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河南省首屆十大優秀中青年法學家

鎖定
河南省首屆十大優秀中青年法學家是河南省法學會於2011年4月組織開展的評選活動。
中文名
河南省十大優秀中青年法學家
開展時間
2011年4月

河南省首屆十大優秀中青年法學家背景介紹

經各省轄市法學會、省法學會各研究會、省內各高校和研究機構、法律實務部門推薦,在媒體公示的基礎上,省法學會學術委員會評選產生了首屆“河南省十大優秀中青年法學家”。2013年2月26日,省法學會六屆七次常務理事擴大會議在鄭州召開。在本次會議上,河南省法學會決定,授予吳澤勇、張嘉軍、田凱、耿勇、張義華、黃進才、劉建國、李廣湖、程政舉、馬松建等10名同志首屆“河南省十大優秀中青年法學家”稱號。

河南省首屆十大優秀中青年法學家相關人物

1、吳澤勇:1975年生,河南商城人,河南大學法學院院長,法學博士,兼訴訟法專業碩士點導師組組長、訴訟法省級重點學科帶頭人。
2004年11月至2006年9月,在中國政法大學博士後流動站兼職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合作導師陳桂明教授);2004年獲得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獎(為河南省第一位獲得該獎項的高校教師);2005年獲得中國訴訟法學會青年學者優秀科研成果獎論文一等獎(為該年度民事訴訟法學方面唯一一篇一等獎論文)。2010年,入選中國法學創新網“中國法學新秀100”,為民事訴訟法學界第二位入選新秀;2011年,在中國法學創新網的年度學科評價中,個人發表核心論文位居民事訴訟法學學科並列第一。
1998年以來,先後在《法學研究》、《中國法學》、《中外法學》、《法律科學》、《現代法學》、《法商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譯文40餘篇;出版譯著1部;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福特基金會項目若干。目前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一項、河南省軟科學項目一項、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幹教師資助項目一項。
2、張嘉軍:男,河南信陽人,法學博士。鄭州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中國民事訴訟法理事、河南省法學會理事、河南省訴訟法學會副秘書長。
獲得2009年度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系河南省文科有史以來第一位獲得者,實現了河南省文科歷史性零的突破。
出版專著6部,獨著3部,合著3部,分別是《民事訴訟法:理論研究與制度建構》(獨著,鄭州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民事訴訟契約研究》(獨著,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民事訴訟調解政策研究》(獨著,鄭州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調解制度理論與實踐》(合著,鄭州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變革時代的糾紛解決》(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中國基層糾紛解決研究》(合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在《法學研究》、《法學家》、《現代法學》、《政治與法律》、《法律適用》、《法學論壇》、《人民檢察》、《河北法學》等核心刊物公開發表論文50餘篇。主持國家級、司法部項目、中國法學會項目、河南省社科基金項目等7項;參入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國家社科項目、教育部項目、中國法學會重點項目、河南省社科基金項目等8項。
3、田凱,1972年12月生,中共黨員,國家檢察官學院河南分院副院長,教授職稱,博士學位,碩士生導師,河南省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訴訟法學研究會秘書長,全國檢察業務專家,第十二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十大標兵”榮譽稱號獲得者,河南省青年聯合會常委。
在《法學評論》等雜誌發表《論行政權的法律監督》等58篇學術論文,其中核心期刊19篇。出版專著《行政公訴論》,是國內行政公訴研究第一本專著。主編、副主編、參編《執行監督論》、《抗訴論》等7本論著。主持201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行政公訴制度研究》、2006年度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執行監督制度研究》等5項國家和省部級科研課題。獲得2009年度河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10年度最高檢檢察基礎理論成果二等獎等19項省部級科研獎勵。
4、耿勇:男,1965年9月生,漢族,河南省鎮平縣人。河南大學法學院教授、副院長,兼任河南省法學會理事,河南省法學會訴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在法學教育方面,他講授國際私法、國際民事訴訟法等課程,主講的法學概論課程為省級精品課程,主持和參與《國際法雙語教學教材建設》等教學改革項目3項,主編和參編教材3部,2007年獲全國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優秀法律碩士教學獎。
在學術研究方面,他撰寫和參編學術專著4部,主持和參與科研項目5項,發表學術論文20多篇。著作《國家主權與國際私法後現代轉型》和論文《單邊主義法律選擇方法》、《論國際私法的實質主義法律選擇方法》分別於2008和2009年獲河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河南省教育廳優秀人文社會科學成果獎和河南省首屆法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5、張義華,男,1965年1月14日生,漢族,中共黨員,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法學會會員、中國法學會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理事、河南省法學會常務理事、河南省法學會民商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在各類綜合性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其中《轉質探析》、《建立我國婚約制度的立法思考》等4篇學術論文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民商法學》全文複印轉載。