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河南省雜技家協會

鎖定
河南省雜技家協會是中國雜技家協會河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的團體會員,是河南省委領導下的河南省雜技家自願組成的全省專業性人民團體,是黨和政府聯繫全省雜技工作者的橋樑和紐帶。本會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和綱領,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已成為河南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支生力軍。
中文名
河南省雜技家協會
所屬地區
河南省
類    型
雜技家
屬    性
協會

河南省雜技家協會基本情況

河南省雜技家協會 河南省雜技家協會
為社會主義服務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尊重藝術規律,發揚文藝民主,協同有關部門搞好全省雜技藝術重點項目的生產、實施,開展國內外藝術交流,維護會員正當權益。組織全省雜技工作者積極開展各種文藝活動,為繁榮和發展河南雜技事業,為促進河南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做出積極貢獻。近年來,河南省雜技藝術工作者以飽滿的政治激情和旺盛的藝術活力,創作出了一批既有時代風貌,又有濃郁民族風格,深受人民羣眾喜聞樂見的優秀雜技節目,在國內外雜技賽場上屢屢獲獎,碩果累累。省雜協對省轄市文聯雜協、企業文聯雜協團體會員單位及全省雜協會員進行聯絡、協調、服務和指導。現有省雜協會員1025名,中國雜協會員136名,會員單位25個。
河南省雜技家協會第一次代表大會於1984年11月24日至26日在鄭州召開。來自17個地市及省直的代表共65人。
大會通過了工作報告和《河南省雜技家協會章程》。選出了27位同志組成理事會,12位同志為常務理事,王南方當選為主席,許寄秋、劉公舉、李廣順、蕭飛雲、趙華為副主席。副秘書長李蔚負責日常工作。
1991年11月23日至24日,河南省雜技家協會第二次代表大會在鄭州召開。全省雜技界30餘名代表參加了會議,大會審議了一屆理事會的會務工作報告,修改並通過了新的章程,選舉產生了新的領導機構。周鴻俊當選為省雜協主席,趙華、陳鳳亭、李廣順、常偉光為副主席。任命唐永清為副秘書長,主持雜協日常工作。
1996年11月11日,河南省雜技家協會第三次代表大會在鄭州舉行。與會代表30多人。大會審議並通過了省雜協二屆會務工作報告和修改後的《河南省雜技家協會章程》。選舉產生了協會第三屆理事會、常務理事會。周鴻俊當選為主席,趙華、崔衞、原國升、關益超為副主席。唐永清為秘書長。聘請常偉光等5人為顧問。
2001年12月10日,河南省雜技家協會第四次代表大會在鄭州隆重召開。來自省直及全省各市、縣的國有、民間雜技團的43名代表聚集一堂,總結經驗,規劃未來,選舉了新一屆領導班子。大會選舉產生了第四屆理事會、常務理事會及主席團,楊麗萍當選為第四屆省雜協主席,趙華、原國升、郭淮生、唐永清當選為副主席,唐永清為秘書長,主持日常工作。
2007年9月15日,河南省雜技家協會第五次代表大會在鄭州舉行。65位代表參加大會。大會審議了新一屆理事會的會務工作報告,修改並通過了新的章程。選舉產生了協會第五次理事會、常務理事會及主席團。王洪應當選為第五屆省雜協主席,唐永清、郭淮生、原國升、仇運凱、張金貴、付繼恩、關旭豪、付衞華為副主席。李錦利為秘書長,主持日常工作。
2015年12月3日,河南省雜技家協會第六次代表大會在鄭州舉行。本次大會有來自全省的73名會員代表,大家歡聚一堂,代表全省廣大雜技工作者,共商我省雜技事業發展繁榮的大計。大會選舉產生了第六屆理事會、常務理事會及主席團成員,閆敬彩當選第六屆省雜協主席,付衞華、付繼恩、劉超峯、關旭豪、李錦利、楊曉軍、張國勝、張金貴當選為副主席,李錦利為秘書長,主持省雜協工作。
河南省雜技家協會成立30年來,六屆主席團、理事會班子與時俱進,繼往開來。讓我們攜起手來,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全國、全省文藝工作座談會精神和中央、省委黨的羣團工作會議精神指引下,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牢牢把握文藝發展的重大機遇,以勇於擔當的政治責任感、昂揚飽滿的精神狀態和真抓實幹的工作作風,開拓進取、積極作為,努力創造雜技事業發展繁榮的新輝煌,奮力開創當代中國雜技新風貌,為建設文化強省,為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富民強省,讓中原在實現中國夢的進程中更出彩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河南省雜技家協會重大獲獎

