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鎖定
2017年,為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隊伍建設,有效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經各地申報、省級代表性傳承人評審委員會評審、省文化廳廳長辦公會審議和向社會公示等程序,決定公佈金屬捶鍛工藝(嵩陽寶劍鍛造技藝)登封市曹延朝等191人為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1-3] 
2023年11月27日至29日,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在平頂山市舉辦河南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及代表性傳承人培訓班,全省部分第五批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負責同志和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共110名學員參加。 [4] 
中文名
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2] 
別    名
河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1-3] 

目錄

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第四批

為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隊伍建設,有效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經各地申報、省級代表性傳承人評審委員會評審、省文化廳廳長辦公會審議和向社會公示等程序,決定公佈金屬捶鍛工藝(嵩陽寶劍鍛造技藝)登封市曹延朝等191人為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本次入選的第四批省級非物遺代表性傳承人共分為10大類:民間文學類20人、傳統美術類34人、傳統音樂類11人、傳統舞蹈類24人、傳統戲劇類26人、曲藝類7人、傳統體育和遊藝與雜技類9人、傳統技藝類37人、傳統醫藥類16人、民俗類7人。 [1] 
 附: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1] 
第四批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第五批

2021年12月24日,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發佈了《關於公佈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確定了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通知》明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和《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為加強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隊伍建設,有效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按照《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關於開展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認定工作的通知》,經各地申報、專家評審、廳長辦公會研究和社會公示等程序,確定了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315名,現予以公佈。
《通知》強調,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承載者和傳遞者,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的代表性人物。各地要按照《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認定管理辦法》,鼓勵和支持傳承人開展傳承傳播活動,切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努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第五批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共315人) [2] 
第五批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一、民間文學(14人)
三、傳統音樂(14人)
四、傳統舞蹈(14人)
五、傳統戲劇(30人)
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六、曲藝(17人)
七、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30人)
九、傳統醫藥(36人)
十、民俗(10人)
序號
姓名
性別
民族
項目編碼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
潘書軍
Ⅰ-21
潘安的傳説
中牟縣
2
何清懷
Ⅰ-38
妙善觀音傳説
寶豐縣
3
袁佔才
Ⅰ-63
墨子傳説
魯山縣
4
朱卓涵
Ⅰ-14
黃帝傳説
禹州市
5
婁留安
Ⅰ-43
陳實傳説
長葛市
6
宋德林
Ⅰ-42
鍾繇傳説
長葛市
7
韓運法
Ⅰ-68
彭祖傳説
鄢陵縣
8
徐育民
Ⅰ-14
靈寶黃帝傳説
靈寶市
9
鄭 文
Ⅰ-44
燈謎
南召縣
10
王秀玲
Ⅰ-70
帝嚳傳説
商丘市睢陽區
11
王貴生
Ⅰ-71
莊子傳説
民權縣
12
王文遠
Ⅰ-79
范張雞黍傳説
汝南縣
