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河口灣

鎖定
河口灣是被海水侵淹的河口區,又被稱為河口灣或三角港,其平面形態多呈喇叭狀或漏斗狀。
中文名稱
河口灣
英文名稱
estuary
定  義
河流的河口段因潮汐作用顯著,使那裏的侵蝕沖刷作用強於堆積作用而形成的漏斗狀灣口。
應用學科
地理學(一級學科),海洋地理學(二級學科)
中文名
河口灣
別    名
三角港+三角灣

河口灣現象描述

河口灣是被海水侵淹的河口區,又被稱為河口灣或三角港。其平面形態多呈喇叭狀或漏斗狀,河口灣的走向往往與海岸延伸方向直交。河口灣內的地貌與沉積特徵,主要取決於灣內水文條件及其周邊地區的地質地貌情況。

河口灣形成原因

在潮汐作用很強和河流含沙量很小的河口,漲潮時潮流以很快的速度溯河而上,退潮時壅積的河水和潮流一起,沿河而下加強了退潮流的力量,強烈沖刷河道,形成喇叭形河口灣。又名三角港或三角灣。我國錢塘江河口就是典型的喇叭形河口灣。錢塘江包括曹娥江在內每年輸出泥沙只有890萬噸(上世紀80年代),漲潮流很強,最大潮差可達8.93米,有很強的侵蝕能力,在杭州灣北側的海底有巨大的沖刷坑,最深的地方比一般灣底深40米。在三角灣外,還有沙壩、淺灘分佈,起了分隔河流和海洋水體的作用,從而使河口灣內的潮汐作用有所減弱,河流泥沙可一直搬運到河口以外。如果灣口沙壩封閉了河口灣,就往往形成瀉湖。
此外,構造下沉地區或冰後期海面上升,海水淹沒陸地河流形成溺谷,河口也能形成河口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