河南省雜技家協會節目獲獎

1982年10月,首屆中南五省(區)雜技觀摩演出在長沙舉行。河南省鄭州市雜技團尤東昇的《軟鋼絲》榮獲一等獎,鄭州市雜技團孔紅文的《椅子頂》、孔祥紅的《頂缸》、朱惠玲與濮陽市雜技團許富花的《輕蹬技》等榮獲二等獎。
1984年8月,由文化部主辦的第一屆全國雜技比賽在蘭州舉行。鄭州市雜技團孔紅文的《椅子頂》一舉奪得惟一一項“金獎”,尤東昇的《軟鋼絲》奪得“銀獎”,夏邑縣創新雜技團王莉、王萍、洪桂蘭的《頂碗》獲“銅獎”。
1985年12月,鄭州市雜技團孔紅文的《椅子頂》在第11屆蒙特卡洛國際馬戲節奪得“銀小丑”獎。
1986年6月,河南省第一屆雜技比賽在鄭州隆重舉行。來自全省的雜技健兒參加角逐。共評出一等獎2個;二等獎4個;三等獎7個。音樂、道具、服裝等單項獎9個。
1986年10月,第二屆全國雜技比賽中南區預選賽在鄭州舉行。來自5省(區)的7個代表隊的61個節目參賽。評出一等獎4個,二等獎8個,三等獎22個。
1987年4月,由文化部主辦的第二屆全國雜技比賽在上海隆重舉行。共評出:雜技部分金獅獎3名;銀獅獎10名;銅獅獎20名。魔術部分金、銀、銅獅獎各1名。馬戲部分金、銀、銅獅獎各1名。單項獎6名,特別獎18名。濮陽雜技團的《雙層晃板》獲銅獅獎和日本雜技研究會“特別獎”。漯河市雜技團的《三人鑽筒》獲安徽省雜協“特別獎”。
1988年1月28日,第11屆法國世界“明日與未來”雜技節上,漯河市雜技團的《三人鑽筒》和濮陽市雜技團的《雙層晃板》分別獲得“金獎”和“銀獎”。
1988年11月22日至26日,由文化部主辦,湖南省文化廳承辦的全國雜技“新苗杯”比賽,在長沙隆重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23個代表,140名選手錶演的42個節目分三台晚會進行比賽。評出金獎15名,銀獎27名。濮陽市雜技團的《大球扛杆》、鄭州市雜技團的《空中體操》、漯河市雜技團《三人車技》均獲“銀獎”。
1989年2月6日,第14屆蒙特卡洛國際馬戲節在摩納哥舉行。鄭州市雜技團孔祥紅的《頂缸》榮獲“讓·魯伊斯·瑪爾桑”特別獎。
1990年10月1日至2日,由河南省文化廳主辦、省雜協協辦的“河南省第二屆雜技比賽”在鄭州舉行。通過兩天的激烈角逐,評出金獎2名;銀獎4名;銅獎6名;百花獎15名;單項獎12名;特別獎3名。
1990年11月,中南五省(區)雜技比賽在廣州舉行。鄭州市雜技團的《頂碗》,開封市雜技團的《頂板凳》、《扛排椅》、《馴猴》,駐馬店市雜技團的《雙人牌技》、《晃板頂技》參賽,分別榮獲二等獎和三等獎。
1991年5月,由文化部主辦的第三屆全國雜技比賽在武漢舉行,濮陽市雜技團的《軟鋼絲》獲“銅獅獎”,《晃梯》獲演出獎。
1992年4月9日,首屆河南省文學藝術成果頒獎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鄭州市雜技團孔紅文的《椅子頂》和濮陽市雜技團王鳳閣等表演的《雙層晃板》榮獲河南省文學藝術成果獎。
1993年9月2日至7日,第二屆全國雜技“新苗杯”比賽在遵義舉行。濮陽市雜技團的《扛杆》、《手技》、《雙層晃板》、《三人鑽筒》,開封市雜技團的《雙人軟功》,鄭州市雜技團的《晃板彈碗》等6個節目均獲銅獎。
1994年10月12日至14日,河南省第三屆雜技比賽在鄭州舉行。來自全省各專業雜技團和兩個青年雜技團的25個節目,200多名演員參加比賽。經過三天緊張激烈地角逐,共評出金獎4個;銀獎4個;銅獎7個;演出獎10個;單項獎24個;組織工作獎4個。
1995年5月16日至18日,第四屆全國雜技比賽中南區預選賽在廣州舉行。由省團、鄭州團、漯河團組成的“河南代表隊”的五個節目參加角逐並全部獲獎。其中省雜技團的《獅子舞》、鄭州市雜技團的《三人蹬技》榮獲一等獎,漯河市雜技團的《星空技遊》獲二等獎。
1995年9月16日至23日,由文化部主辦的第四屆全國雜技比賽在瀋陽舉行,河南省雜技團的《獅子舞》榮獲“銀獅獎”。