13
駱玉華
Ⅰ-1
梁祝傳説
汝南縣
14
王獻偉
Ⅰ-77
仙翁廟與懸壺濟世傳説
平輿縣
二、傳統美術(44人)
1
耿民生
Ⅱ-35
登封木版年畫
登封市
2
王振北
Ⅱ-45
嵩山木雕
登封市
3
崔勇鋭
Ⅱ-22
麪塑
鄭州市二七區
4
劉勝利
Ⅱ-52
糖畫
鄭州市惠濟區
5
張俊麗
Ⅱ-3
汴京燈籠張
開封市
6
劉蘭昌
Ⅱ-35
木版年畫(雲成號木版佛畫)
尉氏縣
7
王油錘
Ⅱ-45
木雕(郭潘王木雕)
尉氏縣
8
陳振強
Ⅱ-51
麥稈剪貼(陳氏麥稈畫)
杞縣
9
暢楊楊
Ⅱ-9
民間剪紙(孟津剪紙)
洛陽市孟津區
10
黃豔泳
Ⅱ-51
麥稈剪貼(殷都區麥稈畫)
安陽市殷都區
11
陳豔清
Ⅱ-9
剪紙(彰德刻紙)
安陽市殷都區
12
魏紅剛
Ⅱ-22
麪塑(魏氏麪塑)
安陽市北關區
13
裴治國
Ⅱ-4
泥塑(裴氏泥塑)
安陽市北關區
14
程新發
Ⅱ-4
泥塑(湯陰泥彩塑)
湯陰縣
15
張四清
Ⅱ-24
燈籠畫(內黃燈籠畫)
內黃縣
16
池建周
Ⅱ-35
木版年畫(池家年畫)
內黃縣
17
張福彬
Ⅱ-4
泥猴
浚縣
18
劉樹東
Ⅱ—9
石林剪紙
鶴壁市山城區
19
劉玉偉
Ⅱ-22
麪塑
新鄉市衞濱區
20
孫懷忠
Ⅱ-53
毛猴
新鄉市紅旗區
21
陳黎明
Ⅱ-48
陳氏葉雕
焦作市山陽區
22
陳志峯
Ⅱ—7
絹藝(陳氏絹藝)
濮陽經濟技術開發區
23
聶瑞麗
Ⅱ—27
聶氏麥稈畫
清豐縣
24
王華平
Ⅱ—51
王氏麥稈畫
清豐縣
25
張喜根
Ⅱ-54
張氏根藝
許昌市魏都區
26
常桂連
Ⅱ-9
召陵區剪紙
漯河市召陵區
27
趙 闖
Ⅱ-22
趙氏麪塑
漯河市西城區
28
上官冰冰
Ⅱ-6
虢州石硯
三門峽市湖濱區
29
王東林
Ⅱ-33
烙畫(盧氏烙畫)
盧氏縣
30
常亞娥
Ⅱ-22
麪塑
靈寶市
31
吳永蘭
Ⅱ-49
布藝(唐河布藝)
唐河縣
32
王彥榮
Ⅱ-49
布藝(商丘虎頭鞋虎頭帽)
商丘市梁園區
33
王培雙
Ⅱ-55
王公莊繪畫
民權縣
34
吳成榮
Ⅱ-38
刺繡(新縣刺繡)
信陽市
35
張華偉
Ⅱ-30
淮陽泥泥狗
周口市淮陽區
36
邵 波
Ⅱ-30
淮陽泥泥狗
周口市淮陽區
37
李傳清
Ⅱ-35
德勝祥木版年畫
正陽縣
38
喬心合
Ⅱ-5
農民畫
汝南縣
39
吳文彥
Ⅱ-21
天中火筆畫
汝南縣
40
曹慧貞
Ⅱ-9
剪紙(河洛剪紙)
鞏義市
41
陳位燦
Ⅱ-45
木雕(鞏義木雕)
鞏義市
42
李三民
Ⅱ-35
李氏木版畫
蘭考縣
43
徐德立
Ⅱ-39
石雕(芒山石雕)
永城市
44
李志勇
Ⅱ-45
李氏木雕
淇縣
1
焦東波
Ⅲ-34
祥營獅鼓
鄭州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2
釋源悟
Ⅲ-19
大相國寺梵樂
開封市鼓樓區
3
武華銘
Ⅲ-6
嗩吶(通許嗩吶)
通許縣
4
張麥倉
Ⅲ-35
田山十萬
洛陽市洛龍區
5
牛如順
Ⅲ-20
小咚鼓
新鄉市鳳泉區
6
劉元明
Ⅲ-6
嗩吶(馬村區嗩吶)
焦作市馬村區
7
餘新華
Ⅲ-14
西坪民歌
西峽縣
8
陳文義
Ⅲ-27
丹江號子
淅川縣
9
馬彥宏
Ⅲ-6
嗩吶(豫東嗩吶)
商丘市
10
沈 六
Ⅲ-6
嗩吶(沈家嗩吶)
扶溝縣
11
李景堂
Ⅲ-7
大銅器
西平縣
12
