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河南擔

鎖定
河南擔,是陝西人對河南人特有的一種稱呼。這稱呼,源於一場大災荒。幾十年過去了,那災荒幾乎被人忘記了,這稱呼卻流傳了下來,估計還會永久地流傳下去。 [2] 
中文名
河南擔
類    型
挑的一種擔子
使用人羣
多為河南人
地    點
河南至陝西的隴海線一帶
1938年6月,國民政府掘黃河花園口大堤阻日軍攻鄭州,使河南數縣成為澤國,民眾流離失所。5萬多難民順隴海鐵路湧向寶雞。他們挑着擔子,一頭放着破棉絮做的鋪蓋,一頭的籮筐裏放着孩子,寶雞人稱他們為“河南擔”。 [2] 
史料載,從先秦時代到民國年間,黃河中下游決溢1590餘次,改道26次,平均“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有人説一半黃河水是災民的眼淚。我們只需解剖一座黃河岸邊歷史名城——開封,就能看出這種較量是何等的驚心動魄。
開封有“七朝古都”之稱,尤其在北宋時,這裏是當時世界上最富庶繁華的地方,人逾百萬,富甲天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了當時的盛況。開封的富庶似乎招來黃河的嫉恨,人們建一座城,黃河就毀它一次,再建再毀,如是者八。如今在開封腳下,埋藏着漢唐、北宋、金元、明清等幾十個文化層。每一層屍骨都掩埋了難民們美好的夢想,每一層遺蹟都是難民們曾有的家園。 [1] 
參考資料
  • 1.    史料載,從先秦時代到民國年間,黃河中下游決溢1590餘次,改道26次,平均“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有人説一半黃河水是災民的眼淚。我們只需解剖一座黃河岸邊歷史名城——開封,就能看出這種較量是何等的驚心動魄。
  • 2.    陝西人為什麼稱河南人為“河南擔”?  .搜狐網.2022-02-08[引用日期2022-03-18]