1996年12月15日至24日,由河南省文化廳主辦的“河南省首屆少兒雜技比賽”在鄭州舉行。來自全省的8個專業雜技團和一所雜技學校的29個節目參賽。鄭州市雜技團的《集體車技》、省雜技團、濮陽雜技學校的《集體鑽筒》等9個節目獲金獎;開封市雜技團的《雙頂碗》等11個節目獲銀獎;駐馬店市雜技團的《晃梯》等9個節目獲銅獎。另有各類單項獎34個,創新獎5個。
1997年11月,鄭州市雜技團的《少女集體飛車》(20人)在第六屆中國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榮獲“金獅獎”第一名。
1998年9月,由文化部主辦的第三屆全國青少年雜技大賽在遵義舉行,來自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和解放軍的37個雜技團的60多個節目參加角逐,鄭州市雜技團的《彩繩飛帽》和濮陽雜技學校的《集體鑽桶》分別榮獲“金獅獎”和“銀獅獎”。
1999年12月,由河南省文化廳主辦、省雜協積極參與的“河南省第四屆雜技比賽”在鄭州隆重舉行。來自全省的專業、民間以及雜技學校的8個單位的29個節目,經過兩天的激烈角逐,評出金獎10個、銀獎10個、銅獎9個。同時還評出編導獎、教練獎、音樂獎和組織工作獎。
2000年4月,第五屆全國雜技比賽中南區預選賽在濮陽市舉行,省雜協積極配合河南的濮陽、開封、漯河及濮陽雜技學校的三團一校的14個節目參賽,在與中南各省、廣州戰士雜技團、武漢雜技團等全國一流大團的激烈競爭中,河南省雜技團的《中原雄獅》、濮陽雜技學校的《蹬轉》榮獲金獎。這兩個節目有資格參加10月在大連舉行的第五屆全國雜技比賽。
2000年10月,河南省雜技團和濮陽雜技學校在“金獅獎”第五屆全國雜技比賽和第四屆中國武漢國際雜技節獲得了兩金一銀的優異成績。河南省雜技團的《獅林春光》分別獲得第五屆全國雜技比賽“金獅獎”和第四屆武漢國際雜技節“黃鶴杯”金獎。濮陽雜技學校的《蹬轉》獲第五屆全國雜技比賽“銀獅獎”。
2000年10月,經省雜協推薦,河南青年雜技團應邀參加“意大利2000年國際少兒雜技藝術節”比賽。其中:《少林童子功》榮獲首場演出第一名——“最佳兒童表演獎”,《柔術》、《草帽》榮獲“兒童表演獎”。
2001年10月,由中國雜協主辦的中國首屆雜技藝術節上,由省雜協組織選送的濮陽民間藝術發展中心創作演出的《蹦牀爬杆》榮獲中國雜技金菊獎優秀節目獎——銀獎和惟一的“創新獎”。河南省雜技團的《獅林春光》為首屆雜技藝術節進行了展演,受到好評。
2002年1月,鄭州市雜技團的《少女飛車》在第14屆法國“未來”雜技節奪得“銀獎”。
2002年5月20日至22日,由河南省文化廳主辦的“河南省第五屆雜技比賽”在開封舉行。省雜協積極參與組織,來自全省7個代表隊的400多名演員的28個節目分兩台晚會比賽,經過兩天的激烈角逐,評出金獎5個,銀獎10個,銅獎13個,單項獎25個,組織獎6個。
2002年8月18日至24日,金獅獎第四屆全國青少年雜技比賽在歷史名城遵義隆重舉行。鄭州市雜技團的《蕩杆飛繩》和濮陽雜技學校的《女子排椅》榮獲“金獅獎”,河南省雜技團的《晃梯》榮獲“銀獅獎”,鄭州市雜技團的《人體滾燈》榮獲“銅獅獎”。
2002年11月1日至7日,第五屆中國武漢國際雜技藝術節在武漢隆重舉行。鄭州市雜技團的《花是牡丹豔——少女集體飛車》榮獲成年組“黃鶴”金獎;濮陽雜技學校的《少女排椅》榮獲少年組“芳草”銀獎。為此,經省雜協推薦,省委宣傳部給予鄭州市雜技團、濮陽雜技學校、河南省雜技家協會頒發“嘉獎令”,鄭州市人民政府向鄭州市雜技團頒發獎金20萬元。
2003年8月28日,省委宣傳部頒發“河南省第三屆優秀文學藝術成果獎”。雜技共獲獎三項:其一,鄭州市雜技團的《少女集體車技》;其二,濮陽雜技學校的《女子大排椅》;其三,鄭州市雜技團張潔榮獲“青年人才鼓勵獎”。