王 建
Ⅲ-2
中州箏派
河南省文化藝術研究院
13
霍 錕
Ⅲ-37
中原詩經古樂
河南博物院
14
羅蘇理
Ⅲ-31
古琴藝術
河南博物院
1
楊超凡
IV-43
登封鬧閣
登封市
2
李同中
IV-56
滎陽笑傘
滎陽市
3
王之峯
Ⅳ-42
抬閣(嵩縣高裝)
嵩縣
4
金 晴
Ⅳ-41
擔經挑(經擔舞)
寶豐縣
5
王現鋒
IV-46
獅舞(大黃灘舞獅)
內黃縣
6
劉清順
Ⅳ-39
竹馬舞(朗公廟竹馬)
新鄉縣
7
宋保林
IV-3
高抬火轎
沁陽市
8
常和平
IV-27
耍老虎(常家武虎)
焦作市中站區
9
田永才
IV-59
皇槓
焦作市馬村區
10
申居貴
Ⅳ-60
魚拱蓮舞
博愛縣
11
耿國安
Ⅳ-48
鑼鼓舞(玄天鑼鼓)
三門峽市湖濱區
12
楊玉輕
Ⅳ-50
背裝(社旗背裝)
社旗縣
13
婁同安
Ⅳ-37
龍舞(老婁莊龍舞)
項城市
14
邢玉蘭
Ⅳ-61
楊埠打花棍
平輿縣
1
喬社斌
Ⅴ-34
靠山簧
嵩縣
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2
王桂連
Ⅴ-2
曲劇(高腿曲子戲)
寶豐縣
3
婁豔俊
Ⅴ-23
木偶戲
寶豐縣
4
韓學榮
Ⅴ-10
大平調
浚縣
5
姬有良
V-25
四股弦
鶴壁市鶴山區
6
杜逢顏
Ⅴ-10
大平調
延津縣
7
朱巧雲
Ⅴ-1
豫劇(祥符調)
封丘縣
8
張秀黨
Ⅴ-1
豫劇(祥符調)
封丘縣
9
康二紅
Ⅴ-13
懷梆
修武縣
10
丁慧麗
Ⅴ-3
越調
許昌市
11
陳守凱
Ⅴ-1
豫劇(沙河調)
漯河市
12
唐金煥
Ⅴ-8
宛梆
內鄉縣
13
雷海玲
Ⅴ-34
靠山簧
西峽縣
14
蔡正祥
Ⅴ-11
皮影戲
桐柏縣
15
宋善玉
Ⅴ-31
柳琴戲
商丘市
16
胡鮮雲
Ⅴ-28
花鼓戲
虞城縣
17
馮萬亮
Ⅴ-13
懷梆
濟源市
18
呂子武
Ⅴ-11
皮影戲
長垣市
19
李彩雲
Ⅴ-3
越調
鄧州市
20
李改娥
Ⅴ-8
宛梆(老梆子)
鄧州市
21
董香麗
Ⅴ-1
豫劇(豫東調)
永城市
22
吳根榮
Ⅴ-12
槓天神
新蔡縣
23
孫志亮
Ⅴ-19
扁擔戲
新蔡縣
24
宋飛雲
Ⅴ-4
大弦戲
滑縣
25
汪荃珍
Ⅴ-1
豫劇
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26
袁國營
Ⅴ-1
豫劇
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27
王希玲
Ⅴ-1
豫劇
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28
範 靜
Ⅴ-1
豫劇
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29
陳 靜
Ⅴ-3
越調
河南省越調藝術保護傳承中心
30
馮愛娟
Ⅴ-23
木偶戲
河南歌舞演藝集團
1
王冠生
Ⅵ-9
大鼓書(開封大鼓書)
通許縣
2
邢玉秋
Ⅵ-2
河南墜子
寶豐縣
3
餘成義
Ⅵ-7
三絃書(平調三絃書)
寶豐縣
4
馮合水
Ⅵ-8
大調曲子(墨派大調曲子)
寶豐縣
5
李冬梅
Ⅵ-2
河南墜子
原陽縣
6
郭松峯
Ⅵ-7
三絃書(桐柏三絃書)
桐柏縣
7
姜玉良
Ⅵ-9
大鼓書(鎮平鼓詞)
