積物、淤積物。地面水流匯入河流,常常攜帶陸地表面物質,與水流一起向下遊輸送。當河流的輸沙能力小於其來沙量時引起泥沙遷移速度下降並停留在河牀上或向道兩側,形成了河流沉積物。它包括河槽沉積物、河漫灘沉積物兩種基本亞類和其他一些亞類(或過渡類型)。 [1] 
中文名
河流沉積物
外文名
fluvial deposit
別    名
沖積物
別    名
淤積物
拼    音
hé liú chén jī wù
形成原因
河流泥沙遷移速度下降
分    類
河槽沉積物、河漫灘沉積物

河流沉積物具體分類

河流沉積物河槽沉積物

河槽沉積物(channeldeposit)是流速、水深較大的河槽水流沉積物,一般以粗粒碎屑物為主,在山區常為礫石和粗砂,平原區也常為細砂級以上粒級的碎屑。

河流沉積物河漫灘沉積物

河漫灘沉積物(floodplaindeposit)是河流洪水漫溢河槽後,堆積於河漫灘或氾濫平原上的沉積物,由於流速和水深較小,以細粒碎屑物為主,經常為細砂級以下粒級的碎屑。曲流發育的河流,在現今河牀兩側常出現牛軛湖沉積物,它的下部為原來河槽沉積物,上部為湖泊沉積以至沼澤沉積的淤泥、泥炭等。河流在入湖、入海處的沉積物稱三角洲沉積物。 [1] 
乾旱與半乾旱地區山地河流出山後,在山麓形成的沉積物,稱沖積扇沉積物(alluvialfandeposit)。大平原區的多沙性河流,河牀淤積加高,洪水經常漫溢河牀,並在河牀兩側形成自然堤。自然堤沉積物比河槽沉積物略細,比河漫灘沉積物較粗,一般為粉土質砂或砂質粉土。洪水在某一處衝破自然堤後,如果流行不遠即散失,則在其尾閭形成扇形堆積體,稱為決口扇。決口扇沉積物的粒度組成更接近河槽沉積物。平原區多沙性加積很快的河流,不但它的自然堤堤頂,就是它的河槽也可能高於河外的平原地面,成為“地上河”。這類河流之間的低窪地面,不但易受洪水氾濫影響,而且常積水成為湖沼。所以這種平原上的沖積物常與湖泊沉積物沼澤沉積物在垂向或橫向上緊密交織。 [2]  [1] 

河流沉積物特點

沖積物自河流上游向下遊,其平均粒徑和不穩定礦物的含量逐漸減小,而顆粒的分選性和砂礫的磨圓度則逐漸增高。如果河流流量比較穩定,則沖積物具有明顯的層理,除水平層理外,還常見由河底沙波或沙丘形成的斜層理。斜層理的傾斜方向指示水流方向,沖積物中的扁平礫石的扁平面多數傾向上流,相互成疊瓦狀排列。長條形礫石長軸多垂直水流方向。沖積層的剖面上常見粒度韻律現象及沉積旋迴現象。在逐漸下沉的平原區,沖積層常具有多旋迴性並可累積到數百米以及近千米的厚度。沖積物中常藴藏着豐富的砂礦及泥炭、天然氣等,並常構成良好的含水層 [2]  [1] 

河流沉積物沉積物計量方法

河流沉積物的量化通常用輸沙量( Sediment load )表示,即特定時間段裏,如一年或一天,沉積物通過河流斷面的總量,是由推移質、懸浮質和溶解質三部分組成。單位常以t(噸)表示:還可以用輸沙率( Sediment discharge)表示,指單位時間內沉積物通過河流斷面的質量(或體積),單位常以t/d (噸/天) 表示。 [1] 
參考資料
  • 1.    陳餘道,蔣亞萍,朱銀紅.《環境地質學》.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 , 2011.09
  • 2.    (美)斯温(F.M.Swain).《陸相有機地球化學 》. 北京:科學出版社,197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