出版專業學術著作6部,其中《物權法論》獲2004年度河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主持完成省級科研課題5項、參加完成省級科研課題兩項,其中主持完成的河南省軟科學項目《科技創新與知識產權保護法律問題研究》,獲2005年度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主持完成的河南省社科規劃項目《國企改革與發展中債轉股及法人治理結構法律問題研究》,獲2001年度河南省實用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6、黃進才:1962年2月生,河南修武人;現任河南師範大學法學院院長、法學教授、碩士生導師,日本國立九州大學法學院訪問研究員。兼任中國法學會法學教育研究會理事、河南省法學會法學教育研究會副會長、河南省法學會經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多次受邀擔任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規劃項目通訊評委、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通訊評委、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立項通訊評委和成果鑑定評委。
先後主持完成了2003年度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規劃項目《WTO規則與中國經濟法發展問題研究》、2008年度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規劃項目《中國農民工權利法律保護問題研究》,目前正在主持2011年度中國法學會部級項目《新農村視域下農民政治參與權有序行使研究》的研究;主編的代表性著作有:《中國農民工權利保護的法律考察》(人民出版社出版)、《經濟法學》(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市場經濟法學》(法律出版社出版);在《法學》、《法學雜誌》、《政治與法律》、《新華文摘》、《人大複印資料》等權威期刊上發表或轉載法學學術論文20餘篇。
7、劉建國:男,1964年7月出生,河南太康人,中共黨員,法律碩士學位,現任信陽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全國檢察機關公訴工作諮詢專家、中國法學會檢察學研究會公訴專業委員會理事、河南省法學會訴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主編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人民檢察制度》,參與編寫了《實用刑法釋疑》、《訴訟文書實用手冊》、《寬嚴相濟與檢察工作》等專著;撰寫的《信息化條件下檢察舉報工作要實現“五個轉變”》、《人民檢察制度溯源》、《公訴一體化工作機制探索》等10餘篇文章分別被《人民檢察》、《中國刑事法雜誌》、《中國檢察官》刊登。參與完成最高人民檢察院2009年度檢察理論研究課題;撰寫論文分別獲得2007年度、2008年度、2009年度河南省訴訟法學科研成果二等獎、一等獎。
8、李廣湖,男,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
出版專著發表文章:《基層司法——在探索、實踐與爭鳴之間》,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建立中國刑事判例制度的構想》,發表於最高法院刑事審判庭《刑事審判案例研究》;《執行工作中的經濟原則》,發表於《人民司法》;《談限制惡意逃債者高消費》,發表於《人民司法》;《鉅額財產來源不明罪的立法完善》,發表於《中國焦點》;《規範我國基因技術管理的立法構想》,發表於《人民法院報》;《法官的“多維度”人生》,發表於《人民法院報》;《人民陪審團制度亟待規範》,發表於《工人日報》。
共發表調研論文幾十篇,其中相當一部分觀點或建議被立法採用或全國推廣。曾應清華大學法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的邀請作司法改革專題演講。
9、程政舉,男,漢族,1965年10月生,河南省潢川縣人,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法學教授,武漢大學法學院訴訟法專業博士後。1987年7月畢業於西南政法大學法律系,獲法學學士學位;2001年7月獲北京大學經濟法法學碩士學位;2006年6月獲鄭州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2008年9月任河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教學評估督導辦主任,2011年6月任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主要從事民事訴訟法、訴訟法史研究,現為中國民事訴訟法研究會理事、河南省法學會訴訟法研究會常務理事,公開出版專著一部、合著一部、主編或參編教材6部,參與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一項、主持完成省級項目兩項;在《法學》、《法學評論》、《華東政法大學學報》等期刊上公開發表論文40餘篇,其中一篇論文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4篇論文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10、馬松建:男,法學博士,鄭州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河南省律師協會刑事業務委員會顧問,中國刑法學研究會理事。
主持、參加多項國家和省級科研課題,在專業學術期刊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其中有十數篇學術論文被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刑事法學》、《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等全文轉載或者轉摘。公開出版的著作主要有:《死刑司法控制研究》(獨著,法律出版社)、《證券期貨犯罪研究》(獨著,鄭州大學出版社)、《刑法理論與實務問題研究》(主編,中國檢察出版社)、《擾亂市場秩序罪的定罪與量刑》(主編,人民法院出版社)、《侵佔罪專題整理》(主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譯著《挪威一般公民刑法典》(獨立翻譯,北京大學出版社)。關於死刑問題、經濟犯罪方面的研究,在國內具有較高的學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