鎮平縣
8
馬桂芝
Ⅵ-15
新野槐書
新野縣
9
李學永
Ⅵ-16
鼓琴曲
虞城縣
10
白景文
Ⅵ-9
大鼓書(鼓詞)
柘城縣
11
陳付軍
Ⅵ-5
絲絃道
平輿縣
12
楊保明
Ⅵ-9
大鼓書(鼓詞)
鄧州市
13
姬銀龍
Ⅵ-17
蓮花落
永城市
14
王東粉
Ⅵ-6
鑼鼓書
三門峽市
15
秦仙綢
Ⅵ-6
鑼鼓書
三門峽市
16
張志花
Ⅵ-2
河南墜子
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17
李青運
Ⅵ-2
河南墜子
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1
李大明
Ⅶ-12
黃派查拳
開封市
2
買志強
Ⅶ-1
心意六合拳
魯山縣
3
丁德龍
Ⅶ-31
趙莊魔術
寶豐縣
4
靳全亮
Ⅶ-31
趙莊魔術
寶豐縣
5
代現義
Ⅶ-39
通背滑拳
內黃縣
6
陳自強
Ⅶ-10
太極拳(陳氏太極拳)
焦作市
7
王戰軍
Ⅶ-10
太極拳(陳氏太極拳)
焦作市
8
陳 衝
Ⅶ-10
太極拳(陳氏太極拳)
焦作市
9
張福旺
Ⅶ-10
太極拳(陳氏太極拳)
焦作市
10
陳 斌
Ⅶ-10
太極拳(陳氏太極拳)
焦作市
11
朱向華
Ⅶ-10
太極拳(陳氏太極拳)
焦作市
12
張東武
Ⅶ-10
太極拳(陳氏太極拳)
焦作市
13
陳 炳
Ⅶ-10
太極拳(陳氏太極拳)
焦作市
14
張保忠
Ⅶ-10
太極拳(陳氏太極拳)
焦作市
15
陳桂珍
Ⅶ-10
太極拳(陳氏太極拳)
焦作市
16
和定乾
Ⅶ-10
太極拳(和氏太極拳)
温縣
17
和慧超
Ⅶ-10
太極拳(和氏太極拳)
温縣
18
李新平
Ⅶ-13
通背拳(通臂拳)
焦作市解放區
19
買世洪
Ⅶ-12
查拳
焦作市中站區
20
王長明
Ⅶ-41
王堡槍
博愛縣
21
李國平
Ⅶ-14
梅花拳
台前縣
22
宗隨成
Ⅶ—20
雜技(濮陽雜技)
濮陽市
23
朱 峯
Ⅶ-1
心意六合拳
南陽市
24
趙欣德
Ⅶ-31
幻術(趙氏魔術)
柘城縣
25
汪法寶
Ⅶ-42
汪家拳
信陽市溮河區
26
潘興乾
Ⅶ-25
八卦拳
周口市淮陽區
27
宋洪才
Ⅶ-25
八卦拳
周口市川匯區
28
張偉傑
Ⅶ-43
姜家拳
西平縣
29
張海濤
Ⅶ-20
雜技(張氏飛車)
泌陽縣
30
焦宏敏
Ⅶ-44
八段錦
河南省嵩山少林寺武術館
八、傳統技藝(106人)
1
劉愛葉
Ⅷ-61
登封窯陶瓷燒製技藝
登封市
2
李傑石
Ⅷ-82
金銀器製作技藝(新密銀飾鍛制技藝)
新密市
3
王東霞
Ⅷ-14
官瓷燒製技藝
鄭州市金水區
4
陶運成
Ⅷ-75
古琴斫制技藝
鄭州市金水區
5
張洪濤
Ⅷ-56
裝裱修復技藝
鄭州市中原區
6
劉文平
Ⅷ-95
金屬鏨刻技藝
鄭州市管城回族區
7
王 棟
Ⅷ-75
古琴斫制技藝
鄭州市管城回族區
8
趙虎臣
Ⅷ-94
丹炻燒製技藝
鄭州市惠濟區
9
張 軍
Ⅷ-82
金銀器製作技藝(銀匠張)
開封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
10
黃燁儒
Ⅷ-59
青銅器製作技藝
洛陽市孟津區
11
房紅勳
Ⅷ-98
琉璃不對兒製作技藝
平頂山市石龍區
12
胡國民
Ⅷ-99
刀具鍛造技藝(胡二刀具鍛造技藝)
郟縣
13
