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河坑土樓羣

鎖定
河坑土樓羣位於福建省南靖縣書洋鎮曲江圩河坑自然村,為張姓客家人聚居地, [12]  [20]  [22]  距南靖縣城58千米。 [21]  自元朝中期(1308年—1338年)至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歷經700多年建成。面積為17.4萬平方米。 [1] 
河坑土樓羣由方形的朝水樓、陽照樓、永盛樓、繩慶樓、永榮樓、永貴樓,圓形的裕昌樓、春貴樓、東昇樓、曉春樓、永慶樓、裕興樓,以及五角形的南薰樓等14座組成。 [1]  河坑土樓羣14座土樓呈現出了形似雙北斗七星陣的奇觀,兩陣相輔相成,方圓相配陰陽相合, [2]  有“仙山樓閣”、“北斗七星”之稱, [3]  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的建築風格和規劃思想的體現。 [4] 
2008年7月,包含河坑土樓羣在內的福建土樓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5-6]  2009年11月,河坑土樓羣被確定為福建省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河坑土樓羣
地理位置
福建省南靖縣書洋鎮曲江圩河坑自然村
保護級別
福建省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福建省人民政府
編    號
63
所處年代
明~現代
始建時間
明嘉靖年間(1522年~1566年)
投用時間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

河坑土樓羣歷史沿革

河坑土樓羣風光
河坑土樓羣風光(24張)
河坑土樓羣從最早的朝水樓(1549—1553年)到最晚的永慶樓(1967—1972年)的落成,建造時間足足跨越了423年,反映了不同年代土樓形成發展的歷史沿革。 [7] 
據張氏世英堂族譜記載,河坑張氏世英堂家族肇基祖始祖是張氏得姓後第125世孫張念三郎。張氏先祖由福建省永定縣下洋鎮遷到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開基後,張念三郎於明正統八年(1443年)從廣東大埔縣小清遷到南靖縣,先在書洋鄉石橋村居住,後又移居曲江河坑。 [20] 
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4世祖張六益建了第一座土樓朝水樓,後又相繼建起水盛樓、永榮樓、繩慶樓、永貴樓、陽照樓等14座土樓。 [20] 
近代,張氏建造了7座圓形土樓。 [8] 

河坑土樓羣建築特色

河坑土樓羣格局

河坑土樓羣 河坑土樓羣
河坑土樓羣是福建土樓中較密集的土樓羣,素有仙山樓閣、北斗七星之稱。 [9-10]  以“法天象地”作為規劃佈局理念,方圓土樓一次規劃分批建設,在不足1平方千米範圍內集中排布14座大型土樓。7座明清時期造的方形土樓朝水樓、陽照樓、永盛樓、繩慶樓、永榮樓、永貴樓、南薰樓和7座近代建造的圓形土樓裕昌樓、春貴樓、東昇樓、曉春樓、永慶樓、裕興樓、陽春樓構成兩組地上“北斗七星”的星象奇觀。 [10] 
朝水樓,是方狀北斗七星陣的起點,也是河坑土樓羣最古老的方形土樓。重生的朝水樓只有三層,樓高11.3米,樓底牆厚1.66米,沒有石砌地基,僅在牆體外嵌砌卵石1米高。 [11] 
在朝水樓右前方坐落着7座土樓,就是東昇樓、曉春樓、永慶樓、春貴樓、繩慶樓、南動樓、永榮樓。在朝水樓左前方,兩條小河流在山腳下交匯,形成了河坑村風水結晶“丁”字水,沿着“丁”字的小河流兩岸,分佈着6座方形大土樓,3座圓形大土樓。在朝水樓左後方,在曲江自然村裏,有慶南樓、慶裕樓等11座土樓。 [12-13] 

