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河峪小米

鎖定
河峪小米,山西省榆社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1-2] 
河峪小米產於榆社縣丘陵山區,海拔在1000—1500米之間,土質為深褐色黏性土壤,無霜期150天以上,大於零積温3703℃,年日照時數大於2600小時,這些獨特的自然氣候條件,決定了該區域所生產的穀子具有顆粒飽滿、品質好的特點,形成了河峪小米色澤金黃、香味純正、口感綿軟的獨特品質。 [3] 
2010年12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河峪小米”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1-2] 
中文名
河峪小米
產地名稱
山西省榆社縣
地理標誌
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批准文號
農業部公告第1517號
批准時間
2010年12月24日

河峪小米產品特點

河峪小米生物學特徵

河峪小米主栽品種為晉谷21號單杆,其主莖高145—160釐米,棍棒型,中度偏緊,刺毛中長,穗長22—24釐米,千粒重3.0—3.6克,出米率78%,該品種抗旱性強,稈強抗倒,可糧草兼用,易栽培,營養品質甚佳,適口性好,色香味俱全。 [2] 
河峪小米 河峪小米

河峪小米外在感官

河峪小米,其米粒大小均勻適中,色澤金黃髮亮,蒸煮皆宜,米飯口感綿滑,米香濃郁,粘糊性強,其味道純正,口味悠長。 [2] 

河峪小米內在品質

河峪小米營養豐富,共18種氨基酸總量11.77克/100克,蛋白質11.9克/100克,脂肪3.55克/100克,維生素C10.5毫克/100克,維生素E22.01毫克/千克,磷0.148/100克,鉀2.40×103毫克/千克,鈉9.98毫克/千克,鎂1.03×103毫克/千克,鈣181毫克/千克,能量1607千焦/100克,碳水化合物74.9克/100克,總膳食纖維8.24克/100克,鐵51毫克/千克,鋅38.7毫克/千克,銅7.24毫克/千克,錳12.2毫克/千克,碘6.04毫克/千克,其與普通小米相比有較大差距。 [2] 

河峪小米產地環境

河峪小米土壤地貌

山西省榆社縣屬典型的土石丘陵山區,西北高,東南低,四面環山,海撥在1000—2000米之間,基本地形地貌分石山、土石山、和丘陵階地三類。土壤類型有褐土、草甸土兩個土類,以褐性土面積最大,褐土239.8萬畝,佔94%,多分佈丘陵山區。其土壤pH值為7.1—8.3,呈弱鹼性,土壤深厚,有機質、微量元素養分較高,非常適宜優質穀子的生長。 [2] 

河峪小米水文情況

榆社縣水資源豐富,水資源總量1.42億立方米,可利用水資源7800萬立方米,其中:可利用地表水資源6700萬立方米,可利用地下水資源6700萬立方米,全縣徑流總量1.72億立方米。 [2] 

河峪小米氣候情況

榆社縣屬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多風少雨,夏季雨量集中,年平均氣温8.8℃,季度温差、晝夜温差較大,境內光照充足,年平均日照2605小時,全年太陽總輻射量254.74千卡/平方釐米,≥0℃有效積温3703℃,≥10℃有效積温3160℃,無霜期130——178天。年平均降水560毫米,年平均蒸發量為1692毫米。 [2] 
河峪小米 河峪小米

河峪小米歷史淵源

河峪小米歷史悠久。榆社地區早在10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在4000—5000年前,這裏就是炎帝八世榆圈建立的古榆州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當時榆州境內已有穀子種植。
商朝時,榆社是商紂王叔父太師其子的城邑,名箕城。據縣誌記載,主食就有小米。
十六國時原趙皇帝石勒(榆社人),相傳他野外遊獵,至榆社悟雲山(今榆社縣河峪鄉四縣堖),人困馬乏,當地百姓為皇帝煮粥解暑,他見米粒金黃,味道濃香可口,品嚐之後,頓感腦清神爽,欣然賜詩一首:《食鄉米》“南方食稻北食谷,春谷作米飲易熟;色黃味甘壯士氣,梁月鄉箕勝麥菽。”由此可見,河峪小米已久負盛名。
明清時,河峪小米和沁縣“沁州黃”均為進獻皇宮貢米。
1978年,改革開放後,河峪小米形成規模化生產。 [2] 
2004年,榆社縣成立榆社河峪小米專業合作社,有5名社員、3萬元資金。
2014年,榆社縣新開發的五色小米成功上市,填補了市場的一項空白。 [4] 
2017年9月18日,第五屆中國(山西)特色農產品交易博覽會“河峪小米”主題推介活動在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展覽大廳舉行。 [5] 

