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河岸帶

鎖定
河岸帶(riparian zone)的定義包括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是指靠近河邊植物羣落包括其組成、植物種類多度及土壤濕度等高低植被明顯不同的地帶;狹義指河水—陸地交界處的兩邊,直至河水影響消失為止的地帶,大多數學者採用後一定義。
中文名
河岸帶
外文名
riparian zone
廣    義
靠近河邊植物羣落
狹    義
河水—陸地交界處的兩邊
由於它們特殊的位置,這裏成為受水生環境強烈影響的陸地生境,因此它們具有獨特的空間結構和生態功能。許多研究表明,河岸帶通過過濾和截留沉積物、水分以及營養物質等來協調河流橫向(河岸邊高地到河流水體)和縱向(河流上游到下游)的物質和能量流,因而在與之相關的土壤侵蝕程度降低、渠道穩定化、生物棲息地保護以及水質改善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河岸帶特點:河岸帶生態環境的突出特點是水分多。一是鄰近有一曠的水體,二是地下水淺,三是同坡的上部經常有水分經這裏彙集。土壤肥力較高,大氣空氣濕度也較高。但是,有的季節洪水氾濫,河岸帶常受淹沒。 [1] 
參考資料
  • 1.    徐化成.景觀生態學:中國林業出版社,1995: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