馬躍記
Ⅷ-100
鐵鍋鑄造技藝
郟縣
14
史江偉
Ⅷ-101
黃道窯陶瓷燒製技藝 
郟縣
15
李建功
Ⅷ-102
陶瓷酒器燒製技藝
郟縣
16
趙志鴻
Ⅷ-103
琉璃瓦件燒製技藝
郟縣
17
王佔穩
Ⅷ-5
汝瓷燒製技藝
寶豐縣
18
王學鋒
Ⅷ-5
汝瓷燒製技藝
寶豐縣
19
李志強
Ⅷ-5
汝瓷燒製技藝
寶豐縣
20
李 冰
Ⅷ-60
金鑲玉製作技藝(郟縣金鑲玉製作技藝)
郟縣
21
吳蘇桉
Ⅷ-59
青銅器製作技藝
安陽市殷都區
22
林繼恩
Ⅷ-106
林氏修面技藝
鶴壁市
23
於安雲
Ⅷ-80
風箏製作技藝
新鄉市牧野區
24
孟凡斌
Ⅷ-32
當陽峪絞胎瓷燒製技藝
修武縣
25
牛玉松
Ⅷ-31
清化竹器製作技藝
博愛縣
26
司福源
Ⅷ-32
當陽峪絞胎瓷燒製技藝(絞胎瓷燒製技藝)
焦作市解放區
27
陳來華
Ⅷ-108
野王紵器製作技藝
沁陽市
28
王小戰
Ⅷ-35
黑陶製作技藝
武陟縣
29
柯君麗
Ⅷ-107
李封天目瓷燒製技藝
焦作市中站區
30
席軍曉
Ⅷ-105
扒村瓷燒製技藝
禹州市
31
張書芳
Ⅷ-79
傳統香製作技藝(張氏古法手工制香技藝)
許昌市
32
歐陽廷如
Ⅷ-77
樂器製作技藝(歐營銅器製作技藝)
襄城縣
33
尚建國
Ⅷ-109
巢礎製作技藝
長葛市
34
劉紅生
Ⅷ-2
鈞瓷燒製技藝
禹州市
35
李勝強
Ⅷ-2
鈞瓷燒製技藝
禹州市
36
張冠軍
Ⅷ-2
鈞瓷燒製技藝
禹州市
37
高丙建
Ⅷ-2
鈞瓷燒製技藝
禹州市
38
楊國政
Ⅷ-2
鈞瓷燒製技藝
禹州市
39
翟 羣
Ⅷ-2
鈞瓷燒製技藝
禹州市
40
陳慶偉
Ⅷ-110
陳氏木梳製作技藝
臨潁縣
41
王潤牛
Ⅷ-47
地坑院營造技藝
三門峽市陝州區
42
劉曉強
Ⅷ-3
鎮平玉雕
鎮平縣
43
方清亮
Ⅷ—78
傳拓技藝(唐河傳拓技藝)
唐河縣
44
趙長根
Ⅷ-112
鄧瓷燒製技藝
南陽市宛城區
45
毛曉寶
Ⅷ-78
傳拓技藝(毛氏傳拓技藝)
商丘市梁園區
46
彭付宣
Ⅷ-8
太平車製作技藝
平輿縣
47
田鐵錘
Ⅷ-77
樂器製作技藝(胡琴製作技藝)
上蔡縣
48
衞中茂
Ⅷ-19
手工造紙技藝(白棉紙製作技藝)
濟源市
49
李曉涓
Ⅷ-5
汝瓷燒製技藝
汝州市
50
楊雲超
Ⅷ-5
汝瓷燒製技藝
汝州市
51
張天慶
Ⅷ-5
汝瓷燒製技藝
汝州市
52
洪 濤
Ⅷ-112
鄧瓷燒製技藝
鄧州市
53
宋祖德
Ⅷ—35
黑陶製作技藝
鹿邑縣
54
郭耘宏
Ⅷ—79
傳統香製作技藝(曲仁裏古香製作技藝)
鹿邑縣
55
馮正陽
Ⅷ-35
黑陶燒製技藝
淇縣
56
時留軍
Ⅷ-25
制鼓技藝(時家牛皮鼓跐鼓技藝)
新鄭市
57
周戰偉
Ⅷ-66
醋釀造技藝(周氏米醋製作技藝)
登封市
58
孫江林
Ⅷ-92
傳統麪食製作技藝(登封焦蓋燒餅製作技藝)
登封市
59
黃光營
Ⅷ-114
登封芥絲(片)製作技藝
登封市
60
王肖鋒
Ⅷ-113
中牟大白蒜栽培技藝
中牟縣
61
陳長安
Ⅷ-115
開封陳家菜
開封市順河回族區
62
左增偉
Ⅷ-116
王大昌茉莉花茶製作技藝
開封市鼓樓區
63
白風奇
Ⅷ-81
花生糕製作技藝(白記花生糕製作技藝)
開封市龍亭區
64
李亞飛
Ⅷ-69
牛羊肉烹製技藝(鐵謝羊肉湯製作技藝)
洛陽市孟津區
65
王天喜
Ⅷ-92