河峪小米生產情況

2010年,榆社縣種植穀子2萬畝,年總產量5000噸,年產值2500萬元。 [2] 
2014年底,榆社河峪小米專業合作社有301名社員、300萬元資金,總資產800萬餘元、職工50餘人,帶動農户3900多户。合作社年生產、銷售以小米為主的各種小雜糧180萬千克左右,年銷售額3000餘萬元,實現利税156萬餘元。 [4] 

河峪小米產品榮譽

河峪小米生產區域被省列入東西兩山谷子優勢區域,先後獲第四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暢銷產品獎、山西省首屆農產品“最暢銷產品”獎、“山西特色農產品”獎、“全國農產品行業重質量十大知名品牌”獎、“山西省著名商標”、“山西名牌農產品”、“山西特色農產品”獎,並連續多年獲得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金獎,通過QS、無公害認證。 [2]  [6] 
2010年12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河峪小米”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1-2] 
2017年9月18日,在第五屆中國(山西)特色農產品交易博覽會上,“河峪小米”憑藉富鋅優勢闖入山西省首推的20家功能農產品品牌當中。 [6] 
2017年10月16日,河峪小米入選由山西省糧食局組織開展的“2017年度第一批山西好糧油”產品。 [6] 
2017年12月,國家農業部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中心正式向社會發布了《2017年度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河峪小米”亦被收入該名錄當中。 [6] 
河峪小米 河峪小米

河峪小米地理標誌

河峪小米地域保護範圍

榆社縣地處山西省晉中市東南部,東與左權、和順為鄰,北與榆次接壤,西與太谷、祁縣相依,南與武鄉毗鄰,是海河支流漳河的發源地。河峪小米產地範圍為:榆社縣河峪鄉、雲竹鎮、蘭峪鄉、講堂鄉以及郝北鎮、箕城鎮的部分村,轄3鎮3鄉142村,東到講堂鄉柳泉村,南至郝北鎮吳家莊村,西至河峪鄉南山村,北到河峪鄉西溝村。地理座標為東經112°05′00″—112°57′00″,北緯36°51′00″—37°24′00″。 [1-2] 

河峪小米質量技術要求

(1)產地選擇:穀子耐瘠薄、耐乾旱,適應性廣,對地塊的要求不高,坡地或梯田均可,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在地理標誌產品區域保護範圍內,選擇地勢平坦,保水保肥,排水良好,肥力中等的地塊,避免選擇重茬地塊。
(2)品種選擇:品種以晉谷21為主。種子質量:發芽率不低於90%,純度不低於94%,淨度不低於96%,含水率不高於14%。播前一週,選晴天將種子攤放在席上2——3釐米厚度,翻曬2——3天,亦可在播前3——5天將種子放在10%的鹽水中,撈出漂在水面上秕穀和雜草,將種子用清水洗2——3遍,晾乾或播前用40%敵克松或25%瑞毒黴分別按種子重量的0.5%、0.1%拌種,防治穀子白髮病。
(3)生產過程管理:執行NY5305——2005無公害食品粟米生產技術技術操作規程。
河峪小米
河峪小米(3張)
(一)種子處理
①曬種。播種前選晴天,把種子攤放在席上,厚2—3釐米,翻曬2—3天。
②精選種子。用清水選漂洗一次,漂去秕籽和雜質,再用20%的泥水或10%—15%的鹽水進行漂洗,將成熟度差的和不飽滿的種子漂去,然後再用清水洗卻附着在種子表面的鹽分或泥漿,晾乾備播。
③藥擠拌種。用種子量0.2%—0.5%的50%辛硫磷乳劑拌種,兑水量為種子重量的15%。拌後悶種4小時,然後攤開晾乾備播,防治地下害蟲;用種子量0.3%—0.5%的甲霜靈或立克秀拌種,可防治穀子白髮病;用種子量0.3%—0.5%的拌種雙或多菌靈拌種,可防治黑穗病。
(二)整地施肥。秋深耕,翻深20—25釐米。冬季土壤上凍後鎮壓1—2次,春季土壤開始化凍時,及時頂凌耙地,即谷田整地要做好中耕蓄墒、鎮壓提墒、耙耱保墒等,就能達到春谷保苗的作用。畝施優質農家肥2000千克左右,結合秋耕一次施入。
(4)產品收穫:當穀殼變為品種固有色澤,子粒變硬,成熟“斷青”就要及時收穫、晾曬、脱粒、貯藏。
(5)生產記錄要求:農户詳細記錄生產操作日期、施用農業投入品的名稱、生產廠家、施用量等以及合作社詳細做好收購、運輸、加工、包裝、銷售等方面的記錄並收集整理,為河峪小米的生產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2] 

河峪小米專用標誌使用

標誌使用人應在其產品或其包裝上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河峪小米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註型式)。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