河南省雜技家協會理論獲獎

馬紫晨:《雜技的地位》(榮獲1987年首屆“七省雜技理論研討會”一等獎);
馬紫晨:《古雜技音樂史考論》(榮獲1990年 “十省雜技理論研討會”一等獎);
張建生、常偉光:《突出中原特色 繁榮雜技藝術》(1990年被收錄貴州省雜技家協會《雜技藝術論》一書);
韓 茅:《雜技導演芻議》(榮獲1987年首屆“七省雜技理論研討會”二等獎);
曹學春:《試論雜技的表演》(榮獲1990年四屆“九省雜技理論研討會”特別獎,1990年被收錄貴州省雜技家協會《雜技藝術論》一書);
鐵俊民:《論雜技舞台美術》(榮獲1991年首屆“七省雜技理論研討會”一等獎);
王瑞人:《關於雜技創新問題的探討》(榮獲河南省雜技理論研討會一等獎,1990年被收錄貴州省雜技家協會《雜技藝術論》一書);
李俊:《滑稽初探》(榮獲1987年首屆“七省雜技理論研討會”一等獎);
李俊:《試析當代魔術的審美價值》(1990年被收錄貴州省雜技家協會《雜技藝術論》一書);
潘安忠:《晃板頂技(六合同春)的創新與編導》(榮獲1992年全國第一屆雜技理論三等獎);周學羣:《雜技是一種文化——對雜技編導的思考》(榮獲1993年全國第二屆雜技理論三等獎);
師長生:《雜技娛樂功能談片》(榮獲1994年全國第三屆雜技理論三等獎);
安之語:《論雜技音樂的自由度》(榮獲1995年全國第四屆雜技理論二等獎);
原國升:《試論雜技精品節目的特徵》(榮獲1996年全國第五屆雜技理論三等獎);
韓茅:《試論雜技的“離異”》(榮獲1996年全國第五屆雜技理論三等獎);
原國升:《培養跨世紀優秀表演人才,繁榮社會主義文藝》(榮獲1997年全國雜技理論二等獎);
原國升:《關於開拓佔領雜技演出市場的思考》(榮獲1998年中國雜技“金菊獎”第一屆理論作品二等獎);
關益超:《在市場競爭中求生存、求發展》(榮獲1998年中國雜技“金菊獎”第一屆理論作品評獎三等獎);
趙 華、張建生:《對雜技市場的一些思考》(榮獲1998年中國雜技“金菊獎”第一屆理論作品特別獎);
李革命:《發揮魔術優勢,發展農村經濟》(榮獲2000年中國雜技“金菊獎”第二屆理論作品特別獎);
趙蘭:《舞蹈藝術在雜技創作中的地位與作用》(榮獲2001年中國雜技“金菊獎”第三屆理論作品三等獎);
張振元:《特殊技能人才學校教育培養體系導論——兼論雜技表演人才的系統教育問題》(榮獲2003年中國雜技“金菊獎”第四屆理論作品二等獎)。

河南省雜技家協會出版作品

《雜技界》
《雜技界》是河南省雜技家協會成立後,1985年與省文化廳共同創辦的雜技內刊(季刊),由雜協秘書長李蔚策劃、組稿、編排,操辦運作。旨在“宣傳雜技藝術,交流雜技信息,普及雜技知識,探索雜技新路”。通過這份刊物,廣泛團結全省雜技藝術工作者,逐步提高河南省的雜技藝術水平。
《雜技界》主要欄目有“通訊·特寫”、“消息·動態”、“人物專訪”、“百戲滄桑”、“雜壇憶舊”、“魔術天地”、“百戲論壇”、“魚龍詩畫”、“百家爭鳴”等。每期印3000冊,發給全省雜協會員以及對外交流。1985年創刊,至1991年終刊,共出版25期。
《雜技信息》報
《雜技信息》報是河南省雜技家協會主辦的內部交流,不定期出版的八開小報,1995年3月創辦,已出版20期。在省文化廳幫助下,克服了省雜協一無經費,二無人力的雙重困難,開拓性地出版了這份內部交流資料。
《雜技信息》報旨在立足全省,傳達國內外雜技信息,交流經驗,探討問題,尋求發展新途徑,為全省雜技界同仁籌建一塊陣地、一個窗口。該報設有《要聞》、《信息窗》、《知識門》、《理論研討》、《會員動態》等欄目,並刊登相關照片。在全省雜技界的關心支持下,小報辦得很有特色。
其他
《雜壇憶舊》(陳道齊)
《古代雜技詩詞選》(李由白、劉佔先、李蔚)
《百戲論壇》(李蔚編選)
《魔術之鄉》(寶豐縣政協文史委員會)
《魚龍詩箋》(李蔚著)
《説雜技·道曲藝》(李蔚著)(1996年海燕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