河坑土樓羣特點

河坑土樓羣
河坑土樓羣(3張)
河坑土樓羣14座土樓中共有13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是福建土樓列入世遺最多的土樓羣。從獅子地崬往下俯瞰,春貴樓、裕興樓、裕昌樓、陽春樓、永慶樓、曉春樓、東昇樓七座圓樓形成一個勺子狀,像北斗七星,而朝水樓、永貴樓、陽照樓、永榮樓、永盛樓、南薰樓、繩慶樓7座方樓也形成一個新的北斗七星陣;兩陣並不對峙,而是相輔相成,方圓相配陰陽相合,這是中國土樓裏的奇特景觀。 [14] 
河坑土樓羣
河坑土樓羣(2張)
河坑土樓羣單體土樓是採用夯土牆與穿鬥式架構共同承重的方法建成兩層以上封閉式圍合型民居建築。 [9]  河坑土樓羣每座土樓都是河卵石砌基礎,深層泥土春成的牆體,三四層高,峭立高聳。 [12-13]  這些土樓都是封閉式的,底層只有一個大門,門樓皆是石板材半圓拱頂,大門栓無一不是6寸見方一丈來長的硬木直插牆內,沒有2人無法伸縮開啓樓門。 [14] 
14座不同年代、不同類型的土樓錯落有致地分佈於山谷間,東、西、南三面青山環繞,一條小溪流自東而西穿過土樓羣,匯入西北面的曲江溪,反映了由土樓形成的村落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的獨特特徵。 [10] 
河坑土樓羣從建成以來,除了正常檢修外,這些土樓牆體、結構、內外空間一直維持原狀,沒有任何改變。 [9] 

河坑土樓羣文物遺存

藍麗娜土樓油畫《悠然見南山》
藍麗娜土樓油畫《悠然見南山》(2張)
河坑土樓羣包括朝水樓、陽照樓、永盛樓、繩慶樓、永榮樓、永貴樓等6座方形土樓,裕昌樓、春貴樓、東昇樓、曉春樓、永慶樓、裕興樓等6座圓土樓和五角形的南薰樓共13座。其中年代最早的朝水樓建於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河坑土樓羣有仙山樓閣、北斗七星之稱。 [10] 
裕昌樓建於元朝中期(1308—1338年間),是世界上尚存最古老的高層公寓建築之一。 其實裕昌樓共有四大看點,東歪西斜是其一,樓中有厝是其二,五行造型是其三,屋中有井是其四,樓中厝是指在天井中心建了一座單層祖堂。 [15]  裕昌樓是早期股份制的產物,由劉、羅、張、唐、範五姓族人共同出資建造,共有五層18.2米,房室270間。全樓有五部樓梯,分為五大卦,底層廚房內設有水井,共22口,是福建土樓中水井最多的土樓。裕昌樓最大的特點是柱子東倒西歪,最大的傾斜度為15度,看起來搖搖欲墜,經受七百年風雨侵蝕和無數次地震的考驗,依然如故,成為古民居建築的活標本。 [16] 

河坑土樓羣文物價值

河坑土樓羣是漢族傳統民居建築的傑作,有仙山樓閣、北斗七星之稱。 [9-10]  其中年代最早的朝水樓是一座體現明代漢族建築風格的古建築,是漢民族傳統的建築風格和規劃思想的體現。河坑土樓羣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的建築風格和規劃思想的體現。 [4] 

河坑土樓羣文化活動

2014年3月14日,大型紀錄片《美麗鄉村》攝製組走進南靖縣河坑土樓羣,展開為期7天的拍攝工作。 [17] 
2020年1月,湖南衞視購物品牌“快樂購”到裕昌樓,通過電視直播的形式服務鄉村振興,助力扶貧攻堅。 [18] 

河坑土樓羣保護措施

2008年7月,包含河坑土樓羣在內的福建土樓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5-6] 
2009年11月,河坑土樓羣被確定為福建省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 
2011年,福建省南靖縣申報的(田螺坑土樓羣、河坑土樓羣、懷遠樓、和貴樓等)客家土樓營造技藝被列入第三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統技藝類,項目編號Ⅷ—28。 [19] 

河坑土樓羣旅遊信息

河坑土樓羣地址

河坑土樓羣位於福建省南靖縣書洋鎮曲江圩河坑自然村。

河坑土樓羣交通

從漳州市自駕:經廈成線/圓山大道/福詔高速、X562可至河坑土樓羣,距離約90千米,約需用時2小時。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