傳統麪食製作技藝 (老雒陽面食製作技藝)
洛陽市西工區
66
王永法
Ⅷ-92
傳統麪食製作技藝(安陽捋面製作技藝)
安陽市殷都區
67
申運海
Ⅷ-117
曹馬芝麻糖製作技藝
安陽縣
68
王力軍
Ⅷ-66
醋釀造技藝(五穀醇香醋製作技藝)
林州市
69
丁金玲
Ⅷ-92
傳統麪食製作技藝(劉氏空心掛麪製作技藝)
湯陰縣
70
郭 鐸
Ⅷ-68
酒釀造技藝(雙頭黃酒釀造技藝)
湯陰縣
71
王洪忠
Ⅷ-92
傳統麪食製作技藝(浚縣子饃)
浚縣
72
牛 奔
Ⅷ-92
傳統麪食製作技藝(牛忠喜燒餅製作工藝)
新鄉市衞濱區
73
董 穎
Ⅷ-36
鬧湯驢肉製作技藝
焦作市解放區
74
劉廣強
Ⅷ-50
禽類烹製技藝(劉氏燒鴿製作技藝)
濮陽市華龍區
75
高增朝
Ⅷ—69
牛羊肉烹製技藝(渠村黑牛肉製作技藝)
濮陽縣
76
魏月忠
Ⅷ—118
魏氏香腸製作技藝
濮陽縣
77
趙向陽
Ⅷ-119
九天阿膠製作技藝
禹州市
78
孫繼周
Ⅷ-86
澱粉食品製作技藝(禹州粉條製作技藝)
禹州市
79
馬婷婷
Ⅷ-92
傳統麪食製作技藝(鄢陵吊(高)爐燒餅製作技藝)
鄢陵縣
80
楊書清
Ⅷ-69
牛羊肉烹製技藝(丈地特色羊肉湯製作技藝)
許昌市建安區
81
劉永正
Ⅷ-129
豆腐製作技藝
許昌市
82
閃寶民
Ⅷ-48
胡辣湯製作技藝(北舞渡胡辣湯製作技藝)
舞陽縣
83
劉和平
Ⅷ-92
傳統麪食製作技藝(大營麻花製作技藝)
三門峽市陝州區
84
侯善譜
Ⅷ—50
禽類烹製技藝(鎮平侯記燒雞製作技藝)
鎮平縣
85
冀道廷
Ⅷ-68
酒釀造技藝(伏牛山黃酒釀造技藝)
內鄉縣
86
張玉林
Ⅷ-92
傳統麪食製作技藝(方城燴麪製作技藝)
方城縣
87
辛亮德
Ⅷ-36
驢肉製作技藝(辛家五香驢肉製作技藝)
虞城縣
88
張培仁
Ⅷ-92
傳統麪食製作技藝(商丘麻花製作技藝)
民權縣
89
耿紅偉
Ⅷ-121
葡萄栽培與果酒釀造技藝
民權縣
90
闞貴元
Ⅷ-13
綠茶製作技藝(信陽毛尖茶製作技藝)
信陽市
91
劉文新
Ⅷ-13
綠茶製作技藝(信陽毛尖茶製作技藝)
信陽市
92
劉來旺
Ⅷ-92
傳統麪食製作技藝(空心貢面製作技藝)
潢川縣
93
秦苠翌
Ⅷ-124
商城燉菜烹飪技藝
商城縣
94
馬義行
Ⅷ-48
胡辣湯製作技藝(遜母口胡辣湯製作技藝)
太康縣
95
馬華偉
Ⅷ-69
牛羊肉烹製技藝(三寶羊肉湯製作技藝)
周口市川匯區
96
何付堂
Ⅷ-69
牛羊肉烹製技藝(何記牛肉製作技藝)
扶溝縣
97
苗桂芳
Ⅷ-92
傳統麪食製作技藝(川匯區空心掛麪製作技藝)
周口市川匯區
98
張建設
Ⅷ—68
酒釀造技藝(豫坡酒釀造技藝)
西平縣
99
張 峯
Ⅷ-50
禽類烹製技藝(張氏燒雞製作技藝)
平輿縣
100
齊同庫
Ⅷ-92
大刀面(齊氏大刀面)
蘭考縣
101
張保忠
Ⅷ-86
澱粉食品製作技藝(滑縣粉條製作技藝)
滑縣
102
杜本亮
Ⅷ-92
傳統麪食製作技藝(長垣油饌製作技藝)
長垣市
103
孫廣召
Ⅷ-68
酒釀造技藝(黃酒釀造技藝)
鄧州市
104
夏子欽
Ⅷ-127
酇城糟魚製作工藝
永城市
105
笪國強
Ⅷ—128
鹿邑媽糊製作技藝
鹿邑縣
106
馬培安
Ⅷ-86
澱粉食品製作技藝(馬氏懶渣)
淇縣
1
張雙山
IX-2
中醫診療法(張氏皮膚病療法)
中牟縣
2
王世偉
Ⅸ-9
中醫正骨療法(王氏捏骨正筋療法)
鄭州市金水區
3
周民生
Ⅸ-2
中醫診療法(廣濟堂中醫婦科)
尉氏縣
4
竇守勤
IX-9
中醫正骨療法(竇氏正骨療法)
開封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
5
郭秀珍
Ⅸ-2
中醫診療法(“雙隆號”咽炎療法)
洛陽市澗西區
6
郭珈宜
ⅪV-4
洛陽正骨
洛陽市
7
郭馬瓏
ⅪV-4
洛陽正骨
洛陽市
8
郭勇峯
Ⅸ-9 
中醫正骨療法(郭氏正骨)
林州市
9
範時雨
IX-9
中醫正骨療法(範氏骨傷療法)
鶴壁市山城區
10
李耀東
Ⅸ-19
李氏中醫精神病療法
獲嘉縣
11
郭振陽
Ⅸ-3
傳統膏藥(郭峯膏藥製作技藝)
新鄉市衞濱區
12
張成禮
Ⅸ-23
張氏耳病針灸療法
新鄉市牧野區
13
張喜欽
Ⅸ-11
張氏經絡收放療法
新鄉市
14
雲捍東
Ⅸ-12
針灸(雲氏針灸)
焦作市解放區
15
陳立濱
Ⅸ-9
中醫正骨療法(陳氏正骨)
武陟縣
16
謝小金
Ⅸ-3
傳統膏藥(積善堂謝氏拔毒膏製作技藝)
武陟縣
17
蔣彩雲
Ⅸ-9
中醫正骨療法(李氏正骨)
許昌市
18
劉彥浩
Ⅸ-9
中醫正骨療法(劉氏正骨)
漯河市郾城區
19
朱立雲
IX-2
中醫診療法(朱氏中醫婦科)
漯河市源匯區
20
耿自聰
IX-2
中醫診療法(修真堂女科)
臨潁縣
21
尹亞東
IX-2
中醫診療法(尹氏中醫理氣解鬱療法)
舞陽縣
22
閆三毛
IX-3
傳統膏藥(骨應膏藥製作技藝)
漯河經濟技術開發區
23
王小兵
IX-3
傳統膏藥(王氏牽正膏藥製作技藝)
臨潁縣
24
劉 芳
IX-2
中醫診療法(張氏痔漏療法)
義馬市
25
張豔偉
Ⅸ-8
口腔咽喉疾病療法[張氏喉科]
柘城縣
26
黃久長
Ⅸ-9
中醫正骨療法(黃氏正骨法)
虞城縣
27
魯頌田
Ⅸ-3
傳統膏藥(魯氏温舒貼製作技藝)
鄲城縣
28
楊宏才
Ⅸ-9
中醫正骨療法(楊家正骨療法)
商水縣
29
買瑩瑩
Ⅸ-10
中醫外科(買氏中醫外治療法)
周口市川匯區
30
周懷明
IX-12
針灸(周氏針灸)
鄲城縣
31
程雷庫
Ⅸ-2
中醫診療法(程氏中醫肝病療法)
蘭考縣
32
於英奇
IX—2
中醫診療法(於氏不孕不育療法)
汝州市
33
李素蓮
Ⅸ-10
中醫外科(宋氏中醫外科)
汝州市
34
李俊峯
Ⅸ—25
李氏中醫藥酒炮製技藝
鹿邑縣
35
毛嘉誠
Ⅸ-13
毛氏濟世堂脱骨疽症療法
新蔡縣
36
邵素菊
Ⅸ-12
針灸(邵氏針灸)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
1
顧蘭芳
XⅢ-24
中原傳統婚俗(嵩山婚俗)
登封市
2
呂宏軍
XⅢ-27
農曆二十四節氣
登封市
3
孫潤田
Ⅹ-25
開封堂倌響堂文化
開封市
4
劉衞東
Ⅹ-29
母龍寨祈福習俗
舞鋼市
5
康保文
Ⅹ-34
鄢陵陳化店茶飲習俗
鄢陵縣
6
劉寶山
Ⅹ-11
杜寨書會
許昌市建安區
7
朱有洲
Ⅹ-2
禹州藥會
禹州市
8
劉曉峯
Ⅹ-2
禹州藥會
禹州市
9
王曉傑
Ⅳ-15
農曆二十四節氣(內鄉打春牛習俗)
內鄉縣
10
閆全義
Ⅶ-6
打鐵花(打鐵梨花)
汝州市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